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雙穿門:直通明末1639 > 第202章 新朝廷第一次朝會之前
  很快孔胤植的奏折就到了北京,內閣幾人看到孔胤植的奏折后皺了皺眉頭:

  內閣的幾個閣臣倒是不反對,幾人都知道大明朝廷實在太缺錢了,要不是沒錢,至于讓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嗎?

  而且李自成在京城的做法讓在京的大臣都明白了無論怎么說,保住大明才是第一位的,不然失去了大明這面旗幟,隨便來一個軍頭就能把他們這些文臣突突了。

  “衍圣公這是給我們出了道難題啊。”新任戶部尚書蔣臣是最支持李子明的新政的,他說道,“衍圣公反對的話,那么就不好辦了,其他人一定會跟上的。”

  從首輔降級成閣臣的周廷儒其實不贊成李子明的政策,他覺得這兩項政策太得罪人了,弄不好甚至很可能引起大明內戰:

  這不是危言聳聽,周廷儒清楚東南那群人的尿性,這群人狗急跳墻的話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來。

  不過畢竟是李子明讓他重新入閣,他還是得投桃報李的。

  作為六部之首加東林魁首再加李子明的站臺加成,錢謙益雖然不是內閣首輔但儼然已經是內閣話語權最大的人了。

  其實李子明搞這么一套錢謙益也是比較頭疼的,大明的士大夫階層天然反對一切加稅的行為,盡管他們未必不知道國家并不是稅越少越好:

  國家運轉總得要錢,正稅不夠的話就會催生各種亂七八糟的偏門,而這些偏門最終一定會轉到普通百姓身上。

  錢謙益皺著眉頭,說道,“遼國公的提議確實有些激進,但現在陜西,山西及河南一部還有湖廣一部在闖賊手中,朝廷稅賦緊張,三餉又不能再收下去,還只能按遼國公說的去做。”

  蔣德璟說道,“那牧齋先生的意見是?”

  錢謙益說道,“以朝廷名義申飭衍圣公,要他配合朝廷政策。”

  蔣德璟點點頭,說道,“那明日的朝會我們就這么處理了。”

  “首輔,關于明日的朝會,遼國公還準備了兩個大議題。”錢謙益說道,“分別是關于以后的朝會和都察院的事情。”

  幾個閣臣一起看向錢謙益,錢謙益說道,“首先是朝會,遼國公認為現在朝會人太多了,處理事情效率太低,因此準備大幅縮小朝會人數,并且修改時間。”

  錢謙益話說完幾個閣臣都點點頭,這對于內閣來說是好事,蔣德璟說道,“那都察院?”

  錢謙益說道,“遼國公的意思是都察院從今以往只管官員不法,其他職能都取消,而且遼國公認為從今往后,言者無罪,任何人不得以朝會或諫言言論攻擊朝臣。”

  在場幾人都點點頭,都察院那群御史言官是官僚們最討厭的群體,由于他們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因此屁大點事都要拿出來噴,很多時候完全是對人不對事,能縮減都察院的權力的話對于官僚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

  于是內閣通過氣之后閣臣們也各自向自己派系的官員們通風去了,而對于李子明來說,這兩件事對于以后的政事是有大關聯的:

  朝會自不必說,后人說朝會制度是限制君權的說法純屬扯淡,朝會制度和現代議會制度完全不同,議會管的是立法和審核,朝會更多的是行政,這種大型朝會根本上說是體現了皇權的不自信:

  皇帝怕被人蒙蔽,于是干脆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開會,防止個別朝臣糊弄皇帝。

  至于都察院就更是君權的體現了,在李子明看來,都察院要履行的職責應該是類似后世反貪局或者紀委這一類的角色,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主要工作就是給大臣們添亂扯皮,然后正經的吏治反腐部門又不明確:

  理論上錦衣衛及刑部這些司法、執法部門都有權限,甚至東廠也有,于是大明的吏治反腐工作完全變成了政治斗爭之類的存在。

  于是,在新朝廷的第一次朝會之上,李子明便向皇帝提議道,

  “陛下,如今之大明,闖賊盤踞西北,獻賊禍亂四川,已非太平年月,當此特殊時期,臣建議改革朝廷的議政、施政之法,以防止京師淪陷的悲劇重演。”

  李子明話一說完,禮部尚書周廷儒就作為捧哏出聲道,“遼國公,朝廷的議政、施政之法雖然都是歷代舊規,但這可都是從洪武年太祖皇帝就定下的。至今已經施行了二百七十余年,驟然大改只怕要弄出亂子啊。”

  朱慈烺不知道李子明想干什么,便說道,“遼國公,周尚書言之有理,貿然大改不合適吧?”

  李子明搖搖頭,說道,“世殊時異,這套制度弄到現在先帝殉國,京城淪陷就說明了到該改的時候了。”

  周廷儒馬上又說道,“遼國公說得對,如今闖賊,獻賊仍在涂炭生靈,為大明之中興,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為保大明基業,些許改動也是對的!”

  李子明和周廷儒這一唱一和把朱慈烺搞不會了,你們合著這是唱雙簧呢?

  其他閣臣和大臣也紛紛表示確實需要改變了,朱慈烺一看,得,朝政被遼國公握在手里,還是暫時先裝死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