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都督請留步 > 今天就讓你們見識見識什么叫“歷史虛無主義”
  分割線內是引用的文章,來圍觀一下什么叫“歷史虛無主義”。

  很多讀者對于歷史邏輯與歷史敘事缺乏基本的概念。有時候我在寫書時查了又查,反復提煉的資料,因為這些“毒歷史”的污染視聽,說真話反而會被認為是假的,是在信口開河。

  所以不得不掛一篇毒歷史的資料文以正視聽。其中的荒謬自己體會,這是屬于層次比較低的。有些高端的毒歷史文,普通讀者不太容易分辨。

  ——————————————————————————————————————————————

  ……

  清承明制,清朝的稅收制度來源于明代,清初賦稅制度沿用明朝的一條鞭法,田賦與徭役合并,統一丈量土地,按畝征銀。即按土地每畝征稅。按征收每石糧食價值換算銀兩若干,只征銀兩,不收谷物。徭役變為賦役,即政府將土地租給農民耕種,依據土地等級的高低征稅,下中上三等土地依此征收1-3分。田賦也依據土地好壞的差異征收稅銀。沙堿地、洼地、山坡及墳地每畝征1-3分,耕地每畝2-4分,園地每畝4分。把土地分成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又依次劃分等級,保證征稅相對公平。在此基礎之上清朝免除了一切苛捐雜稅以及“三餉”(遼餉、剿餉、練餉均為補貼軍餉之用)。

  康熙皇帝在位時曾規定,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后出生的人口不再繳納賦稅,這就是所謂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后來雍正皇帝實行攤丁入畝,取消實行了幾千年的人丁稅,即把人頭稅均攤到每畝土地中,丁銀稅從此廢除。

  清朝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即地主和自耕農征收賦稅。尤其是清代雍正年間推行“攤丁入地”政策后,土地就成了繳納農業賦稅的唯一依據。王業鍵估計,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各種土地稅總額約為5400萬兩(其中額外附加稅約為500余萬兩)。

  據學術界關于清代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和物價的研究成果,估計乾隆三十一年的農業種植業產值約為億兩,因而大致可知當時土地稅(全國平均)約為土地產出的4.3%。

  在同時期的英國人眼里,清朝老百姓的稅賦實在是輕得令人吃驚。對大清王朝的百姓來說,朝廷的稅根本談不上過度,更談不上是負擔。田稅一般按土地產值的幾十分之一的地稅方式來收取,國外進口稅,再加幾種對大多數人幾乎沒有影響的數目更小額稅收,平均起來,每個人向國家繳納的稅費每年總共不會超過0.2英鎊(4先令)。

  此外,清朝百姓享有的另一大優勢是他們所繳納的稅是固定的,絕不會因國家的特殊開銷而被要求額外繳稅。唯一的例外是發生暴動(在荒年,或旱澇引起的饑荒,朝廷不能儲存充足的糧食,在大面積出現饑荒時便無法滿足饑民的要求,成千上萬的人因斷糧而對自己較富裕的鄰居采取暴力行動,但是,暴動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改朝換代)。

  中國帝王體制所創造出的這些優勢在歐美日很多國家是少見的,加上朝廷對農業如此之大的鼓勵和支持,中國皇民貧困階層的生活條件肯定不會象其他國家的那樣艱苦。因此,在中國的康熙和乾隆年代,從南到北見不到一個乞丐。

  1803年,清朝的朝廷總稅收是6600萬英鎊,其中,軍費開支約5000萬英鎊,國家行政管理費用(含皇室費用開支)約200萬英鎊,朝廷歲入剩余1400萬英鎊。1803年的清朝中央政府朝廷官員只有1920人,少得可憐,因此,國家行政管理費用一年200萬英鎊,就足夠了。

  三、晚清時期清廷的稅收收入

  到晚清時期,清政府并未對土地賦稅政策作重大的改革,不過視財政所需增加一些附加稅。由于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沖擊,整個咸同時期田賦都難以正常征收,至光緒年間才逐漸恢復。

  據劉岳云《光緒會計考》估計,甲午戰爭前清政府統計的田賦貨幣收入約為3100萬兩,此外仍征收實物漕糧約250萬石,合計田賦收入約為3500萬兩。而1887年的農業產值則為億兩。由此計算,田賦稅率為1.6%。但考慮到可能在田賦征收中的額外負擔也較嚴重,各級官吏實際征收的田賦約為統計數的2倍以上,因而實際征收的田賦約占農業產值的3.2%。

  由于通貨膨脹的因素,晚清時期田賦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還低于清代前期。當然,對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而言,需交納占土地產出一半的地租。這樣,如果是出租地,則佃農得50%(包括生產成本在內),各級政府與官吏收入3.2%(其中中央政府控制的財政收入為1.6%),地主所得為46.8%。若是自耕農,可得土地產出的96.8%(假定土地所有者即地主和自耕農繳納的賦稅是相同的,實際情況則有所不同)。

  ————————————————————————————————————————————————

  看起來干貨滿滿,其實全是編的,反正也沒人去核實。如果有個系統可以讓一個人寫假文章就死的話,寫上面那個文章的人估計墳頭已經長草了。

  以上文中很多數據,讀者是無法辨別真偽,更無法辨別其中敘事邏輯的隱藏部分。

  但有一個鮮血淋漓的事實擺在眼前:滿清這么牛逼,滿清百姓稅負如此之低,早就是人間天國了,怎么滿清還會滅亡呢?當時可是幾億人盼著滿清快點掛啊!

  如果有人看了這種文章,然后來質疑我書中內容里面的所謂“邏輯破綻”,比如說:

  “謝道韞這么漂亮的女子,她家怎么可能是壞人呢!怎么可能剝削壓迫佃戶呢?”

  “康熙乾隆盛世,百姓那么幸福,賦稅歷朝歷代最低,天下一個乞丐也沒有,主角為什么還要造反呢?”

  “籠絡好世家就能一統天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有什么不好,主角為什么還要折騰?是不是閑得慌?”

  這種問題我應該怎么去回答呢?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字。

  現在不僅資料是這樣,很多歷史小說也是這樣啊,用精美的文字,老辣的文筆放毒,還有一堆人追捧,例子我就不舉了。

  一個很悲劇的事實是:瞎寫歷史文不會被判刑啊!甚至常常名利雙收。

  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造謠成本是很低的,就更不要說一些“高端造謠”了。

  《劍橋中國》里面的觀點為什么我不敢隨便拿出來用呢?因為我一直認為數據不能代表歷史,外國人是永遠不懂中國歷史的。資料我只會批判性的使用和提煉。

  好比現在那些連漢字都不認識的人,說個吉爾的中國問題專家呢!這種人說中國如何如何,能信么?

  現在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的人整天在網上胡說八道,你不能揪住他的衣領打耳光,也沒有精力去與之爭辯。

  這種人,這種書,充實著網絡,就連起點也不乏效仿者(懂的都懂,我就是不說是誰)。

  所以說你們不要怪我總是說一些廢話,或者我換個問法:你是希望腦子清醒自己做判斷,還是被別人當個傻X一樣牽著鼻子走?你會不會一直都是被別人惡意牽著鼻子走,然后一點感覺都沒有呢?

  靜下心來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腦子會降溫。

  現在這本書存稿很多,按時發送,我隨便嘮叨什么都不影響更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