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偏偏期待 > 第六百六十九章 諜中王西門慶
    吐蕃!

    這是西藏歷史上首次明確記載的政權,由吐蕃第三十三任贊普松贊干布正式建國。

    在歷史上,吐蕃可以說是見證了唐王朝從鼎盛再到衰敗的整個過程,和唐朝有著很深厚的淵源。

    在貞觀年間,吐蕃就組織過大軍侵擾大唐疆域,后來被李世民擊潰。潰敗的吐蕃只得暫時臣服于唐朝,并請求聯姻,之后便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兩國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穩定關系。

    而到了唐高宗時期,實力逐漸恢復的吐蕃又動起了東進占領唐朝西部邊境的心思。咸亨元年,吐蕃大舉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合于闐聯手陷龜茲撥換城。

    為了和吐蕃爭奪龜茲、疏勒、于闐、焉耆四鎮,唐高宗李治任命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其副,領兵五萬反擊吐蕃,而吐蕃大將論欽陵則率四十萬大軍迎戰。此戰最終以薛仁貴兵敗大非川,約和而還而告終。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吐谷渾亦成為吐蕃別部。唐朝被迫撤銷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一代名將薛仁貴也因為此次大敗而被革職為平民,次年因為高句麗遺民叛亂才被重新起用。

    當然了,這場大敗并不是因為薛仁貴指揮無方。事實上,薛仁貴從最初便對戰役局勢有著清晰的認識,他認為吐蕃軍兵多將廣,且以逸待勞,唐軍須速戰速決,方能取勝。

    在開戰初期,他留下副將郭待封率兩萬人守護輜重、糧草,令其于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筑工事,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陣地,而他則率主力輕裝奔襲,在河口大敗吐蕃軍,趁勝進占烏海城,取得先機。

    可惜的是,副將郭待封自恃為唐朝開國名將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貴管制,不聽命令擅自率后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被吐蕃主帥論欽陵抓住戰機一舉擊潰,輜重、糧草盡失。

    失去了后勤輜重,麾下兵馬因為不適應高原氣候戰力大打折扣,面對的吐蕃大軍兵力在四十萬以上,近乎十倍于唐軍,在這樣的絕對劣勢下,不管主帥換成了何人,只怕都已是回天乏術。而且,當時的薛仁貴是和吐蕃約和而還。由此可以推斷出,即使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薛仁貴仍然他給吐蕃造成了巨大傷亡。否則,若不是害怕代價太大,論欽陵如何肯講和?

    自此之后,唐朝和吐蕃之間便如拉鋸戰一般刀兵不斷。黑齒常之、婁師德、王孝杰、薛訥、郭知運、張守珪、蕭嵩、張忠亮、皇甫惟明、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超過半數的唐朝名將都曾經出現在過和吐蕃作戰的疆場上。

    到了唐玄宗年間,經過長期作戰,唐朝對吐蕃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在東邊,唐軍將戰線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則將吐蕃趕出了大小勃律,而在西域戰場,唐軍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領下也是捷報頻傳。

    只可惜由于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抽調了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亂,使得西部防務空虛,吐蕃趁機占領了隴右,河西等大片地區。

    在當時的吐蕃贊普赤松 普赤松德贊的帶領下,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南面以南詔為屬國,勢力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吐蕃大將達扎路恭甚至還曾率軍攻破長安,逼得唐代宗李豫出奔陜州。

    不過現在的吐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和龐大的大唐帝國叫板的地步,真正建立吐蕃王朝政權的松贊干布現在還只是一個幾歲的兒童,而吐蕃的掌權者乃是松贊干布的父親,論贊弄囊。

    論贊弄囊在幾年前滅掉了蘇毗部落,一躍成為吐蕃各部的君主,被尊稱為朗日論贊,意為有如天那樣高明政治,如天山那樣堅強盔甲的君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西征梁師都的李世民通過一些西方的商人聯系上了朗日論贊。

    “父皇,兒臣已經見過朗日論贊的使者,他承諾一旦我大唐出兵攻蜀,他定會起兵南下,攻打成都呼應我軍,讓李靖首尾不能相顧。而作為交換,他希望大唐在拿下巴蜀之后,出兵幫助他剿滅吐谷渾。”

    “好好好!二郎不愧是朕的麒麟子,有二郎在,朕何愁不能滅了楊杲小兒平定天下!”李淵聞言不由得撫須笑道。

    “傳旨給吐蕃使者,朕明日將在宮內設宴招待他。另外,傳令關中十二衛全力備戰靜候戰機,戶部在一個月內籌措大軍征戰半年需要的糧餉。太子,此事交給你督辦。一月之內若是完不成,從尚書開始全部免職。”

    “兒臣(微臣)遵旨!”

    一干人拱手行了一禮,紛紛告退下去。

    “西門!擺駕,去尹德妃那!”

    心情好轉的李淵仿佛又有了精力,淡淡吩咐道。

    “末將遵旨!”

    當日因為救駕有功被李淵提拔為御林軍都統的西門慶低著頭,聲音恭敬地答道,并沒有讓李淵發現他嘴角微露的獰笑。

    當夜,幾只信鴿便撲棱撲棱地從長安起飛,飛向了遙遠的河北之地。

    而與此同時,東宮。

    李建成有些哀嘆地坐在書案后面,秦檜、魏征、劉知遠等一干文武站立兩旁。

    良久,跟隨李建成最久的東宮中舍人王珪才硬著頭皮上前勸慰李建成道:“秦王殿下畢竟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又為大唐立下過不少功勞,陛下在軍事上難免偏向于秦王殿下,還請殿下不要介懷。”

    李建成無奈地長嘆了口氣,道:“都怪孤當年出師不利,被隋軍俘虜,丟盡了大唐的顏面,以致于父皇如今在軍事上只聽從二弟的,根本不理睬孤的意見。”

    “殿下放心,古來只有馬上奪天下,又豈有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更何況若非殿下這幾年坐鎮關中,處理政務,治理民生,調撥糧草,秦王殿下哪來的資本去征討四方?這些陛下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說話的這人名叫鄭繼伯,是太子妃鄭觀音的父親,也就是李建成的岳父。

    聽了王珪和鄭繼伯的勸導,李建成的臉色這才緩緩好轉。不料卻在這時,秦檜出列大聲說道:“殿下若聽王珪、鄭繼伯之言,大禍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