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萬歷強明 > 第六十七:朕有些話想和先生談談
  書房中傳蕩著張居正那慷慨激昂的聲音,萬歷很認真的聽著。

  其他官員如果這樣說,萬歷大概率覺得此人是在放屁,可眼前之人是張居正。

  張居正的聲音落下后,萬歷說了起來:“先生,自洪武元年立國開始,至今已有兩百零五年整。能比得上大明的王朝,也唯有漢、唐、宋了吧。

  可自古以來,都逃不過治亂循環。強如盛唐,也是朝亡國滅,安史之亂的喪鐘,最終將盛唐埋葬。”

  說到這里,萬歷看向張居正:“先生,大明至今已有兩百零五年,你覺得,還能再延續多久?”

  張居正被萬歷這話嚇了一跳。

  如今的大明,可沒有亡國之景。

  北方的敵人已經沉浮,南邊的蠻族也已經鎮壓,只是朝廷和地方上有些問題,雖然嚴重,但遠遠還沒到亡國之時。

  張居正稍作思考,說道:“如今圣明天子在朝,大明將福澤萬代!”

  “萬代?!”

  萬歷自嘲的笑了笑,“如何說萬代?先生執宰內閣,朝政是什么樣先生很清楚,又如何福澤萬代?以如今之景,再有三代便是極限。”

  “不可能!”

  張居正堅定的否定道。

  他知道如今大明病的很深,可他并不認為萬歷說的這些話。

  再怎么樣,也不至于只能綿延三代。

  沒有人比萬歷更清楚未來的發展,若是不能即使改變,大明將會歷經泰昌、天啟和崇禎之后轟然倒塌。

  至此,國亡。

  萬歷沒有否定張居正的回答,接起了剛才的話茬:“朕是支持新政的,因為朕以為,只有新政,才能挽救這個朝廷。歷朝歷代的改革都很難,這一點朕很清楚。可朕終究不是宋神宗,而先生也終究不是王文公。”

  萬歷這話讓張居正的心中掀起了波瀾,對于張居正來說,萬歷這番話,可要比那些賞賜強多了。

  這是在向張居正保證,此話比什么賞賜都重要。

  “臣,臣……”

  張居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是因為激動,緊張,或者興奮,亦或者全部都有。

  這是萬歷第一次明著表態,明著對他說支持新政。

  “大明需要先生!”萬歷堅定的說著。

  這句話,足夠了。

  張居正站了起來,行至中間,便要行禮。

  萬歷笑著擺擺手,“先生永遠都是朕的先生,何至于此!”

  隨后,走下座位,將張居正攙扶起來。

  張居正受寵若驚。

  這一刻,眼前的萬歷并不是堪比世宗的皇帝,而是一個有著赤子之心的孩童。

  “臣,謝陛下!”

  張居正再次行了一禮。

  萬歷和張居正說了很多,一直集中在新政之事上。

  新政并不新,歷朝歷代都有人提出過同樣的理論,可能成功改革的,卻沒有幾個。

  兩百多年的積重難返,強大的慣性之下,難度將會呈指數飆升。

  今天的陽光很好,張居正走出書房時太陽剛好掛在西邊的天上。

  那金燦燦的夕陽非常好看,張居正心情大好,步履輕松。

  萬歷走出了書房,站在門口,目視著張居正的離開。

  一旁的田義說道:“皇爺,張先生可真是國之柱石!”

  “是啊,大明,可不能沒有他。”萬歷說道。

  ……

  張居正回到家,心情不錯,讓游七弄了一些酒,兩人坐在亭子里對飲。

  下酒菜就是一些過油花生豆。

  今天萬歷的那些話,打消了張居正心中所有的疑慮。即便是那天晚上發生的事,也被他扔到了云端。

  “先生今日開心啊!”

  游七為張居正倒了一杯酒,笑著說道。

  張居正淺吟一口,說道:“是啊,確實有幾分開心。新政也算是塵埃落定了,王希烈這種人掀不起什么風浪來。”

  “今日陛下說了些什么,竟然讓先生如此高興。”游七自顧自的喝了一杯酒,問道。

  張居正笑著,捋著下巴上的胡子。

  “此事不可說,不可說啊。對了,明日一早,你去一趟開平衛吧,看看那里的情況。”張居正看向游七。

  游七笑著應下了此事。

  回想起今天的事,張居正又喝了幾杯酒,醉意漸漸爬上眉頭。

  今天晚上,張居正喝了很多,一直到月上枝頭,才就此罷休。

  第二天清晨,張居正再次上了一封奏疏,提議在江陵試點新政。

  這封奏疏再次炸開了鍋,沒有人知道張居正為什么要這樣做,難道就不怕家鄉人說三道四嗎?就不怕以后回老家,沒有立足之地嗎?

