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770章:牽一發而動全身
  隨著漁陽元家滅門的消息不斷擴散、隨著與元家親善的中小世家和貪官污吏被一一拿下、隨著楊集把百姓的損失的糧食以錢財方式一一補上,幽州百姓一片歡騰。不過幽州官場被清洗以后,接下來的事情也不少:首先是楊集重點反腐反貪的七個郡有官府無官員,他所派出的將領士兵維持地方秩序自然不成問題,但是讓他們處理政務卻是十分撓頭了。其次是原本屬于元家和中小世家、貪官污吏的東西成了無主之物,比如說莊園,比如店鋪以及田地。

  這一次,楊集還是沒有聽從裴矩的建議,并沒有把田地賣給垂涎三尺的范陽盧氏、博陵崔氏、河間張氏、燕氏、李氏,當然也沒有賣給裴氏,而是將田地都扣了下來。至于店鋪、莊子、別苑則是當軍糧糧款,一一分給獨孤家、竇家、韋家、杜家、李家等等家族。這些家族都不是差錢人家,他們對于錢財的在意程度,遠不如將觸角向幽州擴散;楊集以固定資產抵糧款的方式,自然令他們欣喜若狂。

  其實這也是楊集的用意所在:因為這百多年時間以來,幽州處于西盧、東元的局面;他們平時雖然有很大的矛盾,可是一旦有其他勢力想要進入幽州,他們自然而然的的聯手針對,便是朝廷想打破這個局面,都十分困難。

  楊集這一次強勢搞掉元氏漁陽系、強勢的血洗了幽州官場,便是幫了他的盧氏也是望而生畏、瑟瑟發抖;他們盡管十分不滿楊集引入各大勢力舉動,但一害怕楊集、二是沒有反對的理由,最后屁都沒有放一個。

  對于楊集的強勢、強硬,裴矩很是無奈,但是他不得不承認,這是加強皇族影響力、加強朝廷掌控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幽州的局勢隨著各大門閥的進入,紛爭的激烈程度勢必遠超以往;搞不好的話,日后又將形成一次大斗爭、大洗牌。

  發生在幽州這些事,就像一陣犯風一般,很快就傳遍到與之相鄰的冀州、并州。而楊集的公文、私人信函也傳到了楊廣手上。

  楊廣收到這些公文、信件的時候,他的巡視隊伍已經到了太原,而且正準備繼續向北;但是看完這些內容,楊廣整個人都不好、整個人都傻了。

  正如楊集之前的猜測,楊廣對幽州官場的糜爛了解于胸,而他為了更好的整頓幽州官場,索性就來了一個“釣魚執法”。他本以為要到三四年時間才會瓜熟蒂落,不料楊集去不了多久,就把幽州官場搞定了。

  搞定當然是天大的好事,而且楊集搞得比他預想還要完美,但問題是他半點準備都沒有啊!還有就是楊集的態度十分惡劣,那家伙在幽州放了一把大火之后,直接跑掉了。然后輕飄飄的來一句:軍情似火刻不容緩,我要去遼東打仗去了,至于幽州如何如何,就看你的了。

  這種不負責的態度讓楊廣又氣又恨又無奈,不過幽州現在處于一種有官府沒官員的狀態,說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攤子亦不為過,楊集那家伙是可以跑,他楊廣卻不能不管。

  只不過管是管,可是他還要不要北巡了?而且更讓楊廣擔心的是楊集闖禍的本事、不負責的態度,如果讓他繼續這么亂搞瞎搞下去,楊廣懷疑自己哪怕走到后年、也到不了北方的突厥。

  然而郁悶歸郁悶、惱火歸惱火,但是楊廣對于這個既成的事實,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迫于無奈,只得再一次改變行程計劃,留在太原晉陽宮處理楊集留下來的爛攤子。

  針對楊集搞出來的大事、幽州這個爛攤子,議事堂也專門召開了緊急會議,由于裴矩跟了楊集、楊雄又留守洛陽,所以伴駕的宰相只有蘇威、高颎、長孫熾、蕭玚、張衡、李子權六人。

