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天道今天不上班 > 第301章 法家的基操
  王渾一愣,不敢置信。

  “不會吧?”

  “你以為三百戶的食邑是怎么來的?”

  王渾眼珠轉了轉,沒有接王廣的話。

  他知道王廣心有不忿。

  雖然最終封賞還在進行中,但此次東征,文臣表現不如武將是事實。毌丘儉、文欽等十幾人先后受賞,不是加官晉爵,就是增加食邑,文臣中只有兩個。

  一個是老臣蔣濟,一個是中護軍鐘會。

  兩人都是由沒有虛封的關內侯晉爵為實封的列侯,食邑三百戶。

  蔣濟是四朝老臣,此次出征盡心輔佐天子,鞠躬盡瘁,晉爵不僅能酬其功勞,還能安撫老臣,情有可由。

  鐘會晉爵,多少有些令人費解。

  據說是鐘會出了很多主意,后來又負責談判,逼降孫吳有功。

  但前者并非一人,出謀劃策的很多,并非只有鐘會。

  后者則純屬天子指派,有點送功勞的意思。

  形勢到了那一步,誰去談,結果都差不多。

  比如王廣,他就完全可以,只是天子沒給他機會而已。

  “公淵兄,天子用人,自有分寸,或許他對諸葛公的期望不在刺史吧。”

  王廣沒有再說,以免讓人誤會是對天子不滿。他轉而問起王渾去上任的事,對王渾不帶妻子鐘琰上任表示反對。

  妻妾有別,嫡庶不同,王渾就算將來有再多的子女,爵位還是只能由鐘琰生的兒子繼承。現在他只是縣令,無須納質,可以帶妻子上任。將來官至二千石,妻子就必須留在京城,兩地分居,生兒育女的機會就更少了。

  以王渾的才智和家世,這也許就是三五年內的事。

  再者,王渾已經二十八了,即將而立之年。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再不生子就遲了。

  王渾同意王廣的意見,但他也有難處。

  虞太后信任鐘琰,離不開她。這時候讓鐘琰隨他上任,虞太后肯定不放。

  王廣笑笑,沒有再說。

  他也知道王渾、鐘琰之間的感情本來就不深,如今越發淡漠。王渾不帶鐘琰上任,可能是雙方的默契,而非不得已。

  兩人又聊了一陣,說起了王凌和王昶。

  王昶已經卸任征南將軍,回到洛陽待命,有很多機會和王凌見面。對王昶的遭遇,王凌表示惋惜,卻也沒辦法,只能等待機會。

  最讓王廣擔心的是王凌。

  自從回到洛陽之后,王凌的身體狀況就不是特別好。

  天子親征,其他的事都交給了三公。王凌身為太尉,要操心的事比擔任征東將軍的時候多了不止一倍。加之人事復雜,不像征東將軍可以一手遮天,更是勞心勞力。

  戰事一結束,他就累倒了。

  好在王昶回到了洛陽,還能幫他分擔一些事。

  王渾心中一動,隨即又問起了桓范的狀況。

  王廣說,桓范比王凌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久,畢竟他也七十多了。

  說完這些,王廣打趣道,之前三公坐而論道的時候,他們要權。如今有了權,才發現不一定是好事。可見人生在世,富貴、權力與閑適不能兼得,富貴閑人或許才是最佳選擇。

  就像曹魏宗室一樣。

  王渾哈哈大笑,隨即又調侃道,王廣有南鄉侯的爵位、一千三百五十戶的食邑可以繼承,有條件做個富貴閑人,但他的幾個弟弟就不行了,只能自己去搏富貴,要不然只以仰食于人。

  王廣笑笑,突然說了一句。“身為長兄,撫育子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過這并非朝廷樂見,將來強制分家,就算我想養著他們,恐怕也沒這機會。”

  王渾微怔。“天子會這么做嗎?”

  “你別忘了,兄弟別居,強制分家,是法家克制、瓦解宗族的常用手段。”

  王渾若有所思。

  ——

  張華很快讀完了荀霬的文章,向曹芳做了匯報。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沒什么新意,甚至研究的方向都不是曹芳希望的方向。

  他沿襲的是荀氏易學的那一套。

  荀氏也有易學,而且影響力很大,不僅在中原一帶流傳頗廣,甚至傳播到了江東。江東的兩個易學大家虞翻、陸績的易學中就有部分荀氏易學的影子。

  所以,荀霬這篇文章的目的似乎并不是表示他在追求進步,而是展示荀氏不僅人脈廣,還有深厚的學術背景。

  往遠了說,荀氏源于戰國的荀卿,近五百年的歷史,《穀梁傳》一直是與《左氏傳》《公羊傳》并列的儒家經典。

  往近了說,荀氏興起于潁川四長之一,被李膺等人奉為師長的神君荀淑,傳承百余年。

  經由荀氏八龍以及荀彧、荀攸等幾代人的努力,荀氏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潁川第一世家,不僅超過了歷史更久的鐘、韓,也力超曾經提攜荀氏的陳氏。

  換句話說,與曹魏的聯姻并不是攀上了高枝,而是荀氏對曹魏的認可和接受。

  正如荀霬娶司馬懿的女兒為妻,并不是想抱司馬懿的大腿,而是對司馬懿的認可。

  一開始,曹芳還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以小人之心變君子之腹。

  后來與鐘會一聊,鐘會雖然沒有明確認可,卻也沒有反對,等于默認了曹芳的猜測。

  他隱晦地說,自從荀彧去世之后,他的子孫中唯一能稱質樸君子的也許只有荀惲。

  可惜荀惲早逝。

  曹芳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后來慢慢品出味來。

  曹氏與荀氏聯姻的對象就是荀惲。

  當初曹操將安陽公主嫁給荀惲,除了感謝荀彧的支持之外,也是看中了荀惲這個人。

  如今荀彧已經死了,而且是以漢室忠臣的身份,被曹操相中的荀惲也死了,聯姻的意義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換句話說,朝廷可以褒獎荀彧子孫的德行,卻沒必要給予太多的感情因素。

  于公于私,雙方都沒有感情可言了。

  不針對他們,就是最大的仁慈。

  當然,這只是針對荀彧的子孫,其他人另當別論。

  就比如荀攸,他可沒像荀彧那么激烈,最后也是以魏臣的身份去世的。

  荀彧至死是漢臣。

  既然如此,如何對待潁川荀氏就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區別對待。

  曹芳反復琢磨后,心里有了初步的方案,卻沒有說,而是將問題拋給了鐘會。

  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鐘會在一番看似“掙扎”的遲疑后,提出了一個方案。

  以官爵為餌,鼓勵潁川荀氏分家別居,將荀彧的子孫單獨出來,做冷處理,其他人則依材授官,以示朝廷公正。

  曹芳聽完,同樣“斟酌”了好一會,然后提了一個建議。

  “士季,你如今也已經封侯拜將,不想自立門戶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