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第九百九十五章 崇王、沂王,就藩海外
    歷史的車輪就像是火車的車輪一樣滾滾向前,在忠國公石亨確切的將宣府貢市的貨物帶回到北土城之后,大明關于馳道的修建開始提上日程。

    景泰十七年的最后一次大朝會,大明宣布了九條大型馳道的修建,大約就是大明九龍驛路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擴建,而這九條馳道的修建,共計五萬里,預計在四十年內完成。

    也就是說一年只能修一千兩百五十里。

    這只是一個長期的遠景規劃,具體而言。

    在景泰二十二年前,完成大明南衙到北衙的馳道修建,是切實可行的目標。

    沒有人能準確預估五年之后的局勢,即便是以于謙這樣的賢臣,也只敢計劃一下五年之內的事兒,誰知道五年之后會發生什么?

    修路、疏浚、興建水利,是大明朝廷在執行二次分配,是對稅收的使用,道路硬化的成本每一里是五百銀幣,而馳道的造價為一千銀幣左右,這已經是只供給吃穿,只給少量勞動報酬,勞役和官廠全力配合之下的價格。

    每年朝廷要在馳道上投入超過一百五十萬銀幣,這筆投入超過了正統年間每年折銀入國帑的銀兩總合。

    對于馳道的修建,朝廷內部的反對意見也很突出,在很多朝臣們看來,完全沒必要規劃那么長久的事兒,路要一步一步走,可以先修一條從京師到南衙的鐵路試試水。

    五年鐵路規劃,也是在反對之聲中,才設立的。

    又是一年春節,景泰十八年春,朱祁玉如同往常年份那般,回到了泰安宮接見群臣的賀歲。

    皇叔朱瞻墡恢復了幾分富態,朱祁玉覺得皇叔最近實在是有些閑,籌劃著自己南巡,讓皇叔在家里看門。

    朱瞻墡一聽就有些麻,他表示是不是可以讓太子監國,他作為太子的五爺爺,負責輔弼,再監國下去,太子怕是要懷恨在心了。

    朱瞻墡走后,朱見深作為子侄輩覲見,朱祁玉按照往常的慣例賞賜,五塊飴糖依舊給了沂王。

    “叔父,孩兒已經加冠,打算前往北大洲就藩。”朱見深接過飴糖之后,表達了自己想要就藩的想法。

    在眼下的大明朝,老朱家的子子孫孫,有兩個選擇,要么在京師混吃等死,除了大宗之外,五代降襲;要么出海去開疆拓土,也就是就藩。

    而朱見深選擇了就藩,而且他就藩的路途極為遙遠,海路超過了四萬里的北大洲,去了一輩子就回不來了。

    “再等等,眼下航路都未穩定下來,還在探索,你,不必太過著急。”朱祁玉養了朱見深十八年,當年那個小娃娃,現在已經長得和他一樣高了。

    對于朱見深,朱祁玉并不是很糾結,稽戾王伏誅已經十八年,連民間都已經默認朱見深是大明皇帝私生子這一事實,若不是大明皇帝為什么對沂王這么好?大明皇帝為何不反駁?

    連劉永誠這頭倔驢,都已經不再舊事重提,沒人會再拿沂王府作為反抗皇帝的工具。

    朱見深過完年才加冠,加冠又被稱為弱冠,朱祁玉對朱見深這么小的年紀出去打拼,多少有些不忍。

    “任重道遠,還是早些出發為好。”朱見深第一次對叔父的話進行了反駁,在此之前,他從來不會對叔父的話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疑慮,他之所以要出發,是因為現在他再不走,等到航路探索完成,他去豈不是摘桃子?

    誰為萬民奔波,誰為萬民之王。

    “向東還是向西?”朱祁玉想了想,還是同意了下來,父母不應該成為兒女翱翔天穹的約束和枷鎖。

    朱祁玉選擇了成全。

    在地圖上,往左是向西,往右是向東,向西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至羅經正峰,至自由城,跨過大西洋,至古巴,到北大洲東海岸。

    而向東則是至倭國的瀨戶內海,過太平洋,至北大洲西海岸。

    這兩條路,向西冗長,但勝在成熟,而且上岸之后,是北大洲的東海岸,是一望無際的、馬跑上兩天都無法看到山脈的大平原;

    另外一條還在探索,上岸之后的西海岸,是莽莽群山。

    “向西。”朱見深沒有選擇登陸西海岸的莽莽群山,而是選擇了登陸北大洲的東海岸,更簡單的說,朱見深選擇了簡單模式。

    從西海岸的山地開發,朱見深才沒那么頭鐵。

    那不是山,是天塹。

    朱祁玉沉默了許久,孩子們已經慢慢長大了,他再不舍得,也得舍得,他點頭說道:“著禮部議禮就藩吧。”

