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九叔世界之神魔白骨道 > 第317章 筑城
  籌劃了十來日,周鈞寫好了奏疏,其中著重說明了西域情勢的復雜,還有商線沿途的安排,又遣官驛送往了長安。

  再一次尋來封常清和龍堯立,周鈞就焉耆的擴城和筑防,在焉耆鎮守府召開了一次擴大化的會議。

  會上,封常清丈量并厘清土地,配合工造坊,給出了擴城的方案。

  方案一,采用的是西域鎮府中常見的分屯城。即以鎮府所為中心,向四周建立數個稍小一些的屯城。這些小型屯城,外城墻周長從數百米到一公里不等,內部可屯集兵士和物資,又有商業和工坊,等于是一個個小型的軍鎮。

  方案二,采用較為傳統的內外城結構。將現有的屯城做為內城,再修建外城包裹住內城,最終形成城中有城的結構。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種方案,勝在修建便利,御守范圍較廣。不利之處在于城池之間,攜守難度大。敵人倘若是大軍壓境,很容易就能各個擊破。而且,在進行商業和手工業發展的時候,資源調度和人員往來也有許多麻煩。

  第二種方案,勝在城市規劃完整,可以集中兵力抵御外敵,資源人員調配便利,能夠有效保護重要場所。缺點也很多,第一,修建外城,消耗建材多,持續工時長,人力要求高;第二,修建外城對于城市設計要求較高,例如上下水管網、道路平整、住宅規劃、城防布置等等,都需要仔細規劃。

  焉耆鎮府所在的城池,名為博格達沁城(位于后世焉耆縣四十里城子鎮麻扎村),在此城南方五百米處,另一處稍小的城池,名為泰克利城(位于后世焉耆四十里城子鎮阿克墩村,北距博格達沁城0.5千米)。

  按照鎮軍使龍堯立的意見,是采用第一種方案,在鎮守府的東西兩向,各修建一座小型屯城。這樣一來,就可以與主城(博格達沁城)和輔城(泰克利城)相互配合,形成犄角之勢。

  周鈞想了想,還是否定了這個意見。

  理由是焉耆位于要沖之地,倘若被大軍攻擊,修建太多的屯城,反而會犯下貿然分兵的大忌,不如集中兵力在一座城池之中,重點防守一處。

  周鈞根據焉耆輿圖,最后給出的決定是采用第二種方案,即在南北兩座城池的外廓修建城墻,將博格達沁城和泰克利城包裹其中,形成一個『閭』字封口的結構。

  聽了周鈞的話,會上的一眾人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封常清和工造坊測算了一番,如果按照第二種方案,修建城墻將兩座屯城包裹起來,其長度怕是要接近12公里。

  12公里的城墻是什么概念?

  外周12公里的城池,放在唐朝時的中原地區,已經算是中州以上府城的大小。

  唐朝長安的城墻,東西長約9700余米,南北長約8600余米,周長約36公里,城墻的高度在6到7米。

  它從漢朝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開始施工,經30多萬人前后5次修建,至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九月建成,總共用12年。隋朝和唐朝又在漢長安城的基礎上,又是多次加固和擴建,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封常清估算了一番,按照夯土壘砌,再加固增筑的城墻灌注法,12公里長的城墻,即便把高度僅僅修到關所城防的4.7米標準,再加上各種城防布置,最少也需要發動上萬役夫,再用時一年半。

  而且,不光是城墻、望樓、甕城、女墻、覆道等等,還有上水、下水、道路等等工程,建城所用的人力、用時、錢帛和用度,不是焉耆鎮所能承受的。

  聽了這話,龍堯立和一眾焉耆鎮官員的態度,大多都轉向了質疑。

  周鈞聽著眾人說著意見,也沒有反駁。等待聲音少了一些,周鈞只向龍堯立問了一句話:“焉耆欲開大磧路,歷史上兩次遭外敵入侵,一次是高昌人和突厥人,另一次是龜茲人和吐蕃人。龍使君,以你之見,倘若歷史重演,僅僅修建兩處小屯城,能否擋住這兩次攻擊?”

  龍堯立一愣,思考片刻后,搖了搖頭。

  有人此時說道:“即便焉耆鎮防不住,不是還有大唐的軍隊嗎?他們不會坐視不理的。”

  周鈞:“龜茲距離焉耆有八百里,敵情傳至龜茲,大軍開拔再增援,需要多少時日?倘若分屯拒敵,怕是唐軍還未到,焉耆就已經損失慘重了。”

  龍堯立嘆氣說道:“在西域之中,焉耆與龜茲本就是世敵。這其中,有歷史的緣故,但更多卻是利益上的糾葛。大磧路一旦開放,焉耆將會撼動龜茲南北會商的地位。這一點,怕是西域諸多勢力都不想看到的。”

  封常清:“商路北線上的龜茲、高昌、伊吾等府,因絲綢之路得利已有多年,粟特人、西域大族在這三地都有置辦產業,彼此之間榮辱共休,自然是一致對外,不愿改變。”

  周鈞:“正因如此,倘若大磧路重開,焉耆西邊是龜茲,北邊是高昌,南邊是吐蕃,承受的壓力和風險極大。擴城增筑只能以最壞情況來設想,不可存有絲毫僥幸之念。”

  龍堯立聽罷,點點頭,對周鈞說道:“周監所言有理。”

  又商討了一會兒,周鈞向封常清使了個眼色,后者心領神會,向眾人說道改日再議。

  待堂中只剩下周鈞、龍堯立和封常清三人,周鈞對另二人說道:“擴城一事,迫在眉睫。”

  封常清:“但是,倘若要筑大城,建材、役夫、錢帛、工時,都是麻煩。”

  周鈞:“我問你們,在焉耆縣周遭,可有產石炭之地?”

  龍堯立:“高昌、烏壘都產石炭。焉耆縣北也有一處石炭礦,位于遏索山中,只不過開采不便,已經荒廢多年。”

  周鈞:“高昌、烏壘的石炭燒過之后,炭灰如何處置了?”

  龍堯立疑惑不解:“炭灰?”

  周鈞:“對,炭灰。”

  龍堯立:“炭灰就是渣滓,沒有任何用處,一般來說,都是找一處荒地傾倒。”

  周鈞:“好,從明日開始,開始收儲炭灰,有大用處。”

  龍堯立怔在原地,好一會兒沒回過神來,接著說道:“周監,何必費大力氣收那事物?”

  封常清在一旁想了想,對龍堯立說道:“周監既然說了這話,那就只管去做便是。”

  周鈞:“還有,收儲的炭灰,必須是煅燒至發白的灰渣;負責收儲的人員,需要守口如瓶,不得聲張;另外,在城中尋一處場所,用帷簾擋起來,以備后需。”

  龍堯立聽周鈞說的嚴肅,對收儲炭灰也上心了幾分,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