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霓裳鐵衣曲 > 第九十七章 前夕
  “你說得對!”贊普點了點頭:“那我現在應該怎么做?”

  “什么都不用做,靜觀其變!”朗日道:“如果欽陵打輸了,那可以接著這個機會打壓噶爾家,想辦法與唐人議和;如果欽陵贏了,可以借這個機會賞賜欽陵,也立欽陵為大相,與贊悉若并肩而立!”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贊普大笑起來:“如果欽陵也被立為大相,就算贊悉若再怎么包容這個弟弟,他心里也不會好受的!”

  “是的!”朗日點了點頭:“月滿則盈,盛極必衰,就算祿東贊積累的德行再怎么深厚,一門雙相也耗盡了,貴族們就算嘴上不說,心里也會對噶爾家妒忌的!”

  離開紅樓時,朗日已經有了四五分醉意,為了獎勵他的計策,贊普拿出了最好的藏酒,與自己的好友共享。院子里已經是日落時分,寒風掠過宮墻,房檐懸掛的冰柱彼此碰撞,發出尖利的聲響,這讓朗日不禁回想起在長安時的日子,和那兒比起來,邏娑的冬天簡直是就是無聊到了極點,喝酒就成了吐蕃貴族們為數不多的娛樂,難怪這里會有那么多無可救藥的酒鬼。

  “在這里,想找個懂得和你一起玩投壺擲盧的玩伴都很難!”朗日嘆了口氣,向門外走去。

  回到家,情緒低落的朗日正準備去臥房休息,管家卻迎了上來,笑道:“主人,唐人送了份禮物來!”

  “唐人?禮物?”

  “對,是從打箭爐送來的,是唐人商賈托本國商人送來的,據說唐人商賈感謝您允許兩國交易,便送來幾件玩意,權當供您閑暇時解悶之用!”

  “唐人商賈?閑暇解悶?”朗日饒有興致的笑了笑,他當然知道這個所謂的“唐人商賈”十有八九是那個王都督授意做的:“倒是有心了,拿來看看吧!”

  “是,主人!”管家應了一聲,不一會兒便取來一只包裹的十分緊密的藤箱,打開一看,藤箱里塞滿了羊毛,里面有四五個木盒。朗日知道里面應該是為了防備旅途顛簸損壞了里面的精巧物件,他隨手取出第一只木盒,打開一看里面卻是一副圍棋,黑白兩色的棋子皆是用玉石琢磨而成,棋子觸手溫潤,木箱底部是一副象牙鑲鉗木質圍棋盤,被拆分為四塊,用時可以拼接而成,工藝十分精巧。

  朗日愛不釋手的把玩了一會,才將其放到一旁。然后他又打開一支木盒,里面是一支竹笛,朗日在長安時倒也學過這種樂器,正想拿起吹奏,卻發現竹蕭下面壓著一張帛紙,拿起一看,卻是一份說明書。朗日依照說明書上寫的撥動了一下竹笛上的機括,只聽一聲輕響,卻是從笛子末端彈射出兩枚鋼釘來,深深的嵌入了木窗格上,原來這笛子竟然是一支偽裝為樂器的武器。

  “主人,您沒有受傷吧?”管家被嚇了一跳,趕忙問道。

  “沒什么!”朗日笑道:“這玩意制作的倒也精巧,唐人工匠的手藝果然比我們吐蕃人強多了!”

  隨著木盒一個個被打開,朗日看到了偽裝成手杖的刺劍、可以將毒酒和無毒酒分隔開來的酒壺、隱藏在手鐲里的絞索,他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消失了,到了最后一個木盒子,朗日已經是滿臉陰云,他看了看那只木盒,站起身來,稍一猶豫又坐了回去,喃喃自語道:“反正也就是最后一個了,打開看看也無妨,權當是見識唐人工匠的工藝了!”

