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世家之PUA
  要知道,上一次晉軍深入北方,還是在桓宣武的年代,那個時候,他可沒有堅持多久,就灰熘熘的跑回來了。

  并且還挾持著并沒有徹底勝利的戰功,要挾朝廷,最后弄得灰頭土臉的。

  而這一次,有這樣一個能干的孫女婿,謝安何不笑納他的功勞?

  在現在的晉朝,只要謝安支持,王謐的腰桿子就硬,其他的大臣的逼逼賴賴,完全可以不予理會。

  但是,這也反映出了一個現狀,那就是當王謐想要擁有朝廷的支持的時候,比如很多武器裝備,錢糧上的支援,甚至是友軍的援助,就很困難了。

  因為人家友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你是謝安的人,這場仗,打的贏,打不贏都是你謝家的事。

  和我們有什么關系?

  我們荊州兵也還要保持實力嘞。

  如今,晉軍,尤其是王謐帶領的這支北府兵,也算是被逼到了一個境地。

  不勝則退!

  戰斗!

  只有不停戰斗,攻城略地,才能讓自己繼續存活下去,而隨著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強,漸漸的就可以擺脫朝廷的控制,不再看那些朝廷大臣的眼色。

  接下來,這個朝廷的主人就要換一換人了。

  以往以軍功起家的皇帝,都是這樣一串操作下來的。

  對于王謐來講,他現在的處境當然要比那些純粹的軍功起家的平民將領要好得多。

  他現在不只是有軍功,他還有堂堂的出身,并且,這個出身還很高,比朝廷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要高上半級。

  這些人不能因為他的出身就排斥他,看不起他,而當初那些因為世家子弟從軍就被看低的莫名其妙的情緒就更是不值一提。

  他王謐可不是當初的桓溫,他才不會因為這些羸弱的玩意看不起自己就郁郁不得志。

  就算是行伍出身又如何?

  等到老子大權在握,坐在那皇位上,這些人就是再嘰歪,不是還要替老子打工?

  這種情緒,大約就和李二鳳當初差不多。

  你看,我關隴李氏,也算是大家族了,可是那些傳統的中原世家還是看不起我們。

  滿口就是什么清河崔氏,什么范陽盧氏,什么趙郡李氏之類的,一通打壓。

  這要是一般的皇帝,還吃了他們這一套。

  其實,所謂的世家出身的排位,也是一種身份地位pua,明明各方面都不如別人。

  卻還要用所謂的出身壓別人一頭。

  人家勤勞致富的人有什么錯,難道生來就要低人一等?

  他們這些世家子弟最擅長的就是編寫家譜,動不動就是把十八輩子以前的祖宗搬出來,考據源頭,編寫成書,然后呢,可不要小看這些家譜。

  所謂的家譜學,就是從晉末開始流行的。

  為什么所謂的家譜學會在那個時候流行開來呢?

  都是有原因的。

  想象一下,當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之后,大批北方的縉紳世家從北方千里迢迢的奔到南方。

  所謂衣冠南渡。

  等到大家都漸漸站穩了腳跟,如何才能證明我們是堂堂大家族呢?

  人家原本南方的士族也不承認你們這些北方來的偷渡客呀。

  更何況,南渡的時候,情況是非常混亂的,有的跟著一起過來的世家子弟,想要找到自己的宗族都難了。

  誰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更何況,還要讓別人都相信呢?

  當然是自己編寫了!

  就因為這個家譜問題,想當年,在北齊末年眾位世家子弟,還曾經大打出手,面子上特別不好看。

  魏書的編寫者魏收,出身河北大族,巨鹿魏氏,他也是唐朝著名的魏征的先祖。

  可是,這位魏收的品性可不趕魏征,他是這樣一個人,當時,亂七八糟的北齊迎來了難得的政治比較穩定的一段時間。

  也就是著名的瘋子皇帝高洋當政的那十年,那個時候,高洋致力于將境內的鮮卑貴族和傳統中原士族融合在一起,保持一種比較良好的關系。

  于是,他就組織魏收等人去撰寫魏書,一方面幫已經遠去的大魏撰史,另一個方面,就是抬舉那些北方的傳統世族,讓他們捋一捋家譜,寫到史書中,很有面子。

  結果呢,這個魏收就干出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撰寫前朝歷史在古代,那可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絕對不能疏忽。

  要說選人是絕對不可以輕忽的,但是,北齊的時候,文筆很好的人也確實不多。

  于是,高洋就選擇了自己寵信的魏收。

  結果魏收呢?

