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我,擺爛主播,掙夠兩百就下播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國債(4k)
  三月十八,漢陽。

  城中熱鬧非凡,王上遣使者上門向金氏求娶女郎為王妃。

  辰時之末,王后派十二名宮人來金氏教導女郎宮中禮儀。

  同日,王上賜城中長者食物,各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金立鄭率金氏有官職者進入王宮謝恩......。

  宮中酒宴從午時一直持續到了申時,王上下令賜酒肉于過漢陽城郊的北上義軍。

  申時末刻,漢陽東門洞開,四千義軍一擁而入。

  鮮血在裹滿綢布的柱子下流淌,尸體被人隨意拖拽到大理石質地的庭院里堆放,殘留下來的奴婢被捆成一團被人肆意褻玩。

  往日輝煌而高貴的左議政府上,腳上還帶著泥土的忠清北道義軍隨意在府中走來走去。

  崔元尚一臉唏噓的走出大堂,回頭再次看了大堂內部,一絲笑意涌上眉頭。

  “有了金立鄭的手書,江華島那邊應該能拖延住!”

  “只待清理了金武軍,大事定矣!”

  大楚的情報部門分為兩種,一個是老谷子負責的軍情部門,如今跟在張守言身邊聽用。

  而另一個則是馬山負責的奏聞院,從正武九年開始,奏聞院從皇帝直屬到了內閣直屬,主要負責監控官員、民間和東亞各地。

  而此刻,首相裴恒正在怒斥馬山。

  “奏聞院真真做的好事!”

  “朝鮮出了這么大事,奏聞院之前居然毫無察覺?!”

  馬山滿心苦澀,低頭聽訓,袖袍里手緊緊握住。

  奏聞院駐漢陽兩個據點居然在第一時間被人給端了。

  “兩臺電報機!兩臺啊!”裴恒最在意的就是這個,“你的人居然都丟給了朝鮮王,連破壞都來不及。”

  馬山沒有解釋,因為該通報的情況他都已經通報過了,朝鮮分所確實是出了極大的問題。

  前幾年招收的幾個朝鮮人中,居然有一小半是朝鮮王安插的人。

  顯然駐朝鮮機構不但是粗心大意,而且說明他們平日里行事絲毫沒有顧忌,根本沒有遵守保密條例和遴選條例。

  這才會被朝鮮王方面盯上而加以設計!

  馬山甚至準備回去之后重新整頓院里東北亞監察機構,不用想就知道這個機構肯定也出了大問題!

  “盡快把情報渠道打通,”裴恒揮揮手,“本相知道你一直在忙著處置南洋那邊的事務,但是朝鮮臨近遼東,轄制數海,哪里是可以輕乎的?”

  馬山走了,帶著殺意和怒氣!

  敢動奏聞院的人,還丟了兩臺電報機!此刻的馬山如同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

  裴恒回到內閣,發現不光內閣諸相都來了,各部堂官也趕到了一大半。

  顯然沒有人認為朝鮮發生的事是件小事。

  “天竺那邊正在收尾,三百萬移民也在勸說轉運,怎么這個時候又出了這種事?”

  “麻煩!朝廷精力如今都在國內水利和安置天竺、哈薩克等地上。李義倒是選了個好時機!”

  “陛下西征兩年,朝中錢糧每日如同流水般花出去,還有南洋的開發,庫里可真的沒錢了。”

  “西征大軍久戰疲憊,確實不宜再開戰事。”

  “那便讓朝鮮王如此狂悖犯上?扣押本朝觀察使一行,他好大的狗膽!”

  “都督府那邊怎么說?”

  “還能怎么說,整個都督府上下都要炸了!”

  “都督府剛剛大肆慶祝好幾日,轉頭就被人拿鞋墊子抽了臉。”

  “剛剛有下官路過都督府外面,隔著幾道墻都能聽見黃督的怒吼和咆哮。”

  龔鼎孳聽到有人談起了都督府的事,大概猜到了軍方的態度。

  那些武人慣來是看不起那些朝鮮人的,而且今時不是往日隋唐,朝廷占據遼東,又有第一艦隊在旅順。

  大楚君將縱橫環宇,未嘗有過一敗,哪里會吞下這個悶虧。

  只怕陛下不會退步,這仗是必打的。

  心里有了判斷,龔鼎孳率先笑將起來:“諸公,說到底還是陛下燭照萬里,這等不曾內附的藩國,教化千年不止,還是敢背君逆父,由此可知陛下一統之策才是真王道!”