  木盒被打開了,里面擺放著六七個部件,朗日輕車熟路的從木盒底部取出一封說明書來,照著說明書拼裝起來,原來這是一副精巧的臂弩,平日里可以固定在手臂上,外面用吐蕃人穿的寬袍一套,誰也看不清,那臂弩上有箭匣,每射一箭只要拉一下機括,備用的箭矢便可從箭匣滑落上弦,可以連續發射十二只弩矢。朗日嘗試了下,弩矢在十步之內可以射穿兩指厚的硬木,以這等尺寸的小弩來看,威力已經是非常驚人了。

  “這王文佐這是什么意思?嘲諷我斗不過噶爾家兄弟,只會暗箭傷人?”朗日冷哼了一聲,解下手臂上的短弩,作勢要將其摔在地上,但最后還是放了下來,重新放回木盒中。

  “你把這些都收好,放到我的臥室里,不要讓其他人知道!”

  “是,主人!”

  ——————————————————————————————————

  鄯州,邏娑道行軍總管行轅。

  一開始,薛仁貴似乎沒有聽見,對于這個消息,他既不表示高興,也沒有憤怒和懷疑,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就好像一張白紙。他瞪著幾案上的地圖,咬緊牙關。“你肯定?”他問。

  “是的,大總管!”風塵仆仆的信使答道:“龜茲城里到處都是神情活現的親吐蕃派貴族,他們穿著吐蕃人習慣穿的牦牛絨袍子,城里的百姓們稱他們的國王為贊普鐘,即贊普的弟弟的意思。那些人發誓說,吐蕃這次出動了四十萬大軍,大軍的前鋒抵達龜茲國,而尾部還沒有離開于闐都城的城門。”

  “噗嗤,四十萬!”郭待封不禁笑出聲來:“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這一次他倒是沒說錯!薛仁貴心中暗想,當然,夸大本國軍隊的數量來恐嚇敵人這種事情大唐也沒少干,但欽陵不是個傻瓜,他當然知道這個夸大的數字嚇不倒唐軍,而且軍隊的實力并不一定就和人數的多少成正比,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很多時候只會幫倒忙。那他為什么還散布這個消息呢?難道是想要敵人請示自己?

  “不要說這些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消息!”薛仁貴問道:“說說那些你親眼看到的,比如龜茲的糧價、牲口價格、還有,你親眼看到過吐蕃人的統帥嗎?”

  “糧價至少翻了三倍,大牲口根本就買不到!”信使答道:“至于欽陵本人,我沒有親眼看到他,但吐蕃大軍在攻城時,我的確看到了他的大旗!”

  薛仁貴點了點頭,糧食和大牲口的價格和吐蕃軍隊的數量息息相關,這么看來,即便欽陵并沒有親自指揮這次突襲,吐蕃人在這次進攻中也投入了不少兵力!

  “大總管!”郭待封大聲道:“我們應該迅速出兵,安西兵在疏勒城被吐蕃人圍攻,危在旦夕,從隴右去西域要走幾個月呢!”

  “如果情報屬實的話,吐蕃人已經占據了西域!”阿史那道真道,他離開鄯州沒多遠就折返回來了,他在半途中得知吐蕃與突厥貴族的那次會盟已經被破獲,參與密謀的幾個突厥貴族都已經被處死了:“他們就是主,我方反是客軍了,主客已經易勢,總管須得把這個考慮進去!”

  “那又如何!”郭待封似乎把阿史那道真當成了自己的敵人:“難道就不管堅守疏勒城的將士們了?那可不成!”

  “并不是不管,而是須得仔細斟酌,說到底,疏勒城內有山泉,地勢險要,存糧充足,吐蕃人一時間也攻不下來,西域之地易攻難守,吐蕃人也不可能長期重兵屯守,我們大可待機而動!”

  薛仁貴似乎全然沒有聽到兩個副手的爭執,他的目光始終釘在幾案的地圖上。當時唐軍前往西域的主要道路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這是位于祁連山脈東側融雪灌溉的肥沃帶狀狹長土地,而吐蕃人進入西域的青海道則位于祁連山脈的西側。由于吐蕃人已經控制了安西四鎮,在西域的唐軍殘部只控制疏勒城等少數地勢險要的據點,如果唐軍沿著河西走廊馳援西域,那吐蕃人就占據了以逸待勞的主場優勢。而且即便唐軍打贏了,最多也就奪回西域,吐蕃人完全可以看到形勢不利就沿著原路退回青海,像這樣被動應對的策略并不符合薛仁貴的胃口。

  “相較于河西道,青海道要難走多了吧?”薛仁貴突然問道。

  “不錯!”信使雖然還不明白薛仁貴的意思,還是老老實實的答道:“河西道沿著祁連山東麓而行,不但走的幾乎是平地,而且一路上水草甘美,出了嘉峪關之后才有一些沙漠,其間也有不少綠洲;而青海道不但要經過高山,而且其間很長一段路都是少水干旱之地,遠不及河西道!”

