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 第416章唐鄭背刺
  陸淵為什么那么恨鄭國呢?

  原因就在這里了。

  本來唐國突然獅子大開口,想要一口氣吞下梁國東部的三個郡,幾乎已經擊中梁國的致命弱點,差點就把他給打趴下了的。

  為何這么說呢?

  首先來看看,梁國現在到底有多少地盤。

  在楚國北伐之后,梁國先丟了,小半個廣陵郡,一個江夏郡,一個滎陽郡,一個東海郡,一個濟陰郡,足足四個半郡的地盤,一口氣就全丟了。

  從此青國東部,不負為梁所有。

  然后在青州中部,北邊的徐國搶了東平郡,楚國的東路行營又打進了城陽郡和任城郡。

  在這兩郡,都占據了一半,或過半的地盤,和梁國打的火熱。

  因此在青州中部,梁國只占有梁郡、山陽郡、城陽郡北部、和任城郡的東北部,差不多三個郡的地盤。

  并且這些地盤都處在前線,數百萬楚軍和梁軍來回拉鋸,地方百姓受戰火影響,大批量的逃亡和死亡,早已經成了一片廢土。

  像這種地盤,是根本無法專心生產,提供任何收益的。

  除了拿來當做防線,提供戰略價值外,對梁國再無任何一絲益處。

  因此兩國真正的后勤基地,其實就只剩下青州東部的一小片地盤了。

  也就是青平郡、膠西郡、東來郡、營陵郡、膠東郡,這五郡之地而已。

  可現在呢?

  膠東郡去年就已經成了戰場,楚梁兩軍,近三百萬人在此交戰。

  這里受戰爭的影響,甚至比梁國中部還要嚴重,這種情況下,自然不可能作為后勤基地。

  因此梁國在青州東部,實際可當做后方腹地的地盤,僅有四郡而已。

  但就這么四郡地盤,梁國最后的命根子,如今也被唐國的背后捅刀,給徹底打破了。

  青平郡直接被唐國搶走,膠西郡和東來郡,也受到了七十萬唐軍的入侵。

  若是這兩郡再被奪走,那么梁國真正可以依賴的地盤,可就只剩下一個營陵郡了。

  想要以區區一郡之地,供養梁國如今規模迅速膨脹,數量已經達到近四百萬的兵馬。

  這想想就令人絕望,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不。

  或許連這最后一郡,都可能沒有。

  因為誰也不清楚韓國在奪走了膠西、東來二郡后,會不會繼續南下,把梁國最后剩下的一個太平的營陵郡給搶了。

  畢竟以唐國如今的表現來看,對方根本就不管不顧,一點也不在乎梁國覆滅后,楚國東進,自己能不能擋住的問題。

  雖然如今是大爭之世,各國間彼此合縱連橫,眾弱國聯合起來對抗強國,已經是稀疏平常之事。

  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看得長遠,都愿意為長遠考慮。

  有些人就是想要短期利益,只在乎眼前能得到什么,而不在乎以后是否會失去什么。

  唐國從目前來看,無疑是后者了。

  人家就不管什么楚國。

  他就想要拿走梁國的東部五郡,先把這兩萬里山河,數千萬人口給吃下,撈足好之后再說。

  至于之后的楚國,吃了青州東部之后,我都膨脹了近一倍,自問實力已經不弱于開戰前的梁國了。

  屆時有這等實力,不求打敗楚國,學著趙國、徐國那樣死守一地,這種沒什么問題了吧?

  唐國就不信了。

  自己用數百萬大軍擋在前線,楚國還真能攻破不成?

