免費小說網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 第二百三十章 村社先進經驗與落后的塞里斯小農社會
  “那這么看來,確實有些很特殊的地方。”脫歡漸漸明白了她的意思:“這些情況,對于管理和征兵,也有影響吧。”

  “是這樣的。”伊蓮娜夫人點了點頭:“村社可以說影響了平民整體的性格。”

  “村民往往極為保守。這種保守不止是那種對于風氣和道德上的要求,而是反對一切變化。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意外都別發生,也什么都不要變化。一如自己父輩祖輩一樣,乏味卻安穩地渡過一輩子。”

  “害怕變化,是因為變化都沒什么好事吧?”郭康問。

  “是的。”伊蓮娜夫人說:“一般來說,外來的變化就只有兩種。”

  “比較多的一種,是領主尋思出的壞主意,只會一通瞎操作,讓情況更糟糕,破壞原有的生產;”

  “比較少的另一種,是領主尋思出來的好主意。它能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這樣領主就可以更高效地來收稅了。”

  “所以,村民對這些新變化,都習慣性地持反對態度。其實也不怪他們保守,主要是過去吃的虧太多了。但凡貴族們稍微靠譜一點的地方,他們的態度其實也會軟化很多的。”

  “呃……”郭康一時無言以對。

  “可能也是這些原因,村社整體上也非常排外。他們的莊園可以自給自足——或者說,不自給自足也不行。”伊蓮娜夫人繼續道:“因為大部分地區,村落、城市本來就很松散。交通又十分落后,而且也非常不安全,所以也只能這么生活。”

  “那確實差別很大。”脫歡也點點頭。

  郭康也跟著表示贊同。

  這一時期的塞里斯式鄉村,乃至從秦漢開始的塞里斯式鄉村,就從來不是自給自足的地方。

  民間的貿易一直沒有停過,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也并不局限在家庭內部。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眾多家庭自發的聯合一直很常見。大量的工具、器械、物資,也不是家庭能自己生產的,需要不斷從專業工坊購入。

  而現在這個時代,盤算下年份,黃道婆推廣的棉花應該已經在江南傳播開了。

  歷史上,明朝后期開始,江南的農業和棉紡織業就會互相促進、升級。而現在,沒有了靖難的干擾,明朝的農業和手工業,估計會更快地進入一個在歐洲人看來堪稱瘋狂的時代。

  塞里斯農民并不拒絕新技術,而是孜孜不倦地投入財力和精力,去采購更高效的工具,使用效率更高的工作方式。鄉間的生產并沒有出現“內卷”和停滯,反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嚴密,技術水平和效率也一直在提高。

  這一時期,江南地區從四到五個人養活一個脫離耕種的人口,發展到一到兩人就能養活一個。而這些多出來的空余人口,大量從事手工業,才有了這個時代堪稱恐怖的出口能力。

  也是因為效率的提高,鄉間的農婦才能不再參與口糧的種植,而是基本脫離田間勞動,從事對她們來說效率更高的紡織業:根據后世學者的計算,一個從事棉紡織的婦女,每個勞動日的平均收入,可以達到農夫日收入的80%;而如果從事農業,只能達到30%~60%。

  所以,和普遍印象相反,“男耕女耕”才是塞里斯生產落后時期的常態,而“男耕女織”反而是技術發展之后,效率更高的選擇。

  產出的產品,也遠不止“自給自足”,進入市場的比例一直不低,而且隨著生產發展,還有日漸提高的趨勢。

  實際上,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這種趨勢都還在延續。清朝中頁,江南各府縣有至少300~570萬名婦女從事紡織,每年產出棉布一億匹,其中4000萬匹輸出了本地,進入長途貿易,乃至出口國外。

  數據可能還不夠好記,但一些戲劇性的結論,已經足以展示很多東西了。

  比如,英國人在清末發動戰爭,目標是讓清政府開放口岸,傾銷商品,以此挽回巨大的貿易逆差。但口岸開放之后,逆差反而更大了。

  江南和嶺南地區,能種植棉花的地方有限,原料產量一直不足。戰爭之后,進口英國商品變得更方便,于是各地得以大量進口印度棉花,并且采購西洋機器。

  這使得手工業的效率繼續提高。1845年開始的十年間,清朝進口的英國棉布減少了30%。而更嚴重的是,大量的清朝棉布,涌入了更近的英屬印度殖民地,導致孟買周圍的棉紡織業雪上加霜,最終幾乎完全崩潰。

  1856年,英國議會統計經濟數據,發現從1850年開始,對清朝的逆差已經翻了一番——這一仗不但白打,反而讓情況更嚴重了。

  議員老爺們的智慧,似乎理解不了這種情況,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強行歸結為“通商口岸開的還不夠,還得再開放”,為此啟動了第二次戰爭。

  所以,后世界定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之類的定義,與其說是描述塞里斯鄉村,不如說是拿歐洲鄉村的情況硬套——在塞里斯,這幾個概念就像“神圣”、“羅馬”、“帝國”一樣,屬于互相之間就沒法共同存在的詞。

  這么一想,很多事情也就能說得通了。

  “對了,我聽說羅斯村社里,有推崇苦難的傳統,是這樣么?”郭康正好想起個一直好奇的問題。

  “是有這么一說。”伊蓮娜夫人點點頭:“羅斯地區崇拜‘圣愚’,而圣愚的行為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受難’。”

  “圣愚的行事方式,往往非常虔誠、非常單純。但在世人看來又很傻,甚至是近乎瘋癲的。他們放棄肉體的享受和舒適的生活,為了信仰而放逐自己。”

  “很多圣愚的事跡里,都有遭遇毆打、羞辱之類的情節。不過這些‘凄慘’的事情,反而是圣愚受難事跡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神圣性的來源。可以說,承受的苦難越多,圣愚也就越神圣偉大。”

  “哎,真是不好理解。”脫歡嘆氣道。

  “這也是環境逼出來的。”伊蓮娜夫人搖頭說:“村社的日子太苦了。不去承認苦難的偉大,讓大家安心,也沒什么別的辦法。”

  “這些特征倒是挺明顯的。”郭康想了想。

  追求絕對平均,甘于共同貧窮,追求集體主義卻又閉塞落后的村落、歌頌苦難的習俗……仔細思考下,這跟塞里斯的傳統,其實沒什么關系,反而是典型的羅斯村社風格。了解了他們的早期歷史,這些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您希望能參考我們的村莊管理方式,對家鄉的村社進行改革么?”他問伊蓮娜夫人。

  伊蓮娜夫人驚訝地看了看他。

  “你這話說的。”狄奧多拉笑道:“不這樣,難道還要讓塞里斯式的農村,去學羅斯村社么?”

  “是啊。”伊蓮娜夫人也一臉奇怪地說:“還能讓我們教羅馬人種地?”

  “哦,沒什么,我就隨口念叨出來了。”郭康趕緊把話題糊弄過去。

  (本章完)

  /yt92393/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