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
    朱祁鈺要了什么?

    他要了很多很多,以至于于謙都以為皇帝要打滅國戰爭,才會有之前的于謙頗為擔心的奏對。

    他要的東西太多了,所以他才會問,有沒有人罵他亡國之君。

    罵就對了。

    朱祁鈺不在乎名聲,他們罵的越狠,朱祁鈺打出了成果之后,打出了勝利之后,收獲勝利果實之后,他們才會更加心服口服。

    大明皇帝始終處于一種可持續亡國之君的狀態,他們反而會陷入一種自我否認的循環之中,怎么越罵,大明越強呢?

    他要了整整十二萬輛武綱車、三十萬力役、五百萬石糧草、六百萬斤火藥、五萬副的棉甲、兩千副板甲、六萬六千柄火銃、九十萬枚鉛子、近百萬支箭矢、長短兵二十萬套、盔十萬、大將軍炮六百門、子母炮近千門、馬二十萬匹。

    需要注意的是馬匹,多數都是駑馬,負責馱運糧草,負責機動,不負責作戰。

    大明的馬軍被送沒了,朱祁鈺想騎兵沖鋒,那只能帶著緹騎們上了。

    朱祁鈺的五百萬銀幣打瓦剌三萬人,指的是消耗。

    主要是給三十萬力役的征調補償,五百萬糧草、以及消耗品的鉛子、炮彈、火藥、箭矢等軍備,以及犒賞。

    “陛下啊,這是不是準備的太多了啊!這是準備拿銀子砸死瓦剌人嗎?這也太看得起他們了吧。”金濂十分心疼的說道。

    雖然這里面絕對多數的消耗品都是內帑出錢督辦,可是他看陛下花錢也心疼。

    朱祁鈺笑著說道:“錢不花出去,堆在倉庫里,也是發霉。金尚書,朕記得你以前不這么斤斤計較,做了戶部尚書這么久,越來越扣扣索索了。”

    金濂深處三根手指說道:“瓦剌人在集寧就三萬人!”

    于謙咳嗽了一聲略微有點心虛的補充說道:“料敵從寬,未慮勝先慮敗嘛,既然要打,那就傾盡全力的打。”

    “畢竟還有韃靼人不服王化,若是再加上哈密王,瓦剌人的實力也是很強的。”

    “嗯,很強。”

    于謙這話說的,韃靼人、兀良哈人和哈密王,只是理論上有可能和瓦剌人聯合在一起。

    金濂深吸了口氣說道:“那就算他十萬人!那二倍擊之,這也太多了。”

    “于少保,我可是征南總督軍務,可是知道軍隊的事兒,不是不知兵,料敵從寬固然不假,可是這也太寬了,都料到西域去了!”

    “太多了,京畿都要被掏空了。”

    朱祁鈺笑著說道:“那都造出來了,那你說再毀掉?不合適啊。”

    金濂忿忿不平的說道:“如果陛下所說打下集寧、控制河套,真的有五成利,那給朝廷的谷租,怎么也得…三成!”

    朱祁鈺面無表情,并未說話。

    這個戶部尚書,果然是燈芯只有一枚的主兒。

    興安咳嗽了一聲說道:“那最多兩成半,剩下兩成半的利,是內帑的,咱家也是看過賬目,很多都是內帑給銀督辦,功賞也是由內帑出錢。”

    “五五分成是最多的了,這還是陛下寬仁,內承運庫太監林繡,本來是打算三七分,內帑占七成的。”

    金濂吐了口濁氣說道:“那這些東西也都是六部置辦,四六開,內帑四。”

    興安搖頭,從袖子里拿出了一本賬本說道:“武綱車給銀十二萬督造,火藥給銀幣三十萬督造,棉甲給銀幣十萬督造,板甲給銀幣十萬督造,鉛子給銀幣十五萬督造,馬價給銀五十萬購置。”

    “請問金尚書,戶部這次出了多少銀子啊?”

