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冰鋒 > 第五章:孔融之禍
  夏侯惇接到為先鋒部隊,南進荊州的命令,乃是在建安十二年九月中,他其實已經迅速地行動起來了,可還是耽擱了不少的時間!

  自官渡戰后,曹操一直委任夏侯惇為西南線總司令,鎮守宛城,警惕荊州方向之敵。可是,荊州劉表,態度曖昧,雖然時有異動,卻一直也沒有向北發動進攻,因此南陽郡宛城一帶,這么多年也沒有發生什么戰事,日子過得相對平穩,夏侯惇等人,除了治軍的同時,更多精力,竟然放在了發展地方農業和經濟之上!

  宛城本來有常駐兵三萬人,后來被曹操調走了兩萬,用于北方戰事,但補充了五萬青州兵。青州兵都是什么貨色,我們之前講過了,這幫家伙充其量只能算是民兵預備役,到了宛城以后,夏侯惇執行曹操的屯田之策,把五萬青州兵分散到各處,建設軍屯以保障糧草收入,一晃已經五六年的時間了。

  所以,這幾年,宛城的常駐軍,其實只有一萬人左右,而那些青州兵安逸已久,甚至已經在南陽一帶定居下來,幾乎成了百姓農夫,因此,曹操的一紙出兵令下達,也是讓夏侯惇有些手忙腳亂。

  曹操的命令是讓夏侯惇領兵三萬,前出荊州,以為先鋒。可夏侯惇手里哪有三萬兵力,他只能趕緊下令召集青州兵,放下鋤頭,重新拿起武器,編入軍中。可是,這些老爺兵們安逸已久,誰還愿意重新披掛上陣?集結兵力,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為了能迅速出發,夏侯惇下達嚴令,凡是抗拒歸建的青州兵,以違抗軍法處置,一時間無數人頭落地,男哭女嚎,搞得怨聲載道,許多青州兵,都是被強行抓捕回來,編入軍中的!

  就這樣,夏侯惇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勉強完成了三萬先鋒部隊的集結,卻已經耽誤了出兵的最佳時機,再等糧草籌集齊備,出兵時,已經是秋季!最關鍵的是,這三萬軍,有至少兩萬人,都是被迫上了戰場的青州兵,肚子里直罵娘,可想而知這所謂的先鋒,究竟是什么樣的貨色了!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是曹操準備不足所致,劉表的突然病亡,其實讓曹操也有些措手不及,這雖然是個拿下荊州的天賜良機,可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曹操誤就誤在,此前的精力一直集中在平定北方和安撫內部上了!

  曹操此人,雄才大略,乃亂世奸雄,又怎么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呢?實際上,他也很無奈,是不得已而為之!

  漢末天下,諸侯混戰了二十余年,到了建安十二年,終于算是稍稍安定下來,呂布、袁紹、袁術等軍閥覆滅,威脅北方邊境的烏桓人也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遼東公孫康表示臣服,曹操也終于平定了北方。可這就算一勞永逸了嗎?沒有!

  統一北方,只是軍事上的勝利,其實曹操需要處理的內部其他事務,多了去了!自建安五年始,他發展屯田、新修水利、辟用名士、興師辦學,推行了許多撫民養生的政策,發展和恢復中原以及北方民生經濟,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安定人心,求賢納士,以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使北方成為他統一天下的穩定大后方才行!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獲得了廣泛的支持,也就是說,他把控了漢朝廷的大權,控制了天子,并以天子名義發號施令,在政治上占盡優勢!可這都是在早年諸侯并起,天下大亂那時候,現在曹操統一了北方,這天子劉協和衰微的朝廷,積極的作用逐漸減弱,消極作用卻日益明顯!

  早年間,因為曹操尊奉天子,把他請到了許都,有不少天下俊杰因此而投靠了朝廷,實際上就等于在為曹操效力,比如孔融、崔琰、楊修、丁儀、吳質、魏諷這樣的名士,鐘繇和張既,更是把長安都獻給了曹操,不可否認,曹操因此獲利不少!

  可現在,諸侯一個個被消滅,曹操以朝廷名義統一了北方,可謂功高蓋主,某些忠于漢室,卻不愿與曹操同流合污之人,便開始找麻煩了!畢竟漢朝廷的框架還在,曹操仍然需要這桿大旗號令天下,所以,即便曹操把持著朝政,也還是處處束手,麻煩不已!

  且不論天子劉協幾次勾結外臣,圖謀加害曹操,奪權除奸之事了,就連一些朝廷大臣,也開始不斷非議曹操,陽奉陰違,甚至暗中勾結,大有要除曹操而后快之意!天子加封曹操為武平侯,有人非議;天子賜曹操著履佩劍上殿,也有人非議;天子授曹操冀州牧之職,還是有人非議……

  如此種種,讓曹操也是煩不勝煩,卻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這些家伙或者是天下名士,或者有大家士族背景,在朝廷的官職和地位不低,社會名氣也太大,為了籠絡人心,曹操還輕易碰不得這些人!

  這些人以孔融和崔琰最具代表性。崔琰就不用多介紹了,這個人不算太出名,但孔融,著實得說兩句!

  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可謂耳熟能詳,可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大家未必知曉。孔融,字文舉,漢末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孔融乃孔子第二十世孫,而且有憑有據,絕非自吹自擂!

  孔融其人性格剛直,敢怒敢言,仗著自己是孔子后代這一特殊身份,天下人也都敬重他,便開始出言無忌,直陳利弊,甚至到處罵人羞辱人,與彌衡相似,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憤青、噴子、鍵盤俠!

  真的,一點也不夸張!后世有人評價孔融乃是敢于與權臣斗爭,維護漢室王朝的忠臣良士,那只是因為曹操的反面形象太鮮明,凡是與他為敵過的,都被吹捧為正面人物的思潮所致!而實際上,孔融、彌衡等人,說白了就是噴子,凡是他們看不順眼的,不管對錯,直接開罵;凡是與自己的理念不相符合的,他們就一概摒棄和反對,這不是噴子,又是什么?

  曹操平定河北,奪取冀州時,長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之妻甄氏,孔融得知后,給曹操寫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曹操看后,不明所以,回信問孔融這件事是哪本史書記載的,孔融回信說:按照現在的事來看,想當然而已!曹操這才明白,孔融是在諷刺自己和曹丕,氣得夠嗆!

  后來天子加封曹操為武平侯,孔融又表示反對,說京城千里內,不應封侯,這是祖制!曹操表奏,因為天下缺糧,應以禁酒,節約糧食,孔融又反對,說曹操治國無能,卻拿酒來說事……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因為忌憚孔融的身份背景,曹操對他也是一忍再忍,從未追究,直到建安十一年,曹操北征烏桓時,孔融還是大放厥詞,譏笑嘲諷,恨曹操不敗之心,昭然若揭,這下子,曹操終于是忍無可了!

  不過,以曹操的肚量,即便忍無可忍,也未必就會殺了孔融,頂多警告他好自為之或者罷黜他的官職也就罷了!可孔融千不該萬不該,在曹操領兵在外之時,勾結幾個所謂名士,召開秘密“座談會”,這可是觸犯了大忌,終于讓曹操第一次開始對孔融起了殺心!

  當然,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孔融之死的導火索,其實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曹操稱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