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冰鋒 > 第七十七章:張松出使
  熟知三國故事的朋友們都知道張松獻圖這一典故。但實際上,此事并不是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發生在劉備占據荊州以后,而是發生于曹操剛剛占據荊州,劉備敗亡江夏的那個時間段!

  這大概就是蝴蝶效應,因為劉緯的穿越,改變了不少的歷史走向,進而產生了衍化性的影響,機緣巧合之下,張松出使許都一事,竟在建安八年就發生了!

  當然,此番張松代表劉璋出使的目的與原本歷史上有所不同,但張松的心思卻與歷史原貌幾乎是一樣的!他欣然領受劉璋的命令,帶領使團上路,奔許都而去,懷里卻密藏著那張他經多年努力繪制而成的西蜀地形圖!

  也就是說,張松還是想利用這一次去許都的機會,暗通曹操,把整個西川作為禮物獻上!可是,張松與其代表的益州本地大族為何會如此執著于換個老板來統治益州呢?

  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就是益州人一直在謀求的一個政治理想,那就是——蜀人治蜀!

  其實,早年間,蜀中大族也是支持劉焉統治益州的,因為他看起來胸有大志,蜀人寄希望于他將來遲早有一天會北出秦川,逐鹿中原,成就大業,那樣的話,劉焉和他的東州士人集團,就會離開川蜀,益州還是會由本地人來治理!

  可是劉焉也好,劉璋也罷,經過多年的觀察,益州人發現他們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和志向,明顯是賴在西川不走了,這樣的話,不就等于搶了益州本地人的生存空間,而且蜀人治蜀的政治理想也難以實現了!

  于是,以張松為代表的蜀中大族,便開始產生了換一個老板的心思!但這個新老板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有實力爭奪天下,而不僅僅局限于益州一地!

  也就是說,益州人愿意向老大稱臣,甚至愿意交些保護費,但前提必須是老大不能賴在川蜀不走了,更不能侵害了本地大族的利益!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原本的歷史上,張松獻圖,想引曹操入蜀失敗后,又選擇了劉備的原因!畢竟當時的劉備,看起來胸懷天下,有那個志向也有一定的實力,還是可以寄予厚望的!

  殊不知,張松這一招,對蜀中大族來說,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劉備是有并吞天下的野心,但實力不濟,最終他和他兒子劉禪,還是像益州人擔心的那樣,干脆賴在西川不走了!

  更悲催的是,劉璋父子統治益州時,以東州士人集團為主,益州大族就已經是從屬地位了,劉備父子統治益州時,又多出來了一個荊州集團,而且還是他們統治的核心力量!

  也就是說,在劉備和劉禪統治下,三大政治集團: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中,益州本地人處于最末等的位置,竟成了人下之人,奴下之奴!這也是為什么到后來,曹魏大軍滅蜀漢,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原因所在了,因為在益州本地人看來,曹魏不是入侵,而是解放!

  可能您會感到奇怪,曹魏(或西晉)如果統治了川蜀,那益州人不成了四等公民,地位不是更不如從前了嗎?其實并不是,蜀漢滅亡后,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也便隨之覆滅了,而益州本地人一直所追求的蜀人治蜀,也終于得以實現!

  細思極恐吧!其實歷史的真相就是這樣,由于益州本地人排外的本性和維護既得利益的本能,無論是誰賴在益州不走,或處理不好這樣的內部矛盾,最終都擺脫不了失敗的結局!

  建安八年春,張松踏上了前往許都之路,因交通不便,這注定是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旅程,但張松的心里卻充滿了希望和期寄,因此心情雖然有些緊張,卻也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如之前的分析,蜀中大族對劉璋的表現很失望,已經有了換個主公的打算,而張松覺得,這個新主公,當然非雄霸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莫屬!

  時值建安八年,曹操經歷了官渡大戰,還在穩定內部,修養生息,并沒有統一河北,徹底擊垮袁氏殘余力量,但在有識之士的眼中,官渡戰后,已無強敵,曹操一統北方,只是時間問題,其人早晚必成大業!而張松,自然也是這種有識之士,在他眼中,這可是個現成的新老板之不二人選!

  如今的漢朝廷,幾乎完全掌控在曹操的手中,張松此次出使,表面上看是朝覲天子,實際上卻是要與曹操打交道的!張松想利用這次機會,與曹操搭上線,并定下暗通之策,以備將來曹軍順利進入川蜀,取代劉璋的統治!

  張松的如意算盤是,自己奉上如此大禮,曹操定能欣然接受,自己順勢提出蜀人治蜀(其實就是委任他張松為益州牧)的要求,對方也肯定會答應的!這樣,益州大族一直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也就能提早實現了!

  因此,張松的心里是越想越美,路上的心情怎么會不好?

  因為張魯已經主動與劉璋修好,張松此行是途徑漢中,走斜谷進入曹操所掌控的關中地區,先到了長安。時任司隸校尉,為曹操鎮守長安的鐘繇,熱情接待了張松的使團,并遣人飛馬往許昌報信!

  鐘繇,字元常,豫州潁川人,漢末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書法家、政治家!他在歷史上可是非常有名,也是曹操頗為倚重的重臣,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下殊勛,最終位列三公!那個滅蜀漢時與鄧艾爭功的鐘會,就是鐘繇的兒子!

  長安城是漢朝故都,歷史地位非同小可,然而到了漢末三國時代,這里雖然城市規模仍在,卻顯得異常凋零,雖然在鐘繇的治理下,已經開始復蘇,卻與蜀中之成都比起來,仍然顯得相去甚遠。

  這就是因為之前的董卓和李傕郭汜之亂造成的衰敗景象,關中許多民眾,為躲避戰亂,紛紛逃亡漢中和河北,造成長安人口銳減,早已不復盛世之景!

  因此,張松入城后,心態突然產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耳聞不如一見,雖然他在蜀中早已聽說如今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凋敝景象,心里已經有所準備,但實地親眼見到了以后,還是失望不已!

  最主要的是,長安城如今的狀況與成都形成的強烈反差,讓張松忽然覺得,曹操威名遠播,似乎也不過如此,在他的治理下,中原地區也沒得到多大的恢復,如此看來,此人所謂雄才大略,是否摻雜了水分呢?

  要說張松此人,雖然也算個有識之士,但認識上確實有些淺薄偏頗!曹操這些年,一直忙于東征西討,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治理內政,是官渡戰后才終于騰出些手來,開始恢復民力。

  這才過去了兩年,你指望他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用這么短的時間,就把中原地區恢復到苦經十余年戰亂之前的那番景象,也是有點過于強人所難了!

  但張松想的卻不是這些,他對曹操這個新老板的目標人選是寄予厚望的,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目睹長安城民生凋敝之景,張松更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開始對曹操此人產生了疑慮和誤解!

  當然,這種心態的變化是很微妙的,僅僅如此是不會影響到張松此行的大略方針的,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才讓張松的心態開始動搖了,因為自從他的使團到達長安以后,雖然鐘繇好吃好喝好住地接待著他們,張松卻苦等了一個多月,也沒得到天子召見的消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