  龔鼎孳的馬屁沒人在意,大家在意的是他居然支持對朝鮮發動內附之戰。

  “龔相,西征尚未全功,朝廷哪里來的錢糧用于朝鮮?”

  “國內戰力大半都在天竺、哈薩克一帶,便是兵力上怕是有所不足。須知朝鮮雖小,也有三千里江山。”

  錢糧和兵力是事關朝鮮事件的重要衡量因素,龔鼎孳自然心中有了腹稿。

  “西征多用北方馬軍,華北、東南各省守備師一直沒有調動,都督府在兵力上自然不缺。我們內閣唯一需要關注的便是后勤和錢糧。”

  “按制扣除朝中必備庫存之外,剩余錢糧似乎只能從南洋、天竺等地的預備金中劃撥,龔某卻不以為為必然!”

  裴恒聽到這里,很快就猜到了龔鼎孳的潛臺詞。

  那就是國朝籌備了十年之久的國債!

  ......

  北京城內的繁華幾乎是每年一個樣,人口的大量聚集增漲,導致北京每年都不得不往外擴張地盤。

  好在張守言有先見之明,在開國時就立法控制了全國的地價,但北京的地價之高還是經常出現在各地的報紙上,讓人嘆為觀止。

  這些年來,北京增漲最快的行業是餐飲業。

  根據正武十一年的統計,北京餐飲業上下游的從業人員超過了三十萬之巨。

  而正武十一年的北京本地+外來人口也就四百多萬。

  具有北京特色的茶館文化,也隨著各地的客商傳播到了各地,與當地的餐飲文化融合,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

  孔南文就有些不太習慣京城的茶館。

  他祖籍是河南,聽父親說祖上還與山東的某個圣人有聯系。

  不過打他十二歲起,他們一家就不再提這個事了。

  國朝在那年正式取締了衍圣公這個爵位,并將孔府占地蓄奴的事公布天下。

  皇帝親手御批石碑立于孔廟之前: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那個孔家大部分人都因罪被流放去了南洋等地,孔圣、孟圣及諸子百家先賢一體改為由國朝祭祀。

  “先賢之德在于炎黃,而不在一戶。”

  這就是朝廷的正式說法,還錄入了史學課本之中。

  孔南文今年來北京,算起來已經是第三次,可他還是不太習慣北京的茶館。

  他不習慣的不是茶水滋味,而是這個氛圍。

  最近兩年,河南之地因為與沿海通商往來,加上喜歡用福建那邊傳來的茶具,講究喝茶人自己泡、滾、點、分,很少有人聚堆說話。

  但在北京的茶館,那就是一派熱鬧景象。

  小二的那張嘴跟摸了蜂蜜似的,整天介的“爺”個不停。

  北京人進了茶館,骨子先松了三分,首先就給熟悉的人打招呼,一圈圈的下來那叫一個熱鬧。

  但外地客商、書生來了北京,必定要做的事里就有逛茶館、買報紙兩件事,不然你就寸步難行。

  北京城里十六家有刊號的報紙與北京上千家茶館形成了一個互相依存的關系,茶館成了最靈通的消息集散地。

  朝廷各衙門也專門選了一些腦子好使、嘴巴利索的小吏混跡在這些地方,一來探聽自己衙門的風評,二來是主動宣揚本衙門里的功績。

  不管是商業上的、朝廷上的和都督府內的小道消息,都可以在這里聽到許多不同的版本。

  所以孔南文雖然不太適應京城茶館文化,但他每次都會在茶館里待上很久。

  他關心的是關于這次西征的事。

  前幾日說陛下回到昭京只帶回五萬人的消息,他根本半點都不信。

  他們父子早就從幾個隨軍出征西域的士兵家里得了實信,這些士兵的平安信和分下的各種繳獲根本就沒斷過。

  在洛陽的夜市上,來自西域的好東西被來自全國的商人、豪客搶著購買。

  而這些東西都是西征士兵們公開或者私自托運回家的,尤其是那些西域風濃郁、小巧的祭器、首飾、裝飾品和藝術品,是最受追捧的東西。

  孔南文昨日又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信,洛陽開封的夜市上出現了大量的天竺物件,一連十多日被人瘋搶,但仍有新的好東西不斷流入夜市。

  這說明西征明明就是大勝了!