    金濂嘆了口氣,興安賬本上還沒算放賞給銀,內帑出的的確比國帑要多一些。

    胡濙目光流轉,坐直了身子說道:“當年太宗皇帝的時候,可是一分錢不給戶部,氣的夏忠靖夏元吉,破口大罵,包括市舶司和貢市,都是內帑收入,陛下肯拿出來一半,私以為,已經是很好了。”

    “金尚書非要陛下,用戶部的物料做買賣,賺的錢都進內帑的腰包才肯嗎?”

    “當年夏忠靖可是折銀了大約六百萬兩,讓太宗文皇帝難下西洋,可是一分錢沒收回來啊。”

    “其中六十三艘寶船,當合計折算耗銀十八萬九千兩,兩千料遮洋船的工價為四百九十兩,料銀約一千三百兩,合計約為一千七百九十兩,整個船隊除寶船外的造價,為三十五萬八千兩。”

    “三寶艦隊船只,總造價約為白銀五十四萬七千兩。”

    “算上松木二年小修,三年大修,五年改造,杉木三年小修,六年大修,十年改造,年支出十一萬兩。”

    “還有兩萬七千人的軍隊,一年也要七萬兩的支出,最后海貿所得,皆入內帑。”

    “金尚書啊,你不要逼陛下啊。”

    就像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越大的組織結構,各部之間利益就像九頭蛇一樣,各不相同,甚至還會相互撕咬。

    禮部是個清貴的部門,很少需要用到動銀子的地方。

    金濂眉頭緊皺的說道:“當初夏忠靖夏元吉,討不到海貿獲利,胡尚書是不是已經是禮部尚書了?”

    胡濙搖頭說道:“并沒有,我只是禮部左侍郎。”

    “不過永樂十一年,夏元吉問文皇帝討要海貿獲利,也是某說服他的不再討要的,金尚書要不要再聽一遍?”

    胡濙,向來是誰在皇位支持誰,利益之爭,他自然站在陛下這一邊。

    他其實一片好意,其實在告訴金濂,趕緊就坡下驢吧。


    非要逼得陛下撕破了臉,跟當年太宗文皇帝一樣,不帶著朝廷一起發財,還天天問戶部要米要糧要銀子,你才是干瞪眼呢。

    金濂吐了口濁氣,他聽出了胡濙的意思,點頭說道:“五五分,就五五分吧。”

    總比沒有強。

    朱祁鈺看著金濂的樣子,就是搖頭,大抵吝嗇鬼都是如此,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墻不回頭,非要他動用皇帝的權力,把收益盡數歸內帑,到時候,大家一拍兩散。

    朱祁鈺搖頭說道:“戰爭的勝利,從來不絕對,所以我們沒必要在戰前討論利益分配的問題,而是應該討論一下,怎么贏得戰爭。”

    金濂聽聞,趕忙俯首說道:“臣惶恐。”

    他繼續說道:“陛下所需糧草,已經運抵大同宣府,即便是出現了狀況,大軍只需要有序撤退,進入大同宣府,韃靼人就不敢蠢蠢欲動,只會選擇蟄伏。”

    于謙拿出了檢閱邊事兵科給事中朱純,建平伯高遠、大同知府薛瑄、大同總兵官郭登,點檢大同、宣府的糧庫和軍備的文書。

    大皇帝要的東西準備好了,已經運抵邊防,金濂只是在討價還價罷了。

    金濂匯報了自己的調運的工作之后,稍微猶豫了下,繼續說道:“陛下,若是力有未逮,未能盡功,我們還可以退回來,明年再戰,此事不急。”

    大明擁有一個很精密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官僚,一旦用好了,就是巨大的優勢。

    金濂曾經是征南總督軍務,就非常的清楚,軍事行動必然存在持續性,并非一蹴而就,一拳打出去就能徹底把對方打死的。

    軍事行動,兩軍交戰只占了一小部分的時間,其余時間都是停頓。

    但是這些停頓的時間,并不反常,而且普遍存在。

    工部尚書石璞俯首說道:“工部駕步司已經平整好了前往大同宣府的路面,一路上大軍前行,暢通無阻,煤渣鋪設的路面平整,再加封土,即便是遇到下雨,也不會過于泥濘。”

