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326章:涼州部署
  短短五天時間,武舉營私舞弊案、宇文述假子案便徹查清楚了,在武舉營私舞弊案方面,御史臺、大理寺、刑部組成的大三司根本不用費多少心思,他們只需按照楊集提供的罪證去查、去踢出即可。而宇文述假子案則是主要集中在禁衛、軍隊、京官這方面,但是盡管如此,當大三司順藤摸瓜一查,卻是拉出了一大堆人,尤其是禁軍中的宇文系,更是遭到了大洗清。

  其實向禁軍安插人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甚至禁軍中的“五府三衛”是專門提供世家門閥和文武百官子弟鍍金的地方,只要他們在這里湊足了資歷,便可倚仗家世出去當將領、州都尉、縣丞、軍府的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等等。但是皇帝和朝廷認同是一回事,暗自往禁軍中塞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者,表示一切在皇帝的視線范圍之內、一切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后者,不僅沒有得到皇帝認可,首先在態度方面就極端惡劣,其次是大量‘來歷不明’將領的涌入,直接威脅了皇帝的身家性命,所以擅自往禁軍塞人的作法,素來是皇帝忌諱。而宇文述這一回不僅犯了皇帝禁忌,重要的是塞入禁衛的人數之多,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這些人若是掌控了禁衛,并且忽然向皇帝發動襲擊,這如何得了?

  他這種極端過分的做法,被楊集嫁接到‘蓄勢謀反’的論點之后,一下子就讓楊廣產生了極其濃重的不安全感;再加上‘三千假子’涌入軍政、壟斷生鐵生意這兩大事件一佐證,‘蓄勢謀反’的論調便成了梗在楊廣心中的一根刺,在他確定宇文述沒有危險之前,是不可能將召回朝中繼續掌兵的。

  御史大夫張衡、大理寺卿薛胄、刑部尚書李圓通便是算準了皇帝這種心思,所以他們三人為首的大三司,知道現在審查得越嚴歷、清洗得越干凈,越能令皇帝滿意,而且借機顯示他們出眾的能力、豎立他們秉公執法的形象,最后還能趁宇文述勢衰之時鏟除這個大政敵的勢力……如此一舉多得,又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大三司審的日子里,大興城并不平靜。

  彈劾宇文派、虞派的奏疏如雪花一般的飛進大三司辦公的御史臺官署、飛進大興宮。

  在看到宇文述和虞世基倒下,關隴貴族自然不遺余力的加強攻勢,希冀于不間斷的強大的施壓,迫使楊廣將宇文派、虞派一網打盡,從而空出更多的位子給他們爭取。

  其他幾大政治派系卻是反應不一、針對也不同。

  山東士族針對的重點對象是虞世基,這無可厚非,一則是山東士族、南方士族以詩文為重,兩者的利益追求出現了重疊,而虞世基的強勢崛起,隱隱約約的向南方士族領袖發展,一旦讓他整合南方士族,將之凝為一體,那么顯然不符合山東士族的利益,所以山東士族想借機把這個極有可能卷土重來的潛在之敵扼殺。再則,并州總管府管轄的五十二州素來是山東士族的基本盤,可是楊諒謀反被平定以后,楊廣對這五十二州官場進行了慘烈的清洗,而虞世基在這期間,可是安插了不少人,山東士族為了奪回被虞世基占領的基本盤,自然落井下石,希望把虞派勢力轟出去。

  南方士族進攻的對象則是宇文述,楊廣當初還是揚州大總管時,為了獲得宇文述的全力支持,沒少將宇文述的人安排到南方,南方士族見到楊廣正處于‘清理門戶’的關鍵節點,自然也想借機奪回自己的基本盤。

  只不過山東士族、南方士族在朝堂的話語權、存在感都不高,于是他們主要是給關隴貴族吶喊助威,在一邊煽風點火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策略。

  倒是有萌芽之勢的寒門文武反應得比較激烈。在他們看來,楊集雖然是尊榮無比的大隋親王,可他在文道上反對禁書令,推廣紙書和活字印刷術,而且還在涼州重啟三學;在武道上推崇唯才是舉的武舉,并且在武舉即將遭到毀滅的情況,強勢斬斷罪惡之手,所以他與世家門閥、其他皇族子弟完全是兩回事,他如此維護寒門、努力為寒門爭取和創造機會,堪稱是寒門領袖。

  楊集在涼州嚴厲的打擊門閥世家,不許他們圈地占地、清洗貪污受賄的世家官員;在朝廷,他先后與關隴三大派、山東崔鄭王進行慘烈的對決。這正是寒門極度歡迎的強勢人物。楊集如今又和企圖毀滅武舉的宇文述、支持宇文述的虞世基對決,他們這些寒門子弟不支持楊集還能支持誰?

