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182章 王艮與王守仁論天下四民
  “聽說了嗎?張璁攛掇陛下封禪,卻被陛下以‘自兩宋弱質君主為之,不曾有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功而與同列,自貶矣!’給回絕了!”

  “我也聽說了,陛下還言,就連高宗之廟號,本朝能不用就不用。以此為憑,表明了陛下實在厭惡兩宋之風氣。如此,難怪陛下只留范文正公與文忠烈公陪祀文廟先賢,余者皆遷為先儒!可見兩宋之文弱,陛下厭之。”

  “可不是嘛!往后咱們得小心了!萬萬不可以兩宋為憑!當復漢唐之風!”

  “嘿,還有那張璁,幸進之徒,妄圖勸圣君封禪以此為階,豈不料陛下一眼洞悉,破了他的心思……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該!”

  隨行的小官、文筆吏,在私底下竊竊私語,路過的王守仁和他的徒子徒孫們,大都若有所思。

  “先生,陛下似乎一度厭惡兩宋故事。”

  王艮在邊上,看著王守仁問。

  “嗯,陛下確實厭惡兩宋之君,因為他們對外不夠強硬,但對內卻一直妥協,一度造成了偏安一隅和靖康之恥,甚至神州陸沉。若非太祖高皇帝仗劍,你我這些后世子孫,也不知道還得給蒙古牧羊多久。”

  王守仁回答道。

  王艮聽罷,卻搖了搖頭:“上之言,皆從時局。陛下只怕不是厭惡兩宋之君,而是要用兩宋之君,來對理學進行破除。”

  “哦,何出此言?”王守仁看著王艮。

  “陛下行事,皆可章尋,看似胡鬧,實則努力增補兩宋缺失之武德。只不過,許多言論,皆愚民之言,實在有失體統。”

  王艮大膽批評朱厚照起來。

  他是正德十五年的時候,在山東遇到了王守仁和朱厚照的著作。

  因為朱厚照的要求,所以發《儒學辯證法》與山東諸生,王艮當時正在濟南游學,看到了《儒學辯證法》之后,就跑到了順天拜師。

  不過這個家伙,對于《儒學辯證法》頗有微詞,而且喜歡抬杠。

  比如他主張:“即事是學,即事是道。人有困于貧而凍餒其身者,則亦失其本非學也。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是異端。”

  意思就是:學問就是生存之道。是爭取人的生存權利和維護人的尊嚴的道理。如果人是困于貧困而凍餓的,便是違背圣人之學。

  甚至連不能為民安身立命的學問,都被他認為是異端了。

  但是他對于解決辦法的提出,或許是受制時代局限性,認為要通過修身養性端正天下國家的目的。

  理論上,還是沒有脫離程朱理學的枝干。

  跟《儒學辯證法》強調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張宏觀調理的問題,有著一定程度的沖突。

  尤其是關于解決問題這一塊,《儒學辯證法》強調國家的調控,而王艮現階段則是劍走偏鋒:在王守仁的基礎上,提出了明哲保身論。

  雖然王艮接受了民本思想甚至進一步發揚光大,說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之道。

  但他提出的解決辦法,卻還是修身養性,主張生存和尊嚴,卻沒有考慮過國當如何。

  過分強調“己”,反對朝廷調控理念,現階段來看,感覺有點偏向于小布爾喬亞的思想。

  不過想想他現在經商發財了,利己思維過重也就釋然了。

  當然,相較于以前是有突破的。

  另外他雖然師從王守仁,但他并也不認為“家、國、天下”可以完成統合。

  他認為必須“國、家、天下”才能進行統合。

  對于朱厚照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而矣。”表示了不屑。

  畢竟他就是灶戶出身,對于朱厚照一邊喊家國天下,一邊要百姓效死,再聯想自己小時候家里生活窘境,父祖煮鹽被各種貪官污吏欺壓,根本不覺得肉食者能看得到下邊情況。

  所以,他認為:“家國者,上以忠義賄匹夫而奪安身根本也;國家者,下以熱忱保國而立本正業也。”

