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氣笑了,抄起桌上的奏折朝畢成禮丟過去:“還真當你自己是個人物了?”
畢成禮不敢躲,身子俯得低低的,只一迭聲地求饒:“奴才不敢,奴才知錯!”
皇帝也不管他,自己捋著下巴的長須思索起來。
顧銘軒的性子太正,應該使不出也不屑于用刺殺這種下三濫手段。
這事多半還要落在他的兩個好哥哥身上。
畢成禮要是死在路上,顧銘軒的嫌疑最大,很可能會被自己叫回京敲打。
就是不知道邊城到底藏了什么事,才讓他們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把顧銘軒搞回來。
想到這里,皇帝咳嗽一聲。
畢成禮立刻乖覺地停下,抬頭仔細地盯著皇帝等待吩咐。
“邊城當真沒事?”
畢成禮瘋狂點頭:“不敢欺瞞陛下,奴才城里城外地看了好幾遍,是真破敗啊!”
“早幾個月下了場暴雪,地里的苗都凍死了,還差點餓死人。”
“雪停之后,蠻族來過一回,叫三殿下打退了。”
皇帝抬手叫停:“殺了多少蠻狗?”
“殿下說,足有三千。”畢成禮嘴唇哆哆嗦嗦,“殿下還帶奴才去看了京觀,嚇得奴才一宿沒敢合眼……”
皇帝瞇了瞇眼,心底不住恚怒。
三千蠻族,是這些年來難得的大捷了。
可為何沒有報捷文書,朝中也沒聽到一丁點的風聲?
他們是怕顧銘軒的軍功太高壓不住,才急著把人弄回來吧?
還順便把自己糊弄成了聾子、瞎子!
皇帝很快腦補出了事情的經過。
他鐵青的臉色,嚇得畢成禮大氣都不敢喘,趴在門口裝植物。
“傳旨,宣太子、二皇子、左右相、兵部尚書進宮。”皇帝從鼻子里哼了一聲,“畢成禮,滾去換身衣服。”
“是,奴才遵旨!”畢成禮抹了把汗,心里打鼓卻不敢表露分毫。
過關已經過了一半,后半段還得繼續努力。
不多時,等畢成禮換上干凈衣服往御書房走,正碰上太子。
畢成禮本想悄悄跟在后面,卻被太子叫了過去:“聽說這一路不甚太平,幸虧公公吉人天相啊。”
“托陛下和您的福,奴才這才化險為夷。”畢成禮笑吟吟地行了個禮。
太子笑了笑,心里已經把那些沒用的手下罵了個狗血淋頭。
明明那些舞姬傳回來消息,說是畢成禮已經死了。
他正算著日子,準備過幾天,再跟皇帝提一回邊城的事。
那會兒畢成禮的死訊差不多正好傳回京城,他再推波助瀾,讓顧銘軒回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可畢成禮卻沒死?!
一群廢物。
不行,一會總得想個借口,把顧銘軒弄回來,不能讓他再跟神女呆在一處了。
太子和畢成禮沉默地進了御書房,其他人前后腳也到了。
皇帝沒作聲,任由他們站在殿中,自己看了半天的書,這才故作驚訝:“喲,都到了?畢成禮你個狗東西,怎么不通報?”
“兒臣見父皇看得認真,沒讓人擾了您的雅興。”皇帝時不時就敲打他們,太子他們都習慣了。
只是這回皇帝卻不按常理出牌:“你還能替朕做主了?”
“絕無此意,兒臣不敢!”太子咕咚跪下,青磚磕得膝蓋生疼。
皇帝瞥了他一眼,也不讓他起來,又轉向二皇子:“老二,你也是這么想的?”
二皇子同樣跪得利索:“兒臣不敢!”
其他人暗中對視一眼,知道皇帝不痛快,也別等著點名了,噼里啪啦下餃子似的跪了一片:“陛下息怒。”
皇帝坐回龍椅上,右手拿著奏折在左手心里輕敲,陰陽怪氣道:“朕沒生氣,只是想問你們幾個問題。”
“陛下請講。”下面跪著的幾人背后莫名發寒。
皇帝瞇了瞇眼:“林尚書,我大胤的所有戰報,都由兵部處理吧?”
“正是臣職責所在。”兵部尚書打了個突,心道,壞了。
“錢相、孫相,不知這邊城,可還歸屬我大胤境內所有?”
左右相額頭觸地:“邊城乃是西北咽喉,當然歸我大胤所有。”
皇帝露出絲嘲諷的笑:“銘鈞、銘昊,是不是應當兄友弟恭、相互關照?”
太子和二皇子咬著牙:“自當如此。”
皇帝突然將桌上的香爐推倒在地,牙齒咬得咯咯作響:“你們好大的膽子!”
“為了瞞下顧銘軒的軍功,干脆把戰報藏了起來!”
“現在敢瞞戰報,以后就敢瞞大軍調動!”
“是不是哪天朕一覺醒來,你們的刀就架在朕的脖子上了?”
香灰彌散,落在皇帝的頭發和胡須上,顯得他越發猙獰可怖。
皇帝這一發怒,底下幾人反倒更不敢求饒。
“父皇息怒,保重龍體啊!”太子的眼珠轉了轉,“只是戰報乃是機密,若非父皇允許,兒臣哪敢主動詢問。”
太子這一手,是想裝不知情,把自己撈出來。
二皇子連忙應聲:“兒臣跟大哥想的一樣!”
左相右相偷偷對視一眼,同時扭過身子,伸手指著兵部尚書:“好你個林之海,如此大事,竟敢欺瞞!”
趁著轉頭的工夫,左右相對著兵部尚書連使眼色,還擺了個家人的口型。
意思是讓林之海把鍋背了,家人他們來看顧。不然……就要小心他一家老小的平安了。
林之海慘笑,之前答應太子不上報的時候,他就應該想到會有今天。
呵,拿自己的命,也就換了個太子側妃。
只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脖子一梗:“陛下,并非臣有意欺瞞,只是這份戰報太過兒戲,臣……不敢承給陛下!”
“兒戲?”皇帝也罵累了,叉著腰喘粗氣,“到底怎么回事?”
林之海悶聲道:“戰報里寫,三殿下于邊城外設伏,殲滅蠻族三千余。而我大胤兒郎,只損傷數十人而已!”
皇帝聞言微怔,隨即不悅皺眉。
數十換三千?
還是對上兇殘成性的蠻族?
顧銘軒這是跟誰學的,連撒謊都不會了?
林之海見皇帝態度有所松動,趕緊補刀:“陛下,畢公公剛從邊城回來,不如讓他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