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巨人:臥底帕島誰讓你發動地鳴了 > 第四百零七章 實驗的巨大進展!湯建軍:怎么感覺有點不對勁?
  軍車行駛在路上。

  兩側挺拔的樹木向后飛馳而過。

  湯建軍正坐在汽車后排,盯著手中的資料看個不停,他抬起頭焦急的問一句,“還有多久?”

  前排穿著軍裝的年輕士兵,扭過頭開口答道,“大山的路不好走,還要三個小時呢。”

  他隨即關心道,“湯院士,一路時間很長,您還是睡一會兒吧。”

  “好。”

  湯建軍不在意的點頭。

  他也知道應該休息一下,但想到湮滅力場實驗組正在進行的研究,很可能是核聚變的初期實驗,或者和約束核聚變相關,他就根本睡不著了。

  約束核聚變,就是他一輩子的追求。

  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在研究約束核聚變技術,并申請了制造了小型托特馬克磁約束裝置。

  這個裝置制造出來以后,只短暫開啟過幾次,就一直在核工程物理所的實驗間里,都快成為了一堆廢品。

  以托特馬克磁約束的方式研究可控核聚變,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一個小型的約束裝置都可以稱作是個‘模型’,自然不可能在內部進行核聚變反應。

  國際上也有相關的研究,最高投入甚至超過百億美元,制造出了中型以上的托特馬克磁約束裝置,并模擬進行了核聚變實驗。

  百億美元以上的研究項目,實驗過程中也是問題頻出,好多問題根本找不到解決方案。

  國際核聚變相關的學術組織認為,想要真正去研究實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最低投入也超過千億美元。

  這并不是說投入千億美元,就能制造出可控核聚變裝置,只是進行相關技術難關的研究而已,是否能解決技術難關也很難說。

  很多核聚變領域研發的科學家都認為,“以現有的科技水平,幾乎不可能制造出可控核聚變裝置。”

  湯建軍也這么認為,直到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出現。

  如果找一種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式,包裹反重力場的強湮滅力場,再加上托特馬克環形磁約束,就是最完美的搭配了。

  所以湯建軍才加入了F射線研究組。

  他不是為了研究F射線,而是為了更了解強湮滅力場,弄懂裝置的原理和物理特性,來確定是否能用來約束核聚變。

  在不斷增加了解以后,湯建軍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就要寄希望于F射線發生裝置,以此內部進行核聚變反應才能被強力約束并變得可控。

  可惜……

  湯建軍很清楚自己沒有那個威望,能申請到足夠的經費、足夠多的支持,去以F射線發生裝置來研究可控核聚變。

  即便能獲得上級部門支持,甚至獲得足夠多的資金支持,他已經上了年紀,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做了。

  這是非常無奈的地方。

  現在得知湮滅力場實驗組在類似于F射線發生裝置內部進行核反應,湯建軍心里的激動就可想而知了,他去湮滅力場實驗組的目的,就是了解相關的實驗技術,也希望說服王浩研究可控核聚變。

  “如果王浩申請研究可控核聚變,就一定能獲得足夠的支持。”

  “王浩還年輕,有精力……”

  “他是湮滅理論的開創者,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反重力場、強湮滅力場了。”湯建軍思考著都有些激動。

  他確實沒有足夠的精力,帶隊去完成如此重大的研究,但只要能參與其中,負責一小部分工作也滿足了。

  ……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王浩對于湯建軍的到來非常重視,親自出門等了二十多分鐘,見到軍車緩緩的開了過來,就立刻迎了過去。

  湯建軍下了車就見到了王浩,激動道,“王院士,好久不見了。”

  “好久不見!”

  兩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核工程物理所。

  當時王浩帶人過去查看螺旋磁場裝置,并確定把裝置拆下來運到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配合實驗。

  王浩帶著湯建軍參觀了實驗基地。

  一路上,湯建軍就在問新實驗的問題,得知最初的實驗只是電力發熱,就試探性的問道,“之后會在新的反重力場內進行核試驗嗎?”

  他說著強調一句,“核反應,才能供給足夠都的熱量。”

  向乾生跟在旁邊,頓時驚訝的看向了湯建軍。

  多數人聽到要在反重力場內進行核試驗,都會感覺非常的驚訝、不可思議,因為核試驗實在太危險了。

  這個老院士竟然主動詢問,還有點迫不及待?

  王浩道,“確定有把握能控制,我們才會考慮。”

  湯建軍聽罷點點頭,他沉默了好半天,干脆直接問道,“王院士,我覺得你們這個新的實驗技術,簡直就是為了可控核聚變量身打造的一樣。”

  “你想想,強湮滅力場可以湮滅能量粒子,反重力場降低粒子活躍度,也就是降低反應強度上限。”

  “如果在外面加上一層磁約束,就可以把核聚變反應進行有效控制……”

  “我們是不是能以此研究可控核聚變?”

