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782章:悍將送來奪城器
  自古征戰,后勤物資都是重中之中,縱觀楊廣第一次高句麗之戰,分明也是吸取開皇年間倉促遠征高句麗的教訓,他光是在戰前的準備,就足有一年多的時間,而楊集這一次,實際上與開皇年間那一戰差別不大,因為他如同當初的楊諒的一樣,被楊廣趕鴨子上架的,現在不說沒有像樣的水師了,便是糧食都是自己去想辦法。如今,關隴貴族各大門閥雖然紛紛將糧草、藥材運來遼東,可是時間和運力都有限,所以一半以上的物資還有路上。

  軍事會議上,楊集將東路軍的后勤、輜重、軍務盡數托付給了長史韋津,這不僅僅只是因為韋津剛正不阿、辦事穩妥、心思細膩,重要的是他在關中擁有非凡的名聲和影響力。由他全力接管后勤,遠比楊集的人更有效,而且還不用擔心他弄虛作假、貪墨不法,可謂是兩全其美。

  可是盡管如此,楊集在接下來幾天時間里,仍舊忙得團團轉,成天帶著幕僚團和各軍大將分析前方斥候送來的軍情、分析高句麗各城的戰略價值和意義、分析高元在各城部署兵力多寡的深意。得出結果后,又根據敵軍部署情況,做到己方的軍事部署、分派任務。

  傍晚,楊集從軍營回到寢帳,簡單用過晚膳之后,坐在前帳觀看楊廣發來書信;信上,楊廣不但肯定了楊集在幽州的作為,但也說明了他懲罰楊集的無奈之處。

  對此,楊集倒是十分理解,楊廣畢竟是皇帝,若不嚴懲自己一番,實在無法向大隋官場交待,否則開了一個壞的頭,日后就會相當難辦。而且這所謂的嚴懲,實則是風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因撤掉的職務都是他在中樞兼任的,所降的職務也僅僅只是文武散官罷了,對他的權力半點影響都沒有。

  以他在幽州的所做所為,若是當真追究下去,砍頭都是應該的,而楊廣在事態擴大前就“嚴懲”了他,實際已經是一種莫大的維護了;若是拖上幾天,受制于勢的楊廣更難辦,而他最后失去的職務就不僅僅只是檢校兵部侍郎、檢校左翊衛上將軍了。

  看完這一封,又拆了另一封閱讀,上面的內容卻是說趙郡李氏和清河崔氏在冀州官場的妥協、太原王氏在并州北部官場的妥協,以及朝廷正式將規避制和輪換制推廣于幽州、冀州、并州之事。

  楊集將書信遞給了郝瑗,笑著說道:“圣人這次借勢、用勢非常及時,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快、還要勝利。”

  郝瑗看完書信,又傳給了旁邊的凌敬,向楊集說道:“大王說得是。只不過圣人對冀州、并州官場洗清畢竟是妥協而來,這也使得清洗不能像涼州那么徹底,要想達到涼州那一步,必將花費很多時間。”

  皇帝在冀州、并州采用的是逐步整合之策,先將三大名門外圍勢力清除、名門子弟調往他處,生生將合縱連橫的山東名門從強勢趕到角落里,最終困守孤城,而后借助規避制和輪換制成功進入其中,削弱名門世家對官場的影響和控制,讓中小世家、寒門看到自己崛起的希望,從而一步步聚攏到皇帝身邊來。

  就大局謀劃上說,皇帝此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穩,比楊集在涼州的強勢拔除風波小,但是留下的變數實在太大了,只要一不小心或者堅持不下去,那就是無用功。

  只不過楊集能在涼州獲得巨大成功,一是因為涼州沒有什么大世家門閥,而地方豪強又都犯下各種罪孽,他能煽動民意來將對方一舉拔除。二是當時的涼州外有突厥、吐谷渾威脅;內有黨項和馬賊作亂,而伊吾、庭州、西州、鄯善、且末等地又是他一刀一槍為大隋打出來的地盤,所以楊集才能完全不受內部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

  其他地方雖然沒有涼州全面改變的先天條件,可是也不是說不能借鑒和推廣,實際上楊廣也在大世家門閥兼顧不到的交州和雍州北部、益州南部、幽州東部推廣涼州新政,而且經過幾年時間的堅持,也取得了成功。

  但是世家門閥林立的地方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因為名門世家背后的人脈和影響力強大得可怕,這種東西雖然摸不著、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著、影響著各地,而且極難根除。毫不客氣的講,只要他們有一人沒有搬離大本營,就能利用家族的影響力和名望將新官收為己用,然后再用這些收買到的新官去其他地方建立屬于他們的法則。

