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 第213章出兵北伐
  如此長的時間,陸淵可都是再聚兵等候的。

  他十萬大軍,擺在這里,每天不動,都是好幾萬兩銀子流出。

  這么大的耗費,怎么可能就這樣干等著?

  這等的不是時間,而是銀子啊。

  除非你朝廷幫我出這筆消耗,不然陸淵才不肯吃這個虧。

  然而對于陸淵的話,上官明只是一笑:“大軍征戰,無不以穩重為先。未慮勝,先慮敗。如今兵馬未至,豈能擅自動軍?

  至于糧草耗費。

  本將麾下十數萬兵馬,從臨海、豫章二郡,千里輸糧,也未曾叫苦。

  長沙萬不過十萬眾,又在國內,可就地因食,何以支撐不住了?”

  對于大越朝廷來說,在經歷了一場場失敗之后,伴隨著麾下兵馬大量陣亡,雖然不斷喪城失土,控制疆域日益萎縮。

  但相應的,原本龐大的財政壓力,也陡然間一空。

  尤其是陸淵手下十萬大軍,隨著他獨立建國后,錢糧軍餉也由長沙國自行籌集。

  沒了這十萬人的負擔,那么朝廷所要擔負的財政支出,也就只有上官明、楊景麾下十四萬大軍,五萬長江水師,還有白夢陽麾下的兩萬天門守軍了。

  這三股兵馬,加起來雖然也有二十一萬了。

  但對于控制著豫章郡和臨海郡的朝廷來說,供應這點大軍的錢糧支出,卻是綽綽有余的。

  只需拿出每年財政收入的一半,就足以支撐這些大軍了。

  這種情況下,別說在這等個半年了,你就是等個三年十年,朝廷也根本不慫。

  甚至陰暗一點想。

  其實就這樣拖著,對朝廷來說,也并不是壞事。

  因為豫章、臨海二郡富庶,朝廷還掌握了廣陵與建安兩郡,以這四郡的底子。

  修養個十年時間,便可恢復大半元氣。

  到那時,朝廷便可再組建出二三十萬大軍,用來征戰天下。

  而這個時候,陸淵大軍一直被拖著,時刻處于流血消耗之中,難以恢復元氣。

  朝廷在大軍攻之,他如何能夠抵擋?

  而陸淵一敗,沒了他的屏蔽,就南海、寧海兩國,可能都不用去打,便可望風而降。

  到時,或許都不用沉丘說的,花個二三十年來休養生息,再二三十年收復失土。

  或許只需十年,朝廷便可恢復往昔疆土,重新鼎盛了。

  因此對于此時的朝廷來說,若能將戰事多拖延一些時日,其實算得上一件好事。

  然而上官明打得好算盤,陸淵怎么可能真如對方所愿。

  雖然以他如今的財力,足以支撐十萬大軍,打個五六年了。

  甚至有著當初與嚴望秋、蘇玄歌的協議在,有他們幫著分擔軍餉,打個十年都不在話下。

  可我有這么多錢,拿來多養十萬兵馬,拿來建設地方,增強國力不好嗎?

  為什么要浪費在這種地方?

  所以此時聽了上官明所說,陸淵不由冷笑道:“若朝廷是如此想法,那便休怪我解散兵馬,恕不奉陪了。

  ….而且,你等若不想戰,那便把巴陵城交還于我。

  此乃我國中重地,容不得無關緊要的人,在此屯扎。”

  與朝廷的約定,是把巴陵城租借給他們,直到擊退周人。

  如今朝廷都不想打周人了,那此城租借的條件,自然也不成立。

  到時,陸淵自不會容忍別人在自己國土之內,屯駐十數萬大軍,自然要把上官明這些人給趕出去。

  至于這些人走了之后,會不會干脆放棄天門府城,放棄長江防線?

  對此,陸淵只想說。

  朝廷若真敢這樣做,那他就敢率國投降。

  大不了就投靠周人,誰還怕了誰去呢?