    “征調民夫解運輜重,以及隨軍民夫安營扎寨之事,已經移交給各指揮同知。”

    王直坐直了身子說道:“已經督促各州府官員,配合大軍作戰,兵路已經開始清理,確保大軍出行暢通無阻,同時約束百姓,不要跟大軍發生沖突。”

    王文接過了話茬說道:“各鄉掌令官也開始了轉移各里的百姓,在強收夏收之后,就會躲在各營堡之中,防止流匪、流寇、敗兵趁機作亂。”

    俞士悅深吸了口氣,這戰爭也有刑部的事嗎?

    事實上,每次戰爭都是犯罪的高峰期,京師之戰的時候,五城兵馬司都會加緊巡邏。

    就連稽戾王歸京的時候,俞士悅也參與極深,巡防安民。

    他俯首說道:“已經督促各地衙役捕快,嚴格巡邏,盜竊強劫,一律從重從嚴。”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既然一切準備好了,那就出發吧。”

    “此戰攻伐集寧,是為了長驅萬里如虎,為徹底消滅瓦剌做準備,請諸位戮力同心,力保此戰大獲全勝,共安社稷!”

    朱祁鈺宣布了散會,來到了軍事會議地方,開始蓋章朱批。

    石亨掛征虜將軍印,楊俊、劉安、孫鏜給佩征虜副將軍印,武進伯朱瑛掛前將軍印,為大軍前鋒。

    朱祁鈺將印綬監的所有印綬,依次交給了石亨等軍將,李永昌將擔任監軍太監,繼續跟隨石亨整理軍務。

    朱祁鈺又看向了于謙,將總督京師軍務的職責交給了于謙。

    此戰,于謙同樣隨行前往山外九州,負責總督軍務。

    于謙對著所有的軍將說道:“此戰,未戰先怯者斬!畏縮不前者斬!未鳴金退者斬!不尊軍令者斬!聚集嘩營者斬!殺良冒功者斬!行軍張弓填藥者斬!軍士營中屠殺買賣牲口者斬!”

    “違反十七禁五十四斬,嚴懲不貸!”

    大明京營三路齊頭并進,在十天內至宣府,而宣府,大同衛軍也會配合作戰。

    這是大明皇帝的一記重拳。

    朱祁鈺站在德勝門城頭的五鳳樓上,看著大軍如同蜿蜒的長蛇一樣,離開了京師。

    他的目光閃爍,此時京師極為空虛,京營盡出,大明京營只有五千人的緹騎,有沒有人愿意此時造反?試著出兵京師,和大明皇帝碰一碰呢?

    朱祁鈺頗為期待!

    若說以往,京營戍京,宵小們還不敢動,那現在呢?

    京營如此空虛的情況下,他們內心深處的野心,應該如同離離草原上的星火,越燒越旺了吧。

    現在是不是一個天下罪之的好時候?

    大明皇帝為了戰爭籌集了如此多的物資,盡數出塞,京師防備如此空虛,大皇帝如此窮兵黷武,只要稍微搖唇鼓舌,就可以聯袂成一個緊密的反帝聯盟!

    各地的被逼著交稅的藩王、被打壓的外戚們、被盤剝的縉紳們、被收稅搞的火冒三丈的大商巨賈們,應當緊密而且高效的聯合在一起,組建反帝聯盟。

    跟大皇帝,碰一碰!

    試問天下,誰主沉浮!

    朱祁鈺給了他們機會,下了餌兒,就看他們有沒有膽量了。

    大明皇帝要對集寧用兵之事,那是王八退房,鱉不住了,路人皆知。

    這個時候京營終于開始動彈想塞外而去,這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大明。

    襄王朱瞻墡也收到了京師來的消息,頗為興奮的喊道:“來人!快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