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明1805 > 第七十八章 天竺戰場上的天竺人
  天竺的孟買,是英國控制的天竺城市之中,最為靠近戰場的較大規模的城市。

  所以孟買也就成了英國在天竺戰場的前沿作戰指揮中心。

  反應同盟與大明正式停戰后,陸續有大量從前線退下來的士兵,亂糟糟的涌到了孟買城周圍。

  讓這個本來就有些混亂的城市,眼看著就要徹底的亂成一團。

  英國天竺總督府煩不勝煩,不得不出動了大量的天竺憲兵和警察,去管理和控制他們的這些同胞們。

  這些士兵基本都是天竺人。

  天竺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天竺人,這句話看起來似乎完全沒任何問題。

  只不過戰爭的參戰方里面,是沒有天竺這個國家的。

  實際上現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叫天竺的國家。

  北方只有幾個大明的藩國和皇莊,以及服從于藩王和皇莊的一群各自獨立的天竺土王。

  南方是英屬天竺殖民地總督府,加上已經形同虛設的英屬東印度公司,下屬也是一大幫子天竺土王公。

  大部分的天竺人都是作為大明和英國的仆從兵,被送上了明英兩國在天竺地區的爭霸戰場的。

  在六十多年以前,大明和英國結盟不久,剛剛把西班牙趕出大明洋和小西洋區域。

  這時候天竺的蒙兀兒(莫臥兒)帝國陷入了內亂,于是明英兩國再次聯手,開始從南北兩端瓜分天竺。

  期間大明調解了英國與法國的矛盾,法國讓出了幾個天竺的殖民點,但在殷洲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法國的殷洲殖民地,沒有和歷史上那樣多次得而復失,他們始終占有著整個五大湖區和圣勞倫斯河兩岸。

  新法蘭西的發展程度比歷史上繁榮了很多,現在使用法語的白人人口也已經超過了兩千萬。

  明英兩大國同時對天竺地區動手,兩國之間還存在很明顯的競爭關系。

  再加上蒸汽船的強大助力,可以運送足夠的士兵和武器,直接與當地武裝正面交戰。

  這些因素都讓天竺地區的殖民化進程大幅度加快。

  前后總共用了三十多年,差不多是歷史上英國人所用時間的三分之一,這塊膏腴之地就被明英兩國瓜分完畢了。

  大明控制的地區集中在北部,包括現代印度半島北部、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

  實際上,大明本來可以在天竺占有更多的土地。

  但是在明英兩國瓜分天竺的同時,兩國也同時在南墨地區聯手,去搶占荷蘭后裔布爾人的土地了。

  在更早的時間以前,大明與西班牙聯盟的時代,明西雙方共同打擊荷蘭人的時候,大明還無力征服南墨洲地區。

  那里的布爾人畢竟是泰西后裔,他們已經完全繁衍開來的地方,不是帆船送過去幾千士兵就能征服的。

  所以當時的大明和西班牙人考慮過之后,就讓這些布爾人從荷蘭手中獨立建國了。

  到了明英同盟的時代,蒸汽帆船已經普及,大明和英國人都有能力征服這些地方了,于是也就理所當然的動手了。

  可能是因為大明皇帝知道南墨洲地區礦產豐富,也可能是因為那是通往大西洋和南殷洲的航路節點。

  也有可能是為了獨占小西洋做準備,準備完全占領這里之后,在合適的時機切斷英國人前往天竺的后路。

  所以大明把更多的力量投放到了南墨洲,最終搶到了位置最好的好望角地區,以及好望角以東的大部分南墨洲地區。

  英國人最終只拿到了好望角以西和以北,與西南墨洲(納米比亞)之間的幾塊土地。

  英國當時曾經提意,用南天竺的一部分土地,交換南墨洲東南部的土地或者馬達加斯加,方便英國進出小西洋和天竺。

  但是大明考慮過之后拒絕了,這可能就是明英關系裂痕的起點。

  大明為了安撫當時仍然是盟友的英國人,允許英國艦隊在南墨洲停靠補給,并且把毛里求斯和馬爾代夫給了英國。

  同時英國自己也占了好望角西北的幾塊地,還有更西北方向的納米比亞地區,能在這里建設大規模補給站。

  英國勉強可以繼續維持小西洋航線,控制瓜分到手的印度殖民地,英國人才勉強接受了大明的建議。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面,大明與英國的矛盾不斷積累,直到反明戰爭爆發。