  就算破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頂多就是將現在吃到的地盤,給吐出去,領著兵馬撤回唐國就是了。

  反正在唐國前面,還有趙國、徐國、以及鄭國擋著,這幾個國家與楚國距離更近,接壤的面積也更多。

  對楚國的威脅,都要比唐國更大。

  就算要倒霉,也是這三國先倒霉,唐國完全可以躲在后面,繼續玩自己的左右逢源,大撈便宜。

  嗯,不得不說,這個想法確實很短視。

  但同樣也很現實。

  火不燒到自己眉毛前,總是不會感到熱和痛的。

  唐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他們的君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各國就算恨得牙癢癢,但面對這樣一個無恥之國,卻也沒什么辦法。

  不過相比于各國的痛恨,楚國自然是開心的。

  唐國如此之睿智,奇兵出于東北,一口氣就打中了梁國的七寸,可謂幫了楚國大忙。

  面對這種好人,楚國上下,自然是感激萬分的。

  陸淵當時聞聽消息后,立刻就派出了使者,趕往唐軍大營,想要和對方商談合擊梁軍之事。

  畢竟,先不管唐國是不是想要奪走青州東部,此時兩國先聯起手來,把梁國給打趴下去,這對于雙方總是沒有壞處的。

  唐國不來,楚國還得和梁國在青州中部的大梁城死磕,用時間和無數生命去磨這條中部防線,去和梁國以及梁國背后的各國較勁。

  唐國來了,楚國便可趁著兩國腹背受敵的機會,先擊破它的中部防線,把中部幾郡給吃掉再說。

  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

  至于后面的青州東部,以及北部徐國占領的一些地盤,完全可以等吃下中部,打垮梁國之后,再慢慢和對方計較。

  楚國的錢糧積蓄還有許多,今年一場鐵拳行動,在清理了青州西部之后,從那些地方豪族門派之中,又繳獲了大筆的錢糧。

  再加上青州西部清理之后的安穩環境,預計明年,這些地方就可以開始生產,給楚國提供錢糧賦稅,這又是一筆收入。

  所以楚國如今的錢糧儲備,可謂極其富足。

  因此哪怕繼續維持如今一千八百萬的兵馬,以及一千八百萬的移民工程,也還能再撐個兩年時間。

  有錢有糧,就有底氣信心。

  陸淵在整理出來這些家底收獲后,便做好了繼續和梁國,以及其他各國,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

  這也是他為什么不在意,唐國吞并梁國東部后,有可能迅速膨脹出另一個梁國的原因。

  一個上下一心的梁國,楚國都能用一年時間打垮。

  那么一個吃撐了的唐國,就算看上去體型巨大,很是嚇人,難道還能比過原版的梁國嗎?

  左右不過又是一場梁楚之戰的翻版,不,可能是一場更進一步的,酣暢淋漓的大戰罷了。

  所以陸淵并不在乎唐國獲利,對方胃口越大,對楚國來說就越好。

  有些東西,可不是吃下去,就能立刻利用的。

  不見楚國奪了青州東部后,那些地方郡府上,多少敵國故民起來反抗,鬧出了多少的亂子?

  而楚國還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擊敗了梁國,這都有那么多人不服氣,冒出了如此多的反抗者。

  唐國這種背后捅刀子,為各國所不齒的家伙,又有誰會服這種小人?

  唐國眼下想的挺好,等他真的吃下誘人的毒蘋果,就會知道甘甜之中,隱含著什么樣的劇毒了。

  而等對方被毒的半身不遂的時候,就是楚國站出來,給予其最后一擊的機會了。

  這是多么完美的計劃,多么完美的合作伙伴。

  可就是這樣的計劃和伙伴,最后被一個鄭國給攪黃了。

  唐國入侵膠東、東來二郡,這突然襲擊,一下就把梁國給分成了兩截。

  一截是以大梁為中心的青州中部,一截是以膠東郡為核心的青州東部,兩塊領土之間雖然還有一些通道聯系。

  但實際上,已經被分為了兩半,成了事實上的飛地。

  而大梁和膠東兩地,梁國都囤積了大量兵馬。

  此時這些兵馬兩分,后勤被斷,幾乎都陷入了必死之境。

  大梁那邊還好,他有著徐國支持,有一個強國給他提供大量的錢糧物資,數百萬大軍的后勤暫時還能維持,不至于因為缺糧而陷入崩潰。

  可是膠東這邊,西部、東部就是楚國,北邊則是唐國,南部則是大海海寇,可以說四面皆敵,已成死地。

  不僅沒有什么后勤,更是連一個安穩的后方都沒了。

  梁國百余萬大軍陷在這樣一個死地,可以說,敗亡已成定局了。

  位于陽夏郡的楚軍,只需稍加用力,就能吃下這股梁軍,取得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正是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候,一直和楚國關系良好的鄭國出手了。

