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明英華 > 199章 拇指
  鄭海珠走進院子時,韓希孟的二嬸錢氏,正帶著眾人,站在兩臺完全不同的紡機前。闌

  錢氏出身松江棉田地主之家,嫁給韓仲文后,錢家的棉花主要供給韓家,由韓家紡紗、染色、織布。

  是以,始終將韓希孟當女兒看待的錢氏,既然熟悉紡棉,一聽董二丫說,小姐和鄭姑娘求助韓家,要請紡紗工到崇明琢磨新機子,她便也過來瞧瞧。

  錢氏與兩個紡紗婆子,帶來一臺三錠腳踏紡機。

  那是蘇松一帶已經用了三四百年的機子,由黃道婆所傳。

  南直隸原本所用的,是單錠紡機。

  黃道婆在海南,向黎族婦人學到了更先進的織布技藝后,觸類旁通,對江南一帶搓紡絲麻的三錠紡機進行改良,使得三錠機也能紡棉,令紡出棉線的效率提高了三四倍,跟上了織布需求原材料的速度。

  而英國珍妮紡紗機,從問世時,就有八個錠子紡紗出線,雖然紗線的精細度可能沒有中國棉線優良,但效率的確更高。闌

  鄭海珠來到晚明后,置身于有“衣被天下”之稱的松江府,親見棉紡業的加工與銷售后,琢磨為何不乏巧匠的中國,卻未先于西方誕生珍妮機呢?

  因為沒有必要。

  晚明,并不像同時期的歐洲各國那樣,往海洋殖民擴張與傾銷廉價貨物。

  朝廷對外貿易的體量很有限,內循環中的絲布需求也不饑渴,政治專制與經濟形態,都刺激不了紡織生產力的遷躍式發展。

  吃著人口紅利的晚明中國疆土上,黃道婆發明的三錠紡紗機,已能滿足織布所用紗線的供應,不存在織工等紗工的情形,“三錠變成八錠”的動因何來呢?

  唐婆的祖母,那位只能在官員丈夫的活動半徑中運籌人生的廣西女子,研發多錠紡機的動力,一定與資本的刺激無關。

  或許正因如此,她的作品進行得十分緩慢,隨著她生命的逝去而中止,被棄置于家宅的角落,落滿蛛網與灰塵,直到由一個穿越者驚訝地發現。闌

  但讀懂了唐夫人心思的鄭海珠,卻并無本事繼續逝者的作品。

  她再是努力地回憶中學課本里“珍妮紡織機”的插圖,也想不明白,怎么用一個輪子帶動好幾個豎著的紗錠呢?

  韓希孟和范破虜繞著織機轉了好幾天,倒是從刺繡的辟絲技法和縫衣的飛針走線中獲得靈感,在豎立的粗紗錠子下方,對應地排列起同等數目的棉紗轉子,中間則是收集細紗線成品的橫軸,并將黃道婆“三錠紡紗機”中位于錠子后頭的木輪,移至側面。

  待二嬸錢氏和紡紗婦人到來后,最關鍵的一環,也被這群女子想明白了——木框與木桿。

  “鄭姑娘,”錢氏端著一根董二丫從外頭撿來的長長樹枝,對鄭海珠道,“倘使有一個木架,兩側杠子上都開槽,這個樹枝呢,好比一根可以在卡在槽中前后推拉的滑桿,用來勒住這七八根并列的紗。這樣的木格從上到下多排幾根,就能將棉紗、粗紗、細紗,都連起來。搖動木輪時,棉紗通過粗紗錠子被紡成細紗,如此來回推動滑桿,就好比同時有數架三錠紡車在紡出細紗。”

  啊,鄭海珠聽了錢氏的比劃,終于開竅,明白了整個傳動裝置大致應該怎么工作。

  但錢氏很快又皺緊了眉頭:“不過,這般一改,要比我們松江人平時所用的三錠腳踏紡機大好幾倍,所需的助力亦強得多,木輪上若以棉線去連鉤子,只怕搖上半個時辰,線就要繃斷。”闌

  錢氏說完,卻聽門外有人道:“幾位主……幾位奶奶容稟,小人以為,可用牛筋繞于大小木輪之上。”

  錢氏和韓希孟回頭瞧去,只見門外的遼民少女花二身邊,站著個中等個頭、方面短髭的男子,正低首躬身地說話。

  因這謙恭之態,錢氏一眼看到男子粗布頭巾里,剛剛長出新發、連髻子都梳不起的頭頂心。

  錢氏昨日上島后,就聽韓希孟說過,鄭海珠招募來種地和當兵的遼民,都是從寬甸關外女真人手里逃回來的漢人。后金奴役他們時,勒令他們把腦袋剃得如女真人一樣,瓠瓜似地光熘熘,只在腦后留一綹銅錢大小的頭發,結成細細的辮子。

  此刻,錢氏見門外男子這模樣,便向鄭海珠問道:“這個后生,是你莊子里的人吧?”

  鄭海珠點頭道:“他叫阿山,因有些木匠手藝,我今日也帶他來看看。”

  阿山,正是當初在茅屋和田地前哭訴后金逼糧殺人的那個,剛登島時看著比路上的野狗還瘦,兩個月里吃胖了些,眼睛也開始有神采了,只是講話仍習慣地哈著腰,連張口就“主子、主子”的習慣,都沒徹底改掉。闌

  錢氏看看院里,都是婦人,就算范破虜還沒出閣,小丫頭也是平日里管著不少縫衣男工的女管事。

  錢氏遂和氣地招呼阿山:“你進來吧,看看這幾個木輪子,給咱們仔細出出主意。”

  阿山忙跨過門檻,走到那臺八錠紡機邊,伸出手,轉了轉木輪,用拇指比劃了一下大小輪轂的寬度,又去拉了拉傳統三錠紡機輪子上的線。

  韓希孟精于刺繡,平日里看的都是細微處,目光落處,看到阿山的左手拇指特別粗大,還有厚厚的繭子,再看他的其余動作,分明都是用的右手。

  韓希孟未免好奇,這木匠不是左撇子,按理說左手使力不如右手頻繁,為何左手的拇指這般情形?難道木匠這個行當里,有什么活是靠左手抵住發力的?

  只聽鄭海珠道:“阿山,你們木匠,要剝牛筋?”

  口氣很平澹,甚至帶了一絲溫柔之意,希望這后生不必緊張回話。闌

  阿山往后略退幾步,仍是不敢看眼前一眾光彩奪目的婦人,垂著眼皮道:“回夫人的話,女真人喜歡用大弓,做大弓要鹿筋,他們常讓我們干這個活。到了南直隸,牛比鹿多,小的可以用牛筋試試。”

  錢氏瞅瞅阿山,又瞅瞅在門外修理騾車的花二,看向鄭海珠:“你招來的這些人,老實本分不說,還各有本事,真不錯。”

  鄭海珠望著阿山,笑道:“就按你說的,用牛筋箍起來,看看能不能帶動。若做成了,和造炮車的活一樣,給你算賞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