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三國之巔峰召喚 > 第2295章:楚吳之爭,帝王時代
    第2295章:楚吳之爭,帝王時代

    曹操是個善于納諫的君主,可這次哪怕絕大多數文臣都反對,他也決定乾綱獨斷一次,依舊決定要稱王。

    原因就和范蠡說的一樣,不稱王,一點勝算都沒有。

    在魏國眾文武的眼中,曹操要是迫于大秦壓力不敢稱王的話,這也說明了連曹操他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夠保住魏國,又如何能讓手下的人對他有信心呢?

    當然,也不是說曹操稱王之后,面對大秦就又勝算了,但稱王了起碼可以鼓舞人心,同時堅定己方堅持到底的信念。

    曹操既已決定要稱王了,那和聯姻之事就不能這么急了,還需要看看大秦的反應在做決定。

    畢竟萬一和親的公主都送過了,大秦卻悔婚的話,那魏國豈不是更丟人?

    妲己連公主服都試好了,和親使團正準備離開許昌之時,卻被曹操突然叫停,眾人皆是一頭霧水,但卻不的不聽命行事。

    叫停和親使團之后,曹操立即傳訊給宋吳兩國,同意三國相互尊王一事,并提議將尊王地點定在壽春。

    尊王一事是由宋國率先發起的,既然趙匡胤開了這個頭,那曹操自然要承他的情,而將地點定在壽春也合情合理。

    魏宋吳三國相約,與宋國國都壽春城相約共同稱王,同時邀請盟友大秦前來觀禮。

    此消息一出,舉世皆驚。

    嬴昊才剛剛稱帝,魏宋吳這三個盟友就都要稱王,這究竟是提前商量好的后大秦默認的?還是不僅大秦同意魏宋吳三國的自發之舉?

    若是前者的話,那秦魏宋吳四國聯盟,將依舊堅若磐石,帝王時代也將徹底到來。

    可若是后者的話,志在一統天下的嬴昊,能容忍魏宋吳三國稱王嗎?四國關系會不會就此崩壞,進而引發新一輪的諸國大戰呢?

    對此,誰也不得而知,卻都默契的將目光都轉移到洛陽,靜靜等待著大秦接下來會做出什么反應。

    ——————————————

    楚國國都,長沙郡,臨湘城。

    臨湘城距離吳國太近,顯然不適合為都,可劉秀偏偏就以此城為都,不是他想‘天子守國門’,而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楚國與眾多勢力接壤,西面是蜀國,東面是吳國,北面秦宋兩國,南面則是南洋土著,除了西面是盟友蜀國,所以相對安穩之外,其他三方都是敵對勢力。

    在多方勢力的包圍下,諸如:南郡江陵城,江夏西陵城,等大城,雖比臨湘城的規模更大,但也因離敵對勢力更近,所以反而不如臨湘城適合為都。

    當然,劉秀既然敢把都城定在臨湘城,就不怕吳國的大軍打過來,畢竟擁有了交州、江夏,以及半個九江郡的楚國,已經對吳國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楚國不去打吳國,孫堅就該燒高香了,又哪里敢主動招惹楚國?

    王宮內,楚國文武群臣,左右分立兩列。

    文臣有,鄧禹、龐統、蒯良、蒯越、廖立、劉巴、韓嵩、劉先、李密、陸康、王粲、洪仁玕、主父偃……

    武將有,岑彭、馮異、蓋延、魏文通、甘寧、王伯當、崇黑虎、崔英、蔣雄、馬援、馬武、馬成、魏章、曾國藩……

    可謂是群英薈萃,人才濟濟。

    劉秀看著下方眾臣,沉聲道:“諸位愛卿,孫堅那賊子竟敢妄圖稱王,孤決意出兵出兵伐吾,你們認為如何?”

    “臣反對。”

    “臣反對。”

    ……

    得知劉秀要出兵伐吳,下方眾臣紛紛出言反對,輪番勸道之后才讓劉秀打消了念頭。

    其實劉秀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畢竟他身為漢室宗親,任何一個非劉姓之人稱王稱帝,他都不可能支持,這是最基本的政治正確。

    除此之外,襄陽大戰之后,蜀楚聯軍慘敗,相比于蜀國,楚國的損失雖不算大,但也不小了,目前主要任務也是休養生息,根本獨自滅亡吳國的實力。

    劉秀對待吳國的態度是,不出兵則以,一旦出兵,則必滅吳國,否則就會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對于孫堅稱王這件事,劉秀不但不怒,反而還有些開心,這也代表著秦吳之間,或許會因此分道揚鑣。

    楚國想要吞并吳國,最大的障礙并非吳國,也不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孫武,而是秦國。

    秦吳不可能看著楚國吞并吳國,甚至都不需要直接出兵,只需陳兵邊界表明態度,就能牽制楚國大量的兵力,讓楚國無法全力伐吳。

    秦吳之間沒有利益沖突,兩國關系堅若磐石,劉秀一直在為如何離間兩國關系而頭疼,沒想到如今孫堅竟敢稱王,想來大秦定不會無動于衷吧?

