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唐奴牙郎 > 第65章 流外銓(上)
  畫月終究是留了下來。

  在那之后的幾日里,周鈞與畫月相處的時候,彼此的言行雖是往昔的模樣,但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同了。

  二人心照不宣,誰也沒有捅破這層變化,只是與往常一般,日復一日的過著活。

  六月初九要參加流外官的小選,周鈞上午學習武藝,下午練習公書,每日忙的昏天暗地,這別苑的進出賬目,鄰里雜事,一時之間也顧不上許多。

  所幸畫月人在,不僅管起了錢貨賬臺,還把別苑中的大小事務,管理的井井有條,別苑上下皆對其信服。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到了流外銓的那天。

  這日清晨,天邊還掛著星辰明月,周鈞起了個大早,先是仔細梳洗了一遍,又在畫月的幫助下,穿上了那套平日里不怎么穿戴的行頭。

  全部穿好之后,畫月繞著周鈞走了一圈,說道:“有些模樣了。”

  周鈞整了整領口,動著脖子說道:“緊了些。”

  畫月:“別動,動了就亂了,本就是這般的。”

  周鈞無奈,只得放下手,走到案臺邊,重新檢查了一遍流外銓的攜物。

  見諸物齊備,周鈞打包拿上,走向了堂間的大門。

  畫月跟著他也走了出去。

  二人行走在外苑的院場里,一路上人們見了,只是不住過來行禮。

  來到門房處,周鈞瞧見樊家和屈家,又去了灞河邊上修筑油坊,想起一事,便問道:“那樊家大郎,給殷府送了這么些日子的膳食,怎么也沒聽他說個心儀的小娘?”

  畫月:“這都什么時候了,怎么還想起這事兒?”

  “二郎,且知曉吧,樊家大郎不可能看中殷府家的婢子。”

  周鈞奇道:“為何?”

  畫月只把周鈞往門外推:“他早已經有意中人了。”

  周鈞還想再問,架不住畫月一再催促,只能接了馬韁,翻身上馬,朝著長安城一路趕去。

  借著初升日頭的旭光,周鈞入了長安城,又進了道興坊,將承馬寄在一處廄中,便看向大唐皇城的方向,靜靜等待著時辰。

  過了好些時候,安上門的外面,放出了一塊蹕牌。

  前來參加流外銓的考生們,聚到蹕牌的附近,看著上面的告示。

  周鈞手中拿著參加小選的告身和推書,又仔細的看了一遍。

  在那告身上,寫著周鈞本人的郡縣名簿、所事官戶、內外族姻、年齒形貌、優劣課最。

  而那推書上,根據唐律流外銓『同流者、五五為聯,京官五人保之,一人識之』的規定,不僅有龐府親事的證印,還有著另五位京官的納保狀。

  想起龐公為了自己,還費盡周折,找來京官作保,周鈞只是覺得感激。

  伴隨著三聲鑼響,安上門開了小門,數名武衛跟在一名吏部官員的身后,開始查候諸位流外銓的考生。

  周鈞排入隊中,在他身前是一位頭發花白、走路都有些顫巍的老者。

  周鈞見他走路難行,心中也是惴惴不安,生怕這老人一個趔趄,就摔在地上再也起不了身。

  好不容易排到門前,周鈞遞上告身和推書,那吏部官員見他年歲尚輕,先是一愣,再接過文書看了,又是一驚。

  看了好一會兒,那官員才將文書交還給周鈞,點頭示意可以進入。

  走入門內,周鈞和其他考生,在諸多武衛的注視下,順著廊街向前走去。

  在這大唐皇城之中,尚書省位于承天門街之東,第四橫街之北;而舉行流外銓的吏部選院,位于承天門之東,第五橫街之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吏部選院與尚書省就隔了一條橫街,故而又被稱為吏部南院,亦稱為南曹。

