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舉漢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嘆服
  “劉備……”劉景才回到臨湘沒幾日,便收到了劉備的來信。作為一個熟知三國歷史的人,他知道劉備會在官渡之戰后投奔劉表,因此并未太過意外。

  劉備信中以宗室長者自居,其毫不留情地指責劉景不顧國家危難,釁于蕭薔之內,如此行為,與助紂為虐何異?

  并一再督促劉景盡快與劉表冰釋前嫌,而后領兵北上,與天下義士共討國賊曹操。

  劉景心中不禁冷笑,他除非瘋了,才會棄荊南而就北方。

  劉備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損害的又不是他的利益,他當然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義正辭嚴的說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瞎話。

  不過劉備現今雖流寄荊州,十分落魄,劉景對其內心忌憚程度,卻遠非劉表所能比擬。

  劉表固然也是一時之杰,昔日單騎入荊州,而跨蹈漢南,創下萬里基業,殊為難得。

  但劉景可是踩著劉表崛起于荊南,雙方數年來多次交手,劉景皆大獲全勝,打得劉表精銳盡喪,船械俱失,諸將凋零。

  在劉景看來,劉表已然是失去爪牙的老虎,無能為也。

  劉備則不然,其為人寬宏而有大略,百折不屈,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乃是真正的命世英才。

  當初在徐州時,劉備僅用了一年時間,就使徐州上至陶謙,下至吏人,皆認定非劉備不能安徐州。至荊州后,豪杰智士亦多歸之。后來入益州,不管是蜀人,抑或東州士,紛紛投入麾下,其得人心至此。

  若放任劉備收攬人心,積蓄實力,必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是以北伐絕不能久拖。

  劉景此前就有所思量,如今則是下定決心,明年便傾四郡之兵北伐劉表,爭取一蹴而就,攻占荊北,至不濟也要奪取江陵。

  為此,劉景給武陵的劉宗發去急書,令其暫緩對五溪蠻的圍剿,改為以撫為主,以剿為輔,避免擴大戰事,使自身陷入戰爭泥潭,從而影響明年的北伐。

  隨后劉景再度聚焦政務,今年荊南獲得豐收,解除了糧食危機,劉景如今稍有余力,可以做一直以來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比如,為吏人提供免費早餐。

  劉景曾為市吏,深知吏人之苦,就拿吃飯來說,漢代普遍一日兩餐,食時,即上午七點至九點用早飯,而此時恰好是工作時間。家中富裕的官吏,自有奴仆送餐,然而大部分吏人都是自備壺餐,且多為隔夜飯。

  劉景為吏人提供一葷兩素的免費早餐,即使葷菜只是最為常見的漁產,亦受到吏人的一致歡迎。

  劉景此舉不但解決了吏人的吃飯問題,同樣也減輕了吏人的生活壓力。

  要知道,絕大部分吏人,月俸不過米二斛,錢三百六,養一人有余,卻難以養家糊口,劉景為他們免去早餐之費,長年累月下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另外,吏人平日都是獨自居于吏舍,只有休沐日才能歸家,同家人團聚。

  劉景以前孤處吏舍,常以為憾,因此他打破了這一傳統,允許吏人妻、子入住吏舍。

  鑒于有些吏舍已經殘破,劉景特地命人將吏舍重新修繕一遍,確保吏人及其家人無寒凍之患。

  只是為人婦者,有侍奉舅、姑的職責,加上種種顧忌,吏人妻、子入住吏舍者僅有三四成。

  《管子》云:“農有常業,女有常事。一農不耕,民有為之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受其寒者。”

  前面說過,吏人俸祿不足以養家糊口,吏人之妻大多需要紡績、織屨以貼補家用。

  有家境貧寒者五十余人,劉景設紡室,為她們提供麻枲、絲繭等原材料,及紡績、織纴,綀缊之具,付給工錢,收取布帛。

  漢世以皇后之尊,也要“親桑”,以為天下表率,鄧瑗、賴慈雖出身名門冠族,也都習于女工,平日出入紡室,親織衣履。

  劉景的做法并未引起爭議,因為漢代一直便有“女子同巷,相從夜績”的傳統,所謂相從夜績,也就是為節省燈火之費,諸女夜間聚在一起,共同紡織。

  說實話,這兩件事對劉景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付出的不過是一點錢糧而已,卻一舉奠定了他在吏人心中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是真正的花小錢辦大事。

  劉景為吏人謀福利,同樣也沒忘記百姓,事實上自主政荊南以來,劉景已頒布多項惠民政策,諸如減免賦稅、廢除口錢等等。這次,他盯上了徭役。

  百姓之苦,以徭役為最,尤其戰亂時期,百姓疲于役使,苦不堪言,甚至累及童幼。

  《韓非子》有云:“徭役少則民安。”劉景嚴令荊南各郡、縣,如非必要,勿劇于民。

  當然,其實役民最重者,正是劉景本人,其年來南討張津,西取武陵,多次征調百姓運輸軍資。且他明年還將北伐劉表,到時候肯定還會大量征發百姓。

  不過這卻是避免不了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嚴格限制郡縣像過去一樣隨意征調百姓徭役。

  九月中,一疊約半尺高的紙張擺上了劉景的書案。此紙正是臨湘及耒陽造紙匠,遵照劉景所說工序,歷時數月造出的竹紙。

  此竹紙色澤土黃,緊致綿韌,平整光滑,但質地卻略顯脆薄,且對竹料處理不夠精細,紙面上竹筋較多,有不少的雜質。

  劉景以現代工業紙張的標準看待竹紙,自然不盡如人意,然而實際卻是,采用后世之法造出的竹紙,遠勝當今之紙。

  最重要的是,作為原材料的竹子,在荊南隨處可見,毫不夸張的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再坐者劉巴、桓階、蔣琬、徐庶、鄧芝、賴恭等人,都對竹紙贊不絕口,當他們從造紙匠口中得知,如今造紙坊有匠人、僮客百余人,日竟可產竹紙上萬張,眾人無不感到震撼與驚喜。

  百年前蔡倫改進造紙術,讓世人意識到紙未來必會取代竹、帛,可悠悠百年,紙固然是在不斷發展,卻遠不及人們的期許。而劉景僅用幾個月時間,就解決了上百年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對劉景,眾人心中唯有嘆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