  寒門官員的實力雖然弱小,可聲勢卻不差于人!

  這幾大政治勢力的強勢參與,使朝中形勢混亂不堪。

  然而這正是楊廣喜聞樂見之事,他從來都不怕斗爭,怕的是各大政治勢力客客氣氣的相敬如賓,若是那樣,他這個皇帝就危險了。

  尤其是寒門官員、文人武士發出來的聲音,令楊廣格外的欣喜,在他看來,大隋王朝最完美的政治形態,便是世家門閥與寒門齊頭并進、相互牽扯、相互制約,這樣才能締造穩定的大隋政權。

  然而這個天下欠了寒門太多的歷史債,使寒門底蘊弱小得可憐;即便寒門偶爾出現幾個天才般的人物,也是因為朝中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扶持,導致他們要么被世家門閥打入地獄之中,要么被世家門閥收為己用。

  現在,寒門文武無賴一般的賴上了強勢楊集,實則是異常聰明的選擇,而且符合他的戰略需要、符合大隋長治久安偉大戰略,若是寒門有楊集這么一個強勢人物當領袖,實則是寒門和大隋王朝的福音。

  這也讓楊廣一度想把楊集調入朝廷,讓他接下內史侍郎之職,于中樞之中當寒門代表、寒門領袖,同時也能使他就近輔佐自己,畢竟那小子的稀奇古怪想法實在太多、太符合他的心意了。

  可是楊廣仔細想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打壓包括關隴貴族在內的世家門閥的決心毋庸置疑,也需要楊集這樣一個鋒利的神劍,但是楊集實在是太能搞事了。

  楊集入仕至今,幾乎沒有一天安分過,在涼州搞異族也就罷了,可他只要一回京城,沒事就去搞某個勢力,弄得整個中樞烏煙瘴氣的。

  以他這種闖禍的本事,若是來當京官,不出半年時間就把滿朝文武得罪干凈,屆時,他犯了眾怒、又沒有什么寒門官員幫襯,身為皇帝的自己也保不住,虞世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關鍵是虞世基得罪的對象,主要還是以官員為主,而不是官員背后的大勢力,日后還有復起的機會。可楊集專門搞官員背后的大勢力,他一旦倒下,幾乎就沒有復出的機會了。

  既然自己搬不動世家門閥、寒士又沒有成為一支強而有力的政治勢力,那么,就讓楊集繼續去涼州搞異族、為大隋培養寒士好了。

  況且涼州蒸蒸日上、各種稀奇古怪的制度正在試驗,這些都也離不開他。所以等到寒門官員有點氣候,再將他調回來撐場子,保護和扶持寒士好了。

  此時還不到正午,早朝早已散去,文武百官都去了各自官署,紛紛趕去處理當天的政務。

  楊廣也與往常一樣,在中中華殿御書房內批閱奏折,如今每天都有堆積如山的奏疏需要他一一批閱,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方可。

  隋朝的五省六部制只是剛剛建立起了一個大框架,還不像后來那樣君相分權,如今隋朝的相權比較小,而君權卻是相當的,所以君主的勞累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楊廣正值精力充沛的盛年,體力和精力都非常好,他也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

  “啟稟圣人,衛王奉詔求見。”一名宦官在御書房門口稟報。

  楊集停下手中筆,抬頭道:“讓他進來!”

