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凡仙逆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坐而論道一
  葉楓此次前來,本就是來找良知玉書里的“陽明先生”的。至于目的,簡單的說法,就是來走后門的。客觀上,葉楓實在太強了,強到了他可以強迫世間任何一人,去做任何事情。即便對方有著“寧死不從”堅定意志,但是在葉楓的“別天神”面前也是毫無意義的。然而葉楓卻沒有那么做,他還是自降身份來找對方,以一種和對方平等的地位,來商量相關事宜。

  這世上,能真正讓他人真正折服、心懷敬畏的東西,從來不是武力強大時候的耀武揚威,也不是弱小時候的道德仁義,而是在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之時,卻依然會考慮各方面利益均衡,以合作共贏的姿態去待人處事接物的智慧。

  就像是此刻葉楓的所作所為。

  或許你要說葉楓為什么要管那么多,即便伙伴會遇到劫難,但是那是他們的命里應該遇到的,那也是他人在受苦中領悟受益的機會。葉楓不該強行干涉,剝奪他人成長的機會,應該順其自然,無為才能無不為。

  我想說的是,葉楓如何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事在人為”,葉楓即便知其不可為,也不會安之若命,因為葉楓從來就不是那種認命的人。不然千年魔王的葉楓也不會回到現在,斬斷未來。對于葉楓而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又何妨。再說葉楓只是希望任小瑾她們在歷練中不要遇到危險而已,因此葉楓也只是想請陽明先生給予大家適當的關照罷了。

  至于葉楓為何能做到為陽明先生做到放他自由這一點?

  陽明先生本尊當初設置規則的時候,只是動用了原初代碼的衍生道則,所以能夠動用原初代碼的葉楓自然可以更改衍生規則,其實這個不難理解,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且同一個原初代碼,雖是同源,但是一樣是可以衍生出數個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規則的,這一點也符合“反者道之動”原則的,所以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而良知玉書內的“陽明先生”是明白了這一點,才知道了葉楓的實力層次已經超越了自己所能想象的極限。所以他才會說“良知玉書這等至寶亦沒資格成為與你相伴相稱的寶物”。

  。。。

  葉楓道:“王兄這般爽快為小弟開后門,不違背你的原則嗎?”

  陽明先生沒好氣地看了葉楓一眼道:“你也不是一個會抱著原則到死的人,作為你的至寶,不對,是你的朋友,原則靈活一點,有什么好奇怪的。而且一旦我不答應的話,以你的本事自然能越過我做到那種事。而且我也還要被打一頓,是也不是?”

  葉楓笑道:“我只是不想越俎代庖而已。”就是閉口不談要揍陽明先生一頓的事情。看來是到時候葉楓是一定會揍的。

  陽明先生眼皮微跳道:“再說我也沒有違背原則,決不允許在考驗中弄虛作假,那個原則我寧死不逾。然而合一秘境中給予幫助,至寶規則中沒有禁止,那么自然由我自己做主。何況你給了我最寶貴的自由,我應當償還。受人之恩而不思償還,即便是陽明先生的本尊也是不屑為之的。”

  于是二人又是干了一碗酒。

  陽明先生道:“剛剛葉老弟你說了喝酒論道,那么酒喝了,可以論道了嗎?”

  葉楓道:“可以,不過既然這一次不是考核,那么每個人輪流問對方問題如何?”

  陽明先生道:“好,我先來,葉老弟,你說儒學最大特點的中庸之道,那么什么是中庸之道?”

  葉楓端起一碗酒道:“天涯芳草迷歸路,病葉還禁一夜霜。世事多艱,其根本處就在于人自身。太多的人困頓于碎銀幾兩、柴米油鹽,而患得患失。

  “人性本惡,趨利且避害。《荀子議兵篇》中寫道:“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荀子的意思是說,要做人上人,就必須踩著人,最喜歡干這種事情的人,孔夫子稱之為‘鄉愿’。鄉愿即是指鄉中貌似謹厚,而實與流俗合污的偽善者,大概是指偽君子、爛好人以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也就是那些看似忠厚實際沒有一點道德原則,只知道媚俗趨時的人。而真正的中庸之道首先要抵制去除的就是那種鄉愿之人。

  “中庸之道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正所謂不偏不倚,扣其兩端,執中而用之。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一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

  二為: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于敬。只有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才能得以長存,人的健康才能得以保障。

  三為:中用、有用之意。簡單的說法就是各司其職,做一個有用之人。

  “所以《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信友、親親、誠身、明善等原則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庸講究尋求一個中和的而非極端偏向一方的目標和道路。

  “正所謂“無適也無莫也”。沒有什么事預先設定可行的,也沒有什么是預先設定不可行的。而是在每一個際遇關鍵節點做出最平衡的選擇。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結,圣之時者也,

  而走極端的結果,要么是被人逼的,要么是逼人的。在你死我活的背后,都是由于那些偽君子、爛好人、占據道德制高點的鄉愿們的自私。是為人心人性之惡劣。

  “所以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服人而非兼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不逃避責任和義務,在微妙中確定常理,在不確定把握確定,這個就是中庸之德秉持的天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