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769章 高拱香港行(二)
  高拱生于正德七年十二月,今歲十六。

  看起來很像中年人,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少年郎。

  兩年前他在上學期間,熱血上頭參與一場斗毆,徹底打斷了他的仕途。

  本來,他爹高尚賢在正德十五年之后,調往山東任僉事,躲過了朱厚照穿越過來后的第一波正寧王案的清算。

  接著山東倒孔的時候,他并沒直接參與,但還是勤勤懇懇的處理山東業務。

  反正在其位謀其政,他沒有任何差錯,本來要在任內升遷,然后就出事了。

  高拱的爺爺病了,加之朝局混亂,高尚賢思慮再三,選擇回家處理家產。

  正德十九年,高尚賢繼續請了一個病假,高拱和哥哥高掇一起跟高尚賢接著回到老家。

  呆了半年,突然就聽到皇帝屢屢平亂,大開版圖,最后江彬開始肆虐,甚至開始攤丁入畝。

  這一下,高尚賢決定不保留土地,轉而投資正在興起的股票貿易。

  高拱爺爺高魁認為這是賭博,不能摻和,土地才是存家之本。

  但高尚賢出去訪友三個月后回來。

  立刻將家中土地分給族人和兜售出去,只留下高家祖宅。

  然后高拱看到了高尚賢因為高家在河南的土地是選擇自己組建公司,還是直接打包賣給皇帝的事情,跟爺爺高魁吵得不可開交。

  最后,高魁郁悶了幾天,突然中風走了。

  高尚賢只能再跟朝廷請丁憂。

  這一下,高拱的人生境遇就不一樣了。

  因為高魁病逝,高尚賢丁憂,朝廷在正德二十年斗爭徹底進入最后一程。

  打得血雨腥風,丁憂的高尚賢帶著孩子給老爺子二十七個月,躲過了正德十九年以來最混亂的幾個節點。

  然后除服出孝之后,高尚賢讓長子高捷帶弟弟高掇和高拱去國子監讀書,不久皇帝下詔起復了一群老倌和當官一陣子回去丁憂結束的人。

  高尚賢在抵達京城之后,很快得到了調令,發陜西商廳任僉事。

  算是平調,但前腳高尚賢去任職不到半個月,高拱出事了。

  參與了那場士子之間的斗毆,徹底讓高拱失去了參與科舉的資格。

  好在運氣不錯,他兩個哥哥,都在他打架之前考中了恩科進士,賜了同進士出身,一個前往朝鮮總督府任職,一個自愿選擇去緬甸。

  等到去年高尚賢請了不少人,將流放海外的高拱安排去了緬甸,請緬甸蒲國公沐紹勛下屬幕僚中一個同鄉照料一二。

  高拱這才見到了哥哥高掇,也參與了緬甸的一系列戰爭。

  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發現,當初在京中的熱血上頭多愚蠢,真正的戰場,那是多么的兇惡。

  高拱活了下來,只因為他有一個在緬甸因為戰功而升遷知州的二哥,所以他有重甲,有足夠的醫藥,可是更多與他一起訓練的袍澤,一張張笑臉就這么死在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之中。

  他求過二哥,但二哥明確告訴他,那些與他一起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只是本地的土司家奴!

  他們天然就要為了土司的家業赴死,而土司答應會保證他們的家人能過上好日子。

  但這種好日子在高拱看來很絕望,因為土司會將他們的妻兒送給其他從奴隸堆里爬起來的活人,他們的父母有可能會因為一場干旱而弄不到水,而活活渴死。

  甚至某一天大雨落地,泥石流落下,直接吞沒一座又一座新開發的屋舍。

  至于他這個二哥,他手頭有點兵,但漢人在緬甸是少數民族,絕大部分集中在城鎮之中。

  他雖然名為知州,但權利伸張不出去!

  并且他的任務是筑路,是維系大明的邊疆道路安全,只要土司不跑來他維系的道路上肆虐,那他就不可能插手土司與外界的戰爭成果。

  從那個時候開始,高拱就變了。

  不再執著和熱衷于打仗,退役之后,只是按照律令拿了緬甸都司的漢人籍貫,然后就開始在各地行走,幫助他人。

  短短兩年,他蒼老了十幾歲。

  人黑了,模樣也變了,心態也變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是一個執著于讓更多海外“奴隸”們改變自己的認知。

  在大明,天子公開宣布不要奴隸了。而他也確實在做,盡可能的給人開智。

  但大明之外的土地呢?

  幾個人等待著辦理證件,高拱跟范爵士說著他在緬甸的見聞和做法。

  范爵士笑呵呵的說:“沒錯,天賦人權!這個我也贊同。但血統是高貴的,否則沒有榮耀,如何引導人傳承國家呢?

  要知道,這個世界,除了少數的精英,剩下的都不過是烏合之眾。”

  高拱微微皺眉。

  這個家伙,果然是一派泰西人的嘴臉。

  “在大明,人定勝天。但只是蒼生多思慮,才需要一位首領。圣君出則河清海晏,昏君出則國生妖孽。天命在則青,天命不再當滅。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高拱快速說完文言,看這個家伙一臉懵逼,趕緊用葡萄牙和西班牙語一通修改,最后這個人臉色越發難看:“這種言論,難道在大明帝國沒人管理嗎?”

  “當今圣明常有笑話一則:吾國之民,不懼天子,不懼上之人,只求安然生存一地。止為其謀福祉者,天下歸之一心。

  若世間有一知州,嘗筑城,一日三餐,具為白面饅頭,可供足食自取。

  初時,本州之人喜,但有猶疑。

  又七日,仍見足食饅頭,遂會奔走相告親人以附郭。

  足月,可具民萬余。

  三月,知州巡視州境,不見界碑。又問戶房,糧食消耗為何趨多?

  戶房對曰:外鄉人附郭而賣力,營城所需。

  半年,知州忽聞下屬諸縣來信,界碑尋到他州之境,他州之民皆我州之民。

  一年,有烽煙,知州欲親征。

  出城,誓師前忽覺天冷,打一噴嚏。

  左右爭相而動,黃袍層累,民眾高聲疾呼圣明,遂誓師罰無道。

  奉其為天子正位。

  遂民心而成天命。

  出兵之日,四境州府百姓簞食壺漿,蜂擁而至,足兵足食,甲兵萬萬,橫掃天下,莫能有當者。

  而這,只是保證了百姓一日三餐能吃飽。

  謹以此而成天子哉!”

  這則笑話是朱厚照親口說的,當時嚇得天下知州們瑟瑟發抖,擔心把下邊養得太飽,自己被皇帝干掉。

  好在皇帝直接明發圣旨,說雖然是笑話一則,但仍然發人深省。

  因此,這糧食得是“圣人所賜”,讓下邊的各級官員要弄清楚,好事不能全都兜他們頭上,還得兜在皇帝頭上。

  再不濟,也得分潤一二。

  朱厚照絕對是歷代皇帝之中最重視宣傳口的人。

  所以,高拱說完這則笑話之后,范爵士大驚失色道:“大明帝國的皇帝,是當世哲人王嗎?這種人,真的存在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