  楊廣今天有件事難以決斷,便把楊集叫了來。原來是朝廷每年都要選一次新官,每到這個時候,素來是官員明爭暗斗、相互勾結、賣官鬻爵、比拼人脈的關鍵時刻,以往,這個吏權和任命權皆在吏部之手,可是吏部選出來的人,九成以上是世家門閥和官員子弟,剩下的寒士,也與世家門前和官員有著各種關系。尤其是并州總管府治下五十二州出現大量空缺的時候,朝中重臣你搶我奪的丑態,令楊廣十分心寒。

  吏部選出來的新官,一部分確實有真才實學,如果適當的授予官職,完全可以利國利民、造福地方;可是另外一部分卻是廢物,這些人是吏部相互妥協出來的產物,能力和品德都十分低劣,有的人,甚至還有人命案在身,這種人若是出仕,絕對是百姓的災難。

  楊廣為了使朝廷新官品行稍微好一點、來源多一點、能力強一點,便決定效仿在武舉上設立的考官制度,成立一個七人選曹團。但是具體由誰出任,著實難以決斷。

  若是以往,楊廣遇到這等麻煩事,少不得要將左膀右臂宇文述、虞世基請來商議,這七人中也少不了他們兩人;可是宇文述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深刻的以權謀私的惡劣印象,而虞世基獨霸三省之舉,也給了他留下了惡劣印象。如今兩人都被貶官了,楊廣又怎么可能找他們商量、又怎么可能給予他們選官的重任?

  但是此事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還不能輕易找人商議。思來想去,就把鬼點子特別多的楊集叫來。

  當到來的楊集了解了楊廣的用意,便說道:“記得阿兄曾經說過,這天下乃是世家門閥的天下,一個個個世家門閥又組成了幾大政治勢力,而皇帝是這幾大政治勢力的利益分配者。可以從幾大勢力之中各挑一人來當選官啊!比如說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南方士族、中原士族、河北士族,他們就可以各占一席,這樣便能相互牽制,以防一家獨大。此外還有一個好處!”

  “什么好處?”楊廣問道。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么斷人仕途,則是三生三世之仇了,如此說來,任命一個比較重要的官職,都會成為幾大選官重點爭奪的東西,無論是誰得到了,另外幾個肯定都會心有不滿,長此以往,幾大勢力必將相互仇視和敵視,接下來的爭斗是免不了的,這是其一;其二、每個選官雖然代表一大勢力,可他也有親疏之念,推薦出去的官員肯定是自己親近的人,這樣又會引起他們內部紛爭。”楊集笑著說道:“可以說,這是一把無形的刀子,能夠將幾大勢力割裂成一小塊、一小塊。”

  楊廣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笑意,點頭道:“其實我也是這么想的,但沒有你考慮得這么周全,細細想來,還真是如此。那么另外兩席安排給誰呢?誰又來當寒門的代表?”

  說到這里,他又憂心忡忡的說道:“對于大隋來說,最好的政治形態就是世家門閥和寒門齊頭并進,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如果七名選官皆是出自世家門閥,他們是不會給予寒門一絲半毫的,這樣一來,寒門就沒有出頭之日了。”

  “阿兄所言極是!”楊集點了點頭道:“另外兩席,我覺得可以給皇族、外戚。”

  “皇族和外戚?”楊廣沉吟不語,一時間難以決斷,皇族和外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北周前期就是被皇族宇文護把持的,而后期則是被楊堅這個外戚把持和弄死,所以他心中對這兩大政治勢力,多少是有一些顧慮。

  “皇族和外戚與皇帝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只要選出的兩大選官剛正不阿、一心為國,且又明白阿兄提拔寒門之志,他們在考慮自家利益之前,定然先以國事為重,因為國家動蕩對于他們沒有半點好處。”楊集看了楊廣一眼,繼續說道:“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兩者也有私心,但他們有著提拔寒士重任在身,所以兩人湊在一起,總能形成一個寒門代表吧?”

  楊集記得隋朝后期之時,楊廣讓裴矩、裴蘊、蘇威、宇文述、虞世基共掌朝政,但這五人在任命官員之時相互妥協,任用的人皆是五人的人,余者盡皆被排除干凈,楊廣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將楊恭仁也提了上去,只是他素來廉正、公平公正,便遭到五大權臣的排擠、污蔑,導致他被外放為河南道大使。他的離開,也使任命權、吏權盡落五人之手,最終讓朝廷變得越來越黑暗。

  朝廷在他們五人的聯合把持之下,楊廣連真實的大隋都不知道,當楊廣意識到北方早已天下大亂、勢不可違時,便躲在江都宮當了鴕鳥,不想再聽任何不好的傳言。

  現在的楊廣正值英明睿智之時,也善于聽諫,如果他身邊多一些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人,多一些人來稀釋‘宰相’的權力,大隋王朝或許不至于走向絕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