    “朱愈打算隨孩兒一同前往。”朱見深試探性的說道。

    朱愈是朱祁玉的養子,這孩子父親是墩臺遠侯,母親死于難產,家里被叔伯們吃了絕戶,送到太醫院的時候,連個人都沒有,是陸子才救了他,被朱祁玉親自收養,也算是為當年的解刳院站臺。

    現在朱愈長得人高馬大,膀大腰圓,長時間跟隨盧忠習武,悍將也。

    朱祁玉幾次都想讓朱愈上戰場,汪皇后都心疼孩子,朝臣們也不同意皇嗣上戰場,這要是打著打著,再打出個燕府燕王那樣的悍將親王來,大明豈不是要再上演一場靖難之變?

    朱愈的武學成績極好,也參加過幾次大閱。

    朱祁玉思考再三說道:“愈兒,你切記,戰場上,箭失、鉛子、開花彈、鐵蒺梨,可不長眼睛,不會因為你是朕的子嗣就避開你,切記,活著才能消滅敵人。”

    “孩兒領旨!”朱愈大喜過望,他還以為自己去不了,沒想到陛下同意了下來!

    朱祁玉本來打算把朱愈放到西域為王,彷黔國公之事,但朱愈最大的問題是身上沒有軍功,其次西域已經有了五皇子康王。

    朱愈現在跟著朱見深去開拓,若是活下來,是朱見深的助益,也是他自己的成就。

    若是沒有活下來?那就是命該如此。

    當年稽戾王在德勝門豎龍旗大纛,朱祁玉還得上戰場拼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才是道理。

    朱見濟并沒有說話,但是他的父親知道他的志向,朱見濟的目標是錫蘭、印度,他現在還沒有加冠,等到加冠之后,就會動身前往。

    印度這個詞語,出自唐三藏西天取經的翻譯,在大明可以叫那邊為天竺,也可以叫那邊為印度。

    朱祁玉早就做好了皇嗣們出海的準備,這里面有政治意義,即便是人亡政息,難道還能去北大洲把朱見深這個沂王府給叫回來?也有現實意義,連皇嗣都在積極出海,這是一種鞏固開海的手段。

    只是孩子都大了,這便離 這便離開了父母的庇護。

    “孩兒告退。”朱見深頗為興奮的離開泰安宮。

    天明節后,禮部議沂王就藩之事,這件事朝臣們反對的聲浪極大,并不是說沂王不能就藩,稽戾王的忠實擁躉,就只剩下了一個徐有貞,連劉永誠都投獻了。

    徐有貞到底是不是稽戾王擁躉,徐有貞說了不算,大明皇帝說了算。

    大明朝臣反對的是沂王跑去海外開拓,大明皇帝給的實在是太多了些!

    遴選平波健兒六千人,作為沂王就藩開拓軍隊,這已經是極大的恩賜了,陛下居然要把廬江號也一并賞賜給沂王!

    大明眼下寶船級的一級戰艦,就只有六艘,大明皇帝居然把廬江號這樣的鎮國之寶都賞賜了,其他的財貨自然是數不勝數。

    尤其是戶部反對聲浪極高,在經過了長達兩個月的磨牙之后,大明朝臣們還是沒能拗得過大明皇帝的旨意,一應賞賜,一點折扣沒打,誰讓陛下的內帑財力豐厚,就藩一應支出,皆出自內帑。

