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快穿之加油,百世渣男 > 第一五六章 和尚摸的,我摸不的?
  大家都是講良心的,一定不會編造!

  不會就見鬼了。

  這種事情肯定會編造的。

  利益驅動下這些無良的家伙什么干不出來。

  五百貫啊!

  拿出幾十貫就已經足夠他們收買些目標人物同鄉刁民編故事,拿一百貫就能收買一堆此類刁民然后一起編造眾口鑠金的野史了。現在是洪武朝又不是萬歷朝,地方上多數都是尸山血海爬出來的刁民,那些世家控制不了局面,真有能力控制地方的世家早就被朱元璋清理了。所以地方刁民們只要有錢可賺,絕對不會有什么負擔的,真的當然要揭發出來,實在沒有編一個也可以……

  呃,怎么是編呢?

  我明明是聽我爺爺說的,我爺爺說的當然是對的。

  至于找我爺爺對證?

  他都死十幾年了,有本事你們就去對證吧!

  不過這不關楊豐的事,他就算記錄的是這些刁民偽造的又如何?什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些都已經是過眼云煙了,楊大使只是因為個人好奇,純屬私人愛好,又不是什么官方記載的歷史,就算真給某個大儒的老祖宗,搜集到了些不被其承認的逸聞……

  那就搜集到唄。

  逸聞野史多了,又不差楊豐這一種。

  那些文人筆記里面連玄幻向的逸聞野史都有呢!

  他們可以記載玄幻向野史,給某個名臣加上神鬼故事,而且不會為真假負責,楊大使為什么不能記載些與其后人所說不同的野史,連御史都可以風聞奏事,楊大使為什么不能風聞搞貳臣錄?

  私人行為!

  純屬私人行為!

  不需要為真假負責!

  再說這本來就是儒生們搞臭某些人時候的慣用手段。

  怎么,和尚摸的,我摸不的?

  “殿下,我們現在的確不是為了清算什么。

  而是要讓后人記住該記住的。

  當年發生的一切的確都過去了。

  但是,不能被掩蓋,更不能湮滅于歷史,它是真實存在的,不應該被遺忘,我們那時候有句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背叛良知,背叛那些真正的忠臣義士。皇帝陛下禁錮留夢炎,黃萬石等家族,貶蒲壽庚家族為賤籍,這些都是足以垂范百世的,但當年就只有他們嗎?

  看看這些名字。

  潛說友,平江知府,獻城投降,王積翁,福建置制使,以圖籍獻胡元為內應,趙孟傳,沿海置制使,知慶元府。

  這都是高官顯貴。

  趙孟傳還是宗室。

  而他們背叛趙家投降換來的是什么?

  王積翁兒子王都中一直做到胡元的尚書,忽必烈一次賜田就八千畝。

  若背叛者皆子孫富貴,死節者何以瞑目?

  的確,事情已經過去百年,大明也不是大宋,沒有義務為趙家懲罰其叛臣,但至少要讓百姓知道,讓后世子孫記住他們的名字。而不是讓他們那些以儒學傳家的后代,以私心美化他們的行為,掩蓋他們的卑劣,甚至改奸為忠,讓后世忘記真相。這些儒學世家手中最強的武器,是他們手中的筆,您要明白,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文字描寫的歷史。….是寫歷史的人讓我們知道的所謂的歷史。

  誰掌握了這支筆,誰就掌握了左右后世認知的能力。

  我掌握了這支筆。

  我就可以把忠臣變成奸臣,把奸臣變成忠臣,我掌握了這支筆,就可以把秦檜變成顧全大局,為國為民深謀遠慮的忠臣,把岳武穆變成野心勃勃的軍閥。然后當我歪曲后的歷史一代代傳下去,過百十年,已經沒有人記得真正歷史時候,人們就相信秦檜是忠臣,岳武穆是軍閥。

  而現在這支筆就掌握在那些儒生手中。

  而那些儒生有多少是當年這些叛臣的后代?死節的人很多都是沒有后代留下的,崖山蹈海帶走的,是大宋朝絕大多數有節操的忠義,而活下來的就算不全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背叛趙家的。他們在胡元有權力,有財富,很容易延續他們的世家,延續他們家族流傳的學問,當大明定鼎之后他們的后代可以很容易憑借這些走科舉成為進士。于是他們又成了大明的官宦世家,繼續掌握這支筆,繼續記載那些他們想要讓后世知道的所謂歷史。

