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146章 相權未定
  范景文則拱手向朱慈烺稟道:“啟奏陛下,按照張文忠公(張居正)所設考成之制,六科需受內閣考成,這無疑使內閣權力過大,而能使內閣可控六科言路,有相權之實!臣恐如此,會有鉗制言論、擅權亂法之議。”

  李邦華瞅了范景文一眼。

  接著,他就出列對朱慈烺拱手道:“陛下,臣知道元輔在擔心什么,無非是擔心他自己要背一個權臣的惡名!”

  隨即,李邦華就又道:“可陛下,請恕臣冒死直言,國朝如今到這一步,若非陛下力挽狂瀾,差點就要亡于流寇乃至異族的地步,何嘗不是跟本朝沒有相權有關?進而導致文臣不統,無能主張和掃尾善后的中樞執政,所謂閣臣也不過是只能票擬而已,實際上并無統轄六部、監管百官之權;以致于,一個南遷之議,竟被一言官阻撓,而差點使滿朝文武要么投附流寇,要么殉節自縊!”

  “如今元輔擔心自己有相權之實,而不肯改制,難道不擔心將來建奴再次南下,而依舊無人為天子擔當與掃尾善后嗎?!”

  “非要再次讓陛下親自為一項大政或一次戰事負責?”

  “而若大政或大戰失敗,是不是就要因此再次出現禪位之事,以至于國無恒君,人無定心,如此談何中興?”

  李邦華的意思很直接,就是皇帝無論是改制,還是將來作戰,都需要一個背鍋的。

  而不能出事了,直接由皇帝負責。

  因為一旦由皇帝負責,就會大損君威,就會讓天下人覺得是皇帝不行,有想換皇帝的想法,這對一個處于未一統天下的帝國而言不是好事。

  而皇帝一錯就換掉,那就永遠也不可能有英明的皇帝。

  因為皇帝也是一份職業,也是需要經驗,需要在各類實操中去鍛煉的,自然也需要失敗的經驗。

  而要想既讓皇帝有試錯的經驗,又有不用承擔太大的責任,就需要一個能有所主張和能掃尾善后,也就是背鍋的相臣。

  所以,相權的確是一個帝國客觀需要的東西。

  朱元璋之所以能廢丞相,則是因為他比較特殊,是開國帝王,他做錯做對,都沒人敢嗶嗶。

  而后面的帝王如果本身能力不強,往往就會因為沒有相權的制衡,而造成更大的破壞。

  崇禎就是如此,因為本身是藩王突然接替其兄長朱由校的位置,而沒有受過太多的帝王教育,所以行事未免操切,而他即位之初任首輔的韓爌雖然是首輔,但到底不是真正的相臣,沒有控制六科和六部的權力,所以,以至于他對崇禎的勸諫有限,只能眼睜睜看著崇禎大面積清洗閹黨,導致黨爭加劇。

  繼承明朝制度的清朝也沒有相權,但清朝對皇室的培養制度素來很嚴,甚至還直接用養蠱模式培養皇子,如皇子不能由生母撫養,每個皇子都有被立儲的可能,而可以互相競爭;為的就是避免皇帝質量不行,而在沒有相權的清朝可以盡量避免國運衰亡。

  但即便如此,清朝還是難以避免的在皇帝質量下降后,因為沒有明確的相權,而使得慈禧可以擅權,而無一大臣可以制衡她。

  李邦華則明顯是因為國家到了現在不得不改制的一步,才直接提出了大明從朱元璋后就存在的一大弊端,即相權未定。

  要知道,明太祖早有遺訓,誰要是提設中書省丞相制的,當凌遲之。

  李邦華此時敢提出來,明顯是有魄力的,也是國家到了這個地步,痛定思痛之后,迫不得已。

  當然,明太祖朱元璋留的遺訓,且要求后世子孫嚴格遵守否則就要被凌遲的遺訓多了,但基本上都是被選擇性的遵守的。

  比如,邊王不得撤廢這條祖制,朱元璋剛駕崩不過三個月,朱允炆和他的心腹大臣就開始削朱元璋封在邊塞的藩王。

  另外就是宦官不得干政這條,明宣宗也直接廢掉,還開始讓宦官讀書。

  再比如,貪污六十兩就要被剝皮楦草這條,更是沒人再遵守。

  所以,李邦華此時提出來,只要朱慈烺不計較,也沒什么。

  而按照李邦華的意思,就是恢復張居正時代的考成制度,即讓內閣有管控六科的權力。

  明朝后期最大的問題就是言官瞎逼逼軍政大事,造成任事的官員不敢做事,敢做事的很快被罷職治罪。

  無論是熊廷弼還是盧象升、乃至孫傳庭,都在言官制度方面吃過虧。

  而張居正當國的時代,所推行的考成法最大特點,就是給六科套上嘴籠子,使六科的言官不敢隨便噴人,而被逼著干審計方面的正事,而不是沒事對各類事務瞎逼逼,包括一些重大決策都能給直接否掉。

  這也是真正讓內閣有相權之實的時代。

  使得無論是中央內閣和六部,還是地方督撫巡按都能夠開始做正事,連作為武將的戚繼光都能認認真真練兵,而使得大明在萬歷初期國力變得非常強盛。

  但等張居正考成法被廢,言官勢力再次做大后,國運就開始急轉直下,尤其是萬歷三大征把萬歷初期的底本都耗光后,使得朝堂上沒幾個做正事的也沒幾個能做成正事的。

  現在,李邦華也因此要求恢復張居正時期的考成法,而有意讓內閣有管控六科的權力。

  朱慈烺對此也是支持的。

  畢竟他不是萬歷初年的朱翊鈞,不用擔心因為年少被權力過大的首輔僭越了皇權,有隨時換首輔的能力。

  而他要是給了內閣權力,是能夠更好的讓內閣輔弼他做事的,也能更好的讓內閣替他執行改革事務。

  何況,朱慈烺也的確不敢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在改革內政的事業中一帆風順,做到改制改的十分完美。

  畢竟他在穿越到大明以前,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所以,朱慈烺也需要一個敢擔當的人為他掃尾善后,說直接點,就是給他背鍋,讓他的試錯成本降低一些。

  范景文這時在被李邦華這么問后,也明白了李邦華的意思。

  而范景文也沒有否認李邦華的觀點,更沒有因為李邦華言辭大膽而請朱慈烺誅李邦華,只拱手道:“陛下,臣雖不畏死,但卻恐無張文忠公謀國之才,若國朝現在真要恢復考成之制,請陛下準臣辭官,因為臣實在不是改制方面的良臣!恐不能很好的輔弼陛下!”

  “元輔可能不畏死,但現在還是不肯為陛下擔當,而寧辭官,也不主張改制,復考成法,想必還是怕將來被抹黑,在士林中的名聲不保吧?”

  “元輔對士林清譽的在乎,到底還是大于對君父的在乎啊!”

  路振飛這時則直接挖苦起范景文來。

  范景文不由得怒目看向了路振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