  反正陸淵最差的待遇,也不過換個地方封國,還能保住王位。可朝廷那邊,卻就不一定了。

  “你……”

  上官明聽到陸淵的話,如意算盤打不成了,頓時氣的站了起來。

  旁邊楊景看到,連忙上前安撫:“好了,上官兄,長沙王,且不要吵鬧。我等同屬一方,如此作態,成何體統?”

  拉住了上官明,楊景看著陸淵道:“陸將軍所說,確有道理。我等數十萬大軍,屯駐此地,每日人吃馬嚼,卻無半點動作,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樣吧。

  我等率軍,先移往巴陵城。然后各自分派出一部分兵馬,先行渡河,援助武安侯。

  等穩住了府城局面,在陸續派兵北上,逐步收復天門府失土。

  而在此期間,也正好等待南海、寧海二國援兵。

  這般安排,長沙王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陸淵沉吟,最終緩緩點頭道:“如此的話,我無問題。”

  得到回復,楊景又看向了上官明,后者冷哼一聲道:“便如此吧。”

  話音落下,場內氣氛,頓時和緩起來。

  然后雙方又開始商議起來,如何動兵前往巴陵城。

  最終因為雙方信任有限的緣故,最終得出決議。

  上官明這些朝廷兵馬,還是如來時一般,乘船北上。陸淵則走陸路,從官道前往巴陵城。

  雙方最終在巴陵城下會合。

  有了方案,互相看不過眼的陸淵和上官明,也不再湊一起,各自分離。

  上官明更是當天,就登上戰艦,領兵北上了。

  陸淵則是在益陽城繼續停留,并沒有急著離去。

  這倒不是因為他說一套,做一套,口上說著邀戰,實際上卻畏懼退縮。

  陸淵留在此處的原因,是丹鼎道原本答應他的兵器武具的援助,過了大半年,此時終于送了過來。

  益陽城外的洞庭湖面上,數十艘船飄來,依次進入了碼頭內。

  陸淵與安丘真人登船,來到船艙之中,或者掀開了一個大箱子,然后指著里面被油紙密封好的一具鐵甲說道:“大王,本道答應的鐵甲一萬具,強弩一萬張,強弓三萬張,刀矛各五萬件,已經全部送來。

  ….大王只需讓人從船上收下物資,便可給麾下大軍裝備上了。”

  陸淵看著相中的鐵甲,心中欣喜,忍不住上去摸了摸。

  入手冰涼,甲面順滑。質地厚重,一看就是上好的防具。

  在如今大軍出征前,能有這批武器防具送來,此次北伐,他心中勝算更大了。

  這般想著,陸淵忍不住喜道:“有貴道相助,此次擊破周人,我無憂也。”

  旁邊安丘真人聞言,臉上也是露出笑容,只是忍不住提醒道:“大王,如今本道所應的各項援助,皆已送其。如今近年過去,大王所應的修行太平道書之事,是不是也該有些進展了?”

  丹鼎道援助陸淵,可不是來做善事的。

  他們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讓陸淵修行太平道書,然后用他來驗證修改功法。

  本質上,就是拿陸淵當小白鼠。

  如今小白鼠養的肥了,也該是時候拿出來,做實驗了吧?

  陸淵聞言,神色自若道:“真人勿急。陽山府那邊,祭祀天柱的法壇已經快修建好了,年底之前便可完成。到時我抽空去一趟,祭祀了天柱,自可開始修行。”

  安丘真人聽到這個確切的時間,心下也是滿意,沒有繼續強逼,而是笑道:“大王勿怪,實在是太平道書,關乎我道未來,這才催促。非是信不過大王。”

  陸淵搖頭,含笑說道:“本王知曉。丹鼎道幫我甚多,你我關系,真人不必多解釋。”

  安丘真人笑道:“既然如此,大王快些讓人,搬運這些軍械下去吧。大軍出征在即,兵兇戰危,可耽擱不得。”

  陸淵點頭:“正是此理,本王這邊安排人來。”

