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馬謖別傳 > 第366章 漢中之戰(14)
  孫權領軍來到江邊,正見徐盛只有數十名軍卒跟隨,在曹軍中與李典攪做一團廝殺,形勢很不妙。

  周泰一看徐盛的形勢危急,留下賈華統軍保護孫權,親自引數千軍馬殺入陣中,接應徐盛。

  孫權的帥旗飄揚,領軍在外掠陣,周泰領軍卒奮勇向前,很快就破開了李典的軍陣,殺入核心。

  孫權的軍隊,整體數量上處于絕對的劣勢,但他投入戰場的兵力,并沒有比曹操少多少。

  他領軍出現后,就被左右兩側的張遼、徐晃盯住了,兩人不約而同想要實施斬首戰術,兩支大軍非常默契地向孫權合圍過來。

  這時,孫權身邊的將領只有賈華一人。

  他本來只是護衛統領,統兵能力不強,又分身乏術,無法分頭迎敵,只能擺開鐵桶陣,緊守在孫權身邊,孫權軍被曹軍困在核心。

  曹操自領一萬大軍,一直沒有投入戰斗,他在高處觀察整個戰場,想要尋找孫權的主力決戰。

  一見孫權的帥旗出現,曹休就要領軍出戰。

  但被曹操阻止了,看到張遼和徐晃已經開始合圍,讓曹休與他一起觀察戰場形勢,把握用兵的精髓。

  曹操見張遼和徐晃已經把把孫權圍住,但兵力上并沒有太大優勢,一時雙方混戰,僵持不下。

  曹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擊敗孫權的機會,急令許諸領三千虎衛軍,攔腰殺入孫權軍中,把孫權軍沖作兩段,彼此不能相救。

  孫權軍被分割包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敗退,在曹軍的裹挾下,離江邊越來越遠。

  周泰救得徐盛,從軍中殺出,到江邊以后,徐盛已經久戰脫力,沒有再戰的能力,只能就地休息等候。

  周泰不見了孫權,遙見孫權帥旗在曹軍包圍圈中飄揚不倒,又率軍從殺入陣中,找到孫權。

  周泰一馬當先,不避矢石,給孫權沖開一條血路,賈華在后,周泰左右遮護,身被數槍,箭透重鎧,救得孫權,來到江邊。

  孫權在江北與曹操決戰,心里沒有底,情知此戰兇險,留下了幾重后手。

  留下董襲和徐盛的一萬水軍守濡須塢,本來是要拖住曹操的部分軍隊,誰知道天不佑孫權,被大風刮跑了,孫權軍陷入不利境況。

  好在有甘寧和凌統守住了旱寨,呂蒙引一枝精銳水軍,守住自己前往江東的退路。

  孫權被許諸、張遼等領軍攔阻,已經無法回到陸上的營寨,只能退往江南。

  呂蒙在江中早就發現孫權危急,急領軍前來接應孫權下船。

  張遼、徐晃一見孫權就在眼前,自然容不得他隨便走脫,急忙驅趕敗兵,一起來追,但被呂蒙一陣亂箭射退。

  陳武領一千軍與龐德的一萬大軍大戰,后面又沒有接應之兵,不到一個時辰,手下軍卒損失殆盡,他也被龐德趕到一個峪口。

  山谷口樹林叢密,陳武再欲回身交戰,被樹株掛往袍袖,不能迎敵,為龐德所殺。

  曹操在高處見孫權走脫了,親自策馬,領弩兵趕來,到江邊與呂蒙軍對射。

  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呂蒙箭盡,正慌亂間,忽對江一大隊戰船鋪天蓋地而來,船上萬箭齊發,射退曹兵。

  為一員大將,是孫策女婿陸遜,自引數萬大軍到了,他來不及來見孫權,乘勢登岸追殺曹兵,復奪戰馬數千匹,曹兵傷者不計其數,只得退走。

  這才是孫權最大的后手,這支軍隊是新到的援軍和那些輕傷的老兵混編而成,人數雖然眾多,但戰斗力并不強大,被孫權交給陸遜統領,當做底牌,最后發揮了作用,嚇退了曹操的大軍。

  孫權這次損失慘重,看見曹軍敗退也不敢繼續追趕,吩咐打掃戰場,軍卒于亂軍中尋見陳武的尸體。

  孫權知陳武已亡,董襲又沉江而死,哀痛至切。令人入水中尋見董襲尸,與陳武尸一齊厚葬。

  孫權料在江北敵不過曹操數十萬大軍,就令守寨的甘寧、凌統放棄陸上營地,一起退回江南,與曹操隔江相持。

  孫權回到江南,脫離危險,感周泰救護之功,設宴款之。

  他親自把盞,撫其背,淚流滿面。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

  孫權以青羅傘賜之,令周泰出入張蓋,以為顯耀。

  孫權在濡須,與操隔江相拒月余,不能取勝,曹操也無法渡過長江。

  張昭,顧雍上書道:

  “曹操勢大,不可力取;若與久戰,大損士卒:不若求和安民為上。”

  孫權從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許年稱臣納歲貢。

  曹操本來準備船只停當,想要再渡長江一戰。

  因為前有赤壁之敗,曹操對水戰并沒有什么把握,有些猶豫不決,騎虎難下。

  曹操想要渡江在江南打下一個城池,并站穩腳跟,難度可不小。

  見到孫權主動稱臣求和,曹操以勝利者的姿態退兵,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提出了兩個并不太苛刻的條件:

  “一是要孫權先撤人馬,曹軍然后班師;二是如果曹操在荊州與劉備開戰,孫權必須出兵響應曹操。”

  步騭回覆孫權,先撤軍倒沒有什么,但出兵荊州響應曹操攻擊劉備,如此明目張膽背盟,孫權也不敢答應。

  雙方謀士討價還價,最后達成一致協議,孫權答應在曹操軍處于危急的情況下,可以出兵相助。

  但這個條款需要保密,一旦曹操有意泄露,則盟約自動作廢,孫權也不會承認和守約。

  孫權首先退兵,只留蔣欽、周泰守濡須口,大軍上船回歸秣陵。

  曹操仍然讓張遼屯兵合淝,班師回許昌。

  回到許昌,曹操有平定漢中的大功,又逼得江東孫權俯首稱臣,此等功勞,必須賞賜。

  文武眾官舊事重提,皆議立曹操為魏王。

  有了荀彧、荀攸叔侄的前車之鑒,朝中在無人敢出言反對。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獻帝,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

  漢獻帝無力阻止,即令鐘繇草詔,冊立曹操為魏王。

  曹操假意上書三辭,獻帝詔三報不許,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于鄴郡蓋魏王宮,議立世子。

  曹操長子曹昂,因征張繡時死于宛城。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

  四子曹植,字子建,極聰明,舉筆成章,曹操欲立之為后嗣。

  長子曹丕,恐不得立,乃問計于中大夫賈詡,賈詡獻計教如此如此。

  自此以后,但凡操出征,諸子送行,曹植乃稱述功德,言成章;惟曹丕辭父,并不說話,只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傷。

  于是,曹操懷疑曹植乖巧,誠心不及曹丕。

  曹丕又使人買囑曹操近侍,不經意給曹丕說好話。

  曹操本來有些躊躇不定,乃問賈詡道:

  “孤欲立后嗣,當立誰?”

  賈詡沉思不語,操問其故,賈詡這才抬頭致歉,并回答道:

  “剛才正有所思,故沒有及時回答丞相所問。”

  曹操知道賈詡必有深意,就問道:

  “何所思?”

  賈詡回答:“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大笑,知賈詡之意,遂下定決心,立長不立幼,以曹丕為王世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