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毒醫狂妃有點拽 > 833 終于輪到法國更換總司令了
    1915年的當下,西線總長度超過五百公里,參戰雙方在西線的總兵力已經接近一千萬人。

    這么多人擠在這么狹小的一個區域內,那些迂回包抄側翼攻擊之類的戰術都無從談起,要擊敗敵人只剩下正面突擊一個辦法。

    正面突擊是羅克最不愿意使用的戰術,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三年,英法聯軍和德軍挖戰壕的水平突飛猛進,戰壕的防護能力越來越完善,要突破陣地,就只能硬生生用人命去堆,所以西線的“屠夫”才會層出不窮。

    英法聯軍的霞飛和黑格被稱為屠夫,德軍那邊指揮凡爾登戰役的威廉皇儲也沒有好到哪兒去,但是因為威廉皇儲是皇室成員,所以德國的報紙才口下留情,但是那并不能改變德軍也傷亡慘重的事實。

    羅克最大的優點是,他不會向霞飛或者黑格那樣墨守成規,指揮作戰的自由度更高,換成是黑格指揮在比利時的進攻,那么遠征軍在比利時的進攻恐怕多半又會演變成另外一個凡爾登或者索姆河,黑格就算是發現機會,多半也不會派出部隊在德軍防線后方登陸。

    多兵種聯合作戰,需要各兵種之間的密切配合,對指揮官的素質要求很高。

    現在的英軍部隊,連最基礎的步炮協同都還沒有學會,讓他們執行搶灘登陸任務就是送死,看看地中海遠征軍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前期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

    另一個時空,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加起來只有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

    這個時空好多了,單單是英國遠征軍已經順利實施了兩次兩棲登陸。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那一次,雖然兩棲登陸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成功將奧斯曼第五集團軍牽制在加里波底半島,從這個意義上說,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兩棲登陸也是成功的。

    剛剛擔任德軍總司令的興登堡和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魯登道夫萬萬沒想到英國遠征軍在更換了指揮官之后進攻如此凌厲,比利時境內是德國的第一集團軍,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第一集團軍的指揮官是亞歷山大·克魯克,因為在馬恩河戰役中錯失了占領巴黎的機會,馬恩河戰役后亞歷山大·克魯克被解職,新的總司令是阿爾布雷希特公爵,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中,正是因為阿爾布雷希特公爵的出色表現,德軍才能憑借一群剛剛入伍的預備役新兵頂住了英法聯軍的進攻。

    羅克接手英國遠征軍總司令職務后,在比利時發動新的進攻,德軍一敗涂地,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嚴格說起來,德軍的潰敗和阿爾布雷希特公爵無關,坦克初次亮相戰場就大放異彩,換成是在東線表現出色的魯登道夫和興登堡指揮德國第一集團軍,也無法阻止羅克的進攻。

    騎兵第二師占領澤布呂赫港之后,阿爾布雷希特公爵慘遭解職,接替他的是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羅克的老對手。

    占領澤布呂赫港意義重大,澤布呂赫港是德軍在英吉利海峽內的最后一個港口,失去了澤布呂赫港,德軍的潛艇就無家可歸,再別想像以前那樣神出鬼沒。

    占領澤布呂赫港之后,騎兵第二師又和第13師、第15師聯手攻占布魯日,對根特的側后方形成威脅。

    魯普雷希特不得不命令防守澤布呂赫港的德軍部隊主動撤走,留給遠征軍的只有一座空城。

    遠征軍并沒有滿足,十月三號,遠征軍繼續向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同時發動進攻,這一次進攻有更多的坦克參與,英國政府購買的第二批坦克終于送到法國,這一批坦克共有500輛,不過暫時還不能發揮充分作用。

    英國遠征軍現在的問題是有了坦克,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坦克手,南部非洲的坦克手之前都已經調到法國,所以遠征軍要自己培訓坦克手。

    德國的工業實力也確實是強大,坦克出現在戰場上僅僅一個多月,德軍就已經研發出76毫米反坦克炮。

    76毫米反坦克炮是在76毫米野戰炮的基礎上改進的,德國的工程師僅僅是改進了炮架結構,野戰炮就直接變成了反坦克直射炮。

    反坦克炮裝備部隊后,裝甲部隊的損失直線上升,到十月十五號,羅克不得不停止進攻,德軍的拼死抵抗是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冷的天氣。

