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馬謖別傳 > 第522章 夷陵之戰(44)
  張昭剛要張嘴說出自己如此判斷的理由,外面又有侍衛來報,諸葛瑾從西川返回,過家門而不入,直接前來求見主公。

  孫權一聽諸葛瑾回來,得意的對張昭說道:

  “子布,孤言若何?”

  張昭一幅做錯了事的樣子,眼光垂下,滿面羞慚,連忙拱手而退。

  表面上張昭無比尷尬,實際上無比得意。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

  徐州本為四戰之地,加上與陶謙關系不睦,張昭以避戰亂為名,舉家南渡至揚州定居,因為才能卓越,很快就在揚州創下偌大的名聲。

  孫策在江東創業時,慕名前來征召張昭,那時候孫策手下人才雖然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沖鋒陷陣的武將,缺乏政略人才。

  得到張昭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孫策對他的軍、政才能非常認可,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

  在孫策外出征戰時,將文武之事,盡都委任于張昭。

  張昭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保證了孫策軍隊的后勤供應,孫策這才在短時間內平定了江南大部。

  孫策被刺客所傷,遷延不愈,臨死前把張昭當成顧命大臣,地位尚在周瑜之上,將其弟孫權托付給他。

  張昭不負所望,率群僚輔立孫權,并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江東的局勢,在江東的威望,一時無兩。

  在徐州之時,張昭曾經被陶謙收監。

  陶謙號稱謙謙君子,尚且如此罔顧法度,讓他對上位者有了新的認識,他可不想被自己看好的明主再次收監。

  所謂伴君如伴虎,張昭害怕功高震主,引起孫權的忌憚。

  他做事非常本分,從來不和其他文臣武將拉幫結派。

  孫權得到張昭的扶持,才坐穩了江東之主的位置,對張昭非常尊敬。但張昭還是從他眼神中,看到了深藏的忌憚。

  于是,張昭把自己裝扮成直臣,甚至故意和孫權手下的重臣周瑜、魯肅、甘寧等人唱反調,因此而結怨,終于消除了孫權的戒心。

  要想當剛正不阿,不惜丟官罷職的直臣廉吏,可沒有那么容易,固然很容易名留青史,但也有可能隨時送命。

  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瑯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鄉里,又互為友好。

  張昭成年后,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推辭沒有接受。

  曾與王朗一起討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州里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為稱賞。

  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被張昭拒絕。

  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尋了個由頭將張昭監禁,后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

  張昭江東避難,實際上是躲避陶謙,他受到孫策知遇之恩,又覺得孫權是一個難得的明主,這才扮演了一個不招人喜歡的直臣。

  張昭年齡不小了,對自己的安危看的不重,但還是非常擔心家人的安危,想要暗地里找一個人托付。

  就在張昭在江東如日中天的時候,諸葛瑾來到江東,就是為了尋找明主。

  他當然知道張昭在江東的地位,就找機會和張昭見了一面。

  詳談之下,張昭對諸葛瑾的學問和人品大加贊賞,剛好他們在政見上也有些分歧。

  張昭覺得諸葛瑾是一個可靠的人選,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是可以把家眷的安危相托之人。

  他本來很隨便就能夠把諸葛瑾推薦給孫權,并獲得不錯的職位。

  但那樣一來,張昭對諸葛瑾有知遇之恩,很容易被孫權打上張昭的標簽,那樣就變成了禍福與共,甚至相互牽連。

  這種關系并不是張昭所希望的,很難達到他的目的。

  張昭和諸葛瑾開誠公布,道出互相托付家小安危的本意。

  諸葛瑾也是一個聰明人,心領神會。

  于是,張昭自己與諸葛瑾并不交往,反而派兒子張承與諸葛瑾相交。

  張昭比諸葛瑾大了十八歲,他的長子張承比諸葛瑾才小了五歲,他們在一起相處非常愉快,與他們相交親密的還有步騭、嚴畯等人。

  按照張昭的謀劃,他讓諸葛瑾先在吳中博取聲名。

  建安六年(201年),諸葛瑾與步騭、嚴畯一起游歷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被稱為齊名當世的英杰俊才。

  張昭又巧作安排,讓孫權的姐夫曲阿弘咨遇見諸葛瑾。

  一番交談下來,弘咨對諸葛瑾的才華感到驚奇,立即把他推薦給孫權,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自此以后,諸葛瑾與張昭成為同僚,并且成為不同政見者,分別被孫權用為制衡對方的重要棋子。

  張承與諸葛瑾以晚輩論交,經常到家里拜訪,喜歡上了諸葛瑾的長女。

  這本來是張昭和諸葛瑾樂于見到的事情,但因為要避嫌,張昭并不支持。

  一度因親事鬧得兩人關系不和睦,最后孫權出面,才促成了這一樁婚姻。

  因此,孫權對張昭背后攻訐諸葛瑾習以為常。

  但張昭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來見孫權,自然是知道諸葛瑾的行程。

  明面上張昭是攻訐諸葛瑾,實則是加重他在孫權心中的分量,是他有意為之。

  諸葛瑾在進門的時候剛好與張昭擦肩而過,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但并沒有停下來交談,保持著不同政見者的距離。

  諸葛瑾見到孫權,可不想浪費張昭給他營造的好機會,就從頭到尾,如實匯報了他和劉備見面的經過,并轉達了劉備不肯通和之意。

  孫權聽了以后,雖然心中已經定計,但還是把一眾官員召集起來,對他們宣布道:

  “子瑜前往白帝城見到了劉備,但劉備拒絕議和,若兩方開戰,還有曹丕在一旁虎視眈眈,則荊州危矣!”

  孫權的話音剛落,階下一人應聲而出,向孫權請命道:

  “我有一計,可解此危。”

  孫權一見是趙咨,就知道他想出使魏國,就假意問道:

  “德度有何良策?”

  趙咨回道:

  “主公可作一表,某愿為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西川自危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