  他說完目光灼灼的看著王浩。

  王浩只是不在意的搖頭道,“暫時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他對湯建軍說道,“湯院士,你說的沒錯,新的實驗技術確實很適合控制核聚變反應,但就像是托特馬克裝置,只有理論上才能做到百分百的磁約束。”

  “新的實驗技術用于控制核聚變反應,容錯率實在是太低了。”

  “只要出現一點點問題,可能就會是非常重大的事故,即便是把設備制造出來,也肯定有一系列的問題。”

  “現在研究這個技術……得不償失啊!”

  王浩說著感慨道,“我也考慮過研究核聚變,但以現在的技術程度來說,最少一下花費十年才能成功。”

  “時間太長了!”

  “我還是認為有了更多的技術或發現,再去考慮做研究才好,比如,一階元素,材料很重要,如果能有某種材料,可以承受一萬攝氏度的高溫,您想想,到時候……”

  “……”

  王浩連續說了很多東西。

  但后面的內容都被湯建軍下意識屏蔽了,他腦子里只是徘徊著那一句話--‘最少花費十年才能成功’?

  十年……才能?

  湯建軍呆呆愣愣著,都不知道該做出什么反應。

  如果某個團隊只需要花費十年,就能制造出完善的核聚變裝置,估計會迅速獲得全世界任何機構的支持吧?

  十年,很長嗎?

  好半天,他才吐出一句,“王院士,我們在時間觀念上,是不是存在什么代溝?”

  ……

  其實兩人的時間觀念并沒有代溝。

  王浩也知道十年時間研究出可控核聚變很厲害了,但是他不愿意花費這么長時間專注于一項研究。

  因為他有更輕松的方式。

  比如,能擁有熔點更高的材料,能繼續改善湮滅力場技術,把相關的技術基礎打好了,實現可控核聚變自然容易很多。

  這就像是制造一輛高性能汽車。

  如果只是以蒸汽機動力技術為基礎,制造的汽車不僅會是龐然大物,速度還會非常的可憐。

  換做手里有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以此為動力核心制造高性能汽車自然就會很簡單。

  現在他們能在基礎技術上飛速進步,自然就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以現有的技術去研究可控核聚變。

  這是得不償失的。

  王浩的解釋讓湯建軍消化了好一陣子。

  后來湯建軍也只能感嘆自己確實是老了,根本不敢去想新型科技的‘飛速’進步。

  現實確實如此。

  王浩帶領團隊進行的湮滅力場研究取得一個個突破,讓技術不斷的飛速進步著。

  這種情況下,花費精力去投入到核聚變研究,根本是得不償失的。

  湯建軍正式加入了實驗組。

  作為一名專研核磁領域的老院士,湯建軍的能力水平自然不用質疑,對實驗組的幫助非常大。

  螺旋磁場設備就是湯建軍的設計。

  高能所那邊制造的螺旋磁場設備,運過來以后發現有些不符合要求,湯建軍就指揮工作人員現場進行改造,無法現場改造的部分還給出新方案,讓他們運回去重新制造。

  湯建軍還根據實驗需求,對于外圍磁場發生裝置進行改進,以便讓磁場把湮滅力場包圍的更加嚴密。

  有了磁場的排斥保護,實驗也就更具效果和安全性。

  新的實驗確實非常復雜,實驗準備就花費了近一個月時間,主要就花費在螺旋磁場和外圍磁場布置上。

  當一切準備就緒,實驗很快就要開始了。

  很多人都有些迫不及待。

  實驗進行前一天晚上,劉云利帶領其他人一起檢查設備情況,到早上又檢查了一遍,以確保實驗過程不會出現問題。

  當天中午過后,實驗正式開始。

  王浩、湯建軍以及向乾生等人,一起站在監控室里看著,實驗間只留下劉云利、王強等參與實驗的人。

  這是為了保證安全。

  從監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新設備的情況,新設備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半部分就是一大堆的高壓管道和線路。

  上半部分則是個金屬圓型裝置。

  金屬圓型裝置,就是外層的螺旋磁場發生設備,內部的磁場會擠壓反重力場外層的強湮滅力區域,使其被壓縮成為薄層。

  很快。

  劉云利確定一切沒問題后,就下達了實驗開始的指令。

  監控室的電腦可以看到即時檢測數據,其中有一項數據是最新能即時測算的,就是金屬圓形裝置內的反重力場強度。

  在實驗正式開始以后,很快高壓混合材料就被冷卻到了超導狀態,各項檢測數據也不斷的變動。

  王浩、湯建軍幾個人,都盯著內部反重力場強度。

  最開始的強度數值顯示是‘’,也就是17.2%,隨后就開始不斷跳躍式的變動--

  、、、、……

  一直到‘’,數值的跳躍才停了下來,隨后就在‘’、‘’以及‘’幾個數字上變化。

  向乾生驚訝道,“竟然能達到,最開始只有。”

  湯建軍問道,“這代表什么?”

  向乾生解釋道,“我們做過很多實驗,尤其是F射線的實驗,很多數據表明,螺旋磁場強度、強湮滅力場薄層和內部反重力場的強度變化,存在某種固定的相關性。”

  “雖然不能確定具體的關系,但以我的經驗來說,現在的螺旋磁場強度,最多只能讓18%的反重力場增加一倍。”

  “但是,數據是,也就是42.7%,強度可不止增加了一倍。”

  “這應該是內部電熱源的作用吧?”