  先是截斷了陽夏郡楚軍的后勤,不讓楚國繼續在鄭國領土上獲取物資。

  然后又派遣水師,封鎖了海上通道斷絕了,陽夏行營從本土獲取補給的通道。

  最后這調集兵馬,在陽夏郡邊界的鄭國領土上,聚集了八十萬兵馬,對楚軍做出了防守姿態。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說明了鄭國對楚國的忌憚和敵視。

  很顯然,在楚國展露出席卷整個青州的態勢之后,尤其是在豫州境內,還留著百萬楚軍的情況下。

  就在青州旁邊的鄭國,已經感受到了深刻的威脅和恐懼。

  因此在生存本能下,鄭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和楚國斷交,并做出了一定的牽制和威脅姿態,以此表達對梁國的支持。

  要不說如今是大爭之世呢?

  原本還互為敵國,相互忌憚的梁鄭二國,只因形勢逆轉,互相有著需求,瞬間就成了友邦,開始了聯合。

  當然,鄭國雖然開始傾向于梁國,但他和楚國到底有著過往交情在,并沒真正撕破臉面。

  如今也僅僅只是做出了牽制和威脅的姿態,沒和楚國真正開戰。

  嗯,楚軍那彪悍戰力的展現,引得鄭國畏懼,也是鄭國不敢開戰的原因之一。

  總之,如今的鄭國,明面上自然不敢和楚國為敵。

  可他這些掩飾,真的有用嗎?

  后勤被斷了,八十萬鄭軍就在旁邊盯著,還有更多的鄭國大軍,在國內做著動員,只要有著需求,隨時就能朝著前線開來。

  這種情況下,處在陽夏的楚軍,真的難當鄭軍不存在嗎?

  黃玄領著的陽夏行營,在鄭國異動之后,瞬間就落到了梁國膠東大軍的境地。

  后勤被斷,四面皆敵。

  毫無疑問,鄭國這次背刺,也打中了陽夏行營的七寸。

  有了鄭國的牽制,楚軍不得不把大半的精力,用來應付來自鄭國方面的威脅。

  鄭國那邊分攤的多了,梁軍這邊自然承擔的壓力就少了。

  所以燕云慶在看到楚軍確實分不開手,立刻當機立斷,只留了三十萬人在膠東郡的兩個大城固守。

  而后便領著七十萬主力,反身殺進了東來、膠西二郡,去教訓那些囂張的唐軍了。

  同時梁國使者也前往徐國,請求對方出兵,幫著解決來自唐國方面的壓力。

  在一陣雄辯,以及思慮再三后,徐國終于作出決定,認為梁國此時確實不能亡。

  唐國趁火打劫的行為,實在過分,已經嚴重危害到了各國利益,必須要得到遏制和教訓。

  于是徐國從樂安郡出兵三十萬,殺進了唐國掌控的青平郡,直接截斷了前線殺進梁國腹地的唐軍后路。

  后路被斷,自身又身處敵國,面對梁徐兩國的夾擊,毫無防備的唐軍自然不是對手。

  短短一二月間,便在兩國大軍的勐攻之下,潰不成軍,八十萬大軍覆滅在了梁國之內。

  梁軍順利收復了失地,重新穩固住了后方。

  隨后燕云慶分撥了二十萬大軍,返回膠東,使此郡兵力達到五十萬。

  又分撥了二十萬大軍,進入青平郡,和該軍三十萬徐軍會合,同樣使此郡兵力達到五十萬。

  前后加起來共計一百萬大軍,構成了梁國東部的防線。

  至于燕云慶本人,則率著剩下二十余萬兵馬,進入任城郡,去遏制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楚軍,拱衛腹地安全。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唐軍大敗虧輸,八十萬大軍盡滅,可以說國內主力損失大半了。