  一旦他們成功了,他們對天下的影響力遠比現在大、遠比現在隱密!而他們得到的東西,也比現在多。

  “確實如此!”楊集卻是比較看得開,他喝了一口涼茶,頗為樂觀的向郝瑗說道:“世家門閥根深蒂固,影響著天下各行各業,急切之間的確很難打破這個牢籠。可是大隋王朝早在先帝時期就已經打開了變革大門,無論是圣人也好、日后登基的太子也罷,都只能順著這條路去走。”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變革的火種擴大開去;只要百姓都知道變革和新政的好處,他們就會期盼變革、就會期盼新政。在這種要求變革的時代洪流面前,世家門閥哪怕再不愿承認、再反對,他們也知道乃是大勢所趨,誰敢反抗誰就是違背大勢、違背民意,誰就會變革的洪流沖垮。”

  人一生下來就有三六九等,無論是哪個時代都一樣,就算是在倡導人人平等的時代也不例外,只不過沒有大隋王朝這么涇渭分明而已。想要讓階級完全消滅,那根本就是無法實現在夢,區別的,僅僅只是全新的階級取代舊有階級而已。但隨著時勢的變化,新的階段又會變成舊的,而新生的又會將舊的推翻掉。

  于現在的大隋王朝而言,舊有的階級和秩序不但不適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了、也不符合皇族的利益。既然時勢如此,楊集不管是了為自己、還是為了推動時代發展,都要將這個舊有的秩序打破,若不將之打破、打倒,不但不利于民族進行,而且自己也要完蛋。至于未來能夠走到哪一步,卻是與楊集無關了。

  “大王所言甚是。”凌敬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倒是想起還有其他方法來加快變革的速度了。”楊集沉吟半晌,眼中忽然閃爍著莫名的光彩:“幽州里的遼東、漠州、饒樂州、燕郡、柳城五郡早已執行涼州新政,之所以沒有推廣全境,是因為涿郡、安樂等郡的官場沒有具體這個條件。如今的幽州官場被我殺得一空,已經具備大變革的基礎。而薛世雄是涿郡太守、蕭時文又自薦為幽州長史,我如果讓他們在幽州全面推廣涼州新政的話,你們說會不會又影響到冀州和并州?”

  說著說著,楊集嘴角牽起一抹壞壞的笑容。

  郝瑗和凌敬相顧一眼,前者想了想道:“薛太守是武將出身,可能考慮不了這么多、這么長遠,可蕭時文深度參與涼州變革、又是變革的堅定支持者,當他向圣人自薦為官之時,恐怕心中已經有了類似的想法。只是幽州畢竟與涼州不同,他想要推廣攤丁入畝等制的話,肯定也是困難重重。不過若他當真做了的話,一定對冀州、并州造成巨大影響。”

  凌敬卻是笑著說道:“那是他蕭時文的困難,不是我們的困難,我們要做的就是推波助瀾,全力支持。若是錯過這個大好時機,日后將會比前更難推廣,而冀州的劉權和王威、梁默、李瓊、柳武建,也將無所作為。”

  停頓了一下,凌敬又說道:“河間郡太守拓跋誠以及郡府官員都被拿下了,這也讓河間具備了變革的基礎。劉、王、李、柳等人中的任何一人如果能夠當上太守,那么既能執行新政、也能和幽州連成一片。重要是河間屬于冀州,如果新政得以在此執行,那么對冀州其他各郡的影響勢必更大、更快。”

  “敬之說得不錯。”楊集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楊廣讓劉權和王威、梁默、李瓊、柳武建等人在冀州任職,目的就是推廣新政,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而楊廣又需要借助山東士族來制衡關隴貴族,這便導致他們的作用遲遲發揮不出來。

  他想了一會兒,又問道:“劉權等人比較起來,你們認為誰更適合當這河間郡守?”