  隨后,兩人一同下了船。

  而后陸淵便安排人,開始搬運船中物資。之后又花了幾天時間,將所有新到軍械,依次給分發了下去。

  這次丹鼎道發下的武器甲具,足夠武裝三四萬人了。

  而此次北征,陸淵所率的十萬大軍,是由四萬戰兵與六萬苗兵組成。

  此批軍援,剛好滿足戰兵所需。

  于是他便把這些軍械,通通發給了自己戰兵,把他們重新武裝了一遍,然后又把戰兵換下的器具,發給了那些只有簡陋兵器的苗兵。

  如此,十萬大軍全都換了一遍武器甲具,保命能力大增,頓時士氣大漲。

  陸淵也趁此時,宣布大軍北上。

  頓時,十萬大軍迤邐而行,氣勢浩蕩,天地皆震。

  弘道七年七月十二。

  陸淵帥軍抵達洞庭郡,匯合了先至此處的上官明等人。

  隨后兩軍商議,陸淵派出一萬戰兵,三萬苗兵,以討逆將軍楚維統帥,領兵渡河。上官明則派出四萬戰兵,由楊景領著,一同渡河。

  兩軍合兵七萬,在朝廷水師的運輸掩護下,三日間,便渡過長江,進入了天門府城。

  白夢陽得此援助,城中兵馬頓時增至十萬,原本及及可危的天門府城,霎時穩固。

  ….隨后這位武安侯,主動率兵,從城中出擊。

  與周人在城外大戰三場,彼此死傷數萬,終逼的周人從天門府城退兵,解了此城之圍。

  被圍困兩年的天門府城,終于解圍。

  而趁此機會,上官明陸淵雙方,又從江南各自增兵兩萬,增援武安侯。

  雙方聯軍趁機大肆出擊,又收復了府城附近的兩座縣城,并在城中屯駐重兵,與府城互為犄角。

  如此,聯軍便在江北有了三處據點,總算站穩了腳跟。

  而周人重整旗鼓之后,也領著剩下二十余萬兵馬,與聯軍對峙。

  雙方每日大小戰不斷,烽火依舊不休。

  彼此便這么耗了下去。

  ……

  正當洞庭郡的江北之地,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

  嶺南,南海國。

  由原本皇帝行宮改建的南海王宮內,嚴望秋也在焦頭爛額的,處理著自己那一攤事情。

  “大王,朝廷那邊又請人來催促,說江北與周人戰事日趨激烈,每日死傷將士數千,兵馬日趨貴乏,那我等快快發兵,北上增援。”

  下方,一個由原本宗門知客長老,轉任而來的新朝禮部侍郎,此時對著嚴望秋訴苦道。

  如今已是八月,到了入秋時分,而距離南海國開立,更是過了三月之久。

  如此長的時間,或許對于一個剛開國的新國家來說,還只是很短一瞬間,連理清國內政務都做不到。

  但對于一場聚集數十萬人的戰役來說,卻已經是相當長的一個時間,了。

  一些結束快的戰役,三個月的時間,甚至都已經打完了。

  所以哪怕南海國依舊一片亂糟糟的樣子,但來自朝廷的使者,卻是每隔幾天就來一波,從南海立國開始,就一直沒停過。

  而聽著這些奏報,嚴望秋有些預兆的說道:“孤不是說過了嗎?讓你回復朝廷,南海國新立,如今國內百官都還沒安排妥當。

  就連大軍,也只有原本的郡府縣兵。

  這些人加起來,不過堪堪過萬,我哪給他們湊十萬大軍?”

  下方那臣子道:“臣說了,可朝廷使者說,長沙國比我等晚立國兩個月。此時卻已湊出了十萬兵,甚至已經率兵北上渡河,和周人交戰了。

  長沙國能做到,我等為何又做不到?

  故而朝廷使者,只一口咬定,說我等這是在拖延,故意不肯發兵。

  甚至還威脅說,若我國還不肯發兵,那便是違諾。

  到時朝廷敕命,便做不得數。已經封出來的南海國,也要收回去。

  讓我國三思。”

  “他敢!”

