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866章:欲屠隴西李族震世家
  楊集和宇文述的談話還在繼續,兩人所談的內容雖然是接下來的戰事,但是戰事其實沒有好談的;畢竟仗打到了現在,隋軍勝券在握,接下來只要穩打穩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宇文述便有些心不在焉了——

  雖然獲得巡察二十三郡軍府的權力,不過宇文述并不是太高興,一切是因為個使命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他知道這個權力乃是楊廣給他重新爬起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條捷徑;從這一點上說,楊廣仍舊信任他這個從龍之臣、親家。而之前的免官罷黜,只是就事論事、依法辦事、過去就過去了;楊廣的重情重義,宇文述心中十分感動。

  但是楊廣給予他的這條捷徑,同時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要是他能夠如皇帝之所愿,把此事辦得圓圓滿滿、妥妥當當,那么他不但可以回歸中樞,甚至還能成為議事堂宰相之一;可是他如果再一次把事情辦砸了,他這輩子就完了。這不是他說沒有再次復出的機會,主要還是歲月不饒人,年過花甲的宇文述擔心自己斗不過不多的時日。

  今年,宇文述已經是六十二歲了,如果再把軍改后續的「軍府撤并」辦砸,問題將比之前更嚴重、受到的懲罰更重、復出所要的時間更久,而他都這個歲數了,哪能等到復出之日?就算等得到,可他未必還有進入中樞的陽壽。

  接下來,他所要徹查的二十三個郡軍府,不但有著自上而下、自上而上、方方面面的壓力,還有時間要求,最后還不能失敗;如果再把歲月給他施加的緊迫感算上,他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也正是基于這些壓力,以及回歸朝堂、入主議事堂的野望,促使宇文述前來找楊集。

  兩人聊完沒有意義的戰事,楊集锨想到一事,向宇文述說道:「大將軍,朝廷上次冊封有功之將時,圣人給我寫了一封信,他說以前的許多俊杰空有縱天之才、凌云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但是科舉出現以后,他們都有步入仕途的途徑,而朝廷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優秀的人才。而后,他說士及文武雙全、品行端正、見事敏速、性甚慎至,然而這樣一個近在遲尺的人才,卻被他疏忽了。」

  在宇文述三個嫡子當中,唯有次子宇文士及德才兼備;宇文述在平陳之戰立下大功、其所溢出的功績被先帝加封到次子士及身上;后來不僅賜爵新城縣公,而且因為受到先帝賞識,迎娶了時為晉王的楊廣嫡長女為妻,楊廣登基為帝后,封他為駙馬都尉、殿中省尚輦局奉御。

  尚輦局主管皇帝出行的車輦、傘扇,主官的名稱與其他五局同樣是叫奉御,官階正五品下;由于是六局掌宮廷衣、食、住、行、醫,所以能在六局當官的,都是天下近臣。如果宇文士及是一個才干平庸的人,當這個尚輦局奉御自然天大的好事,可他才華橫溢、有名臣之姿,他在尚輦局完全就是大材小用。

  而宇文述如日中天之時,做夢都想把宇文士及「外放」,好讓次子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并且為日后晉升積累政績和資歷,然而駙馬這層身份,卻把宇文士及限制得死死的。這倒不是說是駙馬不能外出為官,而是楊廣夫婦特別疼愛南陽公主,不忍心讓他們夫婦分開。

  聽了楊集此話,宇文述心中頓時又驚又喜,他知道以楊集如今的身份,絕不會擅自拿圣人來騙自己,要是圣人啟用次子、讓次子外出為官,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但是楊集隨后的一句話便又讓他心涼半截。

  只聽楊集繼續說道:「這話是圣人在考慮安東都護府、郡縣官員時,順勢提到了科舉和士及,但他并沒有決定用是不用,大將軍不要抱有太大期望。」

  宇文述臉上的笑容變得苦澀了起來。

  誠然,安東都護府異常偏遠、苦寒、貧窮,高句麗的殘余勢力日后甚至還有可能發動叛亂,但底子越差的地方越容易做

  出耀眼成績。次子要是能夠來安東都護府任職,哪怕是當通守、司馬、長史、六曹主官,都比京城那個奉御好。

  以宇文士及之才化來說,只要他能在這里當上一屆官員,一定迸出令人驚艷的光華,即便條件不好,宇文述也能自掏腰包、幫助兒子。

  然而、然而宇文士及是駙馬,皇帝皇后哪能讓自己的女婿來這兒「受苦」?