  他的文筆暫且放在一邊不談,他竟然在撰寫史書的時候,干起了任人唯親這一檔子事。

  好端端的魏書吧,只要是和他魏收關系好的,即便是在前朝是看大門的,也能寫成將軍。

  但要是關系不好的,或者是出身比他好,卻混的不如他的,魏收可就有發揮的余地了。

  那個時候,有個出身清河崔氏的大家族的官員,就因為無兒無女,就被魏收看低。

  竟然把人家的祖宗安到了別人家,不承認人家是堂堂清河崔氏出身。

  這還得了?

  古代人,尤其是經歷了魏晉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士族,最看重的就是這個了。

  我可以不當官,我也可以混的不如意,但是誰也不能污蔑我的出身!

  這樣的事,魏收還不是干了一件兩件,他是經常這樣干,還經常被人抓包。

  如此一來,朝廷上的大臣豈能饒他,每天投訴他的奏章好像雨點一樣向高洋飛來。

  他簡直是難以招架。

  大臣們唾沫星子橫飛,舌燦蓮花的不帶臟字的辱罵魏收,他倒是也有一套。

  不管你們怎么罵,我依然故我,根本就不為所動。

  最后呢,高洋也不能把魏收怎么樣,當然也不能把那些激情辱罵他的大臣們如何如何。

  只能是各打五十大板,就把這件事按下去了。

  于是,現今留下的史書里,有多少是正人直言,又有多少是惡人的曲筆,就是要后人自行判斷的了。

  可不能全都相信,畢竟,還有一些編寫史書的人,是這樣的人品呢!

  這些傳承多少代的家譜,就約等于是身份證,只不過現代的身份證,只是證明你的公民身份。

  而這些點綴的相當華美的家譜,那就是世家子弟的身份證明,人家憑著這樣的家譜,忽悠了一代又一代的君主。

  按理說,得了天下的人當了皇帝,理應受到尊重,一朝之內,舉目四望都是自己的地盤,合該是說了算的大頭。

  但是呢,在魏晉以及之后的南北朝以及隋唐年間,世家的身份就是通行南北的身份證。

  只要是出自甲等世家,別說是普通的販夫走卒,就是皇族貴戚也一樣要高看人家一眼。

  不敢招惹。

  因為,在漫長的歲月里,世家子弟通過自己的苦心經營早就已經形成了一種價值體系。

  那就是只要你在中土的范圍混,你就要接受,只有高門子弟的姓氏才是最尊貴的。

  其他的人,就算你的功績再多,你的官職再大,你也越不過我們幾大家族去。

  每每有新朝建立,世家子弟就會拿著他們那一套理論去兜售,往往還百試不爽。

  看起來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比如歷史上當了皇帝的劉裕吧,雖然他聲稱自己是劉邦的后人,妥妥的皇族遺孤,但是,當時的人其實都清楚。

  他劉裕,不過是泥腿子一個,雖然阿家里有個當官的父親,但是那也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家族也根本稱不上體面,若非如此,以劉裕的野心能力,早就能夠搞一個世襲的官職做一做了,又何必等到年紀一大把再去投軍?

  而等到劉裕當了皇帝,按說他已經是大江南岸最有權勢的人了,但是,在面對以往的大家族子弟時,還是不免英雄氣短。

  劉裕打天下,全憑自己,可謂是白手起家,是真正的英雄。那些世家子弟呢?

  他們既不能挽狂瀾于既倒,也不能帶著大晉步步為營,奪回曾經的土地。

  饒是如此,他們還是能堂而皇之的越過劉裕,將自己的身份地位擺在劉裕之前,用各種手段明示暗示他,要尊敬世族,這樣才能大家都好。

  那既然劉裕本人又不是世族,功業也是自己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又為什么要聽從這些世族的擺布?

