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天道今天不上班 > 第173章 老臣進計
  經過近半個月的激烈討論,曹芳最后接受了郭淮建議的第二個方案,準備大干一場。

  這是征求了多方面意見的結果,并非一時沖動。

  為此,曹芳甚至請教了已經賦閑的太師蔣濟。

  蔣濟雖然被司馬懿牽連,失去了權力,卻不太在意。一來自己年事已高,早就該退了。二來雖名聲有損,利益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座上雖無客,杯中酒不空,他樂得清閑自在,也就罷了。

  天子來問政,態度真誠,他就沒藏著掖著,仔細為曹芳分析了孫權這個人。

  他和孫權年齡差不多,仕途也和孫權稱霸江東的過程高度重合。可以說,孫權走出的每一步,他都看在眼里,也研究了很多年。

  雖未謀面,勝似謀面。

  常言說得好,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對手。

  對孫權來說,蔣濟就是這種對手。

  蔣濟對曹芳說,孫權這個人長袖善舞,能屈能伸,有勾踐之忍,也有勾踐之狠。為了生存,他能向任何人低頭,也能向任何人亮出獠牙,不惜舍命一搏。

  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陷。

  他在戰場上沒有任何威信可言,幾乎逢戰必敗,還不如劉備。

  劉備至少還有漢中之戰那樣的戰績,孫權則什么也沒有,只有逍遙津那樣的污點。

  這造成了兩個后果。

  一是證明自己的執念,一是依賴別人的無奈。

  為了證明自己也能開疆拓土,不亞于父兄,他從繼位起就不斷嘗試統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卻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戰果。人生即將結束之際,不排除他想奪取合肥,為自己的人生做個總結,以便九泉之下,有點向父兄報告的戰功。

  除此之外,他也有扶諸葛恪上位的想法。

  孫氏立足江東原本依賴的淮泗人,張昭、張纮、步騭,周瑜、魯肅、呂蒙,頂級的文臣武將幾乎都是淮泗人。后來為了稱帝,孫權不得不對江東世家讓步,以陸遜為將,顧雍為相。

  孫權稱帝了,卻也被江東世家裹脅。

  任何事,得不到江東世家的支持,他就辦不成。

  雙方拉扯了十多年,孫權最終還是忍不住,借二宮爭立事件,嚴懲了江東世家。

  顧雍的孫子顧譚被流放,陸遜被羞辱致死。

  這時候,他能依靠的只有淮泗人。可是淮泗人才凋零,能用的屈指可數,諸葛恪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在去世之前,依仗他多年的積威,幫諸葛恪打一場大勝仗,積累軍功,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能拿下合肥,那就更好了。

  因此,孫權也好,諸葛恪也罷,都不會滿足于在東興筑堤挑釁。他們期望的是以逸待勞,等我軍主動前去進攻,久戰不下之際,再趁隙反撲,直取合肥。

  除此之外,不排除他們在與西蜀聯絡,希望一起出兵,讓我軍不能兼顧。

  這就涉及到選擇諸葛恪為輔政大臣的另一個考慮。

  在孫權死后,還能維持吳蜀聯盟的人,幾乎只有諸葛恪。

  魏強而吳蜀弱。吳蜀要想生存,只有結盟。但縱觀吳蜀結盟的過往歷史,他們的聯盟非常脆弱,只要有一方有異心,或者可能有異心,聯盟就會出問題。

  聯盟最堅固的時候,就是孫權與諸葛亮當政的時候。

  在此之前,關羽、劉備對聯盟不夠重視,接連發生沖突,最后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死于公安,這個不穩定因素才得以消除。

  劉備死后,諸葛亮當政,吳蜀聯盟進入了最穩定的時候。

  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延襲其政,但出兵的力度不夠,已經讓聯盟的價值大減,吳國因此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孫權死后,江東世家還是否認可聯盟,非常令人懷疑。

  一旦聯盟不復存在,魏國就可以趁隙而入。

  孫權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要挑一個能夠支持聯盟的人——哪怕這個聯盟已經大不如前——盡可能的延續江東政權。

  作為諸葛亮的從子,諸葛恪是最合適的人選。

  如果諸葛恪能堅持二三十年,諸葛亮的兒子也當政了,聯盟就有了延續甚至增強的可能。

  所以,綜合這幾方面的考慮,這一戰不是曹芳不想打就能不打的,孫權、諸葛恪會不斷的挑釁,一步步地向前逼,直到我大魏被迫應戰。

  與其如此,不如早做準備,早打,大打。

  因為對郭淮的不信任,曹芳原本對這個計劃一直心存疑慮。聽了蔣濟的分析之后,他意識到,這一戰勢在必行,躲不過。

  要說老臣就是老臣,高屋建瓴,將孫權那點小心思看得透透的。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么好猶豫的了。

  他原本還想等到張緝的計劃成功再東征,現在卻改了主意,決定先東征,做好交戰的準備,將火架起來,吸引孫權來戰。到時候,如果張緝能成功,西蜀內亂,出兵呼應成為泡影,就看孫權是硬著頭皮上,還是認慫撤兵。

  做出決定之后,曹芳除了挑選精銳隨行之外,還請蔣濟同行。

  蔣濟就是淮南人,熟悉淮南地形,又足智多謀,非常適合做總參謀長。

  如果能立功,贖去隨司馬懿政變的罪,他也能問心無愧地去見三祖。

  一拍即合。

  九月初,曹芳誓師出征,離開了洛陽城。

  太尉王凌、司徒桓范、司空杜恕率百官出城送行。

  曹芳言出必踐,還政三公,自己一門心思練兵,既和大臣達成了妥協,為親政初期的平穩過渡創造了可能,也為安定朝政做好了鋪墊。如今他率兵出征,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在洛陽,也不用擔心朝政無人打理。

  日常事務,三公直接就可以處理,事后再向他匯報即可。

  重大事務,三公會用快馬請示。

  手里有了權,三公的積極性都很高,精神狀態極佳。送行之際,紛紛向天子保證,自己一定會處理好相關的事務,絕不讓天子擔心。

  曹芳不擔心政務,但是擔心他們的身體。

  尤其是王凌和桓范。

  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隨時可能倒下來,他必須做好應急的準備,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為此,他對王凌和桓范說,三公歸政,以后相繼替補這個規矩就要改一改了。太尉的人選要從統兵大將中挑選,司徒人選要從各郡太守中挑選。你們按這個標準選出兩到三個合適的繼任者,在年底前,將名單送給我,以后每隔半年更換一次。

  王凌、桓范躬身領命。

  一把年紀了,都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天子愿意將這個權力給他們,他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一切安排妥當,曹芳起程,先趕往高平陵,祭奠先帝,匯報東征的計劃,以及這大半年來的施政得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