  當然,這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奏疏很快通過,同時,內閣開始制定相應的文書,也就是這幾天,文書便能下發江陵。

  內閣中的張居正很輕松,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盡管他并不知道這句話,但也認同里面的道理。

  可當他看到一封署名撫寧侯的奏疏時,笑容瞬間垮了下來。

  “……王崇古膽大妄為,貪婪如虎,貪墨京營餉銀……”

  奏疏的內容很短,總結起來就上面這些話。

  張居正非常了解王崇古,說他脾氣不好張居正不說什么,可說他貪腐,簡直就是胡言亂語,滿嘴噴糞。

  眉頭緊鎖,隨后將這封奏疏放下,又從旁邊的奏疏中翻找。

  果不其然,又找到幾封彈劾王崇古的奏疏。

  彈劾的人都是勛貴。

  看來,王崇古這次是將勛貴們逼急了。

  對于勛貴們而言,無論是誰整治京營,都不重要。只要能保住手中的利益,想怎么整治都無所謂。

  王崇古先前通過折中的辦法,把那些空餉士兵剔除在外。

  之后,王崇古沒有急著征兵,而是把手伸向了軍餉。

  王崇古的做法很簡單,那就是先通過停止征兵的辦法,來推遲朝廷發餉,將軍餉暫時集中起來,以作后用。

  軍隊發餉,是按照在冊人員發。

  京營吃空餉很嚴重,就算軍餉時有拖欠,這些勛貴們也能吃的盆滿缽滿。

  王崇古開除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又沒有及時補充,那軍餉一時無法發下來。

  軍餉發不下來,這些勛貴們吃不到,自然就很著急。

  沒有錢吃,勛貴們自然坐不住,于是就要上疏彈劾。

  王崇古之所以這樣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沒錢。

  以一個步甲兵來算,需要一把腰刀,一副盔甲,頭盔,水囊,衣裳,鞋襪。

  弘治時期,腰刀采購價鈔、錢相合,總價三貫左右,也就是折銀三兩。

  明朝《工部廠庫須知》里曾詳細記載了制造兩千四百五十六套紫花布甲的花費,各項材料費四千八百五十七兩三錢三分六厘四毫二絲,工食銀五千九百五十兩,加起來一共是兩。就是說一套紫花布面甲加上頭盔也就是4.4兩。

  如果是鐵甲的話,按照邊軍規格來算,根據《遼東檔案》里面的記載來看,一套鎧甲的總價在9.3兩左右。

  衣裳、鞋襪、水囊等物加起來,合計1.5兩。

  也就是說,只一個步布甲兵,需要近九兩的銀子。這還不帶吃飯,住宿,操練以及餉銀等花費。

  明神宗時期,募軍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后還要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

  算下來,一個步布甲兵,第一個月最少就要花費16.5兩白銀。

  十個就是165,一百個就是1650,一千個就是16500,一萬個就是165000。

  若是編練六千布甲新軍,一個月就需要六萬六千多兩白銀,加上日常損耗,一個月差不多需要七萬兩白銀。

  若是加上馬軍,盾牌,弓箭以及火器,一個月少不了十萬兩白銀。

  就這,還需要上下官吏不貪墨。要是層層節流,所需銀兩可就海了去了。

  這還只是六千兵馬,若是六萬,十六萬,那啥事都別干了,原地破產。

  如今的國庫哪還有錢?官員們的俸祿都發不出來,又怎么可能會直接支應王崇古每個月十幾萬兩白銀的花費?

  雖說武器裝備能重復使用,可每個月的糧草、餉銀加起來,一個士兵也要四兩銀子,這也是一大筆支出。

  萬歷的內帑銀是有些錢,可也架不住坐吃山空,京營那邊的錢,是每個月都要給的,這么一直黑下去,萬歷也受不了。

  最為關鍵的是,京營的兵,可不怎么出去打仗。

  短期之內,花掉的錢是見不到回報的。

  朝廷是不可能單獨給王崇古發十幾萬兩白銀練兵,所以,王崇古只能這樣,從之前的軍餉中扣錢,先把兵員裁掉,把本該發下來的軍餉積攢下來,再慢慢來。

  這樣一來,就得罪了勛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