    想到這時,劉秀不由露出期待之色,甚至巴不得秦吳兩國立即鬧掰。

    不過再一想,哪怕秦吳兩國翻臉,楚國在恢復之前也依舊無力伐吳,而且不解決孫武這個大患,就算伐吳也未必穩贏。

    一念至此,劉秀心中不由一陣氣餒,心中對孫堅那叫個羨慕嫉妒啊。

    為何這等天才統帥就是和他劉秀無緣呢?

    孫武除了被陶謙所坑,而被朱元璋俘虜之外,就真的一場敗仗都沒打過了。

    面對江東諸侯、山越叛軍、倭寇,以及楚軍這些對手時,孫武那叫一個猛啊,那是打一仗贏一仗,連戰連捷,未逢敵手。

    楚國的名將如鄧禹甘寧等人,基本都在孫武手上吃過敗仗,哪怕是劉秀親自領軍也只能勉強維持不敗。

    所以,在解決孫武這個威脅之前,楚國就算三路伐吳,也未必能夠一戰滅吳。

    對此,劉秀也想過很多辦法,比如暗殺孫武,只是一直都沒有成功,孫堅對孫武的安全極為重視。

    暗殺不成,劉秀只能寄希望于招募到一位,能夠與孫武匹敵的統帥,只是又哪是那么容易招募到,反正至今這位天才統帥還未出現。

    劉秀決定先做好伐吳的準備,同時等待新統帥的出現,要是準備完畢都沒出現的話,那他就親自領軍牽制孫武。

    孫武就是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擋住一路楚軍,另外兩路楚軍若是取勝,一樣能夠吞并吳國。

    當然,這個法子有賭博的成分,畢竟劉秀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在面對孫武時就一定不會敗,他一旦要是敗了的話,那情況可就不容樂觀了。

    “主公,隨著蚩尤主動退兵,劉裕挾大勝之勢回歸成都,蜀國的內斗就已到了極為激烈的程度,我大楚是否要介入一下?”

    主父偃進言道,他也是劉秀最近招募的文臣,能力很強,深受劉秀的信任。

    蚩尤這次大張旗鼓的伐蜀,最終還是 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并且依舊是因為缺糧的緣故。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次要原因,那就是在一次大戰之中,蚩尤被刑天和劉耳聯手打傷。

    這次受傷讓蚩尤意識到,此番伐蜀不可能成功了,在加上糧草將盡,于是果斷退兵。

    蚩尤算定蜀軍一定會追擊,于是在半路設下伏兵,擊潰了刑天的追擊大軍后,從容退回了南蠻。

    劉裕雖沒有將蚩尤打敗,但在這蜀國人民眼中,能夠支撐到兇殘的蚩尤退兵,也同樣是一場大勝。

    劉裕同樣深諳宣傳之道,得勝之后大肆鼓吹此番勝利,這也使得他在朝中的威望大增。

    劉裕挾大勝之勢回歸成都,有了軍功之后,政治資本自然也就更加雄厚,蜀國的很多墻頭草都已倒向劉裕。

    陳平的能力雖強,但他畢竟只是臣子,而非君主,所說任憑他手段盡出,也依舊阻止不了劉裕方日漸壯大。

    如今的蜀國,蜀王派的權勢已逐漸衰微,取而代之的是迅速壯大的成都王系。

    明眼人都能看出,成都王派徹底取代蜀王派,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區別在在于兩派是否會開戰。

    聽到主父偃的話后,劉秀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冷笑道:“這個劉裕還真是能隱忍啊,如今已是各種優勢占盡,也依舊沒有武力奪權,當初還真是小看他了。”

    南漢成立之后,劉裕雖被封為成都王,但那只是劉季逼他離開成都的手段,作為敗犬,劉秀自然不會見劉裕放在眼里,只是怎么也沒想到劉裕竟會有翻身的一天。

    “劉季已經不在了,單靠陳平,恐怕是斗不過劉裕。”

    劉秀眼中滿是深邃之色,沉聲道:“此番蜀國內斗,我楚國不要介入,就當是交好劉裕吧。”

    蜀國是劉秀抗秦最重要的盟友,但和劉季聯手的那段時間,對于劉秀來說顯然并不愉快。

    劉季的野心太大,而且還多疑,總是各種坑他這個盟友。

    要是蜀楚兩國能夠真正做到相互信任的話,恐怕荊州秦軍根本等不到岳飛返回,而荊北大戰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局了。