  議事堂的規則是十天一輪換,輪到誰當值,誰就是那輪的第一相;其他宰相皆是他的副手。而這項制度的確立,主要是防止欺上瞞下、大權獨攬的情況出現,假如某個宰相敢做出欺上瞞下的事情,那么另外幾名副手立刻就能發現。

  這一輪的第一相是尚書省右仆射高颎,他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把另外五名宰相請到官署之中緊急商議;此之以外,檢校民部尚書楊文思、吏部尚書牛弘、禮部尚書楊玄感、刑部尚書李圓通、工部尚書宇文愷、宗正寺卿楊秀、太常寺卿元壽也應邀出席。

  參與會議的這些人中,多數對楊集越俎代庖、擅自誅殺官員的手段抱著不滿的態度,李子權憤然道:“先帝防止地方要員制造冤假錯桉、擅殺異己,規定‘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誰敢‘便決’,就是犯罪,就要先抵了命再說其他。”

  “圣人雖然賜予衛王天子劍、賜予先斬后奏之權,可反腐反貪不是行軍打仗,他也不能想殺誰就殺誰,更不能動不動就把官員滿門抄斬。我不能容忍這種暴虐之事發生,決定彈劾衛王,若是圣人不答應,我寧可辭職。”

  李子權的表態,立刻得到元壽的響應,他憤憤不平、怒火沖天的說道:“正如李相之言,庶民要遵守庶民之法、官員也要遵守官員之法,幽州那些貪官污吏證明確鑿,確實該死。不過是否應當處死,應該由朝廷來決定,而不能隨便殺之,若是人人彷效衛王,好不容易規范起來的官場、官制豈不是又要亂了?我與決定彈劾衛王,若圣人不允,我也辭去一切職務。”

  蘇威、長孫熾、楊文思、楊玄感、李圓通、宇文愷亦是議論紛紛,皆是直斥楊集之過,表示聯合彈劾楊集。

  一旁的楊秀看著這些康慨激昂的大隋要員,心中冷笑不已,他明白李子權的不滿,確實是因為楊集不尊制度、擅自清洗幽州官場;而元壽則是借題發揮,企圖引起公憤之后,拿回元氏的一切,他才不會當真是想辭職。

  至于蘇威、長孫熾、楊文思、楊玄感、李圓通、宇文愷等人的支持,則是因為楊集先斬后奏的權力和手段,嚴重損害了他們的權威、名望。

  因為這一次大事件雖然是以楊集的意志為主,但是行軍長史裴矩,行軍副總管楊綸、楊義臣、于仲文、李景、崔弘升也紛紛“參與”了;事后,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美名滿天下,最先接到消息的冀州和并州百姓,無不推崇萬分。

  在他們大獲美名、百姓稱贊的時候,議事堂、中樞各部司卻是暗澹無光、名聲掃地;當百姓拿雙方進行一一比較,中樞官員就成了不作為和無能的典型。

  另外就是在楊集這一次血洗行動中,元派雖然損失得最慘,可是其他派系也有很多明暗棋子被弄死了。

  名和利的損失,讓這些人理所當然的形成了一種“彈劾楊集”、“打倒楊集”的默契和共識,所謂的維護律法尊嚴,不過是他們的由頭和口號罷了。

  高颎是此次會議的召集人,他的意思是想和大家商量后續之事:比如說及時安排官員、比如說如何保證義倉之糧不再被盜等等……可是開始不久,會議主題竟然變了味、竟然變成了對楊集的口誅筆伐。

  他看著這些人意猶未盡,立刻皺眉的拍了拍桌桉,冷冷的說道:“事情要分清輕重急緩,當務之急商議幽州、擬定官員名單,而不是衛王是否違反制度,還請大家切勿左顧而言他。”

  “高相言之極是!”御史大夫張衡說道:“幽州是東路軍的大后方,若衛王不處理這些倒賣義倉糧食的貪官污吏,幽州百姓的抗議、暴亂勢必席卷全境,后方不穩,他又如何對抗前方數十萬高句麗大軍?”

  “我同意高相、張相之見!”楊秀也表了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