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136章 變大
  不一會兒回到縣城,陳建國先將小紅馬放到民兵師部的馬廄,這才返回家里,

  剛一到家,兩小只又黏了上來,

  陳建國順手將裝著搪瓷缸子的袋子遞給奶奶,一手一只抱起來坐到椅子上,看著廚房里奶奶做魚糕,大黃大黑則一左一右在地上趴著,輕輕搖晃著尾巴。

  奶奶先將魚肉泥倒進一只大碗里,隨后拿兩只雞蛋,只將蛋清放進去,蛋黃留在一旁待用,

  然后往里面加生姜水、蔥白沫、淀粉、鹽和液體味素。

  液體味素就是粗制版的味精,這時候的味精受限于技術和工藝水平不高,產量非常低,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味精也很難買到,而且價格很貴,

  倒是這種生產成本更低的液體味素更常見些,雖說也很緊俏,但總有可以買到的時候。

  調味料放好之后,便用筷子攪拌均勻,

  后世還有人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往里面加雞肉沫、豬肉沫或者菜沫,這時候卻沒有,就是簡簡單單一味魚肉,加以調料拌勻,一定要攪拌到起漿,使其凝而不散,

  再倒進墊有紗布的木盒里攤平,

  這時候就可以放到鍋里開蒸,等到魚肉初步凝結,有個五六分熟,再將剛才放在一旁的蛋黃打散,均勻地淋在上面,然后繼續蒸熟。

  等蒸好之后,將木盒反過來扣到盤里,輕輕揭開紗布,再將魚糕翻過來,便是一塊方方正正的魚糕。

  魚糕通體色如白脂,只在面上有一層黃燦燦的蛋黃,吃一口清香滑嫩、軟綿爽口,是一種老少咸宜的佳品,

  陳建軍這些天胃口不太好,只有很餓的時候才喝點米粥,陳建國便想到這道菜,去江邊找林大河弄了條魚回來。

  從今年年初開始,漸漸的各類食品就開始變得緊俏起來,

  倒不是漲價,這年頭統購統銷按量配給,漲價這種市場機制完全不需要,物資不夠,就會減少配額,相比去年,今年居民的糧食配額減少了超過百分之二十,其他的副食也越來越少了,

  甚至連菜場里面的豬肉檔口,也已經有段時間沒有開張,

  因為相比糧食,需要飼料和糧食喂養的肉類更加嚴重不足。

  即便是全國配比最高的上海,豬肉也只有每人每旬三兩的份量,而天津只有二兩,部分下面的區縣甚至可能連一兩都未必能有,

  這還是有票可發的城市,某些農村里面,人們可能有小一年沒聞到肉味了。

  而這還只是豬肉票的配發,可拿著票也未必能買到肉,聽說上海那邊為了保供應,早在3月份就開始用牛肉和羊肉頂替豬肉,

  可沒一個月牛羊肉也不夠了,又用腌臘肉和再制蛋頂替,再制蛋就是皮蛋、咸蛋、糟蛋、鹵蛋之類經過處理后的食用蛋,十只再制蛋便頂一斤豬肉,

  但照現在的情況看,估計再制蛋也頂不了多久,那時候也不知道會怎么辦。

  有句老話,叫做“肉不夠、魚來湊”,

  上級也是這么做的,

  為了彌補肉類數量的不足,便下令水產局增加產量,這任務就落到了各地的水產公司頭上,

  江南水鄉,水產最多,自然就承擔了最重的任務。

  狹義的江南,指的是圍繞太湖的一帶,北到揚州,南至杭州、紹興,東起東海,西到南京的這么一小塊區域,也就是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這一片,

  而廣義的江南,卻是整個長江中下游以南區域,包括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六省一市,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廬山、衡山,錢塘江、贛江、湘江,太湖、鄱陽湖與洞庭湖,

  宋代的江南路、唐代的江南道便很好的代表了江南區域。

  整個大江南的水產也是內河中最為豐富的。

  可魚資源再多也有限,在經過連續兩個月的瘋狂捕撈之后,長江里竟然也很難打到魚了!

  最后的結果就是,現在小縣城里,肉買不到,魚買不到,幸好按配額發的糧票還是能保證供應,另外菜場里還有瓜、菜在賣,

  相比前幾年,“一五”期間的大生產大豐收,有糧有油有魚有肉,如今的生活,困難了不止一點半點。

  即便是陳建國這樣的家庭,也過起了久違的苦日子。

  肉是沒有的,即便外公就在肉聯廠上班,也是隔幾天才能分到一副沒什么肉的豬骨頭,因為曾經一天能宰十幾頭甚至幾十頭豬的肉聯廠,如今一天或者幾天才有一兩頭豬被送過來,那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

  外婆的食品廠也停工了許久,聽說現在接到任務,正在試制代食品,

  所謂的代食品,顧名思義,就是用來代替食品充饑的吃食,

  主要是以玉米和小麥根粉、玉米桿粉、橡子面粉、小球藻、紅萍、葉蛋白、人造肉精等原料加以制作,

  據說是中科院提出的建議,說是平時人們不吃的一些東西,比如上述那些,經過加工處理后,也能當做食物食用,具有很好的充饑效果,而且營養價值也不低,

  于是相關部門就在南北方挑選了一些單位,試制代食品,如果可行的話,可能明年就會在全國進行推廣。

  小縣城因為有一位“打谷小英雄”的關系,也接到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若是順利的話,大約明年,“代食品”就可以擺上餐桌了。

  只不過,陳建國吃過一塊外婆帶回來的代食品,那玩意兒好像有點磨胃。

  奶奶忙活半天,將魚糕放進蒸鍋里,撩起圍裙擦了擦手,又翻出來一只大鋁盆,從擇好的米缸里舀了一升米,想了想后,又抓了兩把放回去,將米缸蓋好,

  隨后從水缸里舀了幾瓢水,將大米全部浸泡透,把浮起來的米粒按下去,這才將鋁盆放到桌子上,拿一塊紗布蓋著。

  陳建國還以為奶奶是要淘米做飯,見她只是將米用水泡著,不禁有些奇怪,“奶奶,泡米干嘛?”

  奶奶擦干手,走過來拉了把椅子坐下,笑呵呵地說道,“干嘛?奶奶在試著把飯變大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