    今年比利時從十月初就開始下雪,到十月十五號,布魯塞爾的積雪已經有一米深,坦克熱個車都要半個小時以上,部隊傷亡越來越大。 越大。

    隨著英國遠征軍停止進攻,法軍部隊的進攻也被迫停止,歷時近一年的索姆河戰役終于結束,整場戰役中英國遠征軍傷亡45萬人,法軍傷亡34萬人,德軍傷亡54萬人。

    如果不是索姆河戰役后期是羅克在指揮,那么英國遠征軍的傷亡會進一步增加,德軍的傷亡也會更少。

    當然了,以上這些數字都是各國官方給出的數據,除了這些數字之外,協約國和同盟國還公布了一些數據,英國政府聲稱在1915年有15萬人在西線犧牲,法國公布的犧牲數字是26萬,德國公布的數據最少,1915年全年,德國在西線居然只有14.3萬人戰死。

    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都是1915年爆發的,凡爾登戰役從一月份一直打到11月,索姆河戰役也是一月份爆發,不過只打到十月羅克就主動停止進攻,德軍僅在凡爾登就損失了43.3萬人,怎么可能只有14.3萬人戰死。

    德國可沒有英國遠征軍那么多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也沒有設施完善物資充裕的野戰醫院。

    其實英國公布的數據也是打了折扣的,羅克了解到的情況,英國在1915年的犧牲官兵總數應該是在30萬人左右。

    這個數據不能公布,要不然的話溫斯頓馬上就要下臺,英國也要退出戰爭,民主自由不是開玩笑的。

    順便提一句,在英國政府的宣傳中,德軍在1915年共有約89萬軍人戰死,如果把傷員也算上,這個數字還要翻十倍。

    這個時代的媒體就是這么荒謬。

    關鍵是,這么荒謬的數據居然還有人信,這就讓羅克實在是哭笑不得。

    在這一波宣傳中,《泰晤士報》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羅克大筆資金的支持下,現在《泰晤士報》的銷量已經超過《每日郵報》和《每日電訊報》,成為英國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神奇的是,縱然編輯和記者在報紙上滿口跑火車,《泰晤士報》依然樹立起公正客觀形象,被譽為英國報界的“良心”。

    到11月,各個戰場都逐漸陷入沉寂,凡爾登戰役結束了,法軍損失了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凡爾登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持續了整整一年時間,法國和德國都損失慘重,德國方面直接導致法金漢辭職,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上臺,法國這邊也不消停,凡爾登戰役期間,法國政府不敢找霞飛算賬,怕影響到軍心士氣,現在凡爾登戰役終于結束了,法國政府第一時間要求霞飛辭職,新任法軍總司令是在凡爾登戰役中表現出色的羅伯特·尼維勒。

    羅伯特·尼維勒之所以表現出色,和羅伯特·尼維勒的能力真沒多大關系,如果不是英國遠征軍及時發動索姆河戰役,大大牽制住德軍兵力,那么凡爾登戰役應該會在幾個月前就結束。

    影響凡爾登戰役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布魯西諾夫在加利西亞的進攻也是原因之一,法金漢為了幫助奧匈帝國防守,把原本準備派往凡爾登的部隊調到加利西亞,這直接導致法金漢被解職。

    威廉二世沒有法國總統撲恩加萊的耐心,凡爾登戰役還沒有結束,法金漢就被解職直接送到羅馬尼亞,德軍高層動蕩不安,這也同樣影響到了一線部隊的軍心士氣。

    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足以讓羅伯特·尼維勒大放異彩,羅伯特·尼維勒絕對要感謝羅克的幫助,正是因為羅克在比利時開始新的進攻,興登堡才不得不從凡爾登抽調部隊增援比利時,這直接導致德軍在凡爾登也陷入兵力不足的困境。

    所以德軍才會多次主動放棄陣地,將墨茲河東岸的土地全部還給法軍。

    這都被當成是羅伯特·尼維勒的功勞。

    11月初,第九次伊松佐河戰役結束了,鬧劇在伊松佐河畔再次上演,參戰部隊的表現就像是個笑話,整個1915年,意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在一系列伊松佐河戰役中一共有14萬人戰死。

    11月14號,羅伯特·尼維勒接替霞飛成為新的法軍總司令,曼京在凡爾登戰役結束后,又在凡爾登發起了幾次進攻。

    這幾次進攻都沒有攻破德軍防線,魯登道夫擔任德軍總參謀長之后,德軍的土木作業也是進步神速,到年底之前,曼京一共發動了四次進攻,唯一的成果是給法國在1915年的傷亡名單上又增加了4.5萬人。

    看看人家這效率,再看看意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連殺人都不專心,真該被逐出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