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712章 地方上的財務問題(下)
  除了供銷社之外,朱厚照的銀行、官營公司、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賺取的資金都不低。

  還有一些對于經濟作物的推廣業務。

  通過人為、系統的整理,大明勉強完成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市場協調。

  可就是這么百分之五十的市場協調,就給大明換來了高速運轉,以及海量的利益。

  信息,在朱厚照這邊,幾乎沒有閉塞。

  缺什么、有什么,朱厚照和下屬的團隊,都一清二楚。

  那么效率提升了,自然能惠及更多的人。

  未來發展到海外,也是一樣的道理。

  市場+計劃,市場負責運轉,計劃負責兜底,兩者有機互補,彌合發展差距,那么世界就能運轉得更加潤滑。

  中庸,注定了中國人,必須立于正中間,偏頗了,就會歪。

  朱厚照看了一會兒供銷社的地圖,轉頭來到了隔壁。

  這張地圖上,已經畫上了最新完成的一段鐵路:長春——沈陽——旅順線。

  以及,一條海上的航運線旅順——仁川——青島。

  仁川的位置,朝鮮的王畿入海口,就跟手掐住脖子一樣,讓整個朝鮮上下,幾乎無法喘息。

  朱厚照想起了最近朝鮮屢屢傳來的異動。

  南袞為首的朝鮮本土人,極力反對大明租借朝鮮港。

  朝鮮都護張鶴齡,帶著幾千人馬屯駐在朝鮮漢城南邊的水原城中,每日交游朝鮮士林派系,跟他們一起賣南部朝鮮的人口,發往大明,換取大明刊印的各種四書五經和唐宋抄本。

  進一步彌補朝鮮他們的不足,也順道從大明現階段發展出來的圣學派系,吸納來一批文書,使得朝鮮失勢的士林派,更加朝著大明靠攏。

  老實講,朝鮮國上下都沒想到,朱厚照會委任朝鮮都護來朝鮮國。

  畢竟老朱家懶得管藩屬內政也是由來已久,朝鮮內部好幾場政變了,大明朝廷往往都是嗯嗯知道了,然后不冊封,也不帶人來討伐,等過個幾年,換個老板,或者朝鮮上貢了好東西,就把冊封詔書發下來了。

  而這一次,朝鮮都護的設立,讓警惕于大明變化的朝鮮國主李懌,一下惴惴不安起來。

  生怕朱厚照會將都護轉頭變成朝鮮巡撫,直接將朝鮮國變成大明朝鮮省。

  不過好在,都護過來是協調朝鮮國內和大明的貿易問題。

  張鶴齡自己也是個混球,每天在水原不是吃喝玩樂,就是跟著士林派買賣人口,賺錢。

  本來李懌算是對張鶴齡放心了一點,可惜張鶴齡后邊買賣人口從每年六七千,猛增到上萬人,甚至還在朝鮮南部到處買地。

  再把漢人佃戶運來。

  怎么看,都像是騰籠換鳥的操作,這就引起了朝鮮南袞為首的勛舊派警覺,積極與朝鮮國主商討談判,準備請求大明撤換朝鮮都護。

  朱厚照想著情報,哪里不知道張鶴齡的心思。

  自己這個舅舅,被自己坑了好幾次,幾十萬兩白銀直接入了大明口袋,他現在好不容易又發財了,那就想著弄個皇帝都拿不走的不動產存著。

  既然朝鮮的地,都被他給買了,總不能你還能巧取豪奪朝鮮國的土地吧?

  臉不要了?

  張鶴齡的操作,可以說很平常的手段。

  但他嫌棄朝鮮農民不會耕種,技術垃圾,于是從漢地運來人口,分于他們耕種,想著靠吃這個租子賺細水長流的錢。

  朱厚照本人無所謂這個辦法,但張鶴齡怕是忘了自己在哪里。

  朝鮮好歹也是一個國。

  國家內部有一堆利益團隊,你勾結士林派買賣朝鮮百姓,朝鮮勛舊派和朝鮮國主能坐以待斃?