  意思是,家國天下,上層用忠義洗腦百姓,卻奪走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強調家國天下就是壓迫百姓的癥結。

  而國家天下,匹夫都會熱忱保國,因為這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王艮是個很接地氣的人,站在他的出身階級來看,一下就看出來國家和家國區別。

  所以雖然還在跟著王守仁學習,但他已經敏銳察覺朱厚照的改革,對于國內的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只是緩和。

  王守仁對于這個弟子,那是相當的頭疼。

  “四民疏你看了嗎?”王守仁問道。

  四民疏,就是在孔廟公布的《論四民疏》。

  “肉食者為保家業,以此賄民之言,我只記得兩句:士為有識者,明理曰士。

  無農不穩、無工不興、無商不活。是故農工商皆本業也,但卻不可過閾,農閾五成、工閾三成、商閾一成,士閾一成則天下安。”

  王艮淡淡回答:“但閾值非絕對,國知民生,累慢世俗,不可過分強調閾值,否則世代累積,則世家重現。”

  王艮贊成“士為有識者”這句話,因為他是灶戶出身,父親從商,他也靠開中法廢除為折色法,趁著淮商大興的時候經營起來,家中資產也多了起來。

  所以,他是商人身份,因此他贊同朱厚照的“士為三民之優者”,將所有官宦拉到民這個概念上。這對他有利。

  但他反對閾值的概念,如果朱厚照的思想被篡改,極有可能導致財閥、世宦、學閥的誕生。

  上層壟斷一切,底層得靠上層施舍吃飯。

  等于掐死社會流動性。

  王艮能看出來,不代表王守仁他們看不出來。

  朱厚照自然也是能看出來。

  但看出來了又怎么樣?

  朱厚照,他首先是個皇帝!其次是個皇帝!最后還是個皇帝!

  屁股決定腦袋,他也逃不過去。

  但相較于現在理學而言,朱厚照、王守仁這一套學問,已經有很多內容偏向于民,是真的偏向社會底層了。

  否則王艮也不會跟著王守仁學習。

  但王艮認為還不夠。

  “唉,那你可愿為官?”

  “不愿。”王艮搖搖頭,“今上或許有雄心,但他的雄心,對于百姓而言并非好事。歷朝歷代,雄君治下,豈有安康之家?”

  王守仁不再多言。

  自己這個徒弟雖然讓他頭疼,但做學問是把好手,或許跟他人生閱歷有關。

  而且他主張很好,鼓勵百姓、讀書人安身立本,不要覺得從商是賤業,就不去做。

  首先要活著,其次要有尊嚴的活著。

  因此在原本的歷史線上,王艮的徒弟,很多底層人,泰州學派也因此大興。

  但現在,他的言論,太過逆天,或者說不合時宜。

  “既然如此,你也多從各派之間,提取精華。陛下常言道:今之學,名號為儒。實則儒皮法骨、老莊筋肉,百家血脈,陰陽相濟于一身、佛道通貫于一精、百家要義于一氣。

  凡華夏百代,古今之言,皆在其中。

  但因形勢變易、時局不同,故須一派為統,以安民心。然則今日理學僵化,不合時宜,當從百家再選一派,重新定鼎,再開百年之華彩。

  是以學問,當合生產力。”

  王守仁與眾弟子說道:“四民疏有言,生產力為一切之基,為天理。過則人欲,瘠則國蠹。但生產力為天理,如何格物致知?當以朝廷選士為天下格物致知。

  然人有私心,是以出賢者為士。

  但人非完人,賢者亦不可不束。

  是故萬民,以法為繩,道德自律,再為宰相,分天下萬國物產,用以定民本業,上下一心,志大同而奔小康。”

  王守仁看著思索的眾人,再看一眼王艮說:“你也好好思索,群龍無首,真的能天下大吉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