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699章 關內穩定是第一需求(下)
  朱厚照和楊廷和在談笑之中完成了對話。

  之后返回朝中,面對來探聽口風的人,楊廷和都是一派強硬的說:“此事,必須按律嚴懲。學問之爭不在文章之上,反而在拳腳之間,這叫什么事情?既然各有想法,那就科舉,去邊區為政一地,好好施展心中才學才是正途。

  妄想通過博取眼睛的手段,換來憐憫?可笑至極!

  本官力諫于陛下,這群人都判流放,這輩子都留在西北遍地,好好看看天下真正大勢幾何,百姓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想的愚昧不堪?

  需要開民智的恰恰不是百姓而是他們!不歷州郡事,不體察底民情,豈有了斷?”

  來聽消息的人不由得覷了一眼楊廷和。

  說的您老好像當初歷經州郡事一樣,也不知道是誰少年進士之后,一直留在翰林院做事,然后完成入閣的。

  不過楊廷和臉皮厚,不怕,淡然說:“本官知道你們心中不服,但那又如何?本官這些年屢屢考察民間,微服私訪,也獲得了大量一手情報。

  雖然本官不曾歷州郡事,但該查,該看的一樣不少。

  什么好,什么差,本官都心中有數。

  這群學子之中,爭勇好斗者眾,為人浮華的更是不少。

  這樣的人,怎么叫他們為民父母,愛民如子?

  去西北好好的磨礪,洗盡鉛華者,才有光明未來!”

  楊廷和最后用了這句話,本質上是遞給下邊一張空頭支票。

  至于什么時候讓他們有光明未來,那就不是他說的算了。

  畢竟,牛人是攔不住的。

  真正厲害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會混的風生水起。

  就比如,隔壁歸化國的趙先生,那個帶著一批儒生,結合天山特色、華夏歷代制度,幫助吉囊折騰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體系的人。

  人家還是被流放的逃人,結果卻在吉囊這邊,快速幫助吉囊完成制度化,讓吉囊可以調集大量的資源,進行雙頭鷹擴張。

  東邊吃不到的他就去西邊啃,然后再把西邊全獲之軍,拉來東邊當炮灰,給大明當練兵靶子。

  只要打上幾次,讓這群西邊的游勇散兵見識到了東面可怕,就能開始清理軍中中層,從而完成新一輪的兼并。

  如意算盤都快崩到內閣臉上了。

  但楊廷和不反對。

  朱厚照名為西征,其實是在消化之前吞下來的土地。

  直到現在,朱厚照還在種田。

  漠北草原武鳴一路向西,一路打到定邊府外,就沒有正面超過萬人規模的沖突了。

  焉耆州的戰局,也只是萬人以內的試探接戰。

  吉囊也不斷貿易,雙方就是一邊小規模沖突,一邊挖潛各自的力量。

  只是大明的體量很大,大到朱厚照能同時征召邊區少民西征,然后不斷從關內將人口投射進入邊區,從人口上完成本地的主體民族化。

  所以,這群開始進行意識形態對立的人,不適合主戰思想濃重的大明社會,需要暫時壓制,但這些都是未來的種子,因此朱厚照也不得不選擇將他們丟去邊區。

  等歷練完了,關內沒辦法獲得他們想要的身份地位,自然就會尋求諸侯王的藩屬國。

  藩屬,就是大明用來試錯的養蠱場,一旦發生變故,一時半刻也不會影響到大明。

  如果真的出現了席卷天下的變故,那么大明面對死亡,一定會想辦法調頭。

  修修補補也好,維新變法也罷,歷代變法無外乎是為了國家的延續。

  只要有足夠的疆域,就算再敗家,也不可能一下將老祖宗的疆域都丟了。

  只要沒死,就有機會東山再起。

  不然,你當地球這張牌桌上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咱們始終都在為什么?

  因為底子里,我們是天朝上國。

  上國!就該是上國,僅此而已!