    劉季只希望劉裕不要像劉季那么短視,否則復興大漢真的只會是水中樓閣了。

    “主公,最近洛陽的探子傳回一個消息,劉備的兩位結義兄弟關羽張飛,詐降后挾謀士單福叛逃了,大秦已經派出大量人手多方追捕,我楚國是否要出手搭救一下?否則他們恐怕很難逃離大秦。”蒯越說道。

    劉秀聞言頓時眼前一亮,現在的楚國不但急缺天才統帥,同樣也急缺頂級猛將。

    畢竟吳國不但有孫武,還有孫策這位小霸王,以及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但一出世就戰績斐然的栗家三兄弟,栗虎、栗鹿、栗羊。

    這栗家三兄弟各個勢力非凡,三人聯手之下,更是連有著楚國第一猛將之稱的崇黑虎,都險些殞命在三人的合擊之下。

    若不是崔英和蔣雄及時出手的話,崇黑虎或許就已經當場戰死了。

    劉秀好不容易得到崇黑虎這么一位戰神級猛將,哪舍得讓他這么快就戰死沙場了,所以不敢在和吳國斗將了,就算斗將也是一打一,人一多的話立馬就鳴金。

    之前楚國只是統帥不如吳國,可如今就連猛將比不上了,所以也就出現這么一個奇特的現象。

    楚國的國力明明比吳國強,而且還對吳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按理來說應該直接碾壓才是,可是在和吳國的戰爭中卻處處受制,所以自然迫切的想要招攬更多猛將了。

    對于劉備,劉秀自然是極為厭惡,乃至痛恨的,畢竟他殺了大漢正統皇帝劉協,不但印證了‘亡漢者劉’的預言,還給了嬴昊光明正大代漢自立的理由,這也讓他復興大漢的目標變的更加渺茫。

    不過對于劉備的兩個義弟,關羽和張飛,劉秀卻是一點也討厭不起來,這都是義字當先的好漢啊。

    明明投靠大秦更好,可他們卻因為一個‘義’字,義無反顧的走上了反秦的不歸路,大漢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意志堅定的人。

    “嗯,關張二位勇士,勇武非凡,自然要出手相助,若是都能歸順我大楚的話,今后面對吳國也就不會如此被動了。”劉秀說道。

    就在這時,龐統站了出來,進言道:“可是主公,這會不會是大秦的圈套?關羽就算不在乎自己的命?難道連關家人的命也不在乎嗎?屬下懷疑這里面或許有詐。”

    聽到此言,劉秀露出思量之色,略作沉思后笑道:“龐先生多慮了,關羽若是真在乎家族,當初也就不會和嬴昊做對了。

    嬴昊此人什么都好,就是對待功臣,有些過于恩重了。

    當初司馬懿反叛,嬴昊沒對司馬家怎么樣,如今同樣不會對關家下手。

    關羽或許就是以此為憑,所以才敢詐降反叛的吧。”

    龐統下意識想要反駁,可卻無言以對,畢竟這個時代,不在乎家族的人太多了,司馬懿、孔鵬,不都是不顧家族死活而反叛了么,所以再多以一個關羽也沒什么。

    有這樣想法的人,顯然不止劉秀一個,劉裕也一樣,并且已經派王越去搭救關張了。

    關羽張飛單福三人的叛逃,自然是嬴昊有意為之的結果。

    張飛才出來的時候,反秦之心其實并不堅定,畢竟連他自己也覺得大哥劉備的死是解脫。

    嬴昊見張飛不上鉤,于是就讓徐庶旁敲側擊的進行引導,并將劉備臨終前的話告訴了張飛。

    張飛在得知劉備臨死前,都還在為他和關羽求饒之時,感動的大哭起來,悲憤之下才堅定了反秦之心。

    得知張飛還是決心反秦,于是關羽也就順水推舟,同意和張飛徐庶一起叛逃,只是他不知道徐庶也跟他一樣是臥底,而徐庶卻知道關羽是玄字一號。

    至于真心反秦的張飛,以及劉秀和劉裕,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一共只有三人叛逃,其中竟有兩個是臥底吧。

    為了讓這出戲更加的真實,在關羽叛逃之后,嬴昊還不顧眾將的勸阻,直接將關勝一擼到底。

    這也使得關家人對關羽充滿怨念,直接對外宣布將關羽逐出關家族譜。

    有了關家的助攻,在加上張飛是真心反秦,關羽的此番詐降反叛,真真假假之下,就顯得無比真實了,所以才會引的蜀國和楚國都搶著搭救。

    就在各大勢力的注意力,都被三國相互尊王,以及關張叛逃一事所吸引之時,大秦那邊又傳出一個重磅炸彈。

    秦帝嬴昊以張儀為使,前往壽春,分別向三國發出祝賀,四國之間的盟約依舊。

    大秦不但不反對,反而還支持魏宋吳三公稱王,這是絕大多數都沒想到的,也讓坐等四國聯盟分裂的劉秀、朱棣、劉裕、李世民等人都極為失望。

    帝王時代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