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 第二十六章 嘟嚕嘟嚕露西亞
  對于這一點,郭康倒不是很在乎。

  “這所謂羅斯人,其實也不是一伙的。”他指出:“我倒是覺得,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把他們強行歸為一類。這不合乎實際。”

  “總不能有幾個羅斯人覺得,他們是同族,我們就把他們當成同族吧?”郭康搖著頭說:“阿勒曼尼大酋長,還到處宣傳自己是羅馬的皇帝呢,難道他們也是我們的同族?”

  “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辦?”李玄英想了想,問道。

  “我覺得現在的管理方式還是太粗陋了。”郭康說:“以往我們實力不足,管不到,只能籠統地應付著。現在總不能還這樣吧?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太少,這樣下去,是不可能做好的。”

  “要是認真地說,連‘斡羅斯行省’這個稱呼,都是有問題的。”他指出。

  “我也知道有問題,這個地方應該叫……嘟,嘟嚕羅斯。”李玄英努力試圖讓嘴巴顫動起來,但還是失敗了:“但我念不出來啊。這玩意兒從小我就不會說。”

  “你說,我們應該怎么翻譯呢?”他反問道:“斡羅斯這個名字確實偷懶了,直接用個‘哦’代替了那串聲音。但就算把當地人的發音直接寫下來,就能真的念成一樣了?我反正不信,要不你自己試試?”

  “我覺得差不多就行吧。”郭康猶豫了下,也開始實驗:“嘟,嘟嚕……嘟嚕嘟嚕羅……嘟羅斯……”

  “你看,我就說吧。”李玄英露出果不其然的神色:“我又不是沒試過,每次都是這樣:嘟嚕……嘟嚕嘟嚕……”

  “嘟嚕羅斯……嘟……嘟嘟羅斯……”郭康有點急,為了表明這個也不是不能念,正在繼續嘗試。

  “你再試也沒用。說了這么多年希臘語,我都沒學會這個音。”李玄英補充道:“嘟嚕嘟嚕……你看,念不出來。”

  “不對吧。”郭康頗為尷尬:“嘟嚕嘟嚕……嘟嚕嘟嚕……”

  “嘟嚕嘟嚕……”

  旁邊的幾個人,都轉過頭,詫異地看著他倆。

  “喂,喂。”史氏的長子史恪拍了拍郭康:“你倆干嘛呢?別在殿前發癲!”

  “呃……”

  “沒發癲,沒發癲。”史恪比李玄英大幾歲,李玄英從小就怯他,趕緊擺手道:“我倆研究番語呢。”

  “你看,我就說,這就不像是個正經人說的話。”他轉頭對郭康抱怨道:“我都嫌嘴麻。”

  “可能是人家都習慣了吧。”郭康打圓場道:“你看這邊不同語言,都這么……嘟嚕嘟嚕的。外人念不對,也正常。”

  “什么叫我們不對,我覺得是他們才不對。哪有說話先嘟嚕嘴的。”李玄英丟了面子,很是氣憤:“咱們一定要好好矯正下他們。我覺得汗廷應該下達規定,羅斯人說話一律不準嘟嚕舌頭。”

  史恪用看傻子地眼神瞥了他一眼,轉回頭,懶得理他了。

  “那就當我沒說吧。”郭康主動妥協:“我覺得斡羅斯也挺好。”

  “沒辦法啊。完全按照當地人的發音,這名字得寫一大串。羅斯人名字本來就長得離譜,前面再加上這些莫名其妙的發音,得寫多長啊……”李玄英贊同道:“我看,劇本作家都不敢這么寫,否則劇團掌柜的,得認為他是強行湊字數。”