  不過可惜的時候,二十一世紀的天下,被各種民族主義帶偏了,開始邁向了列國紛爭的時代,始終沒有一個新“周禮”,來解決新天下之主誕生的共識。

  西方折騰出來的兩極格局,玩起了楚漢爭霸,結果搞出了一個“漢國”雄踞美洲,卻將“漢中”西歐、“關東”東歐,丟出去的奇葩格局。

  把好好的漢國劇本,搞成了西楚,也是沒誰了。

  反倒是一直在桌上的華夏,力推春秋玩法。

  玩起了合縱連橫,但吸取了教訓,兩邊怎么折騰我不參與,有好處喊我,沒好處勿擾,自己則悄咪咪的拉攏天下四方一切可以拉攏的小弟,力推春秋霸主的戲碼。

  結果玩著玩著,西方玩死了兩極。

  相當于楚漢爭霸的時候,搞死了楚國,結果自己只撈到關中,讓漢中做大,變得尾大不掉,根本沒有余力控制關東,反而讓一直悶聲發大財的其他勢力,多少吃到了蘇聯爆的金幣,愣是搞出了董卓初期劇本。

  然后阿美還不自知,帶著幾個國家就打成狗腦子,廢立美元這個少帝,仗著兵強馬壯扼守潼關,四處出擊,深陷戰爭泥潭。

  阿美霸王、后邊跟著幾個小弟,然后開始滿世界搞事,卻忽略了關東諸侯現在弱了點,但大家都在整合各自力量。

  咱們也跟,致力進行“多級格局的促進”。

  是不是很眼熟?

  修路,鋪橋,現代化,本質就是戰國七雄對內搞基建、集權、整合的手段。

  同時咱們喊“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這些頂層設計,就會成為新的“周禮”,讓所有人都交流趨同。

  等搞完了,十八路諸侯會盟,戰國就要開始了。

  于是,多級格局就會角逐出最后一個勝者。

  也就是說,誰先完成外太空的探索與殖民,誰就是新的“秦制”制定者。

  最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統合,所有人思想統一到了一個高度的瞬間,中央集權就會開始維穩。

  然后開始對外溢散新的增長點,如果沒辦法一步到位,那么人類文明內部,就會進行新一輪的資源重構,再內卷出新的人類文明主宰,不斷修修補補。

  這個過程注定曲折,但華夏死不了,因為華夏最不怕的就是重構的過程,因為華夏歷朝歷代都是在重構之中卷出來的。

  宋崩潰了,給元留下了徹底開發的江南地區,元有了江南和北方,推行了行省制度,進一步整合了各個民族,完成了關內區域的主體民族漢化。

  并且將云南、青藏、漠南漠北、東北納入國家版圖的一部分。

  之后,元崩潰了,明來了,雖然只是用經濟手段,控制了新疆、西藏、東北這些地方,但相較于之前的漢人歷代,大明還解決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嘉靖朝開始,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海外土豆、玉米、地瓜這些可以在山地、坡地生產的作物進入,幫助大明徹底完成了湘西的整合。

  并且逐步加劇滇黔地區的漢化。

  當明崩潰了,清來了,云南居然能成為反清最后的戰略要地,和三藩之亂的發跡之地,由此可見大明、清初這三百年的開發,到底還是基本完成了西南潛力的挖掘。

  而之后,清贏了三藩之亂,帶來東北、漠南。然后羈縻控制漠北,平定準噶爾的新疆,駐藏大臣徹底控制青藏地區,將疆域推到了朱厚照的目標——嶺北長城沿線。

  大清雖然敗家,但保留下來了內東北、漠南漠北、新疆,民國接力,雖然丟了漠北,但他保住了東北。

  對比東北,漠北的利益,顯得微不足道。

  因為華夏是人口大國,能高效產出糧食,兜底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而新疆、青藏這些盤口,都是在新中國之后開發和統合起來的。

  簡而言之,華夏一直在擴張生存空間。

  敗家子敗掉的地方,大多都是華夏人少的地方。

  這就是中央集權的優越性,綜合實力是在不斷擴張的,可以收縮,但收縮到了一定程度,生產力到了一定程度,所有收縮的力量,就是拳頭砸出去的時候,很疼的。

  簡而言之,楊廷和贊成朱厚照的策略,也干系了未來他的家族利益,所以邊區必須有足夠多的人,才能維持邊區不被丟棄,進而導致他家族未來的損失。

  朱厚照提出的嶺北長城計劃,就很好的解決擴張之后如何自守的問題。

  這是基于原來歷史線清代版圖的擴張政策修改。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