  向乾生說著看向了王浩。

  王浩盯著屏幕上的數值,仔細思考著說道,“向教授,你沒注意到另外一個問題嗎?”

  “什么?”

  “場力數值跳轉。”

  王浩道,“從實驗開始到剛才,數值跳轉是有規律的,最開始速度快、然后速度慢,一直到最高點……”

  向乾生思考著頓時驚住了,“最開始變化大,后來變化小,現在達成了平衡,就像是……充能一樣?”

  王浩抿著嘴沒有說話。

  這種存在規律的數值跳轉方式,仔細想想確實很怪異。

  他開口交代道,“按照實驗的原定計劃,讓設備運行十分鐘,之后就做檢測吧。”

  實驗檢測主要針對的是強湮滅力場薄層。

  等實驗設備結束運行以后,內部放置的檢測材料馬上被送到了檢測室,磁化反應數據被測定出來。

  劉云利拿著報告單說道,“從磁化反應數據來看,外層形成了相當于2.8倍率的強湮滅力場薄層。”

  這個結果出乎意料。

  研究組大多數人都看好實驗,也沒有想到內部放置熱源,會起到這么大的效果。

  2.8倍率。

  強湮滅力場薄層的強度并不高,卻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內部放置熱源能有效提升外層湮滅力場強度。

  另外,熱源的能量強度越高,外層湮滅力場強度就越高。

  這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結論。

  整個研究組也非常的振奮,迫不及待的開始下一個實驗,也就是繼續提升內部熱源能量強度。

  他們所使用的熱源,簡單來說就是電力發熱,只要有效提升電力輸出功率,就能讓內部熱源強度繼續增大。

  第二次實驗就在兩天后,實驗和第一次的區別,就只是提升了電力輸出功率。

  等實驗結束以后,新的數據出來了。

  劉云利報告說,“反重力場溫度730攝氏度,內部反重力場最高強度;湮滅力場薄層強度4.3倍率!”

  他說著深吸一口氣,繼續道,“這已經是極限了。”

  “如果再提升熱源能量強度,內部有些裝置就會融化,熱源的導線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說的是一階鐵導線的‘電阻’。

  當導體溫度升高的時候,電阻也會不斷升高。

  即便是再增加電力輸出功率,因為導線的電阻大大增加,電子功率的輸送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實驗碰到了技術上的天花板,但每個聽到報告的人都非常激動,他們只是在成立內部放置了熱源,就把反重力場強度提升到了,而外層湮滅力場薄層的強度則達到了4.3倍率。

  這個數據還超過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設備強度。

  王浩沒有仔細聽數據,因為他早就知道了,他腦子里都在思考著數據跳轉的問題。

  就像是向乾生的形容,“就像是充能”。

  這個‘充能’的速度還非常快。

  那么是否存在一種可能,伴隨著內部熱源對場力不斷的‘充能’,就可以釋放出F射線?

  可以試試!

  王浩馬上交代道,“準備下一個實驗。在螺旋磁場設備外層做一個F射線的激發口。”

  “——??”

  劉云利聽罷有點發蒙,明明是研究反重力場和內部熱源的實驗,怎么突然就轉到了F射線?

  湯建軍直接問了出來,“我們不是研究內部熱源和場力的關系嗎?”

  王浩道,“實際上,我最開始就覺得,內部放置熱源可能會讓場力激發出F射線。”

  “F射線發生技術,可以利用外部強光能源照射來增加強度,現在只是轉到了內部,也可以試試效果。”

  “只不過強度還是太低了,我不確定有效果……”

  湯建軍聽著點頭。

  王浩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外部利用強能源照射,可以讓激發的F射線強度和距離增加。

  現在外部轉到內部,位置變化帶來的效果可能更好。

  另外,這還是一項全新的反重力場發生技術,也是全新的湮滅力場薄層制造技術。

  如果真能釋放出F射線,絕對可以稱作是,F射線發生技術的巨大提升。

  但是,湯建軍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

  廖建國是F射線研究組的負責人。

  上一次廖建國帶隊過來要參與研究,他打電話讓廖建國回去繼續實驗,自己則是過來參與‘可能和核聚變有關的實驗’。

  結果,實驗變成了激發F射線?

  如果真的制造出了F射線,也就是研究出一項全新的F射線發生技術,而且更加的簡化、容易……

  到時候,廖建國會怎么想?

  湯建軍都有點希望新實驗沒有任何發現了。

  同時,他也為自己的想法愧疚不已,怎么能因為自己會‘很尷尬’,就去希望實驗沒成果呢?

  可是,廖建國那邊不好交代啊?

  這……

  湯建軍的心情頓時充滿了復雜。

  ——

  PS:推薦好友肉沫大茄子新書《揚名》。

  簡介:一個某站前知名三國UP,穿越到三國時代‘揚名’的故事,一切從詭異的靈堂開始……

  傳統三國文,無系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