  是不是很可怕。

  我們知道的歷史不是歷史,而是別人給我們腦子里灌輸的歷史。

  他們支配我們的認知。”

  楊豐蠱惑著皇太孫。

  他的收獲還是很豐富,現在貳臣錄里面已經有幾十個人了,畢竟官方史書上還記錄了不少,不過他那個五百貫是要查清其后代情況的,光給他幾個名字沒什么用,最多也就是得個幾十貫而已。

  想得五百貫還得繼續挖。

  深挖。

  把這些人的后代都挖出來,然后把貳臣錄編成一本書,免費給各地學校贈送。

  “所以朝廷要掌握這支筆?”

  皇太孫很有覺悟地說道。

  “那么又是誰來組成朝廷,難道不一樣是儒生?

  儒生修的歷史結果還不是一樣?

  元史是宋濂修的。

  把脫脫夸的儼然脫脫不死大元不滅一般,但事實上真正原因是宋濂的老師叫吳萊,吳萊的爹叫吳直方,吳直方的學生叫脫脫,他是儒生們在胡元的希望所在。但事實上最終點燃胡元天下大亂導火索的變鈔和開河全是他干的,至于圍攻高郵的兵敗,也只證明了他根本不懂軍事,還從包括西域在內各地征集四十萬大軍,上一個這么干的叫苻堅。而胡元滅亡的真正原因,只不過是一個征服強權在經過長期的安逸日子后,因為武力的弱化已經失去了統治能力。

  紅巾軍打穿整個北方啊!

  連上都都被燒了。

  這還是當年所向無敵的蒙古騎兵?

  被一群沒有后援的農夫,萬里鑿穿從山東到河南到河北到山西再一口氣打到朝鮮?

  連他們都擋不住的蒙古騎兵,就算給胡元十個脫脫又能怎樣?之后為胡元打仗的有幾個蒙古人?陳友定是蒙古人嗎?李思齊是蒙古人嗎?張良弼是蒙古人嗎?當胡元的保衛者過半都是漢人時候,他們這個征服強權還有什么統治的基礎?”….楊豐說道。

  脫脫被元史吹捧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么簡單。

  他是吳直方的學生。

  吳直方的兒子叫吳萊,是元史主編宋濂的老師,儒生們吹捧一下自己培養的賢相而已,但脫脫本人其實就是個志大才疏的典型,有點隋煬帝的風采。

  他其實是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包括后來圍攻高郵的兵敗,也不是因為他被拿下,純粹就是張士誠的死守時間太長,導致了元朝財政的徹底崩潰,而之所以三個月就崩潰則是因為他調動的軍隊太多。至于為什么四十萬各族聯軍三個月打不開一個高郵城,這件事苻堅已經告訴他了,拼湊一堆被征服民族,如果不能打勢如破竹的順風仗,那結果就是要自己崩了的。從西域,吐蕃,高麗等等召集的聯軍是希望元軍勝利嗎?他們真正希望的是元軍兵敗啊!只有元軍兵敗了他們背后的民族才有擺脫奴役的機會啊。

  連這都不明白,唯一能證明的就是脫脫蠢啊!

  然后他把這么多心懷鬼胎的被征服民族聚集起來,很真誠地向他們展示大元朝的衰弱,告訴他們,我們蒙古人現在已經衰弱到連一座城市都不能攻克。

  毫無保留的告訴他們,曾經鎮壓一切的蒙古鐵騎已經廢了。

  連鹽販子都打不過。

  連造反的農民都鎮壓不了。

  這時候那些心懷鬼胎的家伙們當然快快樂樂地落井下石?

  不然怎樣,難道知恥而后勇,大家踴躍爭先,為大元平定反賊?

  憑什么?

  就憑你們大元朝對我們滿滿的愛?

