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成為末世管理員 > 第五十九章 先生(中)
  王昌問的含蓄,意思很明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郭寧自然是樂意的。

  他立即笑了起來:“王先生,請!”

  其實最初的時候,對這些少年傔從的培養,郭寧考慮過不假手他人,完全由自己來執行。在郭寧眼中,這時當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務。

  在外人看來,郭寧崛起于草莽,瞬息間糾合起兩千五百精銳,盤踞河北湖澤淵藪,勢力范圍覆蓋五州。若他愿意投效朝廷,都指揮使唾手可得,就連節度使也不是不能考慮。

  可郭寧自己,并沒有因此而驕橫,反而更加的謹慎小心。

  他自己是潰兵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正因為如此,他比旁人更理解潰兵們的劣根性。這些士卒夠兇猛、也夠狡黠,但他們無所謂忠誠,更沒有顧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人。

  當蕭好胡、楊安兒等人威脅他們的安全時,他們會抱成一團,推舉出領袖進行對抗;當胡沙虎這種被眾人仇視的貨色出現時,他們會希望有人能代表他們發起復仇。

  但其它時候,潰兵們習慣了無拘無束,一個個都主動被動地成了兵油子。所以,這數以千計的人在河北客居兩載,才始終保持著一團散沙的狀態。

  郭寧此番能夠聚合他們,看起來是憑著自己當年斷后拼死的聲望。可兩年前郭寧就沒有聲望嗎?

  那時的郭寧血戰之后來到河北,愿意跟隨他的有幾人?

  郭寧的聲望始終都在,區別在于,那時候的郭寧手里沒錢也沒糧,現在的郭寧,卻憑借武力壓服了鄉豪,并與地方官員形成妥協,由此得到了糧餉來源。

  某種程度上,兩千五百名將士的忠誠,一部分對著郭寧,還有一部分,是對著每月的軍餉,對著叮當作響的錢財、白花花的米。而后者的比重,恐怕比前者要多得多。

  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不是一日之功。

  郭寧生在軍營里,長在廝殺場,基本的道理都明白。只要他愿意,該有的手段一樣不缺。對將士,他有實際利益的給予,有嚴肅軍紀的管控,也有親若兄弟、解衣推食的籠絡手段。

  這樣糾合起的部隊,足以威懾四鄰,但滿足不了郭寧的要求。

  能滿足要求的人,從哪里來?此時此世,這樣的人只能自己慢慢的培養。

  所以郭寧一旦聚集人手,立刻就提出,自家親衛乏人,要求各家潰兵首領推薦可堪廝殺、頭腦靈活的少年人來帳下聽用。

  當時駱和尚和李霆等人,都以為這是索取人質的手段。

  其實不止于此。

  郭寧需要的,不是一批普通的親衛,也不止是一批親衛。

  他需要真正忠誠于自己的可靠之人,需要能夠在危難時刻支撐起全軍的剛強骨干,需要能夠始終和他同一步調、踏上漫長征途的伙伴。

  所以郭寧每天都覺得時間太緊,他恨不得把自己所知所想都灌進少年們的腦子里,讓他們立刻成長起來。

  但花了些工夫熟悉各人以后,郭寧也認識到,少年們都是敢于赴死的戰士,可他們的基礎太差,眼界也太狹窄。郭寧講述稍稍深入的內容,他們就沒法理解,更沒法跟著郭寧的話語展開想象。

  所以本來計劃中并不存在的識字,非得放到最先的環節。好在徐瑨推薦得這位教師王先生很得力,郭寧便能夠騰出手來,先抓緊軍務上的重重安排,每天只抽空與少年們聊一聊,講些能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奇聞軼事。

  從少年傔從們匯聚到饋軍河營地開始,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少年們普遍都有長進,哪怕在這上頭很沒天賦的倪一,也能寫自己的名字,外帶數字、方位等百多個常用字。其它還有百多個字,他能認得,只是不能寫。