  這種堪稱元氣大傷的損失,自然讓唐國上下憤慨不已,根本咽不下這口氣。

  因此在得到慘敗的消息后,唐國立刻就在國內重新招募動員兵馬,準備再度出征梁國,找回這個場子。

  可正當唐國準備出兵的時候,徐國陳兵兩國邊境,做出了威脅警告的姿態。

  不過這種警告,并沒什么用處。

  因為在唐國看來,此前慘敗,就有一半原因,是因為梁國的背刺偷襲。

  所以打梁國和打徐國,這都是報仇,根本不用猶豫的。

  可在徐國表明態度之后,緊接著,許國竟然也集結大軍,屯于唐國邊境。

  甚至就連一直被他們打的鄭國,竟然也派出使者,強烈勸告譴責他們,不要出兵梁國。

  這就讓唐國難受了。

  唐國的西邊是徐國,東邊是許國,南邊是鄭國。

  這三個國家,無疑不是一州之霸主,九州之強國。

  其實卻因為一個梁國,都站出來反對唐國,并做出了不惜開戰的姿態。

  這驟然惡化的國際關系,不得不讓唐國君臣反省,自身的國際處境,是不是真的可能出了點問題。

  因此在徐許二國邊境大軍的威脅下,正要脫韁的唐國馬車,不得不趕忙拉住了韁繩,收住了出兵的打算。

  不過雖然沒有再出兵了,可這次被三國威脅的事情,還是讓唐國上下感到憤怒。

  在放棄了出兵的打算之后,他們也沒解散大軍,而是繼續招募新兵入伍,擴充著自身軍備。

  并且把唐國兵馬的人數,從原本的一百五十萬人,提升到了兩百萬人的地步。

  很顯然,損失了八十萬主力兵馬之后,唐國無法抵抗周邊各國的壓力,所以這次不得不選擇退讓。

  但退讓不代表放棄,也不代表服氣。

  這次不僅沒撈到好處,反倒還吃了大虧的唐國,無疑是恨上了讓他們大敗的梁徐二國。

  或許連鄭許兩國,也上了唐國的小本本上。

  這個貪婪的荊州大國,此時依舊在積蓄實力,準備著再次露出獠牙的時候。

  而在他的周邊,各個鄰居也感受到了壓力。

  或者說,他們預見到了楚國崛起之后,帶來的那席卷天下的大勢,那股時代洪流。

  他們不想成為時代車輪下,那顆被碾壓的石子,所以此時就只能奮起反抗了。

  因此繼唐國之后,或被動,或主動,各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極限軍事競賽,紛紛開始了擴軍行動。

  而作為引領這股時代洪流的楚國,在受到鄭國背刺,失去了消滅東部梁軍的機會,也開始做出了自己的反擊。

  二十萬楚國水師渡海而出,搭載著從中路行營分出來的五十萬大軍,組成了新的水路行營,浩浩蕩蕩的沿著東海海疆,朝著豫州方向而去。

  黃玄率領的陽夏行營,在確認無法繼續對青州梁軍做出威脅后,也終于在陸淵的命令下,放棄了原本和西路行營夾擊梁軍的計劃,轉而執行起了新計劃。

  即,豫州攻略,或者說鄭國攻略。

  是的,既然打不了青州了,那行,我打豫州總可以了吧?

  你鄭國不是想和我大楚交手嗎?

  我滿足你這個愿望。

  陽夏行營百萬大軍,不打梁國了,我來打你了。

  以前陸淵報仇,是十年不晚。

  可如今都已經是楚帝了,哪還能忍下這口氣。

  現在他報仇,是從早到晚。

  鄭國這個背叛者,他教訓定了。

  不過鄭國這種小人,陸淵氣過一陣之后,在做完了報復行動,也就沒太關注對方了。

  豫州攻略雖然重要,但也只是整個北伐的偏軍戰場,并不能影響正面戰局。

  真正重要的,還是處在青州的主戰場。

  因此他的關注點,很快就轉到了主戰場的另一個主角,魏國身上。

  喜歡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請大家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泡書吧更新速度最快。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