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天道今天不上班 > 第252章 高下立判
  朱據退出后,孫和獨坐了片刻,詢問孫弘的意見。

  朱據在的時候,孫弘一直沒說話,但是從他的神情,孫和知道他并不贊同朱據的意見。

  不出所料,孫弘一開口就說道:“丞相身為首輔,掌內外軍政。如今正是濡須得失之際,豈能退守建業,卻將濡須交給衛將軍?臣以為不妥。”

  “依孫君之見呢?”

  “殿下繼位,正名分,然后由丞相親自守濡須,殿下奉先帝梓宮回建業。有臣與衛將軍輔佐內外,諒來不會有什么意外。”

  孫和眉頭緊皺。

  他對孫弘不是很放心。

  孫弘有才,但人品不太好,不能服眾。孫峻又是武夫,不諳朝政。如果將朱據留在濡須,諸葛恪在羨溪,則他只能依賴孫弘處理政務,肯定不會順利。

  “衛將軍雖然年輕,卻也英武過人,且濡須堅固,能有什么危險?就算不濟,再增兵就是了……”

  孫弘斷然否決。“殿下,萬萬不可。”

  孫和驚訝地看著孫弘,不知道他為什么這么激動,竟然打斷了他的話。

  孫弘苦笑,拱手再拜。“殿下,比起來攻濡須的魏軍,大吳真正的憂患是世家。衛將軍雖是宗室,又比陸抗年長,卻未必能像陸抗一樣指揮兩萬大軍。現在還能令行禁止,是因為他統領的是禁軍。殿下退守建業,禁軍自然要隨駕。殿下給他增兵也只能是外兵,殿下覺得衛將軍能指揮那些將領嗎?”

  孫和猶豫起來。

  不得不承認,孫弘的分析有道理。

  別看孫峻是宗室,又是輔政大臣,但諸將真未必會聽他的。

  吳國實行世兵制,諸將的部屬都是私人供養的,食邑、土地越多,實力越強。這也注定了真正的精銳都在世家手中,出身寒門的將領話語權有限。

  江東世家自然以四姓為首,誰會把孫峻放在眼里。

  能聽孫峻指揮的,除了他個人的部曲,就只有忠心皇室的禁軍。

  所以先帝只讓他指揮禁軍,保護天子,而不是讓他指揮外軍作戰。

  “那留陸抗守濡須呢?”

  “殿下不怕世家以殿下為籌碼,與魏主媾和嗎?”孫和冷笑道:“司馬懿政變時,魏國世家無動于衷,坐觀成敗,可就是不久前的事。再者,廬江在側,殿下忘了陸康的事,陸抗卻不會忘。”

  孫和后背一陣發涼,半晌沒說話。

  ——

  朱據出了御營,改乘小船,來到自己的座艦上。

  管輅正站在飛廬上,遠眺數百步外的孫和座艦。

  朱據笑了笑。“管君想看我大吳新君么?這可有點遠啊,怕是看不清楚。”

  管輅轉身看看朱據,笑了。“亡國之君,不看也罷。”

  朱據沉下了臉。“管君為客,口出惡言,怕是不合適吧。”

  “我只是實話實說罷了。”管輅伸手一指。“如果我算得不錯,你們的新君已經二十有六了吧?”

  朱據撇了撇嘴。“這個好像不是什么秘密,不用算。”

  “的確不用算,那你知道我大魏的天子多大么?”

  朱據神情微變,有點明白了管輅的意思,伸手拍了拍欄桿,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曹芳十九歲,剛剛除掉了兩個輔政大臣。

  孫和二十六歲,卻還要輔政大臣出謀劃策,自己一點主見也沒有,這幾天連艙門都沒出,更別說到軍前巡視,振奮士氣了。

  或許孫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一直不肯接受孫和。最后迫不得已,又給孫和安排了四個輔政大臣。

  就算不提兩國的國力差距,僅兩個君主進行比較,也是高下立判。

  魏國實力強,君主英武,大吳哪有僥幸可言。

  不用管輅算,普通人也知道是什么結果。

  “蒙朱君款待,我已經叨擾了幾天。既然你們君臣欲效田橫之舉,我留在這兒也沒意思,就此別過。”管輅拱拱手,向朱據告別。

  朱據回過神來,連忙說道:“管君何必著急,再住幾日無妨。”

  管輅雖然沒見到孫和,但他是不世出的術數奇才,很可能看出了不少蛛絲馬跡,朱據可不敢讓他現在離開。

  管輅嘴角挑起一絲笑意。“那我寫封書信回去,報個平安,行么?”

  朱據明知管輅會傳遞消息回去,也不好阻攔,只得點頭答應。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阻止對方的使者寫信同樣不合禮儀。

  “還有,我想見見陸抗,和他探討一下陸績的遺著,可否?”

  朱據心中一動,立刻點頭答應。

  如果吳國避免不了亡國的命運,他希望請管輅看一下吳四姓的前程。陸抗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很可能是吳四姓在未來幾十年的領袖,他的前程就代表了吳四姓的上限。

  ——

  “陛下,管輅有消息來了。”張華拿著公文,匆匆登堂,來到曹芳面前。

  曹芳放下手里的筆,用布擦了擦手上的墨。

  “說些什么?”

  “吳國君臣方寸已亂,崩潰在即。”張華喜滋洋的將管輅的書信送到曹芳面前。

  曹芳卻沒有接,起身走了兩步,若有所思。

  毌丘儉打得不錯,頂住了陸抗的進攻,而且打出了非常漂亮的戰損比。

  可是正因為這戰損比太漂亮了,陸抗很快就放棄了進攻。在嘗試偷襲皖城不成后,吳軍主力退守建業已經是意料之中的事。

  十萬大軍需要的錢糧太驚人,他們支撐不住。

  既然無法主動擊退毌丘儉,不如撤走主力,留下足夠的兵力固守濡須塢。

  攻守易勢,消耗相差懸殊。僅是傷亡比而言,就有十多倍的差距。

  通常來說,防守方的損失只有進攻方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按常理計,有濡須塢為倚仗,兩萬人堅守濡須塢,毌丘儉就很難攻克。

  就算考慮到魏軍的拋石機和連弩殺傷力更強,也無法完全彌補攻守雙方的差距,只能減少一些傷亡而已。

  有這樣的基本認識,吳軍選擇撤兵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

  那方寸已亂,崩潰在即,又是怎么回事?

  管輅真用他的相術看出了什么問題?

  “茂先,在收到管輅的消息之前,你覺得吳國君臣有可能崩潰嗎?”

  張華也是天天參與御前會議的人,幾乎了解所有的爭論和不同的觀點。在這方面,他沒有鐘會那么樂觀,一直覺得吳國進攻不足,退守有余,不太可能出現全面崩潰的現象。

  張華笑笑,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書信。

  “陛下,臣之前的確沒想到形勢會發展得這么快。這管輅不愧是精通易經術數的名家,能見微知著。中護軍如此篤定,恐怕也與他精通易經分不開。”

  曹芳一愣。

  這和易經有什么關系?你搞錯重點了吧。

  “陛下,易為六經之首,自有玄妙之處。臣雖自詡好學,也曾研究易經,只是未得明師指點,至少未窺堂奧。”張華感慨地嘆息道:“這次等管輅回來,臣一定要厚顏請教才行。要不然,終止一生,也不過是一個不諳大道的文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