  不然那些武夫弄不到這些東西,也送不回來。

  孔南文有些著急,因為他在北京要辦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沒有任何音訊。

  “西征的事怕是已經落幕,朝廷諸公又是個小氣的性子,讓他們讓出那些好處來,卻是想也別想!”

  坐在孔南文對面發著牢騷的人叫趙敬業,是前明江北、如今安徽省人士。

  他這次比孔南文要更早來北京,為的就是家里看上了撒馬爾罕附近的一處礦產。

  “國朝當年收地的時候,我們家可是舉家響應,”趙敬業又開始老生常談,“如今手里的楚元還有大把沒投出去,可國內處處都有人盯著,只好往外看。”

  “撒馬爾罕那個山頭,我們家已經盯了五年多,產量預計、分布數據都是我們家出人出力獻給朝廷的,到如今朝廷衙門里卻連個靠邊的消息都沒有!”

  孔南文顯得比自己的朋友穩重一些,他低聲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日各處傳朝鮮那邊的事,你可聽說了?”

  趙敬業不屑的點頭:“彈丸之地,也敢犯上?遲早給他們平了!”

  “但我聽說朝廷因為西征還沒收回成本,這庫里怕是有些艱難啊。”

  趙敬業眼睛當即一亮。

  “孔老弟,你是說那件事要成了?”

  “昨日報紙上說陛下圣駕到了太原,我看陛下還京之后,若是決定打,這國債的事就八九不離十了。”

  “國債?!”

  趙敬業想了想,忽然壓低了聲音。

  “若是真的發行國債,我們家看上的那礦山買賣怕是要遲上幾年,朝鮮那邊的山參、礦坑弄起來更容易!”

  國債的設計和規劃早在正武二年就開始討論布置。

  但由于國庫盈收年年增漲,加上經濟增長點的重心——南洋尚未控制,所以朝廷一直拖著這件事。

  南洋成為內海后,朝廷自然是占據了全部的利益。

  民間各路豪杰肯定對朝廷獨占南洋利益大為不滿,各地商報上酸言酸語不斷,直到朝廷銷了六家報紙的刊號,這才讓下面安靜了一些。

  陛下御駕親征西方,全國的豪商、新興家族聞訊都興奮起來。

  各地報紙一改口風,大肆鼓動內閣立即發行西征國債。

  不說別的,全國百姓對自己這位皇帝的武功是相當認可的,自家大BOSS出征肯定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不說那些牛羊、毛皮,就光想想哈薩克、布哈拉境內被探明的那些礦產,但凡朝廷手里露出一點來對外承包,都是能富豪幾代人的買賣。

  可該死的內閣就是屬鐵公雞的,什么都要自己先吃飽了才分些湯水出來。

  前幾年的漠北、漠南、葉爾羌都是這樣,茶葉、牲口、羊毛、毛紡、中成藥、各種調味品等等,各家各戶都只能在朝廷搭的臺子上去做買賣,大頭都被朝廷拿走了。

  北京城里聚集了上千各地來的客商,日日打探著各部的消息,就是等著朝廷松口。

  尤其是前幾日得知天竺已下,這些人都差點瘋魔起來。

  個個把內閣諸相、各部堂官罵成了無惡不作的東西,天竺的豐饒遠勝西域,這些人的眼珠子都是赤紅的。

  尤其是吏部和紀部還派人,輪流警告那些將被派往天竺的官吏和大學畢業生,不準他們接受來自民間的“資助”!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北京的茶館里罵聲又高了三分。

  所以在朝鮮事件爆發之后,大部分人雖然都很氣憤,覺得朝鮮在做死。

  但也有很多人一邊嘴里罵著,卻一邊心里美起來。

  他們知道朝廷這個時候怕是沒錢了,要收拾朝鮮就必須再次開源。

  而討論準備了多年的“國債”就是最佳的選擇,按照之前流傳出來的國債運營條例,有相當部分“帶有一定風險的國債產業”會面對國內有資質的團隊和個人開放。

  這是朝廷規避國債風險的手段,當初被人罵得不行,如今卻是各家發財的好機會。

  李義那邊在國內的動作很順利,但在北京的動作卻沒能臣貢。

  朝鮮使館第一時間被馬山給抄了。

  內閣傳出話來,各地報紙統一論調,一起聲討朝鮮的狂悖。

  有著國債的風言風語在眼前吊著,各地的報紙都賣力的投入了這場罵戰。

  誰要是敢說不收拾朝鮮,分分鐘就會被各地的檄文給淹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