  在戰爭正式開始之前,大明統治的天竺地區,總人口增長到了億。

  其中明人移民及純血后裔約為1500萬,混血后裔約有3000萬,剩余的純血天竺人6000萬。

  由于世祖皇帝制定的非常嚴格的公民權力等級制度,以及在向外殖民過程中不斷增強的“大明人”共同族群意識。

  讓大明移民在海外娶妻的時候,只要有哪怕一絲的條件,都會找其他移民的女兒。

  這樣生出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才能順利的拿到藩國的公民權。

  第一代移民本身還有帝國公民權,所以有條件的移民還會返回大明本土生子,讓子女也拿帝國戶籍和公民權。

  如果是娶了天竺本地女人,那么她們生下來的孩子,就可能只有本地藩國的國民身份了。

  是不是有藩國公民權,還要看妾的出身和地位,以及更重要的父親的地位。

  不過移民中的貴族和富裕階層,卻都習慣于納“胡姬”為妾侍。

  他們不太擔心后代的身份地位,甚至也需要這種混血后代的協助,管理和統治那些天竺土人。

  所以大明移民在自我繁衍的同時,也在天竺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混血后代。

  英國控制的天竺南部地區,總體條件不如北方的大明控制區。

  總的人口也相對略少一些,開展之前大約有7500萬人。

  為了應對大明的持續移民政策,英國人曾經主動招募泰西白人向天竺移民。

  只要是白人會說英語都歡迎,不會說但是愿意學的也可以。

  現在英國控制的天竺地區,有白人移民和土生白人共500萬,混血后裔差不多有1000萬,剩余6000純血天竺土著。

  大明傳統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與大明宗藩公民等級制度結合,在生殖殖民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泰西人了解過了之后,也在殖民地大力效仿,維持本家族血統正常延續的同時,繁衍大量混血后裔作為統治工具。

  如果明英雙方的生殖殖民政策繼續保持,那么再過一百多年之后,純血天竺人可能會變成少數族裔。

  就像當前大明藩國的日本人和朝鮮人,更久遠以后甚至有可能會徹底的消失。

  然后,相對邊沿的混血后裔,就會取代土著的社會地位。

  如果社會格局和制度不發生變化,這個過程會持續不斷循環下去,直到社會上只剩下純血后裔。

  與此同時,在明英兩國的在天竺的移民超過兩千萬,世界科技水平比歷史同期更加發達的情況下。

  整個天竺地區在戰爭之前的總人口,仍然只是與歷史同期基本相當,約為1.8億。

  因為明英雙方都習慣招募天竺人去打仗,以前是去其他的地區打仗,現在是在天竺本土直接打仗。

  在整個反明戰爭中,天竺戰場上的實際傷亡數量,應該是整場大戰中最大的。

  因為這里是所有交戰地區中,農業最為發達和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而且能夠自主生產武器彈藥。

  然后明英雙方在這里持續打了十幾年的絞肉式拉鋸戰……

  天竺士兵水平較低,經常會出現各種失誤,所以形成了反復互相推進的拉鋸戰,這讓戰爭變得更加慘烈。

  沒有人知道具體的天竺人傷亡數字,戰爭雙方官方都沒有特別準確的數字。

  按照民間報紙的估算,戰場直接死亡的人數應該超過1000萬,戰爭導致的間接傷亡可能會更多。

  所以現在天竺地區的總人口,可能已經降到了1.6億以內了。

  如果根據性別和年齡比例去分析,數據會變得更加的難看,因為青壯年男性數量出現了恐怖的斷崖式降低。

  大明在天竺戰場的目標,本來是徹底趕走英國人,完全獨占整個天竺和小西洋,所以是天竺戰場的進攻方。

  英國的天竺總督府,與本土和后方聯絡困難,所以只能努力堅持防守。

  正好是當前的科技水平利于防守,再加上印度本土的資源和食物足夠豐富。

  關鍵是雙方都習慣用天竺人打消耗戰,不舍得讓自己的本族士兵直接上戰場,最多是當軍官督戰。

  所以英屬天竺才能守到現在,以至于以至于有報紙懷疑雙方是在故意消耗天竺人口。

  不過英國天竺方面的將領,大部分覺得守住天竺完全是僥幸,現在已經開始大肆慶祝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