  郝瑗思索片刻,說道:“李瓊、柳武建是武將出身,他們雖是當過太守,可機變不足、對新政的理解也不透徹;我以為劉權和王威、梁默都可以;如果可以的話,劉權可為太守、王威可為長史,兩者配合,必將威力倍增,同時也知道如何去配合幽州的蕭時文。”

  “好,我立刻就給圣人寫信,讓他充分利用這個良機。”楊集說完,又向兩人吩咐道:“你們以我的名義,分別給蕭時文、劉權各寫一封信,讓他們做好準備。”

  “遵命!”郝瑗、凌敬拱手應命。

  。。。。。。。

  地緣決定政治這條政治哲學,不僅適用中原,而且也適用于高句麗。高句麗國內勢力受大山大河隔絕,經過長達千年時間的相互兼并,最終形成十分牢固的涓奴、絕奴、順奴、灌奴、桂婁五部,由于五部掌控的地盤各據一方,故而又被稱為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內部。這五個頑固的大部在長期的權力斗爭過程中,各自抱團取暖,又演變成南北兩大政治集團;兩者以鴨淥水為界,北方屬于淵氏集團,南方屬于高氏集團。

  高麗句君王把都城從鴨淥水北岸的國內城遷到南方的平壤城的目的,其實和楊廣遷都一樣,都是為了擺脫自己控制不了的勢力、都是為了跳出對方的包圍圈,只有自身安全了,才能展開后續的改革、才能剪除威脅王權的淵氏集團。

  高句麗現在有一個京城、兩個陪都,京城為南方的平壤城,陪都是中間的國內城和北方的遼東城。

  遼東城是北方的中心,同時也是漢朝的襄平城;高句麗盡占遼東平原以后,將襄平城更名為遼東城,并且重新擴建。

  如今的遼東城呈四方形、城周四十里,有東、南、西三座城門,整體規模宏偉、高大堅固、易守難攻。此城內部和都城平壤一樣,由里外兩重城垣隔為內城和甕城。

  在遼東城金碧輝煌的行宮內,高句麗國王高元站在窗前,目光望著墻壁上的輿圖。

  高元年過五十,長得身材魁梧、極為壯實,眉宇間的王者之氣不怒自威,他是平原王高陽成之子,565年被立為太子,590年平原王死后繼承了高句麗的國君之位,繼位之初,他主動向大隋稱臣,受楊堅冊封為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郡公,坐穩國君之位后,高元又向隋朝提出要求,希望楊堅升其為王,對此要求,楊堅也答應了。然而高元將楊堅的仁義視為軟弱,以為大隋在突厥汗國的威脅之下,不敢拿自己如何,于是在598年(開皇十八年)親率高句麗聯軍侵擾大隋王朝。

  此舉既是為高句麗拓展國土,同時也是在北方塑造自己的名望和權威,要是成功將勢力擴張到遼水西岸,就能用自身戰功來蓋過淵氏。但隋朝的強勢出乎意料,再加上淵氏集團又抱著冷眼旁觀、袖手旁觀的態度,高元只好向大隋惶恐請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此之以后,偷雞不著蝕把米的高元在北方的影響力和名望江河日下,更是淪為淵氏集團內部所傳頌的笑料、笑柄。

  高元雖然對淵氏集團、淵氏異常不滿,可是心里也很明白,雙方只有抱成一團,才能度過一切危機。

  其實高元自開皇十九年后,就主張向隋朝稱臣,尤其是楊廣登基為帝以后,他稱臣之心更重了,他和乙支文德等南方勢力主張全力向南發展,先集中全力統一半島后,再以一個整體與隋朝博弈。但是淵子游和淵子澄為首的北方勢力卻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隋朝在楊堅時期,就把兵強馬壯的高句麗視為威脅,只是當時歷史條件還并不成熟、首要之敵是突厥汗國,于是只好在高元上表請罪后,順勢作罷。

  如今的突厥汗國已經被打得四分五裂,隋帝楊廣無論是出于東北方的安全、還是出于雪恥之心,都要向高句麗動兵,再加上隋朝君臣中幾乎達成一致的共識,那就是必須要給高句麗以教訓,所以稱不稱臣,都改變不了大隋將要進軍遼東的事實。在隋朝絕對會用兵的情況下,高句麗要是把軍隊都調往南方作戰,隋朝能夠輕而易舉的奪回遼東平原。所以千萬不要對和平、和談抱有幻想。

  事實正哪淵氏兄弟所料,不久之后,楊集果真借勢奪走了遼東平原北部地區,還順便殲滅了他們十多萬大軍,然而高元認為這一切都是淵子游惹來的,如果他當初沒有對契丹懷有野心,就不會出現現在的一切。

  就在今天上午,高元得到一個消息,隋軍在遼水對岸打造渡河器械,擺出了全面開戰的準備,這讓他知道自己要想保住國祚,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和隋軍議和,滿足對方的一切條件,二是把隋軍打疼。

  可無論是哪一條路,都需要得到淵氏兄弟同意方可。

  深思良久,他向待命的侍衛首領吩咐道:“將大對盧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遵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