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馬謖別傳 > 第455章 水淹七軍(33)
  就在關羽全力攻打樊城之時,他的后方卻危機四伏。

  陸遜替代呂蒙駐守陸口,呂蒙并沒有藏私,不但軍權盡數移交給他,就連自己多年經營的情報系統和留在江陵的坐探,也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陸遜。

  呂蒙經營多年,但在荊州布置的內應,大部分只是普通商人,只能暗通消息,于攻城掠地并沒有太大幫助。

  但鎮守公安的主將傅士仁,卻是呂蒙為了攻取荊州留下的最大一顆棋子。

  傅士仁原來在長沙任郡丞,負責長沙城的守衛。

  呂蒙偷襲荊南,長沙城被賺開城門,傅士仁稀里糊涂丟掉了長沙城。

  傅士仁是統兵大將,雖然措手不及,沒有組織有效的城防,面對呂蒙兩萬大軍也沒有反攻的膽略,但他手下也集結了兩千余軍馬,本來是可以突圍而走的。

  但因為傅士仁一直與荊州主帥關羽關系不睦,丟了長沙城,害怕回去被關羽處罰,心一橫,就主動領軍投靠呂蒙。

  呂蒙知道傅士仁和劉備的關系,對他非常禮遇,讓臨時接管長沙郡政務的虞翻刻意結交,準備派上大用場。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

  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孫策,自此仕于江東。

  虞翻善使長矛,于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孫權曾稱贊他“可與東方朔比肩“。

  虞翻也看出呂蒙的用意,對傅士仁刻意示好,對淪落為階下囚的傅士仁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很快和傅士仁成為了知交好友。

  湘水劃界停戰協議簽訂以后,傅士仁被呂蒙說服,答應充當內應,與那些被俘的荊南官員,一起送回江陵。

  傅士仁回來充當內應,本來還有點擔心的露陷,也害怕關羽追究自己丟失長沙的責任。

  但這次呂蒙領兩萬軍偷襲,荊南三郡無一幸免。

  關羽臉上很沒有面子,不愿意提及此事,更不用說追究那幾個守將的責任了。

  至于被孫權放回來的官員,數量眾多,所謂法不責眾,劉備和關羽并沒有追究責任,只是失去了實職官位,其實也等于沒有了什么前途。

  而傅士仁作為跟隨劉備已久的功勛元老,更是受到了劉備的特殊照顧,官復原職,成為鎮守公安的主將。

  雖然陸遜用計麻痹了關羽,但他并沒有急于進攻荊州,他也需要布局,至少要找一個出兵的理由,把背盟的責任推給關羽。

  有了傅士仁這個內應,事情就好辦多了。

  剛好關羽需要糧草,陸遜為了讓關羽背鍋,可是下了大本錢。

  他把整整一支船隊的糧食,都把袋子上寫上“湘關”字樣,然后讓傅士仁充作收購的軍糧,送到了關羽軍前。

  當然,他可不是白給關羽送軍糧。

  他可不希望關羽因為沒有軍糧而退兵,更希望荊州軍和曹操軍打的更激烈一點,關羽打的越久,損失越大,他偷襲荊州的勝算就越高。

  于是,關羽擅取“湘關米”的事情,就變得證據確鑿,而雙方沖突的責任者,自然也是關羽。

  傅士仁做完這件事,他已經沒有退路。

  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著關羽讓他自己征收軍糧的機會,大肆斂財。

  尤其是對那些支持關羽的將士家屬,更是下了狠手,把他們家里的財物和糧食強行拉走,到處怨聲載道,他就是要敗壞關羽的名聲,動搖軍心、民心。

  糜芳是富家子弟,原本是錦衣玉食,后來跟隨劉備以后,東奔西跑,吃足了苦頭。

  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以后,糜芳也得到重用,又有了享受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斂財的機會,他在江陵征集軍糧,也造成了滿城百姓的恐慌和怨言。

  陸遜布局完成,關羽與曹仁的戰斗也到了緊要關頭,終于調走了江陵、公安的大部分軍隊。

  得到情報以后,陸遜覺得偷襲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立即上報孫權。

  孫權對征討關羽非常重視,許勝不許敗,差不多調動了江東大半可用之軍。

  他同時啟用呂蒙、陸遜兩人為主帥,分工合作,分道進攻荊州。

  呂蒙率三萬軍為主力,攻打公安、江陵城。

  陸遜則領兩萬大軍長驅直入,深入荊州腹地,主要任務是攻下宜都,截斷關羽退往西川的道路。

  呂蒙是理所當然的主將,擔負著攻破公安和江陵的重任,這才是孫權最需要的地盤。

  當年的周瑜,為了得到江陵郡,不惜放棄整個荊南的爭奪,與曹仁苦戰一年有余,才擊敗曹仁,卻被諸葛亮摘走了勝利果實。

  孫權對攻取公安、江陵這兩個地方非常重視,準備任命征虜將軍孫皎和呂蒙為左、右兩路軍隊的最高統帥,一起偷襲荊州。

  呂蒙并不在意將功勞分潤給孫皎,但不想讓孫皎干擾自己行使權力,就對孫權說道:

  “主公,如果您認為征虜將軍的才能足以攻取荊州,就請應任用他為統帥;若認為我更勝任這個職位,就請應任用我。以前,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部督,率兵攻打江陵,雖然事情由周瑜作決定,然而程普因為自己是老將,而且二人都是統帥,于是雙方不合睦,幾乎敗壞國家大事,這正是現在要引以為戒的。“

  孫皎,字叔朗,昭義中郎將孫靜的第三子,孫權的堂弟。

  孫皎自幼習武,熟讀兵書,是孫權重點培養的孫氏宗室統兵大將。

  出仕就擔任護軍校尉,領兵二千多人。

  孫皎也不負所望,曾經多次出兵濡須抵敵曹軍的進攻,戰績不俗,號稱精銳,因功升任都護征虜將軍,替代程普鎮守夏口。

  孫權這次派孫皎一同領兵,倒不是為了與呂蒙爭功,而是以歷練為主,聽了呂蒙的話,馬上改口說道:

  “子明說的有道理,就以你為統帥,讓孫皎做你的后援吧!“

  于是,孫權拜呂蒙為大都督,總制江東諸路軍馬,分路進攻荊州,而孫皎領一萬大軍,在后押運糧草,并在關鍵時刻接應呂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