  然后就像苻堅一樣,緊接著就是各軍的崩散,而這些崩散的各族軍隊又成了攪爛北方,毀掉秩序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才是真正的脫脫,在帝國崩潰的下坡路上,總要有一個踩油門的,而他就是大元帝國崩潰的下坡路上那個踩油門的。

  “您看,儒生不但支配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也支配了我們對能臣庸臣甚至忠奸的評定。

  可以說支配我們的思想。

  我們認為的,盡職盡責的文臣,其實只服務于他的屁股,他坐在哪邊,他就為哪邊說話,同樣我們也不能指望儒生修的史書,能夠不在儒生的立場上描述歷史。我們無法知道他們在史書上篡改什么,故意遺漏什么,甚至自己編造了什么,畢竟孔夫子就已經筆削春秋了,這是他們的可以說基本操作。”

  楊豐說道。

  “那誰能修史?”

  皇太孫的大腦已經有點超負荷了。

  “很簡單,誰都能。

  只要識字就能修史,這本來就是個文字記錄的事,只要識字就能把自己知道的已經發生的寫下來,這就是歷史。

  誰都可以寫!

  只要會寫。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開啟民智,教育庶民,讓所有人都能讀書識字,當民智開啟時候自然能學會辨別,畢竟有些東西只要百姓會思考就會發現問題。但教育的內容不能再是教儒家那些,我們教育百姓的目的是開啟民智讓他們學會思考,而不是培養一群新的儒生。….我們教他們識字,算數,基礎的科學知識,甚至教他們強身健體,簡單的醫療知識。

  然后挑選那些在某個方面學的好的。

  再讓他們學更高深的。

  再輔以改革后的科舉,讓他們成為儒學之外的進士。

  那時候不需要我們去管,他們自然會思考,會發現過去的問題,然后自己去想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而記載歷史只是最簡單的,可以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甚至不需要是專門的史書,他們日常記錄事情的文字都可以作為史書的一部分,成為后人認識他們所經歷的歷史的依據。現在我們的確無法改變儒家控制的那些,畢竟我們現在連識字的人都不多,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奪回教育的控制權。”

  楊豐說道。

  “但如今的學校都是儒生,從鄉村社學到國子監,全是儒生,我們如何奪回?”

  皇太孫說道。

  “很簡單,我們單獨搞一個。

  以大夏國和大明聯合辦學,然后由大夏國出錢,在民間開辦學校,大明承認其學歷,比如和官學一樣,給每一所這種學校每年秀才名額,考中的就是秀才。而鄉試同樣分科,考出雜科舉人,這些雜科舉人再到京城參加會試考出雜科進士,而無論雜科進士還是儒學進士都一樣是進士,一樣授官。”

  楊豐說道。

  這才是最狠的。

  貳臣錄最多就是惡心一下儒生們。

  但這個才是刨根。

  儒生們手中最大的籌碼,其實就是教育權,因為從地方到朝廷,所有教育機構都是他們控制的。

  最多還有個醫學,但醫學并不是開放的,而是地方上醫戶,他們和真正的教育體系并不相干,醫戶上醫學做醫生,走惠民藥局路線,最終一直到太醫院,這是一個單獨的體系。

  但地方上從鄉村社學,到縣學府學一直到國子監,統統都是儒家教育在控制,這才是儒生最大的倚仗,他們背后有遍及全國,可以源源不斷供給的生力軍。我們一代斗不倒你,只要你是儒家的敵人,那大不了等下一代,再不行再下一代,只要教育權在手,我們一代代熬也贏了。朱元璋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這樣輸的,他活著時候儒生斗不過他,他死了之后試圖靠著朱允炆翻身也失敗。

  但儒生有的是時間。

  后面一代代新的儒生會接過他們的任務,最終勝利者還是他們。

  所以想要贏,就得向教育下手。

  當然,楊豐想要的真正改變,也隨著這些學校的建立開始了。

  開啟民智……

  難道民智開啟后,只會對付儒生?

  那時候儒生算個屁啊,皇權才是民智開啟后最讓人無法忍受的。

  當然,這個也就是哄一下皇太孫,估計哄不了朱元璋,他已經一眼就能看出這個計劃真正的危險何在,所以肯定不會同意的,但好在他就還剩下三年了。

  .

  木允鋒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