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帝國駙馬 > 第684章 阻敵與邊外,令敵不得踏入境內半步

[]
“吹號!”
同一時間梁軍主帥楊師厚也下了命令。
古稀之年的他已是兩鬢斑白,臉面上也布滿了褶皺,但其老眼卻不昏花,反而充滿了冷意,帥甲在身更是顯出硬朗之態!
楊奇正是他一心培養的兒子,也是他最看中的兒子,可卻死在了大康,死在了曾經的鎮北王,現在的元武帝手上。
他兒子敗了!
他這個做父親的要為之報仇,不止是有家恨,還有國仇!
這才是支撐他以古稀之年遠赴大康的信念……
他看著前方敵軍,老目中戰意涌動!
而在楊師厚身邊還有一人,這是一個青年,威武的甲胄在其身顯出英武不凡,其目中的戰意比之前者絲毫不差。
他就是梁國三皇子朱禎!
出使大康的那段經歷讓他覺得此生都難以忘記,他從未有過那般羞辱的時候。
他可是大梁皇子,卻灰溜溜的離開。
而今他又來了。
元武帝,你會為你的狂妄而付出代價!
你不是說在你統治之下的大康,不賠款,不割地,不和親嗎?
那便要你知道,你曾經所放的豪言有多么的可笑!
到那時,本宮會再去上京,將你踩在腳下,踐踏你的尊嚴……
朱禎惡狠狠的想著。
而在此刻,鼓聲號角大作,纛旗在寒風中獵獵招展。
其兩翼騎兵率先出動,中軍士兵則跨著整齊步伐,山岳城墻般向前推進,每跨三步大喊“殺”,氣勢洶涌地隆隆進逼!
梁軍戰意盎然,殺意沸騰。
自武帝即位,梁國國魂重鑄,從未在戰場上有過任何失利。
卻有二十萬英靈留于大康,他們要報復,所以這是復仇之戰!
其龐大的軍隊開始投入。
總攻開始,這一戰梁軍出動有五十萬的兵力,這等規模足矣稱的上是宏大。
其中梁武精騎,梁武軍等梁國精銳兵種盡出,陣容堪稱豪華!
在這等龐大兵力之下,根本不需要什么謀略算計,只需橫推即可。
如是一片龐大的烏云壓了過去,整個戰場的氛圍立即轉變,而充滿了肅殺!
面對這種陣勢,大康軍隊并沒有退卻,更沒有畏懼,反而是主動出擊!
大康已經不是以前的大康了。
新朝即位后,軍隊重新整頓,開展新式訓練,對士兵的待遇進一步提高,其家屬享受優待,戰后有撫恤,死后進忠烈祠。
這些種種讓他們再沒有后顧之憂!
他們明白自己的職責!
何為戌邊?
便是阻敵與邊外,令敵不得踏進境內半步!
他們無所畏懼,同樣也是戰意昂然。
在這一時刻,群均凄厲的牛角號聲震戰場,兩翼騎兵呼嘯迎擊,排列整齊的步兵亦是無可阻擋的傲慢闊步,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去……
終于兩支大軍如是兩道龐大的洪流排山倒海般的相撞了,聲勢如驚雷般沖上云霄,又如萬頃怒濤撲擊大地。
長劍與彎刀光影交錯,長矛與投槍呼嘯飛瓊,密集箭雨如蝗蟲過境般鋪天蓋地,沉悶的喊聲與短促的嘶吼使得山河顫抖!
有人倒下,很快被淹沒于洪流中,在這樣規模的戰場中,個人顯的太過渺小。
血腥之氣瞬間彌漫而出,鮮血流淌滿地又快速的滲入地下,又因太多而匯聚,在士兵們的踐踏下四散,在寒冷天氣下凍成冰碴。
生命在這個修羅場里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隨時有人殺死別人,或者被別人殺死。
但哪怕如此,依舊無人后退他們都帶著自己的信念,一往無前……
這兩支都是最為強大的鐵軍,都曾擁有常勝不敗的輝煌戰績,都有著慷慨赴死的猛士膽識!
死尸伏地,血流不止。
濃濃的血腥味與汗氣味相互夾雜著,充斥在空氣中刺鼻難聞。
猙獰的面孔,帶血的刀劍,低沉的嚎叫,彌漫的煙塵,整個山原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
使得兩軍兵士欲加的憤怒,戰爭也越來越激烈……
而此刻,上京城內正充斥著一種恐懼的氛圍。
梁軍對大康用兵的消息已經傳開,戰爭再一次降臨!
城民百姓對戰爭都是恐懼的。
近年來,大康已經歷過太多戰爭,外戰內戰,而今新朝建立,好不容易安穩下來,他們都期盼著,在新君的統治下能有更好的生活。
平民百姓已經感受到了。
新朝建立,陛下宣告永不加賦,后又推行新政,加收商稅,采取惠民政策,還地于民,鼓勵農耕等一系列政策,真正做到了為民爭利!
戰爭的來臨,卻將這種平穩的日子打破,原本他們也不害怕。
因為他們的陛下本就是以武立國,就算面臨戰爭,也會有很好的抵御措施,相信并不會造成危害……
可是這位陛下出事了!
通善縣遇襲至今已過去近半個月,可在這段時間內,那外陛下并未公開露面,他還未回到上京!
謠言四起,亂語傳遍。
陛下身受重傷是肯定的,甚至可能就像傳言的那樣,他已經駕崩了……
若元武帝真的卒于襲殺,那這個國家又該何去何從?
誰又能來掌控,抵御梁國入侵?
亂國之俗,甚多流言。
國家混亂,人心惶惶,眾口雜辭,惑言熏天,小道消息,政治謠言,不脛而走。
這些可都是亡國之象。
而今,又有一條重大消息在上京城傳開。
梁國已經動用了七十萬大軍來攻康,并且會在后續依據戰爭情勢持續增兵,將會達到百萬之數!
這該是多么龐大的數字?
大康所有可戰兵力算上,怕也達不到這個程度。
這在原本就混亂的基礎上,又加重了態勢……
陛下生死未卜,大康又該何去何從?
在此期間,朝局也陷入動蕩之中!
“天策府那邊都還未得到準確軍報,邊境最近一次送來戰情是梁國對我大康用兵,但也不知梁國具體出動多少人馬,而今上京乃至全國都已經大面積傳開,還傳的有鼻子有眼。”
皇宮,內閣。
薛懷仁面色陰沉道:“這背后必然是有人勾結外敵,故意謠傳!”
“現在說這些又有什么意義?”
一個朝臣開口道:“現在的關鍵是陛下,薛大人,您知道陛下的準確消息嗎?”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薛懷仁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