  過了太常寺、又過了太府寺,周鈞一邊跟著蹕牌走,一邊抬頭朝北方看去。

  在橫街的另一頭,有一處氣勢恢宏的別苑,那里就是大唐的政務中心——尚書省。

  再向北一些,是左武衛,接著是門下外省。

  而過了視線極遠處那道金碧輝煌的長樂門,那里有一座沐浴在陽光中、宛如仙境一般的宮殿,正是這大唐的心臟——太極宮。

  周鈞收回視線,心中只是想道,不知道是否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進那道大門,看看那太極宮是什么模樣。

  入了吏部南院,周鈞站定在院場之中,看著佐試吏唱著名冊。

  被叫到的人,拿著文書上去,核對身份,再進入考場。

  在流外銓中,外門處的查驗,被稱作為『首察』,而唱名冊這里,又被稱為『二察』。

  完成二察的周鈞,入了考場。

  走到對應名錄的座位前,只見在那三米見方的狹小空間里,放著團席和案臺。

  在案臺上,又放著紙墨筆硯諸物。

  唐朝流外銓的考試科目,要遠遠少于常舉和制舉,通算下來,只有三門考課。

  分別是書、計、時務,白話點說,就是公書寫作、會計還有策問。

  前兩樣是筆試,而后一樣是面試,皆在吏部南院中進行。

  首先進行的是第一門考課——書。

  大唐文吏日常所要處理的公文,大致可分為符、移、解、牒、券、案六大類。

  書考的時候,出題者一般從中抽取三類公文,分別將一些諸如衙門、事由、官職、時間、抄送等等基本要素寫在考卷上,再讓考生撰寫出三份完整的公文函件。

  這聽起來倒是簡單,但是唐朝的公文格式,有著非常嚴格的工整要求。

  行書優美、沒有墨沓這是最基礎的。

  另外,文理對仗、次序正確、述言簡要、貫式無差才是更重要的。

  參加流外銓之前,周鈞光是背這大唐公文格式,就足足花了五日的時間。

  拿著雞距筆,周鈞小心翼翼、一筆一劃的將公文寫完,將紙晾干。

  再看了看,雖然這行書還是有點難看,但所幸公文正確,應無大礙。

  不多時,第二場考課又開始了。

  第二場考的是計,也就是會計。

  考卷上依然是三道題,分別是勾覆、倉閤和薄賬,白話來說,就是稽核賬目、倉貨盤數和單部臺賬。

  跟著試卷放下來的,還有一個麻布縫制的袋子,里面放著長短不一的木棍。

  這玩意兒,學名叫做算袋,諢名叫做算子筒。

  而里面那些長短不一的木棍,就是唐朝會計們,用來盤算賬目的工具——算籌。

  看著周遭的考生們,紛紛將算籌擺在了案臺上,開始就著題目,一邊擺弄著木棍,一邊苦思冥想。

  周鈞干脆連算袋都沒打開,直接利用乘法表和借位法,開始計算計考的三道題目。

  考場內負責監察的巡吏,看見周鈞的這一舉動,愣在了那里。

  裝作不經意的走了過去,巡吏在周鈞身旁看了幾眼試卷,頓時整個人如同石化一般,呆在了原地。

  只見周鈞筆下不停,一個個需要大量計算的數字,僅僅只是略微思考,就寫在了試卷之上。

  巡吏一個激靈,轉過身去,和外廊的章司官連招呼都沒打,直接飛奔向了南院的栒房。

  原本定額為一個時辰的計考,周鈞只用了一刻鐘便全部寫完。

  又花了些功夫,從頭到尾驗算了一遍。

  在確認沒有錯誤的前提下,周鈞松了口氣,這才抬起頭來。

  朝身旁看了眼,周鈞頓時嚇了一跳。

  不知何時,他的身后,已經聚了四五位官吏。

  這些官吏見周鈞已經答題結束,便拿起試卷傳閱起來,他們一邊看,一邊還彼此對視了幾眼。

  待得所有人看完,領頭的官吏對周鈞說道:“下一考為時務,可去栒房,郎中正等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