  “嗯!”薛仁貴點了點頭:“那我軍若是直取敵方腹心之地,吐蕃兵由西域返回,豈不是我為主,彼反為客?”

  這一次屋內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薛仁貴的意思,人們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色,毫無疑問,假如薛仁貴的計劃得以實現的話,唐軍不但能夠收復被吐蕃人攻陷的安西四鎮,還能將青海之地奪回,甚至登上雪域高原,徹底覆滅吐蕃也不是不可能。

  “總管之策雖妙,但眼下我們對吐蕃人敵情還不夠了解!”阿史那道真道:“說到底,吐蕃人到底出動了多少兵力進攻西域,還沒有切實的消息,而這關乎于此戰的勝負,十余萬將士的生死!”

  “是呀,但西域距離這里有數千里,就算得到了消息,傳遞回來也早就過時了!”薛仁貴道:“豈有十成的把握才出兵的道理?”

  這一次阿史那道真也不得不點了點頭。中國古代的邊疆戰爭和中原戰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爭形態:邊疆地區,尤其是北方邊疆地區戰場的范圍要比中原大得多,行軍上千里是司空見慣,便是兩三千里也不奇怪,如此漫長的行軍距離,以當時落后的技術條件和通訊條件,從策劃到出征,然后接觸、交鋒、決戰有三五個月,甚至半年一年也不稀奇。如此長的時間,很多情況發生變化再正常也不過了。所以任何預先的籌劃都只能有個大概,大部分事情都要主帥臨機決斷。

  “大總管說的是!”郭待封興奮的站起身來:“末將愿為前鋒,領兵討賊!”

  “郭將軍莫急,出兵之事現在還要詳細籌劃!”薛仁貴伸手向下按了按,雖然嘴上沒說,他肯定不會把至關重要的前鋒交給這個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單獨帶兵打過什么打仗的“名將之后”來指揮。

  待到眾人退下,薛仁貴留下了阿史那道真,他更相信這個突厥可汗的后裔,畢竟在青海荒野平曠之地,騎兵遠比步兵更有合適,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突厥騎兵的勇猛和忠誠。

  “此番出兵,我打算親領前軍!”薛仁貴并沒有繞圈子:“后軍和輜重交給郭待封!至于你,先領突厥騎兵沿河西道西進,作出援救西域的樣子,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

  “您打算直取青海?”

  “嗯!”薛仁貴道:“我打算春天進兵,那時戰馬牲畜瘦弱,吐谷渾和吐蕃人行動緩慢,我和你領精騎在前,掠其畜群,郭待封領步卒輜重,于險要之地設柵堅守,這樣我軍若勝,便可兩軍匯合向前,若敗,也有能據守之地!你覺得如何?”

  “確實不錯!”阿史那道真點了點頭,憑心而論,薛仁貴的這個方略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在青海這種人煙稀少的草原地帶進軍,唐軍最大的麻煩就是補給,沉重的輜重和步兵會拖慢行軍的腳步,追不上吐蕃軍隊;而如果舍棄輜重和步兵,唐軍等于舍棄了己方強弩、筑壘工程方面的優勢,也無法持久作戰。

  所以薛仁貴決定乘著春天牛馬無膘,移動緩慢的弱點,自己親自率領騎兵突襲吐蕃和吐谷渾的牲畜群,因糧于敵,而且唐軍多吃一口,吐蕃人就少吃一口,誰的補給越充沛,接下來的戰斗就有更大的自主權。而阿史那道真領突厥騎兵在河西道的佯動,至少可以分散吐蕃統帥的注意力,讓其盡可能晚的得知唐軍的真正意圖。

  “不過統領步兵輜重的事情關乎全軍安危,讓郭待封擔當此任會不會——”阿史那道真說到這里,就停住了,不過薛仁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