  宇文述嘆息一聲,說道:「多謝大王提醒,只是大王忽然提到士及,不僅是這么簡單吧?」

  「我始終認為過度的保護、寵愛,對于士及這樣的人才,實非好事!」楊集向宇文述說道:「你看李敏那樣的人,都去涼州當官了,而且還做得不錯,如果換成士及,定然更好。」

  「末將三子,化及和智及不成器,做了許多荒唐荒謬之事,誠然很令人失望;然,他們兄弟二人主要是品德不端,多少還是有一點才華、一點本事。至于李敏,嘿嘿,連做壞事的本事都沒有……」宇文述冷笑一聲,不屑的說道:「呵呵,李崇乃是令人仰慕的英雄、忠烈,然而虎父生了一個扶不起的犬子,要不是娶了樂平公主之女為妻,他連當個縣令的資格和本事都沒有。」

  楊集聽得暗自驚訝無比,他記得當年一起從涼州還朝之時,李敏一口一個「舅舅」的叫宇文述;而宇文述也表現得十分親近,甚至在軍改之時,還把李敏拉入了自己陣營。

  怎么現在,宇文述變得如此的激憤了?

  想了想,楊集好奇的問道:「大將軍,李敏乃是申國公李渾之侄,而申國公是大將軍的妹婿,你們應當是親戚……」

  「我沒有這種白眼狼親戚!」宇文述忽然暴怒了起來,頗為失態的打斷了楊集的話,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大王,末將有皯失態。然而大王有所不知,當初軍改失敗、鄙府慘遭叛軍攻克,隴西李氏可謂是首當其功,我宇文家與隴西李氏不共戴天。」

  說到最后,宇文述臉都扭曲了。

  李渾是他妹婿、申國公李穆第十子,當年尉遲迥造反之時,李穆的第五子李榮勸其造反,但是李穆不為所動,令李渾把尉遲迥使者押送回京,表示堅決支持楊堅平叛,尉遲迥叛亂被平定后,李渾受封為安武郡公、上儀同三司。

  開皇六年,李穆病逝于大興,申國公之爵由長孫李筠繼承,然而李筠卻遭到堂弟李善衡殺害,身為最小的李渾想謀取這申國公之爵,他找上太子(楊勇)左衛率內兄宇文述,只要宇文述幫他牟取到父親傳下來的爵位,他每年把一半俸祿給予宇文述。

  宇文述便向楊勇說「立嗣以長,不則以賢。今申明公嗣絕,遍觀其子孫,皆無賴,不足以當榮寵。唯李金才(李渾字)有勛于國,謂非此人無可以襲封者。」

  楊勇信以為真,竟奏楊堅,最終楊李渾如愿以償的承襲申國公之爵。但是李渾失信于人,僅僅只是給了宇文述兩年,之后便不認賬了,宇文述喝醉以后,惱火的向朋友于象賢說「我竟為李金才所賣,死且不忘!」

  宇文、李二人都是于象賢的好朋友,于象賢當個了和事老,對李渾說宇文述足智多謀、不好惹,最好兌現承諾,不料李渾不但沒有聽勸,反而說自己是隴西李氏子弟、父親故舊滿天下,自己更不好惹,先與宇文述斷絕了關系不說,還放言說宇文述要是有本事,盡管來戰、盡管來惹。

  宇文述雖然又氣又恨,可他當時只是楊勇麾下小將,還真惹不起李家。直到楊廣當上太子,舅郎二人才因為李宇文氏的勸說,慢慢走動,但關系也就那樣。

  武舉舞弊桉爆發之后,宇文述慘遭重創;便主動向隴西李氏示好,而李渾便是中間聯絡人。他為了讓隴西李氏綁上自己的戰車,便在軍改之時,應李氏之請,將外甥李師閏、李師中,以及李渾之侄李琪、李基、李

  公挺、李善衡等十多個隴西李氏子弟安排進了軍隊之中。但是隴西李氏棄仁義而用詐譎,關鍵時刻居然站在了關隴貴族那邊,而李安期謀反舉動,更是隴西李氏和張瑾在背后推波助瀾。

  這個時候,李渾又一次宣布斷絕關系,跟著關隴貴族一起、對宇文述喊打喊殺。

  面對這種白眼狼一般的親戚,宇文述能不恨嗎?

  此時面對楊集,又希望得到楊集幫助,所以宇文述雖然沒有提到自己為李渾爭到申國公爵位一事,卻把軍改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說了。

  聽完宇文述的痛斥,楊集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神采。兩人談到現在,楊集已經知道宇文述此來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撤并軍府」這件事上幫他一把。

  這是因為大隋府兵將領多數出自關隴貴族,而重新步入朝堂的宇文述孤掌難鳴,根本玩不過實力雄厚的關隴貴族;他知道自己和關隴貴族的矛盾同樣不可調和,所以希望雙方結成一個對付關隴貴族的同盟,讓自己在軍府的問題上全力支持他、配合他;如果自己與他聯手對付關隴貴族,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在對付關隴貴族的問題上,雙方利益相同,合作是合則兩利的好事,加上又于國有利,所以楊集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回去以后不但適當的推波助瀾,而且也會給予宇文述一定支持;但是撤并軍府之事畢竟以宇文述為主,無論是功還是過,結果都是宇文述,所以要想讓他旗幟鮮明的赤膊上陣,那肯定是萬萬不行的。