    一支由一艘寶船,十三艘三桅大船,近百艘的戰座艦,近萬余人的沂王就藩的儀仗,在松江府云集完畢。

    在景泰十八年的夏天,沂王就藩的船隊,從松江府新港出發,開始了漫長的開拓航行。

    這次就藩,沂王的母親錢氏仍然留在沂王府內,而沂王的生母周氏,還住在白衣庵,沂王并沒有讓母親隨著他冒險。

    后世將其稱為沂王西渡。

    而隨著沂王就藩是大明的第九次官船官貿,在大明朝臣看來,這就是當年永樂、宣德年間南下西洋事的延續,所以稱之為第九次南下西洋。

    朱祁玉本來以為劉永誠會跟隨稽戾王的孩子朱見深,前往北大洲,但是劉永誠選擇了留在了大明,因為大明官船官貿,還需要劉永誠。

    而這一次,唐興和今參局這對狗男女,把兩個兒子留給了皇帝照看,再次選擇了出海。

    只是這一次,唐興不會再丟下今參局了,唐興要進行第二次環球航行,繼續探索海域。

    這一次唐興離開的時候,鄭重的拜別了皇帝,大明鎮海侯,再回大明之日,不知何時。

    在沂王西渡出發三個月后,住在慈寧宮的大明孫太后病重,朱祁玉讓大明的命婦們前往拜見,省的朝臣們以為是什么大皇帝的陰謀。

    孫太后本來就病了,沂王一走,最后一樁心事就放下了,這便一病不起,而太醫院用盡了辦法,仍然是沒救過來,實在是病人不配合治療,景泰十八年八月十四日,孫太后撒手人寰。

    朱祁玉到最后,都沒有去看一眼,自從登基之后,朱祁玉從來沒有去過慈寧宮晨省昏定,逢初一十五,也就是興安代表皇帝去太后處一趟。

    大明朝臣們都知道皇帝陛下心眼極小,對當年會昌伯在南衙僭朝搞的那些事兒,始終耿耿于懷。

    會昌伯孫忠,臨死都恨自己,恨大兒子孫繼宗出生的時候,沒把孫繼宗活活掐死,直接把會昌伯府滿門給送進了地府。

    孫忠是個極其擅長陰謀詭計之人,他對新皇帝極為不恭順,但是新皇帝國事繁雜,只要會昌伯府不跳出來,皇帝才懶得搭理他們這個伯府,到時候,弄幾條船,趁著海貿大風起,做個富家翁,何嘗不是一個美事?

    孫太后合葬宣宗陵寢。

    孫太后剛剛下葬,大明庶長子崇王朱見濟就藩的部議再次展開,這次去的地方比較近,是印度,而這次的賞賜,仍然極為豐厚,大明另外一條寶船,也就是一級戰艦,被賞賜給了崇王。

    景泰二十年,朱見濟拜別皇帝,前往松江府,由松江府南下西洋至錫蘭就藩。

    這走了大半年,朱見濟這就藩船隊就到了錫蘭陳倫坡,錫蘭總督陳壽延還準備迎奉,為此專門惡補了胡濙所著《藩國儀注》,陳壽延久居海外,不通大明禮節怕鬧出笑話,專門進行了數次演練。

    結果大明崇王就藩的船隊,壓根就沒到陳倫坡,直接就奔著印度去了。

    剛剛二十歲的崇王迎面撞上了在印度吃香喝辣、過得好不愜意的卜撒因,六千軍士就能征服一片廣袤的大陸嗎?

    答桉是肯定的,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帖木爾王國國王卜撒因,就選擇了投降。

    崇王朱見濟居然親自率領了兩百人,直接闖到了卜撒因的王帳內,將永樂劍架在了卜撒因的脖子上,這不投降也得投降。

    朱祁玉一直不知道,他的幾個孩子里,只有一個人有軍事天賦,而且是頂尖的孤軍深入的軍事天賦,那就是庶長子朱見濟。

    朱見濟深知父親的心病,沒有軍事天賦。

    這是他父親的一個心結,甚至能影響到皇位更替,朱見濟知道,自己若是早早展現出軍事天賦來,皇帝怕是要動易儲的心思來。

    卜撒因被俘,械送大明,消息傳回大明的時候,朱祁玉才知道,給自己的大兒子給演了!

    “混賬小子!”朱祁玉拿著手中的塘報,拍桌而起,氣的走來走去,突然停下對著興安說道:“傳旨西洋,讓崇王回京,居然敢騙朕,看朕揍不揍他就完事了,居然瞞了朕整整十九年!”

    這戰報太離譜了,朱見濟帶領兩百人,突襲卜撒因,這是什么打法?

    這是袁彬戰法!

    這什么人才能用這種戰法?!沒有軍事天賦,敢這么干?

    朱見濟在講武堂九年多,武學成績始終平平,連負責教授孩子習武的盧忠,都沒發覺朱見濟還有這等本事。

    朱見濟也有話要說,就大明朝的歷史教訓而言,一個有軍事天賦的皇嗣,那是什么?那是燕王在世,他在大明,有軍事天賦根本沒有發揮的余地。

    朱祁玉越想越不對,對著興安說道:“朕知道他有鴻鵠之志,朕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他就這么看不上了嗎?朕就是他的枷鎖,大明就是他的枷鎖是吧!”

    朱祁玉那叫一個氣,自從稽戾王死后,他就沒有這么生氣過。

    “陛下,于少保上書致仕。”一個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風風火火的闖進了聚賢閣,驚恐不安的說道。

    朱祁玉用力的握住了扶手,語氣里帶著顫抖的說道:“把奏疏拿過來。”

    他手有些抖,這幾年老臣一直在離開,他將奏疏攤開,才略微松了口氣。

    于謙不是病了,只是覺得歲數大了,精力不濟,想要致仕歇一歇,把身上的擔子卸一卸,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朕就說嘛,要是有惡疾,太醫院應該奏稟才對。”朱祁玉拿著于謙的奏疏,算是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