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我在柯學世界當爸爸 > 第三百五十二章 龍志舟長子
  李學坤與馬援聊了很久,他覺的,馬援還是有大志的,雖說,他現在只是一個代理軍長,但是他的理想,卻是大的多,他甚至想當個馬煥章式的人物,一統西北,做一個西北王。

  看來,馬援受他父親馬仲方的影響太深了。李學坤不由搖搖頭。

  “有的時候,戰爭并不是解總問題的最好途徑,能不動刀兵而化解危機,才是最大的功德啊,只要動了刀兵,老百姓必然受苦。”李學坤說道。

  “可是大哥,你不也是殺了那么多的鬼子,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嗎?”馬援反問道。

  李學坤頓時有些無語,不錯,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可不全是憑著打鬼子得來的,如果自己不打鬼子,那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那不一樣,我打的是鬼子,而不是內戰,打鬼子,死人,那也是值得的,可是打內戰,再給老百姓造成傷害那就不應該了。”李學坤說道。

  “大哥,你不知道,我們馬家軍發跡,憑的全是戰功。”

  馬援說完,向李學坤講了一下馬家軍的歷史,馬家軍分兩支,一分青馬,一分寧馬,寧馬又分馬鴻奎與馬鴻賓兩支,這三馬都是回民,合稱為西北三馬,馬家軍源于清末爆發的河湟回民起義。

  1863年(同治三年),受陜西、寧夏回民起義影響,甘肅河州莫尼溝大阿訇馬占鰲起兵反清,青馬先人馬海宴此時投身軍中,為馬占鰲得力戰將。

  1872年,馬占鰲等太子寺一戰“黑虎掏心”大敗湘軍,之后力排眾議,在馬海宴、馬千齡的支持下,挾勝而求撫,率眾歸降朝廷。隨后起義軍被朝廷收編,重要頭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諸馬崛起的基礎。

  在民國以前,河州諸馬軍事力量為“西軍”時期,仍延續馬占鰲降清時的格局,即以馬占鰲子系(子馬安良)為首,轄制馬海宴子系(子馬麒,馬麟)和馬千齡子系(子馬福祿,馬福祥)。馬占鰲降清時,馬千齡無軍職,后為朝廷鎮壓回民起義才自組民團成軍。諸馬先隸屬于董福祥的甘軍系統,后獨立一系,為清廷東征西討,特別是抗擊八國聯軍時,諸馬為當時清軍最英勇之部隊。

  民國后,馬占鰲子系在政爭中淡出歷史,馬海宴子系和馬千齡子系分據青海(青馬)和寧夏(寧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馬煥章、蔣介石),逐漸養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封建軍閥。

  而馬援的父親馬步方,就是青海馬家軍的領軍人物。

  馬家軍做事情,向來以維護自己的地盤利益為重,重用回民,對漢人存有戒心。他們為了爭奪地盤,可以大打出手,但對付外來入侵,又空前團結。

  1933年冬,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令其率領所部四十一軍,率大軍進攻寧夏。孫殿英志在吞并西北。馬鴻逵、馬鴻賓、馬仲方、***等恐被各個擊破,地盤難保,乃聯合拒孫,史稱“四馬拒孫”戰爭。同時,蔣介石也希望孫殿英軍閥與馬家軍相互攻伐,兩敗俱傷。四馬聯軍約5萬余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經過4個月激戰,以孫殿英慘遭毀滅性打擊而告終。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2.18萬人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經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進,企圖打通與當時蘇聯的西北通道,紅軍與馬家軍在黃河沿岸,永昌、古浪、高臺、倪家營子進行了激烈戰斗,最終失敗幾乎全軍覆沒;西路軍的五軍、九軍和三十軍共兩萬一千八百人,只剩了七百余人。

  不過,馬家軍也有抗日的英雄歷史,這也是讓馬援引以為傲的。

  一九三七年,馬仲方、***派遣軍隊參加抗戰,征調大通、互助、湟源3個縣的民團共8000余人組成。其中有回、漢、撒拉、東鄉、保安、藏等各民族人民,以回族較多。

  全師轄3個旅。馬仲方、***先后派出了兩個師的兵力,分別是暫編騎兵第一師和暫編騎兵第二師。第一師師長是馬彪,第二師師師長是馬祿。

  1938年4月,騎兵師奉調黃泛區的扶溝、鄢陵、西華等縣,擔負這一線的河防任務,馬家軍在此重創日軍。1939年春,騎兵師又調駐周口至界首一帶的黃泛區,防御淮陽一線日軍,淮陽之戰,馬彪師消滅日軍1000多人,俘虜20多人,而其部傷亡也達2000多人。馬家軍作戰英勇,并且以騎兵見長。

  在激烈的戰斗中,曾發生過馬家軍士兵不愿做日軍俘虜,數百名騎兵投河自殺的壯舉。

  可以說,馬家軍也為抗日戰爭出了力的,不過,青馬與寧馬之間,青馬之間,又存在著內斗,青馬一直與寧馬爭奪甘肅的統治權,而青馬中的馬仲方,又奪取了***的權力,最后一統了青海與河西走廊。

  當下,馬援毫無隱瞞,將馬家軍的歷史說了出來,馬家軍的發跡史,其實就是一部西北戰爭史,這也無怪馬援那么崇尚武力了。

  李學坤深吸了一口氣,口中說道:“其實,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打內戰,終究是不好的,我也不指望你不打內戰,但希望你在內戰時,多考慮一下老百姓就好了。”

  “嗯,大哥,我記住了。”作為一個崇尚武力的軍人,李學坤不寄希望馬援放棄武力,只要他心中能有老百姓的位置存在,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馬援是很崇拜李學坤的,在他的心目中,李學坤是中國第一員抗日名將,與抗金的岳武穆岳飛爺爺并列,都可以稱為民族英雄,當他說出這話時,李學坤連連搖頭,口中說道:“千萬別這么說,我怎么能與岳武穆相比呢?

  李學坤心中一動,想起了一件事,口中說道:“老弟,最近我軍將有一次對華中的大行動,不知你的八十二軍可否參與其中?”

  馬援想了想,口中說道:“抗日的事,我馬家軍自是義不容辭的,不過,一來我的部隊,主力在西北,在河南只有一個馬彪師,二來,能否動用八十二軍,還需要我父親的首肯啊。”

  李學坤點了點頭,他知道,這些地方軍閥,視軍隊如生命,連蔣委員長都奈何不了他們,對于軍委會的命令,馬家軍都是陽奉陰違,而此視華中會戰,中國方面,需要很多的軍隊參與,如果能將青馬,這支戰斗力強悍的部隊拉進來,那是再好不過了。

  “大哥放心,我一定說服父親參加這次大戰。”

  “噢,對了,大哥,不知你知不知道龍大公子。”馬援說道。

  “龍大公子?”李學坤心中一動。

  “對,龍大公子名叫龍繩武,他是暫編19師的師長,也是云南王龍志舟的長子,他現在就在重慶,如果能通過他說服龍主席的滇軍參加這次華中會戰,那將再好不過了。”馬援說道。

  “噢。”李學坤點了點頭,腦海中浮現了關于龍志舟的一些資料。

  龍志舟,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納吉烏薩。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云南省國民政府主席,云南陸軍講武堂校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