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軒轅龍王 > 第1350章 官差一體納糧
  "陛下可知,此舉若是被外朝所知曉,會引起多大的動蕩,只怕頃刻間便會引發軒然大波.."

  沉默多時,福王朱常洵微微顫抖的聲音于暖閣中響起,其肥胖的身軀不斷的抽動著,臉色驚惶。

  雖然天子剛剛聲稱,僅在朝廷掌控力更強的北直隸推行此事,特意避開了掌握大明經濟命脈的南直隸。

  但朱常洵卻是知曉,此舉不過是緩兵之計,待到時機成熟,天子定然會在全國推行此政。

  自己作為"不學無術"的宗室親王尚能想清楚這前因后果,遑論那些于地方上傳承多年,深諳明哲保身之道的士紳豪商呢?

  且先不論天子的政令能否順利的出了紫禁城,就怕全國各地的士紳豪商團結在一起。

  若是這些人團結在一起,所爆發出的力量,頃刻間便會令得才剛剛"安穩"下來的大明為之動蕩。

  屆時,便是國朝自創建之日起所面臨的最大考驗,縱然是昔日遼東女真,西南土司,東南夷人,陜北民亂全部加起來,也不及這一次危害大。

  "正因如此,朕才需要皇叔的幫助.."

  迎著朱常洵驚慌不定的的眼神,案牘后的朱由校緩緩起身,自案牘上拿起一封奏本,親自將其交到朱常洵的手上,并且眼神誠摯的說道。

  "河南巡撫丘兆麟上奏,去歲河南大旱,糧食減產嚴重,田賦所得祿米尚不足供養勛貴一半.."

  "山西巡撫也在奏本中提及此事,山西的情況也是不容小覷.."

  趁著朱常洵翻閱奏本的緣故,天子心事重重的聲音于乾清宮暖閣眾人耳畔旁響起,引得司禮監秉筆下意識的抬頭,臉上滿是駭然之色。

  他終日陪伴在天子身旁,對于這等"國家大事"也有所涉獵,自是清楚天子口中"終河南一省所得,尚不足以供養一半勛貴"對于如今的大明意味著什么。

  福王朱常洵聞言也是臉色大變,額頭上甚至有汗珠隱隱滲出,胸口不斷的起伏著。

  他因為就藩時日尚短以及昔年萬歷皇帝賜予了他大量土地和財寶的緣故,并不將皇明祖訓中規定的宗室俸祿放在心中,故而下意識的忽略了治下百姓供養勛貴所有承擔的重擔。

  此時經由朱由校提醒,福王朱常洵方才猛然醒悟,放眼整個河南省,除卻自己以及同樣于萬歷年間就藩的潞王府外,其余宗室均是自國朝初年傳承至今的老牌王府。

  兩百余年的時間里,這些宗藩麾下究竟繁衍了多少子嗣,恐怕就連現任的藩王都不清楚吧。

  朱常洵不是蠢人,稍作思考之后,便意識到河南巡撫丘兆麟的言論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確有其事。

  規模如此龐大的宗室,既不農耕,也不經商,供養他們的重擔盡皆壓到了河南百姓及朝廷的身上。

  難怪天子迫不及待的打算推行"官差一體納糧",這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

  "陛下需要臣做什么?"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驚惶,朱常洵心情沉重的將奏本遞給了一旁的司禮監秉筆,聲音堅決的問道。

  瞧那架勢,頗有些視死如歸的味道。

  "皇叔就藩河南洛陽府時,皇祖曾大肆封賞土地,自河南,湖廣,山東各地拼湊出田地兩萬頃,堪稱宗室之首。"

  "朕請皇叔看在大明國祚的份上,主動上書,請求對名下土地一并納糧。"

  在朱常洵有些難看的神色中,朱由校緩緩將心中的打算道出,聲音中有些悵然。

  雖然對于分封在大明各地的"宗室藩王"沒有半點好感,但朱由校也需要承認,這些宗室藩王與皇室自成一體,推行這"官差一體納糧",首先便需要客服宗室這一關。

  唯有各地宗室與朝廷共同進退,他才有理由,也有精力將矛頭對準北直隸的地主豪紳。

  至于以富庶著稱的南直隸,則暫時不在朱由校的考慮范圍之中,畢竟大明將近一多半的賦稅均是來自南直隸,稍有不妥,便會動搖大明國本,需要緩緩圖之。

  唯有北直隸的局勢穩定之后,他才能抽出功夫去對付在南方的那些富紳豪商。

  這些人全部加在一起,所擁有的能量及影響力,不知道要比昔年的"東林黨"大上幾倍。

  不提別人,光說這天啟朝,被朱由校所倚重的朝臣中,便有將近一半來自南直隸。

  可以說,朱由校這"官差一體納糧"除了不涉及尋常百姓之外,幾乎將大明所有士紳全部給得罪了一遍。

  "唔.."

  正如朱由校所預料的那般,剛剛還態度殷切的朱常洵瞬間沉默了下來,臉色有些難看,呼吸也是愈發急促。

  土地作為所有士紳豪商"詩書傳家"的根本,一向被看得極重,就連朝廷也沒有權利干涉,但眼下天子竟是打算將這些土地"收回",一并納稅。

  如此一來,讀書人的特權幾乎被砍掉了一半,他們這些"地主"攝取利益的速度也遭遇重創。

  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雖然號稱"富可敵國",但名下土地遍布多省,府中對其掌控力遠不如其余宗室。

  眼下自己尚在,兼之與皇室關系密切,地方政府自是不敢"搪塞"自己,相應的稅收也能盡數進入囊中。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待到自己病逝,數代之后,自己名下的土地定然便會被中樞亦或者地方找借口"奪走"。

  "臣只怕僅憑福藩一己之力,難以影響大局.."

  不知過了多久,朱常洵悵然的聲音于乾清宮暖閣中響起,剛剛還臉色凝重的福王就像是做出了某個重大決定一般,臉上滿是落寞之色,話里話外間也隱隱有些不舍。

  昔年他一度染指大明皇位,自然不是蠢人,他比誰都清楚面前這個其貌不揚的"皇侄"手段究竟有多么果決。

  這所謂的"官差一體納糧"之策,只怕他在心中已是籌措多時,無論自己同意與否,都不會影響到實行。

  既然如此,倒不如像之前數次那般,乖乖聽命,興許還能撈的些許好處。

  畢竟眼前的"皇侄"雖是有些刻薄寡恩,但也是恩怨分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