  按照郭寧的要求,王昌也教了少年們數算。

  在這上頭,并不正經跟從授課,而是偶爾旁聽的呂函最是厲害。

  另外,之前回來路上,一路盤算著繩索、竹筐、風門的少年,也是在數算、以及郭寧講述的雜學上很有很有天賦的。

  這少年是渤海人,沒有姓氏,有個簡單的名字叫阿多。

  阿多是宣德州制箭作坊出身,雖然長的瘦小,但射術很出眾,腦子也很好。就這幾天里,他已經把九九乘法表背的爛熟,并且開始嘗試一千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了。

  這局面,讓郭寧在每天晚上“講故事”的時候有點困難。

  他既要考慮到不同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到保持大家一致的興趣。這太耗費腦力,已經不是靠臨場隨機應變能解決的。由此也促使他下定決心,抽空寫了教材。

  如今王昌有意愿投入到一處,必定會大大減輕郭寧的負擔。

  畢竟好為人師乃是儒者天性,有這么多愿意向學的學子,又有足額的束脩,安全的保障,王昌哪會松懈?有他這個正經的教師作惡人,郭寧的發揮也就可以自在些。

  至于王昌能不能按照郭寧的意愿教授……

  郭寧略放緩些腳步,便看到王昌捧著那疊字紙,如獲至寶。郭寧的字跡實在是潦亂了些,天色又有些昏暗,王昌越是仔細地看,兩眼貼得離字紙越近,眼看紙張把他整張面龐都遮住了。

  郭寧心中暗笑,抬手扶了扶王昌的胳臂:“王先生,小心撞墻,這邊來。”

  “哦!是是!”王昌應了幾聲,又盯著那些字紙看個不休。

  郭寧的字紙分為四部分,包括故事和戰例、天下各地局勢、數算在軍中事務的運用,還有完全得自于夢中,卻有些零散的雜學。

  郭寧本以為,如王昌這樣的儒生,就算能接受這些,注意力也集中在前兩項,沒想到他反而盯著數算和雜學看個不休,好像很感興趣?

  恐怕他也不是簡單的老儒,徐瑨倒是送來了一個妙人。

  “王先生,此前我答應了,要給大家仔細再講講氣之妙用,另外,還準備說說后漢時班超平定西域三十六國的事跡。我沒有正經讀過書,恐怕言辭中的謬誤不少,先生姑且一聽,還望不要打斷?”

  “沒有正經讀過書?”王昌喟然長嘆:“唉,郎君過謙了。我只恨不能如郎君這般,敗在大賢門下!”

  “啊……是是,先師的學問,著實非同尋常。”

  兩人這般說著,呂函和倪一落后一些跟隨,一同跨過了后院門。

  少年們已將墜落的熱氣球抬了回來,這會兒將之拆成了七八個部分。有人正把涂抹生漆以后黑沉沉的絹布整個鋪開,有人將軟沓沓的一片掀起,藉著夕陽余光看這上頭可有被火燎壞的地方。而阿多一邊揮著筆往墻上涂抹,一邊向另幾人指手畫腳,大概是在解釋火苗騰起后遇風的夾角如何。

  眼尖的人看到郭寧入來,紛紛歡笑問好。

  這倒不是失禮,而是郭寧的要求。在軍營內,他是主帥,傔從們是部屬,主帥一聲令下,部屬們就算刀山火海也得趟過;而在軍營以外,生活起居時,他更像兄長和族人。

  這會兒少年們笑了沒幾聲,又見王昌立在郭寧身旁。

  眾人猛地變得嚴肅,連忙把手頭的絹布扔下,一個個躬身行禮,齊口同聲:“拜見先生。”

  王昌輕咳一聲,一展袍袖:“諸位不必多禮,請起。”

  眾少年這才起身。

  這樣的整齊狀態,郭寧只在以軍法號令時見到過,卻不曾想,這老書生明明手無縛雞之力,也能把數十名個個勇武的少年管教得如此乖巧。

  此前郭寧將傳授文字之事托給王昌,為了避免少年們搗亂,特意將他們的課堂安置在自家辦公的廳堂對面。但他自己事務繁忙,委實沒有仔細關注課堂傳授時的具體情況。

  此時他才發現,恐怕自己還低估了身邊的老書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