  郭康只能點頭贊同。

  斡羅斯這個詞,大概真的是苦于舌頭顫不起來的人發明的。

  至于他那個時代,這個翻譯和實際發音差別就更大了。

  斡羅斯是對“嘟嚕嘟嚕羅斯”的模擬。在這個時代,這些東部的斯拉夫人城邦和公國,確實在自稱“嘟嚕嘟嚕羅斯”,但之后,人家改名字了。

  按照希臘人和羅馬人的造詞習慣,表示地區的名詞,詞尾都統一加上了后綴,變成“某某某亞”這種名稱。土著嘴里自稱的“羅斯”,就這樣變成了“羅西亞”。

  到彼得大帝當政的時候,為了和歐洲對接,使用了這個希臘/羅馬名詞作為外交場合的正式稱呼,所以國家的名字就成了“嘟嚕嘟嚕露西亞”。此后,一直沿用到他那時候。

  至于“斡羅斯”和“嘟嚕嘟嚕露西亞”哪個對,其實也是不好說的。因為這個國家確實有兩套稱呼。

  后世把統一之后的羅斯國家稱為“沙俄”,也是一種簡化。

  沙皇這個稱呼最早來源于保加利亞,而且不是什么“皇”,就是凱撒。保加利亞的統治者西美昂通過戰爭,迫使拜占庭政權授予自己這個頭銜,因為他的最終目標,是進入君士坦丁堡當皇帝。

  這一舉動,在當時也不是什么新鮮操作,理論上什么人都可以當羅馬皇帝——亞美尼亞人已經成功了,而塞爾維亞人會在將來進行嘗試。

  只不過,西美昂最后沒打進城,沒能當成全羅馬的巴塞琉斯,所以只好暫且停在這一步,當保加利亞的凱撒。這同樣也不奇怪,因為那個時候的政權,與后世的民族國家并不一樣,并沒有多么明確的界限。理論上,大家都可以加入羅馬體系,獲得和使用羅馬頭銜。所以,這個稱呼,就在保加利亞傳承了下來。

  之后,更遠的斯拉夫人,也學到了這個名詞。

  只是,斯拉夫人崛起的時代,東羅馬的勢力已經十分衰落,他們直接接觸的管理者,是蒙古人。所以,雖然使用凱撒這個名詞,但在斯拉夫世界里,它的意思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當時的文獻里,金帳和他各個支系的大汗也被叫做沙皇。一直到近代,俄羅斯、波蘭等國的公文里,還把克里米亞汗稱為克里米亞沙皇。

  伊凡四世當年,甚至搞過一次禪讓表演:他先推舉莫斯科的傀儡卡西姆汗擔任沙皇,過了大半年,再讓卡西姆汗禪讓給他。因此,很多后世文獻會把卡西姆王朝也視為沙俄的一部分。這么來回折騰,讓人懷疑他這沙皇到底是羅馬的還是蒙古的……

  伊凡四世所屬的留里克王朝后來絕嗣,戰亂之后,羅曼諾夫王朝繼承了沙皇頭銜。但羅曼諾夫的開國沙皇,只是伊凡四世皇后的侄子,大概類似于斯拉夫王莽這種血緣關系。這導致羅曼諾夫家族的合法性先天不足,在后來造成了大量的麻煩。

  到彼得一世時,他終于受不住,決定出走,在北方芬蘭灣邊建立了新首都彼得格勒,并且使用歐式的“英培拉多”頭銜,相當于自創了一個新法統。國家的名字,實際上應該叫“英培拉多的嘟嚕嘟嚕露西亞”。

  從“羅斯人的凱撒”到“露西亞的英培拉多”,實際上已經是兩套東西了。至于到底哪個更算數,真不太好說,因為很多時候,包括官方場合,他們也是兩個都用。

  明朝幾乎沒有和這個國家接觸過,清朝倒是接觸的很早。但清朝把俄國統治者,直接叫“察罕汗”,意思是“白汗”,回避了這個問題。

  后來,“白汗”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新成立的紅帳汗國,用的又是一套新法理。在這套敘述中,“嘟嚕嘟嚕露西亞”稱為紅帳汗國下面,一個兀魯思。

  但紅帳汗國也很不穩固。早期,在強勢的玉素甫·孛羅帖木兒汗等人的領導下,汗廷還很有威望。但后來,一旦大汗暗弱,就越來越難以維持。沒多久,紅帳汗國也瓦解了,一眾兀魯思都獨立出來,不再承認大汗的權威。

  現在他們到底是哪個法統,估計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估計暫且也沒人還有這個閑心,去糾結翻譯選詞的問題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