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我在幕后發系統 > 第230章 改編不是亂編
  在廚房中忙碌了一陣的妻子,拿袖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廚房很是悶熱,但看著碗中的那碗熱粥,一切都是值得的。

  端起熱粥,再拿上勺子,一起放在旁邊的托盤上,碗很燙,不能用手接觸太久。

  端上托盤,妻子走出廚房,走到內室門前時,侯著的傭人輕推開房門,待妻子進入后,又輕輕合住。

  盯著床幃魂飛天外的內閣大臣,感受到了自己的肩膀被輕推著。

  扭頭,嗯,熟悉的臉龐,是自己的結發妻子,手里端的是,一碗熱粥。

  內閣大臣苦笑了一聲,這粥,自己再熟悉不過了,那是自己和妻子成婚后,投奔陛下前,妻子每天都會熬的粥,很稀很稀。

  科考上榜后,自己沒有選擇攀附權貴,那就只能從最底層,慢慢爬,沒背景,沒勢力,內閣大臣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底層的生活很是拮據,俸祿,也就勉強溫飽。

  那時的妻子,就每天用俸祿發的那些質量參差不齊的稻米,給自己熬著粥,走過了最初的婚后時光。

  雖然那時的內閣大臣處于底層,還沒有參與政治斗爭的資格,但內閣大臣看到的,感受到的,那可是赤裸裸的現實。

  內閣大臣早已明白,政治斗爭是非常非常殘酷的,殘酷程度,某種程度上,甚至不弱于戰爭。

  今天自己的上司是誰誰誰,第二天就被政敵給咔掉,還是滿門都被咔掉的那種,然后又換了個新的上司,第三天,新上司也被咔了。

  原因只是因為,在某次政治斗爭中,站錯了隊,所以人就沒了,順帶坑了整個家族,領導一茬一茬的換,換的比員工都勤。

  越往后經歷,內閣大臣就越感覺,真的是什么鬼都有。

  有被自己兒子坑了的,有因為恃寵而驕被處理的,更有恃功驕蹇,全家一起玩完的,好好活著不好么,那么作干啥。

  真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原因都有,結局五花八門。

  降職罷官都是最好的結局了,被流放也還行,被咔掉也勉強可以接受,但滿門一起倒霉,那就不好玩了。

  看得多了,內閣大臣也就慢慢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沒有背后勢力撐腰的官員,首先要看清自己的內心。

  如果沒什么野心,那做官,就得謹慎,能不站隊就不站隊,悶著性子,只管低頭干活,不要搶功,做個別人眼里沒任何威脅的老實人就行。

  不求封侯拜相,只要能平平安安,衣食無憂活下去就行,就很滿足了。

  當然如果有野心,想要平步青云,那就只能去搏了,關鍵點,就是把隊站對了,再加上能力說得過去,躍遷就不是問題。

  很顯然,內閣大臣不屬于有野心的這批人,偶爾閑下來的時候,內閣大臣就試著學習揣摩人心,不為別的,只是為了不粘鍋。

  畢竟老實人最容易背鍋,所以內閣大臣要保證黑鍋往這邊扣過來的時候,人畜無害的躲過去,這塊,內閣大臣玩的爐火純青。

  失手的次數很少,偶爾躲不過去了,也只需要背那些無關痛癢的黑鍋。

  甚至朱元璋和陳友諒開戰后,自己身邊的同僚,包括自己也不知道換了第幾任的上司,權衡雙方的實力后,站了陳漢。

  后來的結局,都不太美妙。

  直到,陛下這次,把鍋直接蓋到了自己頭上,指名道姓地讓自己處理,這鍋,粘也得粘,不粘也得粘。

  妻子看著自家丈夫,終于從神游天外中回過神,擔憂地詢問著當家的是不是有什么困難,要不要先喝完粥。

  內閣大臣看著粥,再看看自家的結發妻子,嘆了口氣,他哪能不知道妻子煮粥背后的意思。

  只能喝這種粥的苦日子,都抗過來了,現在的生活是那么的不錯,什么困惑,都不值得自己那么頹廢了。

  妻子一邊喂著粥,一邊問著是啥事,說不定她能幫上忙呢,內閣大臣雖然不至于相信,但又沒有什么需要和自家這位隱瞞的。

  妻子聽完丈夫的困惑,有些不滿的向丈夫抱怨,她覺得自家丈夫比那個勞什子朱熹強多了,絕對比朱熹更強。

  內閣大臣笑了笑,《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實版出現在自己身上了,不過,這種感覺,是真的不錯。

  將這碗粥給丈夫喂完后,妻子端起托盤,臨走前,向丈夫說了幾句。

  陛下既然交給咱這么艱巨的任務,陛下絕對有考量,認為咱能比那個朱什么的更進一步,陛下是絕對看不錯人的。

  看著妻子遠去的背影,內閣大臣又躺在了床上,哪有那么簡單,想比朱熹更進一步,那就只能是朱熹本人了吧。

  想著想著,內閣大臣的意識逐漸放松,太累了,精疲力竭,終于要睡著了。

  就在這一刻,妻子和自己說的,‘比朱熹更進一步’,驀然出現在腦海中。

  頓時,內閣大臣直接從床上蹦起,比朱熹更進一步,可以理解為是能力比朱熹強,寫出的注釋比朱熹更進一步。

  但也可以理解為,在朱熹本來的注釋上,增刪修改一些東西,然后也算是更進一步了。

  自己儒學造詣不深,拿不出另一套不差于朱熹注釋的《論語》原文的意思,打不過,為什么不選擇加入呢?

  朱熹是怎么注釋的,自己寫一篇對朱熹注釋的注釋,反正朱熹已經沒了幾百年了,他本來啥意思也沒人能確信。

  論語原文,朱熹注釋,內閣大臣注釋,層層遞進,這才是正確解法。

  陛下要求強硬霸道一些,簡單,對朱熹的注釋夾雜私貨,套個皮,就完事了。

  別問,問就是朱熹的意思,只是被內閣大臣解讀了出來,不能說沒有,因為你沒法證明朱熹說的不是這個意思,除非你找朱熹問問。

  如果這樣下來,除了良心不安外,陛下的任務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聲譽也不會受影響,這都是朱熹的意思,有問題去罵朱熹。

  找到方法的內閣大臣,宛如開了掛一般,朱熹怎么注釋,就以朱熹的注釋為藍本,向外延伸。

  朱熹老爺子,不要怪我,我寫出的,都是我認為的您是這樣想的。

  如果錯了,別怪我,畢竟您給《論語》寫注釋的時候,孔子也不在了不是,互相體諒吧。

  有時候,死人真的比活人有用,尤其是這個死人的名氣很大的時候,那么托他的福,自家聲譽只會增,不會減。

  至于良心不安,現實點,魚和熊掌都能要了現在,良心,值幾個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