  他們臉不要了?

  “來人,通傳內閣,贈禮部員外郎沈貞為禮部主事,并保留官職,著令其帶大明國書與賞賜,返回朝鮮國內赴任朝鮮本職。

  另外命令朝鮮都護張鶴齡,親率兵馬入朝鮮都城,訓斥朝鮮國主,其內百姓流離大明,導致大明邊區治安散亂之事。

  自去年去書申飭之后,朝鮮仍然屢禁不止,若是正德二十四年開春之后仍然無法制止逃民一事,那么讓朝鮮將軍隊撤至平壤以南。

  大明將親自派兵扼守平壤以北,杜絕朝鮮逃民禍亂我大明之地。”

  朱厚照開始動手了。

  東北調走了大量的少民,結果漢民還未過去填補空間,反倒是朝鮮北方四郡六鎮的百姓大量逃亡至東北。

  國舅賣的朝鮮人口,多是去了臺灣開荒,跟東北那邊接不上。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

  那就是在大明東北開荒太香了。

  大明在東北的供銷社能提供價格便宜的好商品,免稅幾十年,所獲都是自己的。

  跟朝鮮境內各種勢力、豪族的盤剝比起來,東北簡直就是人間福地。

  尤其是朝鮮北部和東北差不多冷。

  既然差不多冷,就不存在無法適應的問題。

  所以,東北朝鮮人數量越來越多。

  一些逃來這邊開荒了五年的移民,開始回鄉拉人頭。

  朝鮮北部的四郡六鎮,已經只剩下十來萬人口,原本可是有快五十萬人的!

  全都用各種方式,溢散在東北、蒙古、關內去了。

  就連四郡六鎮的女真人,也都跑回大明來了。

  現在還源源不斷跑進大明的朝鮮人,全是平壤——開城——漢城這一線的朝鮮平民。

  他們在朝鮮活得難受,而跑到東北立刻就有飯吃,畢竟大明在東北要疏浚河道,圍堰沼澤,開荒伐木,還要開挖松遼運河,需要的人力是天量的。

  一千多萬朝鮮人全部去了內外東北,也就聽個響。

  因此面對朝鮮內部卷得難受的環境,還不如搭大明發展的快車!

  再加上東北的寧系宗親,已經事實占領了鴨綠江南岸的重要據點,開建鄉鎮,朝鮮名義統治這片區域,但基層已經全部姓朱了。

  朱厚照裝作不知道,反正宗人府也沒報告,你們朝鮮也沒派人來說。

  畢竟,朝鮮走私,全靠這些寧系宗親,人口買賣也不止士林派在做,勛舊派才是始作俑者。

  所以,寧系宗親對于朝鮮境內大部分勢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簡而言之,皇帝不知道,朝鮮得給交代,給不了那這塊地你也甭要了,我正好恢復洪武年間當初的鐵嶺衛!

  等時間到了,朝鮮正好拆成兩個省。

  朱厚照決定按照三八線劃分了朝鮮,拆成兩個。

  北部叫做延邊省治平壤府,北邊到朝鮮寧邊——咸境道,南邊到開城南部——韓國江陵郡。

  南部叫做高麗省治樂浪府。

  至于為什么拆了朝鮮,原因很簡單,因為朝鮮必須拆,不然很容易會卷出新的朝鮮一霸。

  而朝鮮北部的四郡六鎮,則是一分為三。

  分屬遼寧安東州、吉林新正州、吉林琿春州。

  如果拿下,三州就能設府了。

  等到以后漢人人口多了,再把新正州和琿春州鴨綠江以南十五公里外的區域,整合成一個或者兩個府就行。

  只有這樣,鴨綠江徹底控制在漢人朝廷手中,才能穩住朝鮮內部可能跳出新的小剛蛋問題。

  “嗯,就這么辦,讓下邊去執行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