  不過宇文述與隴西李氏的矛盾,卻是讓楊集既意外又驚喜。他和隴西李氏也是有矛盾的,矛盾主要是發生在吐谷渾戰役之時。李氏為了獨霸絲綢之路,當起了慕容伏允的內應,把隋軍部署情況詳細的說了出去,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楊集死了、敗了,楊集的勢力就會澹出涼州,他們以后就能暢通無阻的把禁物賣給西域各國,賺取巨額錢財。至于大隋能否殲滅吐谷渾、死多少士兵,盡皆無所謂。

  這筆帳,楊集一直記在心上。

  他不是不想清算,一是時間不允許,當他打完吐谷渾,楊廣立刻召他回朝,讓他率軍伴駕北巡,北巡被高元攪合以后,又被楊廣安排來打高句麗。

  二是楊集這次的野心極大,他要拿下的是整個隴西李氏,而不僅僅只是一些替罪羔羊;若不能完完整整的用一個大家族的性命來殺雞儆猴,還會有世家門閥為了一己之私,像獨孤家和李氏、元氏這般出賣大隋王朝、出賣民族和百姓;而世家門閥也都以為他好惹、好欺負,給他接二連三的制造麻煩。

  但是他手上的罪證還不能讓這個傳承千年、枝繁葉茂大家族灰飛煙滅,加上時間又不允許,故而沒有急匆匆的打草驚蛇。不過楊集雖然不在涼州,可是他先在伏俟城得到了大量通敵罪證和人證,接著又讓州牧府的幾大要員默默搜羅李氏罪證;而臨桃通守宋正本管理的兩千多名天門子弟,更是以各種身份滲入李氏大本營隴西郡和天水郡,并以錢財和各法辦法對李氏子弟搞釣魚執法。

  而宇文述和李氏有幾年時間之久的合作,他手上定然有李氏很多見不得人的罪證;既然他也對隴西李氏恨之入骨、還想借助自己的力量來完成軍府撤并之使命,那么兩方合作一把也是無妨。

  念及于此,楊集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他注視著宇文述,沉聲說道:「我大隋各地軍府所存在的問題,與當初的京兵毫無二致。比起天子腳下的京兵各營,很多軍府更過分,許多府兵將領甚至把府兵當作成了自己的私人軍隊,平時多行不法之事。這也是圣人誓要清查和撤并之因。」

  「軍府所存在的問題若是不能及時切除干凈,遲早變成天下不穩之因。所以,在這件事上,我的態度與圣人一樣。而且我也猜到大將軍的來意了。」

  說著,又向

  面露期待之色的宇文述,重重的說道:「只要大將軍秉公執法、公平公正,我會全力支持大將軍巡察和撤并軍府。」

  「多謝大王支持!」楊集如今是大隋軍方第一人,而且還是尚書令,在軍中、民間都有非同尋常的威望,他的承諾讓宇文述吃了一記定心丸,他站起身來,向楊集一禮及地,鄭重的說道:「末將已經吃了一次慘痛教訓,同樣的錯誤絕不再犯。而且以末將這把年紀來說,甚至連犯錯的資格都沒有了。」

  宇文述覺得自己此話服用力不夠,又很坦誠的補充道:「末將的心思與所有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能夠為子孫后代搏出比較好的資產。然而末將所剩時日已然不多,故而不管是為了朝廷也好、還是為了自己子孫后代也罷,都要全力以赴辦好此事。」

  【鑒于大環境如此,

  「大將軍能這么想,那是再好不過了。」楊集點了點頭,說道:「大將軍且先回去巡察,做好撤并的前期準備,等我打完此戰,便入朝配合。」

  說著,又向宇文述說道:「這里實非談細節之處,一切,等回去了再慢慢詳談。而且除了軍府撤并以外,我還有一件事,需要與大將軍一道完成;此事涉及的勢力,與我倆都有仇恨,光是這一點,我們就有合作的基礎。」

  在對付隴西李氏的問題上,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除了宇文述這個盟友以外,他還要把楊廣和楊秀、楊昭、楊暕、楊智積、楊綸、楊靜、楊雄、楊達等人一起拉下水,畢竟大家都能從中受益,不能什么事都讓他楊集一個人來扛。一旦皇族子弟全部下水,那么所有人都是商殃,即便以失敗告終,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不是單獨車裂某一個人。要是有人不忿而造反,大不了就像楊堅那樣,兄弟子侄和女婿外甥一起上。

  更何況當前內外局勢之好,遠超立國前后無數倍,天下民心更是盡在楊廣之手,幾大糧倉又是滿滿的;占著大義的楊廣帶著楊家子弟再打一次天下,那都是輕而易舉之事;區區逆大勢而為的叛亂,又算得了什么?

  宇文述也明白這里不是詳談之地,他也不是何事、敵人又是哪個勢力,徑自向楊集抱拳一禮:「末將遵命!」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宇文述便興致勃勃的告辭離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