  嚴望秋聽到這話,頓時暴怒,但怒過之后,便就是一陣頹喪。

  立國三月,在度過了剛開始那陣興奮勁后,這位老宗師也終于感受到,身為一國之主,日理萬機的苦惱了。

  ….國內各方的利益分配,地方官職的安排,中央機構的組建,這一樁樁,一項項,簡直像處理不完一樣,把這個原本的大派宗主,弄得焦頭爛額。

  等好不容易,把國內百官補齊,地方官府組建好了,該如何運轉國內政務,把南海國這個機器運轉起來,又是一個大難題。

  雖然此世武者,想要修煉到高深境界,舍不得讀書識字,研讀佛道經典,修身養性。

  單論文化素養,凡二流以上武者,都是不差的,甚至能比得上普通的秀才。

  而若是到了一流武者,那更是比那些舉人進士,也不見得差到哪去。

  可文化素養是一回事,處理政務,又是另一回事了。

  南海派的武者,原本讀書,那是為了修煉武功,是為了打打殺殺。

  所以他們的文化素養,針對的是提升心境方面的。

  但治國理政,你單單只有心境,只有文化,這可遠遠不夠。

  地方政務該怎么處理,百姓賦稅該怎么征收,百姓冤屈應該怎么明斷,水利官道該如何修繕,地方治安如何穩定,勞役要如何合理的征發,地方基層的利益又該如何維持,面對朝廷上官的要求,又該怎么應付?

  等等諸如此類,以上種種,可不是單單一個有文化的武夫,能夠處理得來的。

  其實,原本如果南海派,全盤接收了朝廷留下的官員,那是能夠有效組建出,一個有一定效率的新朝庭的。

  可原本那些朝廷留下的,有經驗的官員,大半都被南海派遣散了。

  如此一來,南海派唯一的捷徑,也就沒了。

  而要靠他們這些原本的職業武夫,順利的度過身份的轉變,成為一個合格的朝廷官員,那不知要等到多少年后。

  這期間的各種損失,時間浪費,要付出的代價,簡直不知多少。

  此時此刻,嚴望秋都有些后悔起,自己當初裁撤那些地方官員了。

  更是在心中羨慕起,自己那位盟友陸淵。

  此時竟然能夠在短短一月之內,就理清國內政務,同時做到發兵北上。

  別的不說,但就這份對國內的控制力,便比他南海國,強上不知多少了。

  若是自己也能如此,那該多好啊。

  但羨慕之后,他也只能嘆了口氣,回到現實,看著下面臣子道:“算了。你讓兵部發文,讓地方府縣,開始征調民夫,募足十萬人馬。

  那些郡府縣兵,也都抽一半出來,與那些民夫混編。

  先湊個十萬人出來,然后讓錢將軍領著,出兵北上,應付朝廷吧。”

  以他如今初步梳理的朝廷和地方官府,雖然依舊還有很多不協調之處。

  但拉起十萬民夫,也勉強能夠做到了。

  只是這樣一來,指望這些民夫有多少戰力,那就做不到了。

  下方官員聞言,心中的松了口氣,連忙道:“臣遵命。”

  說完此事,嚴望秋就想繼續處理政務,但看下面官員還沒走,不由又道:“還有何事?”

  那官員連忙道:“還有來自長沙國的國書。長沙國初立,國內官員缺乏過半,國內又無足夠文人士子補充。

  因此長沙王遣使而來,想請我國準予,放國內士子去往長沙科舉,補充官員之缺。

  此事對方已經催了數次了。

  大王先前忙著政務,沒有回復。

  如今人家已經等了近月了,實在不能再拖下去,還請大王決斷。”

  “這事啊……”

  聽到提醒,嚴望秋也回憶起來,陸淵先前派使,請求自己支援士子的事情了。

  當時他正忙著給國內各方分配利益,根本顧不上此事,于是便沒有回復。

  此時處理完了,也確實該給人家一個回復了。

  不然這盟友當的,確實不像話。

   .

  明月共舉杯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