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異事筆錄 > 第1557章 內閣議事
  在公良禹的話音落下之際,其他人都歡呼了起來。

  這幾位在普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中樞重臣此刻卻像小孩子一樣雀躍。

  甚至都不受控制的熱淚盈眶!

  他們都知道走到這一步有多么艱難?

  戰爭的背后是國力的消耗,需要調配糧草軍需,武器裝備,兵力人員……

  大寧并不能完全負擔起,大寧的國力也無法支撐起這樣的戰爭。

  陛下四處奔波南征北戰,國民緊衣縮食支援戰事……才堅持到了現在。

  勝利來之不易。

  歡呼聲傳到外面,這讓門外的守衛都頗為疑惑。

  這幾位大人是怎么了?

  “立即將此捷報通傳九邊,此等喜事,該舉國同慶!”

  公良禹大聲說著。

  他知道現在整個大寧,乃至魏梁二國的人都在等著……

  “我馬上去安排。”

  禮部尚書松永年又問道:“那陛下回歸之事,要不要宣出去?”

  “隱而不發!”

  公良禹冷聲道:“陛下長時間離京,使得一些人又開始不安分了,戰爭期間不便處置,而今戰事結束倒是該算賬了。”

  他的話得到其他人的首肯。

  皇帝離京日久,人心必生蕩,尤其是在戰時,自有不安分的人。

  內閣統攬朝政,執掌大權。

  可再如何也有差距。

  皇帝在京,如利劍高懸,高懸之劍沒了,也就開始不安分了。

  薛慶也開口道:“魏梁二國使臣來京日久,他們攜帶重金,相邀朝中官員紙醉金迷,應有不少朝臣都受了賄賂。”

  “梁國主使朱永慶前日到我府上,給我送了兩百金……”

  “梁國還是有錢啊,竟能拿出這么錢?”

  趙南星言辭中有驚嘆之意。

  “好歹也是一個國家。”

  左都御史周睿淵開口道:“薛大人能面對兩百金不動心,其他人可不一定了。”

  “近日都察院已經在暗查收集,禮部有不少官員都跟外使走的很近。”

  “禮部?”

  松永年微微一怔,隨即搖頭道:“兩國談判,禮部將為主導,禮部官員自是外使拉攏的對象。”

  “也不止禮部,還有鴻臚寺。”

  周睿淵又補充了一句。

  他提及到此可不是為了有意針對禮部,這位老大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新朝建立時,關寧選禮部尚書,連選幾位都不愿意接任,直到松永年。

  他是新朝建立第一任禮部尚書,一直做到了現在。

  禮部職能逐漸擴大,在關寧的授意下,先后推出了大寧日報,設立宣傳司,培養了大批講讀人。

  這本是先進之舉,可松永年做的還很不錯。

  他已經七十一歲了,等陛下回來就該告老,怕是也活不了幾年。

  因而他們對松永年都很尊敬。

  “鴻臚寺主掌外賓,朝會儀節之事,自然也是逃不開的。”

  松永年開口道:“面對誘惑,有人能抵擋,有人抵擋不了……外使賄賂必是沒安好心,將士們流血犧牲打勝了,到我們該強硬爭取了,卻有人受賄,意圖松口放水,這樣的人該死!”

  他雖然老了,可表現出來的還很硬朗,說話時竟然還有種殺意。

  松永年雖然是禮部尚書,卻是絕對的強硬派,尋常人主張先禮后兵,而他卻主張先兵后禮。

  他認為禮是打出來的。

  先打后談,才能掌握主動權。

  “周大人,都記下來,不管是誰都不能放過,尤其是禮部,老夫不會徇私。”

  “是。”

  周睿淵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之責,他也是年久的官員。

  能在一個位置任職多年,足矣證明他本人是沒問題的。

  “接到地方御史稟報,有不少地方官員怠倦懶政,這些情況也是要處理的。”

  公良禹開口道:“陛下要回來了,我們也要上一個奏折,奏表陛下離京時政務和出現問題。”

  “你提到的怠倦懶政之事,倒是該重視起來。”

  這也算近年多發之事。

  因戰期事務繁雜,關寧這個皇帝不在京坐鎮,官員們都較為懈怠,同時京察停滯,地方官員沒有約束,更為隨意。

  倒不是說他們成了貪官污吏,而是懶政不作為。

  在大寧做官,尤其是貪官污吏可沒有好下場。

  當年陛下巡視西北,殺的人頭滾滾,最甚者都被誅了十族,新規中凡是貪官污吏證據確鑿,后輩三代不得入學籍,更不得參加科考。

  嚴重者牽連五代,十代。

  你還敢不敢瞎搞?

  你不為自己著想,不得為后輩著想?

  這算是相當嚴苛的令法,官員們當然反對,可在這之前關寧還發布了高薪養廉。

  意思是給官員良的待遇,不說大富大貴,至少養家糊口沒問題。

  吏治改革后,待遇逐漸完善形成機制,官員們已沒有理由貪腐。

  既然不敢貪,便生出了這樣一批官員,懶政不作為。

  我也不想著往上爬,我也不是貪官污吏,你能把我怎么著?

  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人,總是有人鉆空子。

  議事開始,每個人都說著各種問題。

  陛下離京日久,暴露出的問題不少,內閣要在陛下回京之后及時稟報。

  他們達成一個默契,問題都要等著陛下回來處理。

  像什么有人貪腐,有人怠倦懶政。

  必須要有問題,沒有問題可不行,陛下離京這么久,朝政平穩,政事通達,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皇帝在不在沒什么區別?

  這難道不是最危險的事情嗎?

  能進內閣的人可不是庸才,豈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尤其是作為內閣首輔的公良禹,更是如履薄冰。

  他們其實都是聰明人。

  在陛下離京這么久的情況下,依舊如一不敢有僭越之舉。

  是因為他們作為近臣最了解這位陛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在陛下離京期間,真正執掌朝政的并非內閣,而是大寧永寧皇后。

  只是從未傳出,外人根本不知。

  公良禹幾乎每日都會向永寧皇后稟奏,嚴格的來說,內閣依舊像以前那般,沒有太大的變化。

  也因此他們顧忌也小一些。

  做臣子的最怕什么,其實是皇帝猜忌……

  議事持續了兩個時辰才算結束,公良禹站起來舒緩身子骨,他笑著道:“有意思的來了,等陛下回歸之際,差不多也是魏梁二國的皇帝到上京之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