  還不是因為地盤不夠大,可用之人不夠多?

  所謂世族,說的難聽點,也就是世代都以當官為信念的一些家族而已,這些家族往往不會出現自己想當皇帝的人,他們最期待的局面就是,出現一個王朝,綿延的國祚長一點,但是,不要過于強勢,一定要給世族子弟面子。

  皇族治理境內,必須需要人才,而在科舉制之前,最簡便的尋找人才的方法,就是從幾大世家中挑選。

  一方面,這是偷懶的辦法,另一方面,之所以能這樣做,還是因為,在這些動蕩的年代,普通人讀書的機會太少了。

  既然不讀書,就不會明理,也更加不能掌握治理國家需要的各種技能,想想看,連大字都不識一籮筐,難道還指望他能把一朝之內的戶籍賬冊全都盤算清楚嗎?

  當然不能!

  就比如當上了皇帝的劉裕,他雖然真的是馬上得天下,真的是軍事素養很牛皮,天生的奇才。

  但是吧,就是真的沒有什么文化。

  等他當上了皇帝,他就會很快意識到,自己是無法掌控整個朝廷的。甚至,早在他還指揮北府兵四處征戰的時候,他也明白,他只能帶兵打仗,這也是他的長項,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給更合適的人去做,也就是讀書人去做。

  比如軍隊的后勤,再比如占領城池的恢復建設,這些事情,他劉裕是不會過問的。

  他都交給了劉穆之,而穆之,雖然不是世家出身,但確實是個讀書人。

  可見,劉裕當上皇帝之后,他對世族的尊重,也是出于沒有辦法。

  朝堂之上,總是要有給他打工干活的人,而這樣的人,基本上都來自于幾大世家。

  且百年以來,世家之間的勢力,早就已經盤根錯節,就是不姓那個姓也說不定是誰家的女婿,誰人的外甥,總是免不了的。

  于是,只能從這些世家里挑選可用之人,既然用的是人家的人,在各種決策上就自然要偏袒這些世家子弟。

  并且認同他們。

  不要忘了,劉裕也是在世家光景最好的時代出生成長的,觀念上難免也要受到那種世家子弟乃是上流的思想影響。

  從他本人來講,也認為世家子弟確實厲害,雖然他們其中的很多人也只是草包而已。

  但是,即便是草包,也是外表華麗的草包,和一般的草包有本質區別。

  更重要的一點,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那就是凡是世家能夠稱雄的年代,都是戰亂接連不斷的年代。

  大江南北,分裂的朝廷林立,而這個時候,普通百姓動蕩不安,生活在困苦之中,相對來說,卻是世族的好時候。

  因為疆域有限,分裂的朝廷就更需要拉攏境內的大家族,借以他們的支持,維護自己的朝廷。

  而往往,那些傳承百年以上的大家族就正是這一個區域內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這兩者往往是重合的。

  當統一的朝廷無法建立,居無定所的鄉民們,總是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依靠的。

  而大世族往往在境內就充當這樣的角色,當時局動蕩,他們就會站出來,保障一方百姓的安全。

  雖然他們的掌控力自然追趕不上那種統一朝廷自下而上的那種管轄模式,但是也總是一股不可以忽視的力量。

  于是,相比統一的朝廷,世家子弟可能更喜歡南北朝之類的分裂小朝廷。

  這些朝廷對境內的把控能力都要弱很多,所謂的郡縣制往往名存實亡,朝廷只能依靠世族的力量維持地方上的安定。

  而相反,可以看出一種規律。

  那就是往往中央朝廷很強勢的時候,世家的勢力也就會收縮起來,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比如,到了二鳳當皇帝的時候,雖然表面上也尊敬著世家子弟,但是心里早就想收拾他們了。

  一則是,李唐起家也全都是靠自己,并沒有依靠世家的支持,再者,李唐是疆域遼闊的強省統一的朝代,在地方上,自有一套體系,非常健全,管理也很嚴格。

  這就不需要世家在地方上補全這個缺口。

  再者,二鳳那種人也不會聽信世家的pua,什么你關隴李氏算是個什么鬼,又不是趙郡李氏,以往世族排號的時候,什么時候有你這么一位了?

  82中文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