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轉瞬即逝。
在這兩天時間,整個土窯村已經沉浸在一片熱鬧祥和的氛圍之中,王牧之依照古禮之法完成了一部分。
所謂古禮之法,就是指成親時需要聘書,禮書,和迎親書,再加上婚禮的問名,納吉,納采,納征,請期以及親迎這六個步驟,在《議禮》上稱為“三書六禮。”
無論再怎么窮苦的人家,這三書六禮一定要具備,簡陋一點無妨,但不可缺少。
王牧之不想湊合,既然李恩惠的父親沒有到場,那村長高大山和她的表妹王春霞自然而然地成為娘家人。
村里人哪見過這種結婚場面,一個個都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王牧之做這些的意義在哪。
只有那些上了歲數的老人不斷沖王牧之豎起大拇指,眼神中滿是欣賞和贊揚。
“算了,我還是給你們寫上吧。”
王牧之苦笑一聲,華夏的古老禮儀現在都被西方文化沖擊得不成樣子,再加上戰爭的原因,可以說在這個小山村已經造成了文化斷層。
攤開紅紙,王牧之將三書六禮,四聘五金這些事情全都寫清楚貼在自家門口。
眾人圍著紅紙看個不停,有個拄著拐杖,精神矍鑠的老人慢慢走了過來。
這是村里輩分最大的老者,真名已經沒人記得。
村里人不論男女老少,見了面都要尊稱一聲“三爺爺”,同時王牧之也請他老人家過來給自己主持整個過程,當個見證人。
“三爺爺,牧之家寫的這是啥啊,我們以前怎么沒見過?”
有人發問。
“我告訴你們,牧之這孩子是有大學問的人,這上面寫的才是咱們老祖宗真正流傳下來的結婚流程,是真正符合我們老祖宗的規矩,如果不是沖著這個,我這個老頭子也不會過來。
能在死之前見到老祖宗的東西出現,我這把老骨頭也算是值了......呸呸呸,說這個不吉利,下面我來給你們說道說道。”
三爺爺一字一句地將三書六禮,四聘五金講了一遍,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有細心的婦女已經讓自己孩子跑回去拿紙筆,把上面的字全都抄一遍,等自己孩子結婚時,也能按照這個來一遍。
比起婚紗西裝那些,這才是深藏于華夏人心中的浪漫。
一夜過去。
6月15日,農歷五月初五。
宜:嫁娶,開光,出行,出火,拆卸,進人口。
忌:祈福,入殮,祭祀,作灶,安葬,探病。
一大早,整個土窯村仿佛出現如紅色的海洋,如果有人從空中往下看的話,就能看到整個土窯村幾乎家家都掛上了紅色燈籠,尤其是王牧之家里,更是除了紅色之外,看不到半點其他顏色。
炮仗聲此起彼伏,王家請來了縣里兩撥人馬,喜慶的嗩吶聲連續不斷地響徹整個村子。
今天是王家的大喜之日,村里的男女老幼全都到場準備吃席。
得虧婚禮是在新房子進行的,要不然這么多人涌進舊房子,估計連房頂算上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