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導演的快樂你不懂 > 第三十七章:集結備戰
  張昭現在,也學得精明油滑起來,從前他向孫權提意見,都是直言不諱,可今天,卻拐彎抹角,隱晦表達,話中有話!不過,意思孫權聽懂了,那就是縱覽整個東吳,沒有人能勝任如此大規模戰役的指揮重任!

  于是,孫權決定,自己親往江夏,親自指揮!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的文武群臣,明顯一怔,雖然什么也沒說,氣氛卻變得相當詭異!顯然,在這些人看來,孫權親征,還不如派個信得過的將帥去呢!

  孫權這家伙,自繼位以來,江東之主當得還算湊合,馬馬虎虎,起碼很有政治手腕,能控制住局面,鎮得住場子,也算基本合格,可若論軍事指揮,他是個純粹的業余愛好者,自以為是,卻屢戰屢敗,難求勝績!

  因而,江東之人,普遍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孫權軍事才能稀松,還不如普通一個校尉,若讓他來指揮一場大戰,必敗無疑,甚至有人私下里議論說,孫權統兵,乃不祥之兆,不知會有多少江東健兒,葬送在他的手里!

  這幾年,孫權大概也總結了經驗教訓,學乖了很多,很少打仗,就算打,也是指派將帥,自己很少干預!可是今天,這家伙居然又想親征了,眾人聽聞,豈能不驚?心都涼了!

  群臣的這個反應,令孫權十分難堪,豈能看不出大家心里在想什么呢,不由羞憤不已,表情抽搐,嘴唇都在顫抖,怒火中燒!可是,孫權又不好發作,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因為今天的朝會,為的是統一人心,激勵士氣,不好當眾翻臉;二是因為,眾人心里的看法,的確是事實,孫權難以辯駁!

  “眾人皆不語,何意哉?”孫權強忍怒氣,慢慢恢復了表面上的平靜,卻必須給自己尋找個臺階下,因而突然提問道。

  這是個致命的問題,誰敢回答!大殿之內,一片寂靜,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低下了頭,生怕與孫權有目光的交流,就連張昭和諸葛瑾,也都噤若寒蟬,不敢吭聲了!

  “唉……吾言親征,乃虛持也,否則,何人可堪重任哉?”沉默良久,孫權忽然長嘆一聲,顯得十分無奈的樣子,像是在自言自語,又是說給眾人聽的!

  是啊!東吳人才凋零,到現在為止,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是青黃不接,老一輩的,或者戰死,或者病死,年輕人又不能迅速成長起來,獨當一面,孫權能用誰呢?

  陸遜還活著,按理說,孫權應該啟用他!可是,如今的陸遜,已經成了個瘸子,且一心撲在治理夷洲的任職之上,就算孫權能原諒他,他也不能原諒孫權,逼死了兒子的刻骨仇恨,難以忘懷,陸遜還能為孫權統兵?

  況且,孫權根本也信不過陸遜,一直認為他與劉緯暗通,能啟用才怪!東吳群臣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沒人會去觸這個霉頭,保薦陸遜出山,統兵掛帥!

  于是,除了孫權親征,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朱桓、徐盛、凌統等人,都是將才,而非帥才,難以勝任;諸葛瑾,倒是很有韜略,文武雙才,可他偏重于文治,而非軍事,能力也是不足!其余的人,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孫權,誰能掛帥?就算有,估計也沒人敢承擔如此重任,成功還好,失敗了呢?責任太大了!

  孫權剛才這句話,還有一層深意,沒有明說,可聰明人已經聽出來了,那是一種態度!孫權的意思是,自己只掛帥,但指揮,將假手于他人,至于是誰,孫權沒有明說,不過很大可能,是諸葛瑾等一班群臣!

  書中代言,在東吳的改革中,他們也效仿劉緯,組建了一個新的機構,名為兵馬司,實際上,就是東吳的參謀本部,其職權范圍與劉緯的參謀本部和曹操的五軍都督府,都很類似!

  兵馬司的首席長官,名為都指揮使,其下設指揮使四人,分管情報、作戰、練兵、后勤等四個方面的具體工作,由文官擔任,實際上就是參謀本部!

  孫權之所以給這些官職,取這樣的名字,也是絞盡腦汁的結果,因為他不想讓兵馬司的權柄過重,威脅到自己的權力,稱為“使”,顧名思義就是孫權派出的代表!他還特意選派一些文官,充任職務,也是怕武將們手握兵權,造了自己的反!

  那么,都指揮使的人選,孫權最終定了誰呢?其實,誰都不合適!無奈之下,孫權便讓諸葛瑾兼任了,因為此人,能力夠用,且忠心耿耿,聽話順從,他也放心!

  如此一來,孫權既然表示自己掛帥,卻不親自指揮,那么戰役就該由兵馬司來負責指揮,可不就是諸葛瑾等一班群臣的集體指揮么!聽孫權這般說法,大殿內的文武群臣,才長出了一口氣,終于不用擔心孫權瞎指揮,壞了大事了!

  那么,出兵荊州的戰略,是否可以就此定下了?也不盡然!就算諸葛瑾提出了以戰養戰的方針,可集結兵力,調集糧草和武器裝備,還是個細活,而且絕不能興師動眾,聲勢太大,引起漢國方面的警覺和注意,還得盡量秘密操作,這也需要大家共同商議,制定一套細致全面,滴水不漏的計劃才行!

  這個過程,我們就不必詳細介紹了,也不用孫權來操心,兵馬司便可以代為操作!總之,在一眾人等的共同努力下,東吳幾乎動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終于在江夏集結了六萬兵馬,幾乎是可以調動的全部戰斗力了!

  孫權自己呢,也是如期抵達了江夏,親自督軍掛帥,激勵士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吳軍已經做好了開戰的全面準備,南陽夏侯惇所部,卻一直沒有任何動作,就好像曹操把他們遺忘在腦后,并沒有調遣他們一起參加中原大戰!

  要知道,諸葛瑾的北進戰略,是以南陽夏侯惇所部被調走,宛城空虛為前提,他們不動,吳軍便沒有可乘之機,如何乘虛而入?就這樣,開戰的日期,被一拖再拖,糧草慢慢見底,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一場方略之爭,不出意外,再度上演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